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量子通信技術取得多項突破性進展

2020-12-05 品牌時報網

在量子科技領域,一場激烈的競賽正在展開。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測算……如今,量子科技已成為全球科技大國集中發力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前沿陣地。

搶抓量子科技發展機遇,中國已按下「快進鍵」。專家指出,作為事關國家安全和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領域,量子科技的創新主動權和發展主動權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神奇的「糾纏」和「疊加」

量子指的是物質不可再分的基本單元。通俗來說,如果把能量等物理量一份份往下分,分到無法再分的小塊就是量子。例如,光量子就是光能量的基本單元,不可能再分為半個、1/3個光子。事實上,我們在物理課上所學到的分子、原子、電子等,都是量子的不同表現形式。

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論,開啟了研究物質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分支。120年來,全球幾代科學家孜孜以求,在量子理論、量子科技及其應用等領域開疆拓土。

在宏觀世界中,牛頓經典力學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測算物體的運動、速度等規律。但在量子微觀世界中,許多規則卻與我們的認知截然不同。其中的兩個基本原理就是「疊加」和「糾纏」。

疊加原理,最經典的理論莫過於神秘莫測的「薛丁格的貓」。根據量子力學理論,物質在微觀尺度上可以同時存在多種狀態和多個位置的「疊加」。

為了解釋疊加狀態,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在1935年提出了經典理論:將一隻貓關進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箱子裡,如果鐳發生衰變,就會觸發機關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貓就會死;反之,貓就存活。在量子世界中,由於放射性的鐳處於衰變和沒有衰變兩種狀態的疊加,「可憐的」貓咪便處於死貓和活貓的疊加狀態。

更為神奇的是,如果想要測量量子,它便會從疊加狀態變為確定的狀態,就像是如果有人懷著好奇心去打開箱子,便只能看到一隻死貓或者活貓。

一個量子可以「疊加」多種狀態,多個量子則會產生「糾纏」的奇妙反應。兩個處於量子糾纏狀態的粒子,就像雙胞胎的心靈感應一樣。無論相隔多遠,當一個量子的狀態發生變化,另一個量子也會超「瞬間」發生變化。對於詭異的糾纏現象,愛因斯坦在當時也難以作出解釋,將其稱之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量子理論誕生一百多年來,催生了許多重大發明,核能、雷射、半導體等科技得以問世,進而發展出計算機、網際網路、手機等重大應用,改變了人類文明進程。今天,量子科技發展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戰略價值,是一項對傳統技術體系產生衝擊、進行重構的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將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

量子通信「墨子」領跑

2016年8月,中國發射了自主研製的世界上首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自然》雜誌曾評價道,在量子通信領域,中國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由一個不起眼的國家發展成為現在的世界勁旅,將領先於歐洲和北美。

量子通信是各國優先發展的重點量子科技領域。傳統的通信方式中,加密方式依靠的是計算的「複雜性」,有被竊聽的風險。而量子的獨有特性,使其具有不可克隆、測不準等「先天優勢」。用量子做成的「密鑰」來傳遞信息,加密的內容不會被破譯,竊聽者必然會被「抓包」。量子通信因此被看作信息安全傳輸的「保護盾」,為破解信息加密「瓶頸」提供了解決方案。

近年來,中國量子通信技術取得多項突破性進展。「墨子號」的發射為通過太空「量子傳密」提供了可能。實驗表明,在1200公裡通信距離上,星地量子密鑰的傳輸效率比地面光纖信道高1萬億億倍,衛星平均每秒發送4000萬個信號光子,一次實驗可生成300千比特(kbit)的密鑰,平均成碼率達1.1千比特/秒(kbps)。

與此同時,中國科研人員還利用量子衛星在國際上率先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等成果。2017年,全球首條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項目通過總技術驗收。

