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俞書宏&高敏銳Angew.Chem. 一次性大批量製備515g高效OER電...

2021-01-16 騰訊網

通訊作者:高敏銳、俞書宏

通訊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研究背景

陽極析氧反應(OER)是電化學全水解將可再生電能轉化為化學燃料(例如H2)的關鍵步驟。但由於析氧反應緩慢的動力學過程,需要高活性、高穩定性的OER電催化劑以提高電解水反應的速率。

當前對OER催化劑的研究表明,結晶金屬氧化物,如Ir/RuO2,鈣鈦礦,層狀雙氫氧化物和尖晶石化合物,均是有效的OER催化劑。同樣,無定形金屬氧化物也表現出優異的催化性能而逐漸受到關注。然而,無定形結構是在催化反應中的影響因素及其催化機理仍然是沒有清晰的定論。

同時,控制材料空位(如氧空位)可以調節材料的性能,以適用於各種應用,如超級電容器和光/電催化領域等。研究表明,氧空位是催化OER的理想活性位點,其可以調節催化表面與氧的相互作用,降低動力學障礙,從而提高OER性能。

成果速覽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與高敏銳教授報導了製備單原子電催化劑的最新研究成果。通過簡便的過飽和共沉澱法,可一次性大批量製備得到NiFeMo氧化物電催化劑(一次達515g)。

無定型NiFeMo氧化物在OER過程中經歷了快速的表面自重構過程,形成富氧空位的金屬氧(氫氧化物)活性層。該活性層正是NiFeMo氧化物的活性位點,表現出優異的OER性能。

無定型a-NiFeMo在OER過程中的快速自重構對催化劑是一個激活的過程;然而,這個激活過程,對於結晶型c-NiFeMo來說是緩慢的。這是因為Mo陽離子在c-NiFeMo晶格中的擴散被阻擋,溶解到電解質中受到限制,這又導致Ni和Fe陽離子的表面自構造過程受到抑制,從而無法形成NiFe氧(氫氧化物)活性層。同時a-NiFeMo可促進陽離子擴散,從而有利於氧空位的形成。因此,無定型a-NiFeMo催化劑比結晶型c-NiFeMo催化劑活性更高。

本文採用高濃度金屬前驅體形成過飽和混合離子溶液,使溶液中兩種陽離子同時沉澱,可得到均相的多組分金屬氧化物。對無定型金屬氧化物形成機理及催化機理進行闡述,為無定形金屬氧化物的合成與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該成果以「Scale-up Synthesis of Amorphous NiFeMo Oxides and Their Rapid Surface Reconstruction for Superior Oxygen Evolution Catalysis」為題發表在國際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圖文導讀

圖1 a-NiFeMo催化劑合成示意圖及形貌結構表徵結構

圖2 a-NiFeMo和c-NiFeMo催化劑OER性能對比

圖3 a-NiFeMo和c-NiFeMo催化劑反應前後精細結構表徵及計算

圖4 a-NiFeMo和c-NiFeMo催化劑形貌結構表徵

文獻信息

Scale-up Synthesis of Amorphous NiFeMo Oxides and Their Rapid Surface Reconstruction for Superior Oxygen Evolution Catalysi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9,DOI: 10.1002/anie.201909939)

