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 Chemistry | 俞書宏:模板法精確製備石墨烯基複合氣凝膠, 組分...

2021-01-18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CCSChemistry ,作者CCS Chemistry

CCSChemistry

CCS Chemistry是由中國化學會創辦的高水平旗艦新刊,面向全球科學家,收錄化學各領域高質量原創科技論文。關注CCS Chemistry,即時獲取期刊相關資訊。

組分和結構精確的石墨烯-納米材料單元複合氣凝膠材料在性能提升和新功能發現上有著巨大潛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發展了一種普適的蜜胺海綿模板指引水熱法,實現了一系列組分和結構可編程的石墨烯基複合氣凝膠材料。

三維石墨烯框架是一種優異的納米材料單元載體,它大的表面積利於納米材料單元的分散,開孔結構和導電網絡還能提升離子和電子的輸運速度,對納米材料尤其是納米能源材料性能的提升作用顯著。近年來,研究人員發展了一系列方法來製備性能優異的三維石墨烯-納米材料單元複合材料,例如水熱反應誘導自組裝、離子或納米材料單元誘導自組裝、三維石墨烯框架表面原位生長、冷凍乾燥等。雖然這些方法已實現了納米結構單元在三維石墨烯框架表面上的修飾,但是這些納米結構單元大多是隨機分散的,有些暴露在石墨烯框架表面上,有些則被包覆在石墨烯框架內部,對組分和結構的可編程調控尚未解決。

為了實現將納米結構單元按需修飾到三維石墨烯框架上的指定區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通用的製備方法,即蜜胺海綿模板指引水熱反應。採用這種方法,研究人員可以將納米結構單元選擇性地修飾在三維石墨框架的外表面、內表面、內外兩個表面。結合層層組裝技術,還將多種納米結構單元同時且有序的修飾到三維石墨烯框架上。

圖1

首先,該方法的關鍵是利用氧化石墨烯包覆的蜜胺海綿經水熱反應後可形成三維石墨烯網絡(圖1)。蜜胺海綿在水熱條件下迅速水解並溶於水中,同時海綿表面上的氧化石墨烯在水熱條件下被還原。儘管氧化石墨烯在海綿框架表面上的體積含量極低(0.05 mg/cm3),水熱反應去除蜜胺海綿後,這些氧化石墨烯仍在範德華力的作用下形成三維網絡結構。作者還通過降低水熱反應溫度和pH值,降低氧化石墨烯的還原程度,得到框架表面平滑的三維氧化石墨烯網絡。

圖2

再次,眾多原本可通過水熱反應得到納米結構單元,在這種方法中,能和三維石墨烯網絡的形成同時進行,從而實現納米結構單元在三維石墨烯框架內外表面上的修飾(圖2)。以金屬氧化物納米結構單元(Fe2O3, Co3O4, Mn3O4納米顆粒)為例,將金屬氧化物納米結構單元前驅物加入到水熱反應溶液中,金屬離子吸附到氧化石墨烯表面上,隨著水熱反應的進行,金屬氧化物納米單元在氧化石墨烯外表面成核生長,同時海綿也逐漸溶解,金屬離子進一步擴散到氧化石墨烯內表面成核生長,最終金屬氧化物納米結構單元同時生長在石墨烯框架的內外表面上。前驅物與氧化石墨烯有吸附作用的的納米結構單元,都可以通過這個方法修飾到三維石墨烯網絡的內外表面上。

圖3

由於氧化石墨烯與蜜胺海綿框架表面之間沒有空隙,納米結構單元(如Ag、Pt、Au納米顆粒)可通過原位生長或物理吸附的方法預先修飾到氧化石墨烯包覆蜜胺海綿的外表面上,再通過水熱反應還原氧化石墨烯並去除蜜胺海綿,即可實現納米結構單元在石墨烯框架外表面上的選擇性修飾(圖3)。這個製備方案對水熱條件下保持穩定的納米結構單元具有普適性。位於三維石墨烯框架外表面的納米結構單元充分暴露表面,有利於提高納米結構單元在催化領域中的活性位點。

