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研製出二氧化碳還原高效催化劑

2020-12-06 瀟湘晨報

記者4月1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近日,該校高敏銳教授課題組和俞書宏院士團隊設計了系列具有「富集」效應的納米催化劑,結合流動電解池的合理設計,成功實現了二氧化碳到目標產物的高選擇性轉化。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近期《德國應用化學》和《美國化學會志》雜誌上,並被《德國應用化學》選為「卷首插畫」論文。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逐年升高。二氧化碳轉化技術不僅能夠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同時還可以得到諸多高附加值的碳基燃料。在目前現有的各種二氧化碳轉化技術中,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技術具有可在常溫常壓下進行、能夠實現人為閉合碳循環等優點,為當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化學燃料合成提供了一種具有應用前景的方法。當前,如何通過更高效催化劑的理性設計與可控合成,並結合催化機制理解,來實現二氧化碳電還原技術走向工業化應用,成為科研的重點與難點。

研究人員使用簡單的微波熱合成,通過反應參數調節,成功製備了三種具有不同尖端曲率半徑的硫化鎘納米結構。模擬表明,這種材料尖端曲率半徑減小會引起尖端附近的電場強度增大,從而增強鉀離子在電極附近的富集。測試表明,這種多納米針尖硫化鎘催化劑性能大大優於其它過渡金屬硫屬化物電催化劑。研究團隊還進一步提出利用納米空腔的「限域效應」來富集反應中間體,實現二氧化碳到多碳燃料的高效率轉化。以上研究成果為今後相關電催化劑的設計和高附加值碳基燃料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記者 陳婉婉)

