二維鉑基納米催化劑製備和催化氧還原反應研究獲進展

2020-12-06 科學網

 

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黃小青課題組在二維鉑基納米催化劑的製備和催化氧還原反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科學》。研究有效地解決了模型催化中電化學界面的瓶頸問題。

據介紹,貴金屬催化劑可廣泛應用於環境保護、能源轉換、食品加工等領域。鉑基納米材料是目前ORR性能最好的電化學催化劑。由於其在地殼中的儲存量較少,價格昂貴,導致其在燃料電池領域的大規模應用受阻。如何提高貴金屬催化劑的原子利用率和反應活性一直是貴金屬催化領域的核心問題。減少鉑的負載量並提高ORR性能,是實現燃料電池可持續發展,清潔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必經之路。

黃小青課題組與國內外多個團隊合作,製備了高質量且單分散的PtPb納米片。結合球差矯正高分辨透射電鏡、中科院上海光源BL14W1線站同步輻射X射線吸收光譜等先進表徵手段和密度泛函理論計算,研究發現4~6個Pt層能非常完美地覆蓋在PtPb納米片表面,形成獨特的PtPb/Pt核殼結構。該結構的鉑基催化劑展現出了卓越的ORR穩定性。同時,該催化劑不僅可以作為燃料電池陰極ORR的催化劑,還可以被用來催化陽極反應,如MOR和EOR。(來源:中國科學報 黃辛)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在基於主族S區元素髮展高活性電催化氧還原反應催化劑方面...
    電催化氧還原反應(ORR)是能源轉換和存儲中的重要環節,在催化的d-帶中心理論的指引下,目前的電催化劑設計與製備正從貴金屬向過渡金屬基材料的方向發展以降低能源轉換的成本。通常主族金屬元素由於本身非局域化的外層電子導致其缺乏合適的半滿軌道進行多電子催化而被認為活性較差,因而基於主族s區金屬製備的材料作為ORR電催化劑的研究還未見報導。
  • 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電催化CO2還原反應的研究進展
    隨後系統地綜述了有機-無機雜化催化劑的設計與合成以提升CO2還原性能的研究進展,主要涉及分子催化劑/碳材料複合物、有機配體功能化的金屬催化劑、金屬有機框架(MOFs)、以及基於共價有機框架(COFs)、金屬硫化物和g-C3N4的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等。最後總結了有機-無機雜化催化劑在ECR中的前景與挑戰。
  • 科學家模擬生物酶設計製備氧還原反應電催化劑
    科學家模擬生物酶設計製備氧還原反應電催化劑 2018-06-0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中 小】 語音播報   錳(Mn)基催化劑通常對電催化氧還原反應
  • 蘇州大學科研團隊在多組分鉑基納米材料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交匯點訊 鉑基納米材料在越來越多的能源和催化領域中展現出良好的應用潛力,因此鉑基納米材料的可控制備及其能源催化應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和社會價值。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黃小青教授帶領的團隊在該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近日,團隊開展的「面向燃料電池應用的多組分鉑基納米材料研究」榮獲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雙原子中心型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研究獲進展
    雙原子中心型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研究獲進展 2018-06-22 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字體,氧還原反應(ORR)的研究是當前新能源領域的熱點。
  • 合肥研究院製備出氧還原反應非貴金屬基催化劑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納米材料與器件技術研究部李越課題組在鐵基納米複合材料的OER催化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合成的FeP/Fe3O4/CNTs複合材料展現出優異的氧還原反應催化活性及穩定性,並具有很好的本徵活性和快速的動力學過程。
  • 上海交大研究團隊在鉑原子鄰近分布的鐵鉑納米片原子級燃料電池...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的鄧濤教授團隊在鉑原子鄰近分布的鐵鉑納米片原子級催化劑製備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Neighboring Pt Atom Sites in an Ultrathin FePt Nanosheet for the Efficient and Highly CO-Tolerant
  • CO選擇性甲烷化催化劑研究進展
    摘要:經過重整反應等製備的富氫氣體中通常含有微量CO,當其用於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或合成氨反應時,導致活性組分中毒而失活。採用CO選擇性甲烷化反應可將CO去除,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綜述富氫氣體中CO選擇性甲烷化催化劑研究進展,重點包括Ru基催化劑、Ni基催化劑以及Ru-Ni雙金屬催化劑。
  • 高嶺土複合光催化劑的製備及最新研究進展
    高嶺土具有較強的穩定性、良好的吸附性能且廉價易得,因而被廣泛作為半導體光催化劑的載體。光催化劑與高嶺土複合後,可在提升光催化劑吸附性和光催化活性的同時降低催化劑的製備成本並增強催化劑的穩定性,從而推動高嶺土基光催化劑在環境淨化等領域的實際應用。