今年,中國科學家在量子通信領域同樣取得諸多成果——

3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等研究人員實現了500公裡級真實環境光纖的雙場量子密鑰分發和相位匹配量子密鑰分發,傳輸距離達到509公裡,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5月,中國科研團隊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現代物理評論》上發表論文,系統闡述了量子密碼的原理、理論和實驗技術,為量子密碼的廣泛應用以及標準化制定奠定了基礎。

今年9月,郭光燦院士團隊與奧地利同行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的32維量子糾纏態,顯著提高了量子通信的信道容量,創造了當前世界最高水平。

量子計算搶佔先機

量子計算同樣是各國競相布局的量子科技領域。

與傳統計算機相比,量子計算機有獨特優勢。傳統計算機的運算單位比特只有0和1兩種狀態。而在量子計算機裡,由於量子疊加態的存在,1個量子比特可同時記錄0和1兩個狀態。如果計算機操縱的量子數目增多,就會以指數級增長提升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計算能力潛力巨大。

隨著運算能力的提升,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都有望迎來「革命」——提高農作物產量、指導科學的城市交通規劃、促進新藥研發、實現高精度的天氣預報……專家表示,量子計算將極大促進當前人工智慧及其應用的發展,深刻地改變包括基礎教育在內的眾多領域。

近年來,在量子計算領域,世界各個科技發達國家群雄逐鹿,IBM、谷歌、微軟等企業你追我趕,通過不同技術路徑實現對更多量子比特的操縱。去年10月,谷歌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稱,已成功演示「量子霸權」,讓量子系統花費約200秒完成傳統超級計算機要1萬年才能完成的任務。

所謂「量子霸權」,即量子計算機在某個特定問題上的計算能力超過傳統計算機,解決傳統計算機在合理時間範圍內無法解決的複雜難題。儘管多方對於谷歌的研究成果仍存質疑,但毫無疑問,量子計算機已經接近超越傳統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和應用前景。

通過科學家的奮力追趕,在量子計算領域,中國整體上與發達國家處於同一水平線。近年來,多支科研團隊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階段性成果。去年年底,潘建偉等學者與德國、荷蘭的科學家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20光子輸入60×60模式幹涉線路的玻色取樣量子計算,在四大關鍵指標上均大幅刷新國際紀錄,逼近實現量子計算研究的重要目標「量子霸權」。

而在企業方面,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科技企業也相繼出臺了量子計算研究計劃。今年9月,中國企業自主研發的6比特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正式上線,全球用戶可以在線體驗來自中國的量子計算服務。

戰略布局已成全球共識

當前,在量子科技領域整合科技資源、集中力量突破,已在主要發達國家中形成廣泛共識。歐美發達國家的政府、科研機構和產業資本正在加速進行戰略部署,大幅度增加研發投入,對中國取得的局部領先優勢發起強烈衝擊。

在歐洲,歐盟早在2016年就宣布將量子技術作為新的旗艦科研項目,迎接「第二次量子革命」。德國日前表示,計劃在2021年建成該國首臺量子計算機,並在5到10年後推動相關新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

美國於2018年啟動「國家量子行動法案」。今年7月,美國能源部公布了量子網際網路發展的戰略藍圖,提出要確保美國處於全球量子競賽的前列,引領通信新時代。近日,美國還開通了國家量子協調辦公室網站,並發布了聚焦八大研究領域的《量子前沿報告》。

日本為了加強科技實力,今年宣布對其文部科學省機構進行大幅調整,加速基礎研究和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前沿技術的研發工作。其中,設置專門機構推動科研工作,對包括量子技術在內的新興領域進行統一管理。此外,日本國內研究機構和大學也開始下大力氣培養肩負未來的「量子人才」。

近年來,我國科技工作者在量子科技上奮起直追,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創新成果。經過30多年努力,中國已崛起為國際量子科研版圖上的重要力量,在多個戰略方向上實現領跑或進入第一陣營。

對此,潘建偉指出,量子科技是事關國家安全和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領域,必須將創新主動權和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特別需要面向長遠目標,通過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和前瞻布局,整合優勢資源形成自主創新的體系化能力。(劉 嶢)