圖4

蜜胺海綿框架具有數百微米大小的開孔結構和良好的力學性能,納米結構單元和氧化石墨烯納米片可通過層層組裝的方式將按設定順序修飾到海綿的表面上。作者發現後續水熱反應不改變海綿表面上的層狀結構,因此三維石墨烯-納米結構單元複合材料的組分和結構可以通過層層組裝方式精確設定(圖4)。例如,通過調節氧化石墨烯納米片和MnO2 納米線在海綿表面上的塗覆順序,MnO2可以被選擇性的修飾在三維石墨烯框架的外表面和內表面。增加納米結構單元的種類和塗覆層數,還可以得到結構和組分更為複雜的三維石墨烯-納米材料單元複合氣凝膠材料,如具有特定結構的三維石墨烯-Au納米顆粒-MnO2納米線複合氣凝膠材料。

該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種普適的合成方法,實現了結構和組分可編程的石墨烯基氣凝膠材料的製備,有望為三維石墨烯-納米結構單元複合材料的構效關係研究提供更多的材料選項。

該研究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中國科學院納米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等項目的資助。該工作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發表在CCS Chemistry,並於近期在CCS Chemistry官網「Just Published」欄目上線。

文章詳情:

A General and Programmable Synthesis of Graphene-Based Composite Aerogels by a Melamine-Sponge-Templated Hydrothermal Process

Jin Ge, Hong-Wu Zhu, Yuan Yang, Yufang Xie, Gang Wang, Jin Huang, Lu-An Shi, Oliver G Schmidt, and Shu-Hong Yu

掃碼在線閱讀

掃描或長按左側二維碼,

在線閱讀全文

推薦閱讀

掃描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CCS Chemistry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CCS Chemistry發表的最新傑出研究成果。