http://dx.doi.org/10.1002/anie.201909939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中科大研製出二氧化碳還原高效催化劑
    記者4月1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近日,該校高敏銳教授課題組和俞書宏院士團隊設計了系列具有「富集」效應的納米催化劑,結合流動電解池的合理設計,成功實現了二氧化碳到目標產物的高選擇性轉化。在目前現有的各種二氧化碳轉化技術中,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技術具有可在常溫常壓下進行、能夠實現人為閉合碳循環等優點,為當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化學燃料合成提供了一種具有應用前景的方法。當前,如何通過更高效催化劑的理性設計與可控合成,並結合催化機制理解,來實現二氧化碳電還原技術走向工業化應用,成為科研的重點與難點。
  • 俞書宏/高敏銳:非貴金屬合金高效催化鹼性燃料電池陽極反應
    ▲第一作者:段玉,餘自友,楊麗;通訊作者:俞書宏,高敏銳 通訊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論文DOI:10.1038/s41467-020-18585-4全文速覽 通過「合金」策略,成功設計並創製了一類高活性的Ni基鹼性氫氧化(HOR)電催化劑。
  • 中國科大研製出高效二氧化碳還原催化劑
    中新網合肥4月15日電 (記者 吳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5日消息:該校高敏銳教授課題組和俞書宏院士團隊設計了系列具有納米尺度「富集效應」的催化劑,成功實現了二氧化碳到目標產物的高選擇性轉化。在目前現有的各種二氧化碳轉化技術中,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技術具有可在常溫常壓下進行、能夠實現人為閉合碳循環等優點,為當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化學燃料合成提供了一種具有應用前景的方法。當前,如何通過更高效催化劑的理性設計與可控合成,並結合催化機制理解,來實現二氧化碳電還原技術走向工業化應用,成為科研的重點與難點。
  • CCS Chemistry | 俞書宏:模板法精確製備石墨烯基複合氣凝膠, 組分...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發展了一種普適的蜜胺海綿模板指引水熱法,實現了一系列組分和結構可編程的石墨烯基複合氣凝膠材料。三維石墨烯框架是一種優異的納米材料單元載體,它大的表面積利於納米材料單元的分散,開孔結構和導電網絡還能提升離子和電子的輸運速度,對納米材料尤其是納米能源材料性能的提升作用顯著。
  • 中科大研製出新型硫化物高效光催化劑
    記者10月2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近日,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發展了一種膠體化學合成法,成功製備了一種新型四元硫化物單晶納米帶光催化劑,並表現出優異的光催化產氫性能。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為設計開發新型高效光催化劑提供了新途徑。
  • 深耕納米功能化,引領後塑料時代——俞書宏院士課題組2020年研究...
    然而,利用自然資源製備的可持續結構材料主要在力學性能、製造工藝以及成本方面與實際應用方面還有不小的差距。俞書宏院士團隊利用一種穩定高效的微/納米結構設計方法,將天然木材顆粒再生為各向同性木材,形成一種高性能的可持續結構材料。
  • 中科大科學家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
    原標題:中科大科學家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新華社合肥11月14日電(記者徐海濤)塑料製品給現代生活帶來便利,也造成環境汙染。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目前,大多數塑料來自石油產品,廢棄後難以降解,造成持續性的環境汙染問題。
  • 中科大科學家仿盾皮魚魚鱗製備出超級「人造盔甲」
    記者10月12日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俞書宏教授團隊在深入理解盾皮魚鱗微納結構和強韌化機制的基礎上,首次提出單向/多向刷塗與螺旋層積相結合的高效仿生組裝策略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現高效鹼性電解水制氫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現高效鹼性電解水制氫 2018-07-24 09:36:00來源:中安在線
  • 中科大研製出新型硫化物高效光催化劑,有望應用在光電探測領域
    據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下文簡稱:中科大)開發了一種膠體化學合成法,並且成功制出了一種新型四元硫化物單晶納米帶光催化劑,在光催化產氫性能上表現優異。當前,設計新型半導體納米材料以捕獲太陽能並實現高效光化學轉化,是解決全球能源與環境危機的理想途徑之一
  • 中國科大研製納米尺度「富集效應」增強二氧化碳電還原性能的高效...
    當前,通過更高效催化劑的理性設計與可控合成,並結合催化機制理解,從而實現CO2電還原技術走向工業化應用成為研究重點與難點。  研究人員提出納米針尖的「近鄰效應」促進CO2電還原過程,通過智能微波反應器的高通量篩選,製備了硫化鎘納米針陣列結構。
  • AM:電化學剝離層狀材料:快速高效製備二維材料的新方法
    然而,這些新技術能否得到深度推廣,取決於能否大批量,低成本地獲取符合應用需求的二維材料。目前廣泛採用的製備手段,包括膠帶或超聲剝離層狀晶體,化學氣相沉積生長大面積薄膜,具有產率低,性能差或者成本高等缺點。因此,無論是學界還是工業界,都在尋求一種能夠克服上述缺點的新方法。 近幾年,電化學剝離方法逐漸開始受到重視。
  • 中科大俞書宏&合工大陸楊Nat. Commun.:變天然雲母粉為高性能仿生...
    【引言】超薄納米片具有優異的機械性能、光學以及電學性能,目前諸如石墨烯、過渡金屬二硫化物、層狀金屬氧化物、蒙脫土以及黑磷等二維材料都可以通過剝離法製備,尤其是石墨烯和蒙脫土已經實現了大規模剝離法製備。由於尺寸較大且橫縱比小,雲母粉難以直接通過常規的仿生組裝方法實現高性能宏觀薄膜的製備。
  • 中科大俞書宏院士等人合成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目前,傳統手性納米材料主要是通過引入手性配體或構造螺旋結構等電偶極矩調控方式構築,但這類手性材料在環境穩定性和導電性方面通常存在局限性,極大地限制了其實際應用。探索新的調控機制並構築新型手性納米功能材料是突破這一科學瓶頸的新途徑。
  • Angew. Chem. 新型MOF-聚合物MMMs膜,高效分離手性分子!
    如今,常見的藥品、食品添加劑等都含有純度較高的手性分子,所以快速、高效的分離手性分子的外消旋混合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最近,金屬-有機骨架(MOFs)及其衍生物構成的薄膜是一類新興的微孔材料,被用作高效的分子分離膜。其中,部分純手性MOFs有望用於分離手性分子。
  • 中國科大研製出新型高效硫化物光催化劑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發展了一種膠體化學合成法,成功製備了一種新型四元硫化物單晶納米帶光催化劑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為設計開發新型高效光催化劑提供了新途徑。設計新型半導體納米材料以捕獲太陽能並實現高效光化學轉化,是解決全球能源與環境危機的理想途徑之一。銅基多元硫化物具有良好的可見光吸收性能,是一種重要的光催化劑材料。然而,低電導率和高光生載流子複合速率阻礙了其在光催化領域的應用,製備高效的銅基四元硫化物光催化劑面臨重要挑戰。
  • 研製出新型鹼性水還原電催化劑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俞書宏研究團隊通過磷摻雜手段精準調控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二硒化鈷的相變,成功實現其從穩定的立方相到亞穩態正交相的相轉變,研製出在鹼性介質中具有類鉑析氫性能的高效水還原電催化劑,為從鹼性水中大規模製氫提供了廉價高效的催化電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