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過渡金屬可高效激活二氧化碳

2021-01-08 科技報告與資訊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一直在增加,給全球氣候變化和溫度上升帶來了嚴重的後果。為了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作為可持續能源的原料,人們非常希望能夠捕獲和利用二氧化碳來製造有價值的化學品。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與河北工程大學研究人員合作,表徵了一種過渡金屬M[η2-(O,O)C]對CO2的高效活化。研究成果於12月28日發表在《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

研究人員基於最新研製的紅外光解光譜儀,合成並表徵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過渡金屬M[η2-(O,O)C]基團中雙氧金屬-CO2配位的[ZrO(CO2)n>=4]+絡合物。Zr[η2-(O,O)C]產生了CO2-自由基配位,在CO2活化方面表現出很高的效率。這些系列的M[η2-(O,O)C]絡合物的CO2自由基和非線性特徵可能使其在許多重要反應中具有高反應性,如C-C偶聯和C-H活化。

某些金屬形成這種耐人尋味的M[η2-(O,O)C]物質有兩個重要的先決條件:金屬中心具有較高的還原能力以及金屬中心的氧化態比其最高態逐一降低。

研究人員針對不同過渡金屬和主族金屬對M[η2-(O,O)C]絡合物形成的影響進行了系統分析,全面揭示了單一金屬中心活化CO2的微觀機理,為分離的過渡金屬原子分散在支撐物上的單原子催化劑提供了設計標準。這項研究有望被整合到二氧化碳活化和利用技術中。

該研究強調了M[η2-(O,O)C]在CO2活化中所發揮的關鍵作用,並為開發具有獨立過渡金屬原子分散在支撐物上的相關單原子催化劑開闢了新的途徑。

論文標題為《Spectroscopic Identification of Transition-Metal M[η2-(O,O)C] Species for Highly-Efficient CO2 Activation》。

