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個集成量子通信網絡

2021-01-09 騰訊網

中國科學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綜合量子通信網絡,將地面700多根光纖與兩個地對衛星鏈路相結合,為全國用戶實現總距離4600公裡的量子密鑰分布。由合肥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陳玉耀、彭成志率領的研究小組在《自然》雜誌上報導了他們向全球、實際應用這種網絡進行未來通信的最新進展。

與傳統加密不同,量子通信被認為是不可破解的,因此是銀行、電網和其他部門安全信息傳輸的未來。量子通信的核心是量子密鑰分布(QKD),它使用粒子的量子態(如光子)形成一串零和一,而發送方和接收方之間的任何竊聽都會更改此字符串或密鑰並立即被注意到。到目前為止,最常見的QKD技術使用光纖傳輸數百公裡,具有高穩定性,但信道損耗相當大。另一項主要的QKD技術利用衛星和地面站之間的自由空間進行千公裡級傳輸。2016年,中國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量子通信衛星(QUES,或Mozi/Micius),並在兩個相距2600公裡的地面站實現了QKD。2017年,北京和上海之間的QKD光纖網絡建成2000多公裡。

利用值得信賴的中繼,地面光纖網絡和衛星對地鏈路整合在一起,為全國150多個工業用戶服務,包括國家和地方銀行、市政電網和電子政府網站。USTC教授潘建偉說:"我們的工作表明,量子通信技術對於大規模實際應用已經足夠成熟。同樣,如果將不同國家的國家量子網絡合併,如果大學、機構和公司聯合起來,將相關協議、硬體等標準化,就可以建立全球量子通信網絡。

近年來,該團隊對集成網絡不同部分的性能進行了廣泛測試和改進。例如,隨著時鐘速率的提高和QKD協議的提高,衛星對地QKD現在的平均密鑰生成速率為47.8千比特/秒,比之前的速率高40倍。研究人員還利用一種名為雙場QKD(TF-QKD)的新技術,將地面QKD的記錄推高到500公裡以外。

接下來,該團隊將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網絡,並與中國來自奧地利、義大利、俄羅斯和加拿大的國際合作夥伴合作。它們還旨在開發小型、經濟高效的QKD衛星和地面接收機,以及中高地球軌道衛星,以實現1萬公裡級QKD的時數。

用於安全通信的量子密碼密鑰,其分布距離比之前嘗試更遠 1,000 公裡

相關焦點

  • 中國構建世界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科技日報合肥1月7日電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構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並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測試、標準化研究以及政務金融電力等不同領域的應用示範。
  • 我國成功構建世界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科技日報合肥1月7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構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並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測試、標準化研究以及政務金融電力等不同領域的應用示範。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國際期刊《自然》以「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為題發表了成果論文。
  • 【科技日報】我國成功構建世界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2021年1月7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構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科研人員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構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QKD)鏈路和兩個衛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QKD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現了星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
  • 中國科學家建立了世界第一個量子衛星網絡
    2016年夏天,一枚中國人造衛星成功地利用了量子力學定律,通過一個基本不中斷的通信信道將信息傳輸到地球。
  • 科學家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中國科學家利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和「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鏈路和兩條衛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現地面跨度4600公裡、天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證明廣域量子通信技術實際應用已經初步成熟,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堅實的科學技術基礎
  • 「京滬幹線」構建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
    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示意圖。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  32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傳輸了32釐米。而今,經過兩年多不間斷運行,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的穩定性、安全性均得到了驗證。今天凌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以「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為題,報導了這項中國量子科技的又一重要成果。
  • 中國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央廣網北京1月8日消息(記者劉軍 安徽臺記者方田 蔡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 央視:我國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原標題:我國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 我國科學家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中國科學家利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和「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鏈路和兩條衛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現地面跨度4600公裡、天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
  • 中國量子通信網絡與應用論壇在京成功舉行
    【IT168 資訊】主題為「建設量子通信網絡,構建量子產業生態」的中國量子通信網絡與應用論壇暨「Q-NET」新品發布會(以下簡稱論壇)在京成功舉行。論壇的舉辦對於促進產業合作,推進量子通信產業更好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我國科學家成功驗證: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可行!
    ,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論文,論文是對上述成果的一個系統性總結,證明了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初步成熟。《自然》雜誌審稿人評價稱,這是地球上最大、最先進的量子密鑰分發網絡,是量子通信「巨大的工程性成就」。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本報訊 中國科學家利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和「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鏈路和兩條衛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現地面跨度4600公裡、天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證明廣域量子通信技術實際應用已經初步成熟,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堅實的科學技術基礎。
  • 中國科大成功驗證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信號消息: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及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跨越4600
  • 中國科研人員成功驗證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
    如今,在「墨子號」量子通信實驗衛星和京滬幹線的串聯下,中國已經實現了4600公裡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並為超過150名用戶提供服務。北京時間1月7日零時,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團隊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上發文詳解了這種「連連看」是如何實現的。
  • 中國建成全球首個集成量子通信網!潘建偉團隊再登Nature
    魚羊 楊淨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九章之後,潘建偉團隊又一研究成果登上Nature。這一次,是量子通信網絡在工程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在「墨子號」量子通信實驗衛星和京滬幹線的串聯下,我國已經實現了4600公裡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並已為超過150名用戶提供服務。這也是全球首個集成量子通信網絡。
  • 可抵禦所有已知黑客攻擊 中國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1月7日,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的消息,潘建偉院士等人組成的團隊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及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An integrated space-to-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over 4,600 kilometres
  • 量子通信發展情況探底
    2013年,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京滬幹線」立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為該項目的建設主體。建成後的「京滬幹線」,全長2000多公裡(中國南北跨度大概有5500公裡),連接北京、上海,貫穿濟南、合肥,是世界上第一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2016年,中國「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2017年,「京滬幹線」與「墨子號」實現天地互聯,標誌著中國率先進入QKD廣域網建設階段。
  • 海南將建成天地一體量子通信環島網絡及量子通信國際業務總部
    集中簽約活動現場 海南網絡廣播電視臺 圖10月13日,在海口舉行的海南自由貿易港重點項目集中簽約活動上,總投資5億元的天地一體量子保密通信環島網絡及量子通信國際業務總部籤約文昌國際航天城在過去十年裡,若以鐵路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類比,量子保密通信網絡經歷了從「地鐵網絡」到「高鐵網絡」的發展。從最早的安徽蕪湖及合肥城域網,走向全長2032公裡的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近期,長三角、山東也提出了覆蓋多個城市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規劃。那麼,量子保密通信網絡與衛星航天有何聯繫?
  • 潘建偉團隊再發Nature,首次展現完整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1 月 6 日,潘建偉團隊及其合作者又在量子通信方面推出了重磅成果,他們首次展現了一個完整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綜合通信鏈路距離長達 4600 公裡。相關論文以「An integrated space-to-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over 4,600 kilometres」為題,在線發表在頂級科學期刊 Nature 上。
  • 首次展現完整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1 月 6 日,潘建偉團隊及其合作者又在量子通信方面推出了重磅成果,他們首次展現了一個完整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綜合通信鏈路距離長達 4600 公裡。圖|量子通信衛星與地面站實驗示意圖(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人員通過集成光纖和自由空間 QKD 鏈路,QKD 網絡擴展到了 2600 公裡以外的遠程節點,使網絡中的任何用戶都可以與其他任何用戶進行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