【來源:安徽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研製出高效二氧化碳還原催化劑
    中新網合肥4月15日電 (記者 吳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5日消息:該校高敏銳教授課題組和俞書宏院士團隊設計了系列具有納米尺度「富集效應」的催化劑,成功實現了二氧化碳到目標產物的高選擇性轉化。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逐年升高。二氧化碳轉化技術不僅能夠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同時還可以得到諸多高附加值的碳基燃料。在目前現有的各種二氧化碳轉化技術中,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技術具有可在常溫常壓下進行、能夠實現人為閉合碳循環等優點,為當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化學燃料合成提供了一種具有應用前景的方法。
  • 中國製備出效率達93%電還原二氧化碳催化劑
    據科技日報8月20日報導,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曾傑教授課題組,利用不同鎳含量摻雜的二硫化錫納米片作為催化劑,實現高效電還原二氧化碳到甲酸和一氧化碳。這種鎳摻雜的二硫化錫納米片催化劑,在二氧化碳電還原反應中表現出高活性和高穩定性。該成果近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雜誌上。
  • 中科大研製出新型硫化物高效光催化劑,有望應用在光電探測領域
    據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下文簡稱:中科大)開發了一種膠體化學合成法,並且成功制出了一種新型四元硫化物單晶納米帶光催化劑,在光催化產氫性能上表現優異。當前,設計新型半導體納米材料以捕獲太陽能並實現高效光化學轉化,是解決全球能源與環境危機的理想途徑之一
  • 浙師大在高效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催化劑設計與製備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浙師大 「雙龍學者特聘教授」、 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李正全教授課題組在新型高效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催化劑的設計與製備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在材料化學頂級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上發表。
  • 揭示二氧化碳電還原催化劑變化機制
    本報訊(記者黃辛)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李春忠團隊利用多尺度的原位表徵技術,系統揭示了二氧化碳電還原過程中催化劑的結構演變和真實催化活性相。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將二氧化碳還原為有價值的化學品或燃料被認為是一種合理利用碳資源,實現碳循環並緩解溫室氣體問題的有效方法,因而,二氧化碳電還原被認為是利用可再生電力的一種有前景的途徑,設計合理高效的催化劑成為其中的關鍵。
  • 研製出新型鹼性水還原電催化劑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俞書宏研究團隊通過磷摻雜手段精準調控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二硒化鈷的相變,成功實現其從穩定的立方相到亞穩態正交相的相轉變,研製出在鹼性介質中具有類鉑析氫性能的高效水還原電催化劑,為從鹼性水中大規模製氫提供了廉價高效的催化電極材料。
  • 中科大研製出新型硫化物高效光催化劑
    記者10月2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近日,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發展了一種膠體化學合成法,成功製備了一種新型四元硫化物單晶納米帶光催化劑,並表現出優異的光催化產氫性能。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為設計開發新型高效光催化劑提供了新途徑。
  • 科技日報:研發新型光催化劑:常溫光照高效制氫,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科技日報訊(作者 陳曦 焦德芳)日前,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成功合成新型帶隙可調的二維層狀鍺矽烷材料,這種新材料可用作性能優異的光催化劑,在常溫光照條件下高效製備氫氣,還能將二氧化碳高效還原成一氧化碳。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隨著工業社會發展,「溫室效應」成為了人類面臨的重大環境挑戰。
  • 中國科大研製納米尺度「富集效應」增強二氧化碳電還原性能的高效...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逐年升高。當前,通過更高效催化劑的理性設計與可控合成,並結合催化機制理解,從而實現CO2電還原技術走向工業化應用成為研究重點與難點。
  • 中科大研製出新型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1月11日從中科大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傑教授團隊與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鮑駿教授團隊合作,研製出一種新型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該催化劑為超立方體框架結構,在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反應中表現出高活性和高穩定性,為今後相關電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 金屬有機層狀催化劑的晶面調控提高其光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活性
    雙核金屬協同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利用太陽能來驅動二氧化碳轉化為化學燃料/原料已經引起了研究者的廣泛關注,因為它不僅可以實現太陽能的轉換和存儲,而且可以減少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濃度,緩解全球氣候變暖問題。這其中的關鍵問題是要開發高效、高選擇性和廉價的催化劑。
  • 《JACS》鈷共價連接介孔C3N4實現高效可見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
    但通過可見光碟機動實現具有高選擇性和耐久性二氧化碳轉化仍然是一項艱巨的挑戰,特別是考慮到如何利用地球豐富的元素在未來實現這一大規模應用。目前,分子催化劑光化學還原CO2已被證明是製備特定產品的有效方法,該類方法主要將分子催化劑(通常是金屬配合物)與堅固的半導體材料相結合,半導體將有效吸收可見光光子以電子形式將能量轉移至催化劑,實現二氧化碳選擇性還原。
  • 中國科大研製出直徑1納米的納米線催化劑—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教授曾傑課題組與湖南大學教授黃宏文合作,研製出一種兼具優異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 【2021 電池工程師培訓】中科大研製出新型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記者1月1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曾傑教授團隊與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鮑駿教授團隊合作,研製出一種新型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該催化劑為超立方體框架結構,在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反應中表現出高活性和高穩定性,為今後相關電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該成果日前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
  • 科學網—銅催化劑讓二氧化碳回收更高效
    研究人員Yanwei Lum(左)和Joel Ager發現銅能夠作為二氧化碳轉變成可持續能源的完美催化劑,而且不會產生任何浪費的副產物。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一些有效的方式,從空氣中消除過多的二氧化碳並且將它們轉變成為可再生燃料等產品。但是將二氧化碳轉變成為有用化學物的過程不僅枯燥、昂貴而且非常浪費,因此從經濟和環境方面都不可行。 現在美國能源部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人工光合作用聯合中心(JCAP)的研究人員已經發現,藉助單一的銅催化劑就能夠讓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變得既經濟又高效。
  • 通過電催化還原方法,二氧化碳「變身」高能量密度液體醇燃料
    通過電催化還原方法,二氧化碳「變身」高能量密度液體醇燃料 吳長鋒/科技日報 2018-06-20 08:00
  • 中國科大研製出新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中國科大研製出新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2018-12-04 15:38:00來源:央廣網
  • 研究發現:過渡金屬可高效激活二氧化碳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一直在增加,給全球氣候變化和溫度上升帶來了嚴重的後果。為了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作為可持續能源的原料,人們非常希望能夠捕獲和利用二氧化碳來製造有價值的化學品。
  • 人工光合作用:從水分解到二氧化碳還原
    這個科研團體的運氣似乎很不錯,極大地推進了光電化學還原方面的基礎科學研究。 光電化學還原的科學研究大部分是由美國能源部人工光合作用聯合中心(JCAP)主持開展的。JCAP成立於2010年,最初是美國能源部一個五年合約下的項目,旨在實現僅用陽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氫氣和碳基燃料的宏偉藍圖。2015年雙方續籤了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