相關焦點

  • 大連化物所發現過渡金屬對二氧化碳的高效活化機理---中國科學院
    大連化物所發現過渡金屬對二氧化碳的高效活化機理 2021-01-04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發現過渡金屬能高度活化二氧化碳—新聞—科學網
    發現過渡金屬能高度活化二氧化碳   近年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居高不下,對大氣環境造成的危害日益顯著。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大連光源科學研究室研究員江凌和樊紅軍團隊,與河北工程大學副教授趙志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紅外光解離實驗裝置,發現雷射蒸發後的鋯(Zr)能與CO2形成雙齒配位的新穎結構,從而高度活化CO2。研究團隊還發現,除鋯之外的其他過渡金屬也有類似效果,並闡明了過渡金屬對CO2的高效活化機理。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物理化學快報》。
  • 中科大研製出二氧化碳還原高效催化劑
    記者4月1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近日,該校高敏銳教授課題組和俞書宏院士團隊設計了系列具有「富集」效應的納米催化劑,結合流動電解池的合理設計,成功實現了二氧化碳到目標產物的高選擇性轉化。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逐年升高。二氧化碳轉化技術不僅能夠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同時還可以得到諸多高附加值的碳基燃料。在目前現有的各種二氧化碳轉化技術中,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技術具有可在常溫常壓下進行、能夠實現人為閉合碳循環等優點,為當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化學燃料合成提供了一種具有應用前景的方法。
  • 中國科大研製出高效二氧化碳還原催化劑
    中新網合肥4月15日電 (記者 吳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5日消息:該校高敏銳教授課題組和俞書宏院士團隊設計了系列具有納米尺度「富集效應」的催化劑,成功實現了二氧化碳到目標產物的高選擇性轉化。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逐年升高。二氧化碳轉化技術不僅能夠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同時還可以得到諸多高附加值的碳基燃料。在目前現有的各種二氧化碳轉化技術中,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技術具有可在常溫常壓下進行、能夠實現人為閉合碳循環等優點,為當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化學燃料合成提供了一種具有應用前景的方法。
  • 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應用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記者7月2日從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與環境治理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王洪傑教授團隊與清華大學曲久輝院士團隊合作,在北京同步輻射裝置支持下,在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吸附除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為此類功能材料的開發及應用提供了新的科學線索,相關論文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和《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
  • 福建物構所在過渡金屬界面催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福建物構所在過渡金屬界面催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氫能作為一種二次清潔能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當前,電解水制氫的最大問題在於電極材料催化活性差,過電位高,造成過多的電能消耗,而國內外學者在電極材料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成分、宏觀結構調控等方面。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王要兵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吳克琛組副研究員李巧紅近期通過過渡金屬異質結構界面調控,促進了對水及有機小分子電催化氧化過程。
  • 插入過渡金屬的卟啉金屬有機框架作為π-反鍵吸附劑去除二氧化氮
    因此如果想實現對NO2的高效持久吸附,需要一種中等強度作用力的吸附劑來實現。研究出發點基於以上研究的現狀及面臨的問題,香港城市大學Jin Shang(尚進)教授課題組、澳洲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Qinfen Gu(顧勤奮)博士與吉林大學/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合作,首次報導利用一種基於π-反鍵作用的卟啉金屬有機框架(PMOF)吸附劑去除NO2,通過理性設計和調控插入PMOF中的過渡金屬(TMs
  • 中國科大過渡金屬輔助有機小分子碳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和梁海偉教授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過渡金屬鹽催化有機小分子碳化的合成新途徑,實現了在分子層面可控的宏量合成多孔摻雜碳納米材料。(A)過渡金屬輔助碳化有機分子製備碳納米材料的示意圖;(B)該方法所使用的有機小分子前驅物的結構有機小分子因其廣泛存在
  • 研究人員發現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和碳氮化物的新化學成分
    密蘇裡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稱,關於被稱為MXenes的二維材料的基本化學性質的一項新發現將改變研究人員使用它們的方式,並開闢新的應用領域。MXenes是一種陶瓷,構成了最大的二維導電材料家族之一。它們的導電性使它們成為儲能、傳感和光電子學領域的候選材料。
  • 科學網—銅催化劑讓二氧化碳回收更高效
    研究人員Yanwei Lum(左)和Joel Ager發現銅能夠作為二氧化碳轉變成可持續能源的完美催化劑,而且不會產生任何浪費的副產物。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一些有效的方式,從空氣中消除過多的二氧化碳並且將它們轉變成為可再生燃料等產品。但是將二氧化碳轉變成為有用化學物的過程不僅枯燥、昂貴而且非常浪費,因此從經濟和環境方面都不可行。 現在美國能源部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人工光合作用聯合中心(JCAP)的研究人員已經發現,藉助單一的銅催化劑就能夠讓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變得既經濟又高效。
  • 人民網:南開大學「可呼吸」鈉-二氧化碳電池取得突破性進展
    圖1 鈉—二氧化碳(Na-CO2)電池結構及反應人民網天津7月15日電 (記者 朱虹)近日,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軍教授團隊在利用CO2呼吸的室溫可充鈉-二氧化碳電池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可充室溫鈉-二氧化碳電池」(Rechargeable Room-Temperature Na-CO2 Batteries)為題,在《德國應用化學》(
  • 過渡金屬催化劑難以實現的偶聯反應,它做到了!
    另外,基於聚芳香烴獨特的光學及電學特性,將聯芳香烴單元進行適當的延展及修飾,還可為有機光電材料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思路。過渡金屬催化芳基C-C鍵的偶聯反應通常涉及(擬)滷代芳香烴對過渡金屬中心氧化加成,隨後與芳基硼酸、芳基金屬試劑(如芳基格氏試劑、芳基鋅試劑、芳基錫試劑)等發生轉金屬化,形成雙芳基配位的過渡金屬配合物,最終還原消除得到聯芳香烴產物,與此同時重生催化劑活性物種。
  • 通過多孔金屬有機聚合物實現胺和二氧化碳與氫氣的高效選擇性N-甲...
    通過多孔金屬有機聚合物實現胺和二氧化碳與氫氣的高效選擇性N-甲醯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9 10:39:27 復旦大學化學系塗濤課題組通過多孔金屬有機聚合物實現了利用二氧化碳、氫氣和胺合成
  • 太陽能「光合」電池變二氧化碳為燃料
    研究人員展示他們的突破性太陽能「光合」電池。科技日報北京7月29日電 (記者常麗君)據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分校網站消息,該校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新型太陽能電池,能直接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成碳氫化合物燃料,整個過程廉價而高效,有助於加快淘汰化石燃料。
  • 過渡金屬催化的C-H鍵活化簡介
    傳統的過渡態金屬催化的交叉偶聯反應可以非常高效可靠的形成Csp2-Csp2鍵,比如Suzuki,Negishi,Stille,Kumada,Heck反應等。但是傳統的過渡金屬催化的交叉偶聯反應的缺點非常明顯,比如過渡金屬催化劑不可獲得性,價格比較昂貴;反應的副產物金屬鹽對環境的不利;需要轉金屬這一步驟將芳烴連接到金屬上等等。
  • 氧化還原過程的催化循環:主族元素vs過渡金屬
    均相過渡金屬催化對合成化學具有深遠的影響,化學家能夠藉此高效、高選擇性地構築共價鍵。
  • 過渡金屬高氧化價態研究取得新進展
    原標題:過渡金屬高氧化價態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周鳴飛研究組等在高氧化價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論文於10月23日發表在國際刊物《自然》上。該項研究成果由復旦大學化學系的周鳴飛課題組聯合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清華大學以及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等單位的科學家共同完成。
  • 何良年|面向可持續發展的二氧化碳化學
    從事綠色化學、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生物質高值化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在二氧化碳化學及可再生碳基能源化學領域取得了系列創新成果, 編著了《二氧化碳化學》與《綠色化學基本原理》, 推動了二氧化碳化學領域的發展。 有效利用資源、保護環境、發展綠色化學已成為大勢所趨。二氧化碳過度排放是全球變暖、極端天氣和荒漠化等全球環境變化的主要誘導因素。
  • 過渡金屬磷化物用於高性能氣相光熱催化轉化CO2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近年來,研究發現光碟機動氣相催化反應可以有效地將CO2溫室氣體轉變為燃料或化工原材料,由於該反應在緩解環境問題的同時也具備潛在的經濟效益,進而逐漸受到廣泛關注。目前的研究中,實現光碟機動氣相催化CO2加氫反應的催化劑材料主要為納米尺度的金屬或金屬氧化物。
  • 上海有機所過渡金屬催化的芳烴二氟烷基化反應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隨著醫藥、農藥、材料等領域發展日益增長的需求,向有機分子中直接引入氟原子和含氟基團越來越受到關注,並發展成為國際與化學相關的研究熱點之一。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氟化學重點實驗室張新剛課題組在長期探索過渡金屬催化高效構築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