CCS Chemistry

CCS Chemistry是中國化學會獨立出版的旗艦新刊,所有作者讀者免費發表和閱讀(Diamond Open-Access)。

CCS Chemistry網址:https://www.chinesechemsoc.org/journal/ccschem

Facebook:Chinese Chemical Society-CCS

Twitter: CCS Chemistry

中國化學會

Chemsoc

原標題:《CCS Chemistry | 俞書宏:模板法精確製備石墨烯基複合氣凝膠, 組分結構可編程》

相關焦點

  • 新型氣凝膠材料可用於隔熱防火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教授課題組以殼聚糖作三維軟模板,發展了一種製備酚醛樹脂與二氧化矽複合材料的新方法,成功研製了具有雙網絡結構的酚醛樹脂
  • 國際首次通過模板法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成功製備石墨烯納米帶
    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浩敏團隊在國際上首次通過模板法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實現石墨烯納米帶可控生長,成功打開石墨烯帶隙,並在室溫下驗證了其優良的電學性能,為研發石墨烯數字電路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技術路徑。該研究結果發表在3月9日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L.
  • 剛柔並濟,這種硬碳氣凝膠材料超乎想像!
    剛柔並濟,這種硬碳氣凝膠材料超乎想像!
  • 常溫發泡法連續製備石墨烯氣凝膠及其AI應用
    石墨烯氣凝膠(又名石墨烯泡沫、石墨烯海綿等等)是由二維石墨烯片組裝得到的一種超輕多孔材料,在智能傳感、能量儲存、吸附及隔熱隔聲等各領域展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目前,無論是模板法或者「溶膠-凝膠」法等,所得到的石墨烯氣凝膠都是從石墨烯前驅體稀溶液而來,組裝結構機械穩定性差,難以經受複雜變形;同時,複雜的冷凍乾燥工藝限制了其大規模連續化與高精度微型化製備,不利於其規模化應用。
  • 走進石墨烯小世界之石墨烯氣凝膠
    但是,由於石墨烯片層間強的範德華力和π-π鍵作用力,使其容易發生不可逆堆疊和團聚,嚴重降低石墨烯本身的性質和有效面積,從而限制了其在某些方面的應用,而將石墨烯片作為基本的構築單元,通過鍵接連接在一起,構建三維宏觀體—石墨烯氣凝膠,是解決石墨烯片層堆疊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 一步法製備貴金屬/石墨烯基柔性生物傳感器
    多孔結構的三維石墨烯具有大表面積、好的生物形容相容性和極好的導電性,可以廣泛地應用於能源器件、催化、分離和傳感等。三維石墨烯可以通過自組裝、模板法和直接沉積等方法製備。最近,一種新型的方法被報導,可以通過雷射直寫技術直接在聚醯亞胺的基底上來合成三維結構的石墨烯。
  • 基於Pickering乳液技術製備新穎的纖維素納米纖-聚合物複合氣凝膠
    該研究使用纖維素納米纖(CNF)穩定的Pickering乳液技術並結合冷凍乾燥法,簡便快速地製備結構新穎和性能優異的CNF/聚合物複合氣凝膠。該方法具有很好普適性,適用於各種油溶性聚合物以及功能小分子與CNF來構築複合氣凝膠,為纖維素氣凝膠複合化和功能化提供了新方法。
  • CCS Chemistry | 新方法-原位共聚製備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凝膠電解質
    中科院化學所郭玉國研究員、殷雅俠研究員團隊提出了一種雙單體原位共聚製備三維網絡結構凝膠聚合物電解質的方法,同時構建了基於該新型電解質的鈉離子電池。所得電解質展現出高的室溫離子電導率,良好的熱穩定性和寬的電化學工作窗口。良好的安全性、熱穩定性以及無液體洩漏是鈉離子電池(SIBs)成為大規模能量存儲體系的基本要求。
  • Interfaces 青島科大張建明教授團隊在規模化製備石墨烯氣凝膠取得重要進展
    目前,石墨烯氣凝膠的一個顯著缺點是柔韌性較差,彎曲時易破裂,嚴重製約了該材料的應用領域。近期,青島科技大學高分子學院張建明教授團隊基於氣泡模板法,將天然膠乳粒子成功地複合到了氣凝膠的孔壁中,形成了仿玫瑰花表面的石墨烯孔壁結構,顯著增加了材料的韌性,同時維持了超低的密度(4.6 mg cm-3)。
  • 一種MXene與氧化石墨烯複合氣凝膠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
    申請公布號:CN110090603A申請公布日:2019.08.06申請號:2019102937717申請日:2019.04.12申請人:湖北大學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MXene與氧化石墨烯複合氣凝膠的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將MAX粉末和石墨粉分別進行化學法剝離,分別得到MXene水分散溶液和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溶液;2)將所述MXene水分散溶液、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溶液與海藻酸鈉水分散溶液進行攪拌混合,得到混合凝膠溶液;3)將所述混合凝膠溶液進行定向冷凍乾燥處理,得到未交聯的MXene與氧化石墨烯複合氣凝膠;4)將所述未交聯的MXene與氧化石墨烯複合氣凝膠添加離子交聯劑進行離子交聯
