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科研團隊在多組分鉑基納米材料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2020-06-23 匯集蘇州

交匯點訊 鉑基納米材料在越來越多的能源和催化領域中展現出良好的應用潛力,因此鉑基納米材料的可控制備及其能源催化應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和社會價值。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黃小青教授帶領的團隊在該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近日,團隊開展的「面向燃料電池應用的多組分鉑基納米材料研究」榮獲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鉑基納米材料在燃料電池領域具有誘人的應用前景,但鉑資源稀少且價格昂貴,鉑基催化劑的成本很高。燃料電池能量利用率非常高、環境友好,但其高昂造價導致大規模應用受限。因而如何降低鉑基催化劑的成本,推動鉑基納米材料的實際燃料電池應用成為了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下,黃小青教授團隊提出了基於多組分鉑基材料的精準製備及其在催化領域高效合理利用的新原理、新策略,形成了以一維鉑基納米線、二維鉑基納米片、三維鉑基多面體為核心的新型材料體系,對製備新型高性能燃料電池催化材料具有積極作用,有助於解決日益嚴峻的能源問題。

與單一組分貴金屬納米材料相比,多組分鉑基納米材料的製備和催化應用存在著更多挑戰。一方面,需要有效實現多組分鉑基納米材料在組分和結構上的多重調控;另一方面,具有特定或複雜結構的多組分鉑基納米材料的控制合成方式有待研究。針對這些瓶頸問題,研究團隊通過前期大量的正交實驗發現,作為結構控制劑的化學小分子是影響多組分鉑基納米材料可控合成的關鍵。由此發展了一套有效的小分子調控策略,為複雜的多組分鉑基納米材料體系的控制合成奠定了基礎。

蘇州大學科研團隊在多組分鉑基納米材料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該項目主要開發了多組分鉑基納米材料合成調控的新方法,利用化學合成方法實現了多組分鉑基納米材料的高效製備及其表界面結構的精準調控;提出了鉑基納米材料的表面應力、高能晶面與燃料電池催化反應性能之間的構效關係,為開發面向燃料電池催化反應的催化劑提供了重要的設計策略;實現了面向燃料電池催化反應的高活性高穩定性的鉑基納米材料的製備,獲得了創紀錄的燃料電池陰極反應催化劑。項目人員經過多年的努力,在多組分鉑基貴金屬納米材料的精準製備及其催化應用領域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累計在國際有影響力的Science等期刊雜誌上發表論文22篇,並且授權美國發明專利2項。

