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鄭大在多個科研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2020-12-04 河南日報客戶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樹華 通訊員 楊明

電氣工程學院在高能量密度固態電解質熔融鋰金屬電池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鄭州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網儲能與電池應用研究中心聯合清華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在固態電解質熔融鋰金屬電池領域研究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題為「High-Energy-DensitySolid-Electrolyte-BasedLiquidLi-SandLi-SeBatteries」的論文於2019年10月16日在線發表於《Cell》出版社旗下子刊《Joule》。鄭州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金陽副教授、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劉凱博士和郎嘉良博士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清華大學材料學院伍暉副教授和史丹福大學材料學院崔屹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鄭州大學為論文第一單位和通訊單位。近年來,鄭州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網儲能與電池應用研究中心致力於研究電網規模化儲能新型電池儲能技術,相關研究成果相繼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Energy》《Joule》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自然殺傷性T細胞淋巴瘤遺傳機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明智教授、李文才教授研究團隊在自然殺傷性T細胞淋巴瘤(NKTCL)遺傳機制領域研究中取得突破進展,揭示了NKTCL的發生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以學術論文形式,在線發表於《Nature》雜誌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一附院腫瘤科李兆明博士、張旭東博士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張明智教授、李文才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結果完善了NKTCL的遺傳機制,對其探索新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金盈教授團隊在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金盈教授團隊在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成果以題為「Na+-H+ exchanger 1 determines atherosclerotic lesion acidification and promotes atherogenesis」的論文發表在《Nature》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雜誌。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為通訊作者單位,心血管內科劉琮琳博士為第一作者,張金盈教授、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施國平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依託河南省心臟損傷修復重點實驗室和河南省心臟疾病研究國際聯合實驗室,並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內跨學科博士團隊專項資金的資助。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二維單層碲化鉬半導體薄膜大面積製備方面取得進展

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國家低碳環保材料智能設計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邵國勝教授團隊姚志強教授課題組在分子束流動力學控制生長晶圓級二維單層碲化鉬半導體薄膜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以題為「Molecular Beam Epitaxy Scalable Growth of Wafer-Scale Continuous Semiconducting Monolayer MoTe2 on Inert Amorphous Dielectrics」的論文發表在材料學領域頂尖期刊《AdvancedMaterials》(影響因子:25.809)上。姚志強教授、邵國勝教授和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劉歲林老師為共同通訊作者,碩士生何青原和李朋基為共同第一作者,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為第一單位。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鄭州大學研究生創新基地-鄭州新世紀材料基因組工程研究院、鄭州大學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微納測試平臺的支持。

物理學院在深紫外螢光碳納米點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鄭州大學物理學院材料物理研究所與超算中心合作,首次理論上設計並在實驗上實現了深紫外波段發光的碳納米點,相關成果以題為《Deep-Ultraviolet Emissive Carbon Nanodots》的論文以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NanoLetters》(影響因子:12.279)。論文第一作者為碩士研究生宋世玉,通訊作者為劉凱凱博士、單崇新教授以及超算中心尚遠博士。該研究得到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等項目的支持。物理學院科研人員與超算中心合作,利用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從結構上設計了深紫外波段發光的碳納米材料,並在實驗上首次合成出深紫外波段發光的碳納米點。該工作為深紫外發光的碳納米點的設計以及實現提供了思路,並展示了其在深紫外發光器件方面的應用前景。

化學學院晶態分子功能材料創新團隊在化學戰劑降解領域取得新進展

鄭州大學化學學院晶態分子功能材料創新團隊在銀硫簇組裝材料用於化學戰劑降解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題為「Porphyrinic Silver Cluster Assembled Material for Simultaneous Captureand Photocatalysis of Mustard-GasSimulant」的論文發表在化學頂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IF=14.70)。該論文第一作者為鄭州大學化學學院碩士生曹曼,通訊作者為博士後王乾有和臧雙全教授。該研究得到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河南省教育廳創新團隊項目、河南省科技創新人才項目及鄭州大學專項基金的資助。