相關焦點

  • 量子通信衛星中國獲突破性進展,中國將成世界通信領跑者?
    潘建偉委員: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有望7月發射.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標誌著我國通信技術獲得了突破性進展。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項量子傳送技術標誌著中國在軍用通信領域站在了世界的最前列。大家對於量子通信或許還比較陌生。
  • 雲南量子通信關鍵技術取得新進展
    本報訊 記者冉光雯報導 近年來,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如何在這場「量子較量」中把握先機,成為各國學者爭相搶佔的科研製高點。日前,好消息傳來,雲南大學量子信息研究團隊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新進展,關鍵技術指標達到了預期目標,將有力促進保密通信技術的探索與研究,同時有望在無人駕駛、醫學影像、雷射雷達等領域開展廣泛應用。
  • 雲南探索量子通信關鍵技術取得新進展
    如何在這場「量子較量」中把握先機,成為各國學者爭相搶佔的科研製高點。日前,好消息傳來,雲南大學量子信息研究團隊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新進展,關鍵技術指標達到了預期目標,將有力促進保密通信技術的探索與研究,同時有望在無人駕駛、醫學影像、雷射雷達等領域開展廣泛應用。
  • 光電所與中國科大籤署量子通信實驗技術合作協議
    4月11日,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籤署了量子通信實驗技術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光電所將承擔量子通信實驗衛星科學應用系統中地面站望遠鏡分系統的改造及關鍵技術研製工作。2012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技物所、光電所聯合科研團隊開展的量子通信實驗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量子通信百公裡級隱形傳輸。
  • 中國的量子通信技術商業化 美國對全球的監聽幻想將徹底破滅
    在此前發布的「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中,量子技術和人工智慧也成為了重點發展方向,而在這兩大領域,我國都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績。量子技術又創新紀錄 這個時代屬於中國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排名公布之際,中國科技再傳捷報,量子技術又創下了新紀錄。
  • 中國在天基量子通信領域取得新的裡程碑
    但是,專門致力於量子信息科學的米丘斯可以說是美國在物理學前沿的大國競爭中的領先者。這顆衛星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家潘建偉的創造力,它幫助他和他的同事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使曾經深奧的量子密碼學領域成為主流。潘的團隊在6月15日《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介紹了一種使用Micius的安全的量子消息傳遞方法。這一成就使世界(或至少是中國)距離實現真正不可破解的全球通信距離更近了一步。
  • 德國研究所獲突破性進展:量子通信和顯微鏡技術將徹底改變!
    2021年已經到來,在過去的一年裡,量子技術的相關研究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這個月的前幾天,中科大的團隊也發布了一批新的進展,包括天地一體化通信網絡和量子精密測量等。這些內容還沒有來得及成為舊聞,Fraunhofer IOF研究所就發布了量子技術相關的新聞稿,宣告他們在量子通信和顯微鏡領域取得了領先成就。這個研究機構位於德國耶拿,它的中文名為弗勞恩霍夫應用光學與精密工程研究所,是以德國科學家約瑟夫·弗勞恩霍夫的名字命名的。它成立於1992年,隸屬於弗勞恩霍夫協會,專門研究量子技術,並一直在通信和顯微鏡領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 我國量子通信實驗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實驗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與暨南大學李朝暉教授、中山大學餘思遠教授等合作,首次實現公裡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該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光學期刊Optica上。
  • 量子通信迎重磅利好 核心概念股全面飄紅
    原標題:量子通信迎重磅利好 核心概念股全面飄紅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10月19日報導:量子通信板塊迎重磅利好,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集體學習
  • 量子通信再獲進展 實現量子糾纏長距離分發(附股)
    (原標題:量子通信研究再獲進展 實現量子糾纏長距離分發)