目前,研究團隊正著眼於催化劑的規模放大和批量製備探索,有望進一步大幅降低催化劑成本,從而滿足未來產業化的要求,實現燃料電池可持續發展。

來源:交匯點新聞

相關焦點

  • 近期,鄭大在多個科研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自然殺傷性T細胞淋巴瘤遺傳機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明智教授、李文才教授研究團隊在自然殺傷性T細胞淋巴瘤(NKTCL)遺傳機制領域研究中取得突破進展,揭示了NKTCL的發生新機制。
  • 中美團隊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研製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教授團隊開展多方合作,在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合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該成果近日在線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雜誌上。 手性材料在推動生物標記、手性分析和檢測、對映異構體選擇性分離、偏振相關光子學和光電子學應用等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傳統手性納米材料主要是通過引入手性配體或構造螺旋結構等電偶極矩調控方式構築,但這類手性材料在環境穩定性和導電性方面通常存在局限性,極大地限制了其實際應用。
  • 蘭州大學與國內外機構合作在納米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納米晶材料,由於其獨特的微結構和優異的性能(如高強度、高硬度、高韌性、超塑性等),引起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在過去幾十年間,大多數研究工作主要致力於如何獲得細小的平均晶粒尺寸,而對工程可靠性至關重要的微結構均勻性卻鮮有研究。
  • 二維鉑基納米催化劑製備和催化氧還原反應研究獲進展
    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黃小青課題組在二維鉑基納米催化劑的製備和催化氧還原反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中國科大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的研製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唐智勇研究員課題組、多倫多大學Edward Sargent教授團隊開展多方合作,在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合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人員首次通過在一維納米結構單元中定點選擇性複合磁性材料,利用局域磁場調製電偶極矩與磁偶極矩之間的相互作用,成功合成了一類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 東華大學楊建平、江莞團隊在納米顆粒組裝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楊建平研究員和江莞教授研究團隊在納米顆粒組裝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硼摻雜誘導互聯組裝方法構建介孔SiOC多級結構》(Boron doping-inducedinterconnected assembly approach for mesoporous silicon oxycarbidearchitecture
  • 蘇州納米所陸書龍團隊在柔性高效多結太陽電池研究方向取得新進展
    針對柔性高效III-V化合物半導體多結太陽電池製備中存在的光電流匹配的多結材料高質量生長以及大尺寸外延材料的剝離和轉移等技術難題,中科院蘇州納米所陸書龍研究團隊開展了長期的研究,近期取得了重要進展。  在基於兩步鍵合轉移方法製備的33.13%的倒置三結GaInP/GaAs/InGaAs(J. Cryst.
  • 蘇州納米所信息可視化研究 取得新進展
    近年來,人們通過新材料開發繼續提高超級電容器的性能,並賦予其新的特色和功能(如輕質、柔性、可編織等),以使其更好地應用到實際生活和生產中。一個大膽而令人振奮的設想是能否開發出一種創新性的超級電容器,並賦予其智能化新特性。
  • 湖南大學譚勇文教授團隊在納米多孔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基於表面合金策略,該工作通過一種納米多孔金輔助化學氣相沉積的通用方法,實現了具有原子厚度、孔徑可調的19種二元和5種三元納米多孔二維金屬化合物的合成,包括硫化物、硒化物、碲化物、氮化物、碳化物。得益於納米雙連續多孔結構以及豐富的吸附活性位點,合成的3D MoSSe合金材料展現出優異的電催化氮還原性能。
  • 青島大學研究團隊在《自然·材料》發表突破性研究成果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孫軍 通訊員 孫竹媛)日前,青島大學物理科學學院教授李強和李洪森在世界頂尖期刊 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發表突破性研究成果,通過原位磁性監測技術揭示四氧化三鐵(Fe3O4)的額外容量主要來源,首次通過實驗證實了空間電荷存儲機制,明確了電子存儲位置
  • 重慶醫科大學團隊在新冠病毒T細胞免疫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17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獲悉,該校免疫研究中心金艾順教授團隊在該校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應急項目攻關中,在特異性T淋巴細胞研究方面又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一突破為後續進一步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和T細胞免疫治療奠定了基礎。
  • 青島科技大學王霞科研團隊超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10月28日,記者從青島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王霞教授科研團隊在光子功能材料的相位調控領域取得新進展,在一區期刊Nano Letters(影響因子11.238)上發表標題為「Circular Phase-Dichroism of Chiral Metasurface Using Birefringent Interference
  • 河北科技大學理學院研究團隊兩項成果取得新進展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理學院王德松教授研究團隊在構建負載型銀納米催化劑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催化領域頂級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21, 283, 119592, IF="16.68)。
  • 我校教師團隊在鋰離子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我校教師團隊在鋰離子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面向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崛起和武漢市光電子產業集群的發展,江漢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成立了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器件團隊。團隊先後全職引進國家級、省級人才工程人選解明教授、王德宇研究員、劉志宏教授等高層次人才。經過初期的建設和發展,在鋰離子電池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
  • 蘇州納米所在矽襯底InGaN基半導體雷射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蘇州納米所在矽襯底InGaN基半導體雷射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6-08-18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該研究方向是目前國際上的研究熱點,但是到目前為止,僅有文章報導了在光泵浦條件下矽襯底上InGaN基多量子阱發光結構的激射。
  • 蘇州納米所新型納米載藥體系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納米藥物遞送體系是指通過物理或化學方式將藥物分子裝載在納米材料載體上,形成藥物-載體的複合體系。因此,新型納米載藥體系是目前納米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最近,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張智軍課題組在新型納米藥物載體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和興趣。
  • 湖北80後男神副教授:在腫瘤相關領域取得突破性研究進展
    近日,武漢紡織大學在陽光校區舉行2020年第1期"陽光論壇",首場為陽光青年論壇(理工分論壇)。論壇旨在促進青年教師的跨學科學術交流,加強科研協作,助推青年教師成長和發展。在理工分論壇上,電子電氣學院張南剛匯報了團隊近五年來在循環腫瘤細胞(CTC)分離與檢測領域的研究進展。
  • 深圳先進院在多鐵材料納米力學性能表徵領域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室在多鐵材料納米力學性能表徵領域取得新進展,提出了一種能夠同時表徵多鐵納米材料納米尺度壓電性能和力學性能的技術  研究團隊提出的局部激勵壓電力顯微技術很好地彌補了這一空白。該技術將經典的力學理論有機結合起來,在傳統的壓電力顯微技術基礎上進行延伸,實現了同時表徵多鐵納米材料納米尺度壓電性能和力學性能。
  • 鄭州大學在多個科研領域取得新進展
    春暖花開,鄭大的科研項目也開始百花齊放。近日,鄭大多個科研團隊在各自研究領域取得突破,鄭大考研網育博書店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鄭州大學化學學院在發光銀團簇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近日,鄭州大學化學學院晶態分子功能材料創新團隊在發光銀團簇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 貴州大學在納米纖維基導熱複合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貴州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謝蘭教授帶領的高分子合成與構造課題組在國際TOP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影響因子:10.73)上發表重要成果「From Tanghulu-like to Cattail-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