編輯:河南日報專刊

相關焦點

  • 鄭州大學在多個科研領域取得新進展
    春暖花開,鄭大的科研項目也開始百花齊放。近日,鄭大多個科研團隊在各自研究領域取得突破,鄭大考研網育博書店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鄭州大學化學學院在發光銀團簇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近日,鄭州大學化學學院晶態分子功能材料創新團隊在發光銀團簇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 大連理工大學在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突破性研究進展
    大連理工大學在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突破性研究進展 作者:謝小芳 2019-12-01 01:18   來源:大連日報   大連理工大學在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突破性研究進展有望從根本上突破傳統晶片發熱耗電等瓶頸  11
  • 四川大學化學學院近期取得一系列科研進展
    導讀 近期,四川大學化學學院取得一系列科研進展:不對稱合成科研團隊在催化不對稱自由基-偶極交叉反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遊勁松教授團隊在基於高度扭曲的七元環二醯亞胺聚集誘導延遲螢光材料構建高效非摻雜OLED器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餘孝其課題組在基於聚集誘導發光的快速、超靈敏的細胞膜成像探針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鄭大人參與的國際聯合研究取得積極進展
    在這項國際合作的科研項目中鄭大一附院白華龍副教授刻苦鑽研此次白華龍所在團隊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項目,其基礎研究攻關就進行了8年左右。而5年、10年的時間對於潛心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來說再正常不過。基礎研究無疑是一個持續累積的過程,需要長期、獨立的思考,在這期間需要科研人員尊重基礎研究發展的自然規律,心無旁騖,受得住質疑,耐得住寂寞。
  • 湖北80後男神副教授:在腫瘤相關領域取得突破性研究進展
    論壇旨在促進青年教師的跨學科學術交流,加強科研協作,助推青年教師成長和發展。在理工分論壇上,電子電氣學院張南剛匯報了團隊近五年來在循環腫瘤細胞(CTC)分離與檢測領域的研究進展。近年來主要從事微流控晶片、生物納米材料製備及應用、體外腫瘤檢測新技術、生物醫療設備等領域的研究。尤其是在癌症病患外周血中循環腫瘤細胞(CTC)的捕獲及檢測領域,取得突破性研究進展並在國際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內封面文章,累計它引200餘次。
  • 中國量子通信技術取得多項突破性進展
    近年來,中國量子通信技術取得多項突破性進展。「墨子號」的發射為通過太空「量子傳密」提供了可能。實驗表明,在1200公裡通信距離上,星地量子密鑰的傳輸效率比地面光纖信道高1萬億億倍,衛星平均每秒發送4000萬個信號光子,一次實驗可生成300千比特(kbit)的密鑰,平均成碼率達1.1千比特/秒(kbps)。
  • 南非科研團隊宣布在愛滋病預防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據南非媒體報導,南非金山大學愛滋病預防科研團隊日前召開網絡新聞發布會,宣布在預防女性感染愛滋病毒方面的一項突破性進展。金山大學愛滋病預防科研團隊公布的試驗結果表明,在女性預防愛滋病毒方面,每8周注射一次預防性藥物比每天口服恩曲他濱替諾福韋預防愛滋病毒感染藥物的有效率超過90%。這一試驗由南非金山大學生殖健康和愛滋病研究所主任希妮德·德拉尼·莫雷特維領導,共有來自波札那、史瓦帝尼、肯亞、馬拉威、南非、烏幹達和辛巴威的3223名女性參與試驗。
  • 王俊峰課題組在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領域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周數研究團隊在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利用液體核磁共振技術在國際上首次解析出酵母線粒體內膜Tim23通道蛋白與其底物肽段的複合物三維空間結構。
  • 常熟太陽熱能循環利用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據新華社電常熟工業規模化利用太陽熱能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由江蘇新阪神太陽能有限公司承擔設計建造的大型「太陽熱能及循環經濟綜合利用項目」,經過半年多運行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太陽熱能工業規模化利用推廣會日前在常熟舉行,拉開了江蘇工業企業應用太陽能及餘熱利用技術的帷幕。
  • 南科大近期發表了這些科研成果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何川團隊在構建雜原子中心手性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近期,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副教授何川課題組在「構建雜原子中心手性」領域取得了兩項重要研究進展。取得多項研究成果近期,南科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簡稱「計算機系」)程然課題組在計算智能及其應用領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進展,在IEEE Transactions on