  • 常熟太陽熱能循環利用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據新華社電常熟工業規模化利用太陽熱能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由江蘇新阪神太陽能有限公司承擔設計建造的大型「太陽熱能及循環經濟綜合利用項目」,經過半年多運行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太陽熱能工業規模化利用推廣會日前在常熟舉行,拉開了江蘇工業企業應用太陽能及餘熱利用技術的帷幕。
  • 雲南量子通信關鍵技術取得新進展 有望在醫學影像等領域開展應用
    日前,好消息傳來,雲南大學量子信息研究團隊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新進展,關鍵技術指標達到了預期目標,將有力促進保密通信技術的探索與研究,同時有望在無人駕駛、醫學影像、雷射雷達等領域開展廣泛應用。量子是微觀粒子的性質不連續變化的最小單位,分子、原子、電子、光子都是量子的不同形式。
  • 後量子時代公鑰密碼取得重大進展 中國量子通信工程恐成擺設
    2)具有現實感的理想主義者一種技術的優劣是由該技術的多項性能共同決定的,因此技術評審時,在選取考核的各項性能和確定它們的權重時必須統籌兼顧有全局觀念。評估密碼算法的核心標準是安全性,這毫無疑問,但是NIST又把密碼算法的運行效率、與網際網路的兼容性等作為評估的重要標準,這是十分明智的做法。技術評審不是選美,不是挑花架子出來做秀。
  • 揭秘生命演化 我國多項古生物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 題:揭秘生命演化,我國多項古生物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董瑞豐  冰河時期歐洲人的皮膚和眼睛長什麼樣?4億多年前的麒麟魚如何揭示脊椎動物頜演化之路?15.6億年前華北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群的發現,揭開了地球生命早期演化的哪些秘密?
  • 遠距離量子通信關鍵技術獲進展 有望鋪開範圍
    據中國科學報消息,中國科大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教授史保森小組在量子存儲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進展,實現了兩個存儲單元之間的高維糾纏和多自由度的超糾纏。量子糾纏是實現遠距離量子通信、可擴展線性量子計算的核心,而量子糾纏的存儲則是實現量子計算和量子網絡通信的關鍵技術之一。
  • 黑科技 中國量子通信取得重大突破
    而北京到上海的2000公裡量子通信幹線也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其實,潘建偉院士、陸朝陽教授完成的「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和北京到上海的2000公裡量子通信幹線,雖然都被歸入量子通信範疇,但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技術。
  • 量子通信讓「竊聽風雲」成為歷史,中國電信搶先布局為安全加碼
    >量子通信因此常被稱作信息安全傳輸的「保護盾」,在保密領域有很大應用前景。近年來,中國量子通信技術取得多項突破性進展。比如2016年8月,中國發射了自主研製的世界上首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此後,中國科研人員利用量子衛星在國際上率先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等成果。2017年,全球首條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項目通過總技術驗收。今年也是量子通信的豐收年,2020年,中國量子通信領域進入豐收期。
  • 量子科技有多神秘?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領域,中國處於什麼位置?
    其實在國家層面而言,對於量子科技,我們早就有了非常重要的投入,其中在《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中,就明確將量子通信列入超前布局的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要求推進量子通信網絡建設,近年來,我國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發展日趨成熟,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而在當前晶片、5G等產業受到美國擠壓環境下,量子科技,正成為我國彎道超車的又一賽道。
  • 北京量子院:量子直接通信技術實用化加速
    新華網北京10月9日電(記者蓋博銘)記者9日從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兼聘研究員、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龍桂魯團隊在量子直接通信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助力量子直接通信技術實用化進程加速。通信安全是網絡安全的重要基礎,隨著超級計算機的發展以及量子計算機研發不斷取得突破,通信安全受到越來越嚴重的威脅,能防範竊聽的量子保密通信受到廣泛重視。
  • 量子網際網路取得突破性進展,量子信息以90%準確度傳送44公裡
    科學家們正在逐步實現超安全、超高速的量子網際網路:他們現在已經能夠將高保真的量子信息 "傳送"到44公裡外的地方。當想建立一個真實的,有效的量子網際網路時,數據保真度和傳輸距離都是至關重要的。而在這兩者中的任何一個取得進展,都是值得我們這些正在建立下一代通信網絡的人慶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