  • 綜述:靜電紡絲非貴金屬納米材料的氧還原性能研究進展
    氧還原反應(ORR)是燃料電池的核心反應,製備ORR電催化劑以改善電池的陰極反應引起了廣泛探索。當前,碳載鉑基催化劑(Pt/C)由於其具有良好的ORR活性而被廣泛使用。然而,Pt在地球上的儲存量有限、價格昂貴,阻礙了鉑基催化劑在PEMFCs商業化的應用。
  • 中國製備出效率達93%電還原二氧化碳催化劑
    據科技日報8月20日報導,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曾傑教授課題組,利用不同鎳含量摻雜的二硫化錫納米片作為催化劑,實現高效電還原二氧化碳到甲酸和一氧化碳。這種鎳摻雜的二硫化錫納米片催化劑,在二氧化碳電還原反應中表現出高活性和高穩定性。該成果近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雜誌上。
  • 研究報導一種氧化還原反應的Pd-Pt催化劑
    研究報導一種氧化還原反應的Pd-Pt催化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22:1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傑團隊報導了一種氧化還原反應的Pd-Pt催化劑。
  • 菠菜衍生的多孔碳納米片作為高性能的氧還原反應催化劑
    本文要點: 使用富金屬植物作為前體製備高性能NPGM ORR催化劑鋪平了道路。(ORR)的有效電催化劑,在低溫燃料電池和金屬空氣電池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本文中,開發了一種以菠菜為碳,鐵和氮源製備多孔碳納米片的合成方法,並研究了其ORR催化性能。這些碳片表現出非常高的ORR活性,在0.1 M KOH中的半波電勢為+0.88 V,比市售Pt / C催化劑高20 mV。
  • 浙師大在高效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催化劑設計與製備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浙師大 「雙龍學者特聘教授」、 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李正全教授課題組在新型高效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催化劑的設計與製備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在材料化學頂級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上發表。
  • 基於二氧化鈰的非貴金屬混合氧化物納米催化劑的合成與應用研究獲...
    二氧化鈰(CeO2)是催化系統中應用非常廣泛的一種組分,其中貴金屬負載的CeO2基催化劑研究非常廣泛,然而,這類催化材料存在起燃溫度高、催化劑中毒、活性下降、重金屬汙染等缺點,因此,大量的研究工作致力於開發新的先進材料以期獲得更好的性能。
  • 新疆理化所等在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研究中取得進展
    新疆理化所等在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7-09-07 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胡廣志研究團隊與瑞典于默奧大學Thomas Wagberg研究團隊以及北京大學郭少軍研究團隊開展合作,利用硬模板夾芯合成法成功製備了表面功能化負載Fe-N-C催化活性中心的新型ORR催化劑材料,並通過Fe前驅體含量調控優化材料表面活性位的含量,實現在鹼性條件下優於商業鉑碳的ORR催化性能。
  • 金屬所納米碳材料高效催化過氧化氫電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目前電化學氧還原製備過氧化氫過程使用的催化劑主要是貴金屬材料(Pd、Au、Ag、Pt-Hg等),但其儲量有限、價格高昂,難以滿足現代化工對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需求。納米碳材料有望作為貴金屬催化劑的替代材料,應用於電化學氧還原反應。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聯合研究部能源催化材料課題組致力於碳催化反應過程和新穎碳催化反應體系的研發,近期在納米碳材料高效催化過氧化氫電合成領域取得進展。
  • ACS Omega:菠菜衍生的多孔碳納米片作為高性能的氧還原反應催化劑
    1 成果簡介 生物質衍生的多孔碳材料是用於氧還原反應(ORR)的有效電催化劑,在低溫燃料電池和金屬空氣電池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新型CO2還原電催化劑製備成功
    CO2電催化還原,因可以使用來自可再生能源的電能、在常溫常壓的反應條件下將CO2一步轉化為高附加值碳基燃料及化學品,是一種非常有應用前途的技術。據梁永曄介紹,他們開發的基於金屬酞菁的高性能CO2還原電催化劑,能夠使得一氧化碳(CO)產物選擇性在大電流密度下接近100%,接近工業CO2還原的要求。
  • 蘇州納米所高性能鋰二次電池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張躍鋼與藺洪振團隊分別從納米材料結構設計與表面功能化出發,製備不同的活性納米催化劑複合材料,選用原位光譜手段研究其相關作用機制。鑑於此,該研究提出多種「吸附+催化」的策略,綜合解決鋰硫電池的關鍵問題,用一步法合成高活性的氧缺陷金屬氧化物(ODMO)納米糰簇催化劑,實驗和理論模擬結果證實,氧缺陷活性位點可顯著加快多硫化物中S-S鍵的斷裂與生成,使電池的容量減率低至0.055%,滿足快速充電/放電以及長期穩定的性能要求(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0, 12, 1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