  • 南大洋增暖機制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海洋國家實驗室區域海洋動力學與數值模擬功能實驗室青年學者高立寶所率領的中-澳團隊在南大洋增暖機制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其研究成果「Recent wind-driven change in近期南大洋的顯著增暖備受關注,2006年以來全球變暖增加的熱量有超過60%被南大洋吸收,它對全球氣候增暖減緩(Hiatus)事件具有重要影響,但南大洋水體顯著增暖機制尚不清楚。
  • 前沿| 東南大學近期科研成果掃描
    東南大學近期科研成果掃描我校與航天科工通信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量子信息與通信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儀式舉行3月21日上午,我校與中國航天科工通信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量子信息與通信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在九龍湖校區舉行。
  • 揭秘生命演化 我國多項古生物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 題:揭秘生命演化,我國多項古生物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董瑞豐  冰河時期歐洲人的皮膚和眼睛長什麼樣?4億多年前的麒麟魚如何揭示脊椎動物頜演化之路?15.6億年前華北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群的發現,揭開了地球生命早期演化的哪些秘密?
  • 近期線粒體疾病突破性進展一覽
    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近年來線粒體疾病相關的突破性進展,與各位一起學習!首先,科研工作者使用一種常用的CRISPR DNA編輯技術,在細胞中把在線粒體疾病中出現變化的18,000個基因敲除掉。希望能找到特定的基因被敲除後,可以讓線粒體功能缺陷的細胞得以生存。他們經過海量篩選最後確認出編碼VHL基因,VHL蛋白是細胞缺氧反應的抑制分子。在動物模型中敲除掉VHL基因,即使在正常條件,它們表現出缺氧症狀。
  • 華東師大在超分子光化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隨著高等院校科學研究的日益規模化和前沿領域的不斷深化,科研活動不僅依賴於科學家的個人努力和學科成員之間的合作,跨學科研究合作已經成為科學研究的主要形式。瑞典皇家科學院在1998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獎公報裡指出:「化學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在這個新時代裡,實驗和理論能夠共同協力探討分子體系的性質。」
  • 蘇州大學科研團隊在多組分鉑基納米材料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交匯點訊 鉑基納米材料在越來越多的能源和催化領域中展現出良好的應用潛力,因此鉑基納米材料的可控制備及其能源催化應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和社會價值。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黃小青教授帶領的團隊在該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近日,團隊開展的「面向燃料電池應用的多組分鉑基納米材料研究」榮獲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5月21日記者獲悉,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科研成果登上國際化學領域權威期刊。腫瘤的發生、發展等進程是涉及多水平的複雜分子事件,與多種RNA、蛋白的異常表達密切相關。 同時,獲取多元組分的準確信息,並探究其潛在關聯對理解細胞功能、解析致病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高性能合成橡膠產業化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化新網訊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發布消息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性能合成橡膠產業化關鍵技術」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1月6日,項目組完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丁基橡膠支化劑千噸級基礎工藝數據包編制,建成了國內首套星型支化丁基橡膠工業側線裝置,並完成水聯運試驗,具備開車條件。
  •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在碳氫化合物低溫氧化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在碳氫化合物低溫氧化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齊飛教授研究小組與法國Nancy大學Battin-Leclerc教授研究小組合作
  • 中科大過氧化物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科大過氧化物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本報訊(通訊員楊寶國 記者王磊)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齊飛教授研究小組與法國南希大學Battin-Leclerc教授研究小組合作,將同步輻射真空紫外光電離質譜技術與射流攪拌反應器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