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樹華 通訊員 楊明
電氣工程學院在高能量密度固態電解質熔融鋰金屬電池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鄭州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網儲能與電池應用研究中心聯合清華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在固態電解質熔融鋰金屬電池領域研究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題為「High-Energy-DensitySolid-Electrolyte-BasedLiquidLi-SandLi-SeBatteries」的論文於2019年10月16日在線發表於《Cell》出版社旗下子刊《Joule》。鄭州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金陽副教授、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劉凱博士和郎嘉良博士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清華大學材料學院伍暉副教授和史丹福大學材料學院崔屹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鄭州大學為論文第一單位和通訊單位。近年來,鄭州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網儲能與電池應用研究中心致力於研究電網規模化儲能新型電池儲能技術,相關研究成果相繼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Energy》《Joule》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自然殺傷性T細胞淋巴瘤遺傳機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明智教授、李文才教授研究團隊在自然殺傷性T細胞淋巴瘤(NKTCL)遺傳機制領域研究中取得突破進展,揭示了NKTCL的發生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以學術論文形式,在線發表於《Nature》雜誌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一附院腫瘤科李兆明博士、張旭東博士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張明智教授、李文才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結果完善了NKTCL的遺傳機制,對其探索新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金盈教授團隊在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金盈教授團隊在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成果以題為「Na+-H+ exchanger 1 determines atherosclerotic lesion acidification and promotes atherogenesis」的論文發表在《Nature》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雜誌。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為通訊作者單位,心血管內科劉琮琳博士為第一作者,張金盈教授、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施國平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依託河南省心臟損傷修復重點實驗室和河南省心臟疾病研究國際聯合實驗室,並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內跨學科博士團隊專項資金的資助。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二維單層碲化鉬半導體薄膜大面積製備方面取得進展
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國家低碳環保材料智能設計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邵國勝教授團隊姚志強教授課題組在分子束流動力學控制生長晶圓級二維單層碲化鉬半導體薄膜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以題為「Molecular Beam Epitaxy Scalable Growth of Wafer-Scale Continuous Semiconducting Monolayer MoTe2 on Inert Amorphous Dielectrics」的論文發表在材料學領域頂尖期刊《AdvancedMaterials》(影響因子:25.809)上。姚志強教授、邵國勝教授和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劉歲林老師為共同通訊作者,碩士生何青原和李朋基為共同第一作者,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為第一單位。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鄭州大學研究生創新基地-鄭州新世紀材料基因組工程研究院、鄭州大學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微納測試平臺的支持。
物理學院在深紫外螢光碳納米點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鄭州大學物理學院材料物理研究所與超算中心合作,首次理論上設計並在實驗上實現了深紫外波段發光的碳納米點,相關成果以題為《Deep-Ultraviolet Emissive Carbon Nanodots》的論文以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NanoLetters》(影響因子:12.279)。論文第一作者為碩士研究生宋世玉,通訊作者為劉凱凱博士、單崇新教授以及超算中心尚遠博士。該研究得到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等項目的支持。物理學院科研人員與超算中心合作,利用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從結構上設計了深紫外波段發光的碳納米材料,並在實驗上首次合成出深紫外波段發光的碳納米點。該工作為深紫外發光的碳納米點的設計以及實現提供了思路,並展示了其在深紫外發光器件方面的應用前景。
化學學院晶態分子功能材料創新團隊在化學戰劑降解領域取得新進展
鄭州大學化學學院晶態分子功能材料創新團隊在銀硫簇組裝材料用於化學戰劑降解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題為「Porphyrinic Silver Cluster Assembled Material for Simultaneous Captureand Photocatalysis of Mustard-GasSimulant」的論文發表在化學頂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IF=14.70)。該論文第一作者為鄭州大學化學學院碩士生曹曼,通訊作者為博士後王乾有和臧雙全教授。該研究得到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河南省教育廳創新團隊項目、河南省科技創新人才項目及鄭州大學專項基金的資助。
編輯:河南日報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