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委員: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有望7月發射.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標誌著我國通信技術獲得了突破性進展。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項量子傳送技術標誌著中國在軍用通信領域站在了世界的最前列。大家對於量子通信或許還比較陌生。在進入話題前先來普及下這方面的知識。
量子是最小的、不可再分割的能量單位。在微觀世界裡,有共同來源的兩個量子之間存在著「糾纏」關係,無論二者相距多遠,只要其中一個量子狀態發生變化,另一個量子就能立即「感應」,並做出相應變化。形象點就比如,兩張相隔10英裡的紙張,人們在其中一張紙上書寫的時候,另一張紙上會立刻顯現所書寫的信息。
如果遭到攔截,發送者和接受者都能立刻覺察到有人在窺探。就是這麼神奇。利用量子的這種「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新型通信方式就叫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作為後摩爾時代的新技術,有望在10至15年之後成為繼電子和光電子之後的新一代通信技術。量子態隱形傳輸是一種全新通信方式,它傳輸的不再是經典信息而是量子態攜帶的量子信息,一個量子的量子態變化信息會立刻被另一個量子接收到,是未來量子通信網絡的核心要素。
量子通信是迄今為止唯一被嚴格證明是「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國防、金融、政務、商業等領域的信息安全問題。應用該項高科技,中國軍方能瞬間傳送軍事信息而不被破壞或攔截。這其中的分量可想而知。通過這項保密力度極強的科技的應用,能大幅度提升軍隊的指揮和控制能力。
在西方眼中,中國將要發射的首顆量子通訊衛星將是一顆戰略性和科學試驗性的衛星。其實除了中國之外,世界其他國家也在全力研究量子技術。我的印象中奧地利的量子通信衛星本來應該先上馬的,但是似乎歐洲各國在經費的問題談崩了。於是我們的這顆量子通信衛星就成了第一。這就是大國的優勢吧。
有人不禁會問那美國為什麼不上?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是量子力學應用的兩大方向。而美國的重心一直在量子計算上。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領先也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日本郵政省把量子通信列入21世紀的戰略項目,並於2000年將量子通信技術作為一項國家級高技術列入開發計劃,10年內投資400多億日元,主要研究光量子密碼及光量子信息傳輸技術。
此外,首顆量子通訊衛星的設計壽命也很短,只有兩三年,完成預定的實驗後可能就要墜毀。看來,這顆衛星只是「探路者」,今後更多的量子通訊衛星「上天」後,就可以打造一個全球性的量子通信網絡。到2020年實現亞洲與歐洲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屆時聯接亞洲與歐洲的洲際量子通信網也將建成。
到2030年左右,則將建成全球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發射,表明中國正從經典信息技術的跟隨者,轉變成未來信息技術的並跑者乃至領跑者。」潘建偉說,「我希望它儘快走進每個人的生活,就像計算機曾經做到的一樣,改變世界。」
(文據網絡)
PS:回復「1-13」之間的任意數字或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歷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