  • 氧化鋁空心球的製備方法和製備機理
    1、空心球材料的製備方法迄今為止,關於空心球材料的製備方法越來越成熟了,研究出了多種方法製備空心球材料,在無機空心球材料中應用比較多的方法有硬模板法、軟模板法和非模板法等三種。圖1硬模板法合成空心球材料示意圖(1)以無機物為模板單分散的SiO2、Au粒子、多孔陽極氧化鋁、TiO2等無機物通常作為模板來製備空心球材料,其中,使用最多的是SiO2模板,SiO2模板包括多孔SiO2、SiO2凝膠、石英玻璃及其排列整齊的納米整列。
  • 俞書宏院士團隊:納米纖維素新型仿生材料問世!性能遠超傳統塑料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運用仿生結構設計理念,發展出一種被稱為 「定向變形組裝」 的新材料製造方法,該團隊採用上述方法將纖維素納米纖維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複合,製備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
  • 俞書宏院士團隊:納米纖維素新型仿生材料問世!性能遠超傳統塑料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運用仿生結構設計理念,發展出一種被稱為 「定向變形組裝」 的新材料製造方法,該團隊採用上述方法將纖維素納米纖維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複合,製備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性能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塑料的替代品。
  • 木質基水凝膠壓力傳感器研製成功
    木材基水凝膠傳感器(CPS)結構以及內部交聯機理木材經過科學家的深入研究,現在竟然還能用來製作傳感器。聶康晨在沈曉萍、孫慶豐等老師指導下研究發現,在水凝膠的合成中,利用脫木素後木材天然的纖維素排列結構,往往能起到增強力學性能的效果,並且這種木質基水凝膠還擁有木材的各向異性。聶康晨介紹說,以聚丙烯酸(PAA)水凝膠為例,木材纖維素和水凝膠之間主要是通過氫鍵作用相互連接。
  • 復旦等製備出新型碳納米管/石墨烯氣凝膠!
    面對這個困難,研究者們對多孔碳基輕質吸波材料的研究興趣在不斷增長,例如三維支架狀的碳氣凝膠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儘管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由於金屬氧化物或金屬等的高密度,製備的多組分氣凝膠的密度降低得不夠,同時,吸收劑的填充率仍大於20 wt%。
  • 西工大李賀軍院士團隊《AFM》綜述:石墨烯和MXene基高性能吸波材料...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李賀軍院士課題組系統評述了石墨烯和MXene基吸波材料的研究進展,特別關注了主要研究策略的進展。此外,通過對石墨烯和MXene基MA材料的比較,展示了它們在實現高性能MA方面的各自優勢。對這些MA材料的未來挑戰,研究方向和前景也進行了強調和討論。
  • 石墨烯與導電離子凝膠的潤溼誘導製備高性能柔性透明電極
    然而,常規化學氣相沉積受到苛刻條件和複雜工藝的阻礙,並且以簡便且可擴展的溶液可加工路線製造高性能石墨烯透明電極仍然是挑戰。江雷院士合作在《《ACS AMI》期刊發表名為「Wetting-Induced Fabrication of Graphene Hybrid with Conducting Polymers for High-Performance Flexible Transparent Electrodes」的論文,研究採用潤溼誘導的可縮放溶液可加工方法來製造具有導電離子凝膠
  • JMCA:納米複合導電水凝膠基柔性應力應變傳感器研究進展
    大量paper致力於納米複合水凝膠的設計,製備和應用。這篇綜述主要探討了:(1) 基於納米複合水凝膠的應變和壓力傳感器的最新研究進展,包括碳納米管基、氧化石墨烯基、MXene基、聚合物基和其他納米填料基的五種納米填料的水凝膠傳感器的設計策略,製備方法和應用。
  • 超級電容器用石墨烯基電極材料的製備及性能研究
    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二維碳材料,具有電導率高、比表面積大、化學穩定性強等優異特點,是超級電容器的理想電極材料。綜述了近幾年石墨烯基電極材料的製備方法及其性能特點,對於其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趨勢作了簡單的闡述。
  • 北理工曲良體/張志攀在《Adv.Mater》期刊:石墨烯基纖維:製備和應用的最新進展-綜述
    由於簡單的設置和連續生產的潛力,溼法紡絲法是製備GBF最常用的方法,新型微流體噴絲頭和凝固浴有可能獲得具有超高機械和各向異性離子的GBFs。相比之下,加捻方法導致螺旋結構的GBF,具有大的拉伸性,這在柔性和可拉伸的裝置中是非常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