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多孔金屬有機聚合物實現胺和二氧化碳與氫氣的高效選擇性N-甲...

2020-11-22 科學網

通過多孔金屬有機聚合物實現胺和二氧化碳與氫氣的高效選擇性N-甲醯化反應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9 10:39:27

復旦大學化學系塗濤課題組通過多孔金屬有機聚合物實現了利用二氧化碳、氫氣和胺合成N,N-二甲基甲醯胺(DMF)。 2020年11月17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發表了這一成果。

在該研究中,課題組展示了一系列可用於這一目的的高效、可重複使用的多孔有機金屬聚合物催化劑。比表面積、銥含量和CO2吸附能力之間的協同效應對實現高效高選擇性催化至關重要,這使得不同的胺類與CO2和H2可以在低至20 ppm的催化劑負載的溫和條件下進行N-甲醯化反應。密度泛函理論計算不僅揭示了一種氧化還原中性的催化途徑,而且揭示了一種新的可能的機理,其中關鍵中間體甲酸的引入是通過質子接力的過程發生的。

值得注意的是,該催化劑在DMF的合成中表現出了創紀錄的轉換數(TON = 1.58 × 106),且該固態催化劑可以被重複利用12次,充分說明了其在工業應用中的潛力。

據了解,通過將二氧化碳(CO2)合成精細化學品使其升值,是最有前途的二氧化碳捕獲和利用方法之一。

附:英文原文

Title: Highly Efficient and Selective N‐Formylation of Amines with CO2 and H2 Catalyzed by Porous Organometallic Polymers

Author: Yajing Shen, Qingshu Zheng, Zhe-Ning Chen, Daheng Wen, James H. Clark, Xin Xu, Tao Tu

Issue&Volume: 17 November 2020

Abstract: The valorization of carbon dioxide (CO2  ) to fine chemicals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approaches for CO2  capture and utilization. Herein we demonstrated a series of porous organometallic polymers could be employed as highly efficient and recyclable catalysts for this purpose. Synergetic effects of specific surface area, iridium content, and CO2  adsorption capability are crucial to achieve excellent selectivity and yields towards N‐formylation of diverse amines with CO2  and H2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even at 20 ppm catalyst load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revealed not only a redox‐neutral catalytic pathway but also a new plausible mechanism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key intermediate formic acid via a proton‐relay process. Remarkably, a record turnover number (TON = 1.58 × 106  ) was achieved in the synthesis of N,N‐dimethylformamide (DMF), and the solid catalysts can be reused up to 12 runs, highlighting their practical potential in industry.

DOI: 10.1002/anie.202011260

Sourc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1260

相關焦點

  • CO2的「對角反應」,同時實現胺和醯胺的N-甲醯化
    在最近發表的一些關於胺與CO2的N-甲醯化和N-甲基化的綜述中,將氫矽烷存在下的催化作用分為四類:(i)金屬催化作用;(ii)有機催化;(iii)非均相和固體催化;(iv)無溶劑促進的無催化劑條件。綜合這些研究,有三個問題顯而易見:首先,N-甲醯化和N-甲基化反應需要不同的催化劑,並且在兩種方法中單一催化劑的應用受到限制。
  • 中山大學張杰鵬探索新型多孔材料,可實現「反轉」吸附和高效分離
    「多孔配位聚合物是發展高性能分離材料和獨特吸附分離原理的理想平臺」,他向 DeepTech 介紹說,「多孔配位聚合物(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 PCP)也稱金屬有機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是一種由金屬離子和有機 / 無機配位體連接而成的晶態材料,它具有結構多樣且易於設計剪裁的優勢,以及特殊的結構柔性和動態行為能力。」
  • 康振輝JMCA:一石二鳥,無金屬光催化劑選擇性生產氫氣和過氧化氫
    一方面,通過光催化全解水直接產生氫氣是一種有前途和可以大規模應用的方式。另一方面,H2O2被廣泛應用於藥物和化學工業等領域,也是可供選擇替代傳統能源的替代品,製備H2O2有一些清潔和廉價的方法,例如光合成方法。在光催化體系中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將太陽能在水基反應中直接轉化為可儲存的化學能(H2和H2O2),產生H2和H2O2隻需要陽光,水和氧氣。
  • 何良年|面向可持續發展的二氧化碳化學
    總之, 面向可持續發展的二氧化碳化學研究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與石化工業相比, 現有CO2基的化工產品種類還不多, 尤其是對映選擇性催化反應少; CO2熱力學上的低能態, 能量是其轉化利用的基礎。CO2的惰性決定了活化是進行CO2轉化反應前提, 而活化的關鍵取決於高效催化體系。關鍵科學問題源於CO2活化反應機理還不明確, 難以進行催化劑的理性設計。
  • :多孔有機聚合物負載的單位點Pd催化劑用於常壓下甲烷氧化為三氟乙酸甲酯
    甲烷在低溫低壓下高效轉化為甲醇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甲烷的惰性和較差的溶解性。近年來,金屬-有機骨架(MOFs)和多孔有機聚合物(POPs)作為一種多功能、可調節的催化劑載體被廣泛應用於構建單位點金屬催化劑。金屬催化劑在多孔骨架內的分離防止了具有高催化活性的配位不飽和配位的金屬物種的聚集和分解,從而使活性催化劑具有在均相催化體系中無法獲得的高穩定性。同時,MOFs和POPs能夠選擇性地吸附包括氣態物質在內的有機化合物。
  • 南科大譚斌教授課題組Angew:手性磷酸催化實現芳烴選擇性C-H胺化
    此外,通過有機催化以對映選擇性實現C-N手性軸的構建仍具有一定的難度。近日,南方科技大學譚斌教授課題組在Angew發表論文,首次提出通過有機催化策略,實現偶氮萘和咔唑底物合成新型軸向手性N-芳基咔唑骨架。該反應具有廣泛的底物範圍,並且以高對映選擇性和高收率獲得阻轉異構的N-芳基咔唑衍生物。
  • 控制溶液態聚合物聚集體的動力學用於實現聚合物半導體的高效n摻雜
    控制溶液態聚合物聚集體的動力學用於實現聚合物半導體的高效n摻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0 19:41:27 北京大學雷霆團隊通過控制溶液態聚合物聚集體的動力學用於實現聚合物半導體的高效n摻雜。
  • ...結構的超細多孔氮化碳束同時實現太陽能光解水和選擇性苯甲醇氧化
    具有可調能帶結構的超細多孔氮化碳束同時實現太陽能光解水和選擇性苯甲醇氧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5 16:26:44 黑龍江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的付宏剛研究團隊經過不懈努力,獲得了一種具有可調能帶結構的超細多孔氮化碳束
  • 《JACS》鈷共價連接介孔C3N4實現高效可見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
    由於光催化技術可以直接利用可持續的太陽能將大氣中的CO2分子轉化為有價值的含碳燃料,因此它是同時緩解能源和環境壓力的一種有前途的方法。但通過可見光碟機動實現具有高選擇性和耐久性二氧化碳轉化仍然是一項艱巨的挑戰,特別是考慮到如何利用地球豐富的元素在未來實現這一大規模應用。
  • 上海大學在基於多孔有機聚合物在水相中汙染物吸附研究獲重要進展
    多孔有機聚合物具有比表面積高、物理化學穩定性好、易修飾等特點,作為新型吸附劑在處理水相中有機汙染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超分子大環主體可以通過主客體間的包結作用和其它超分子弱相互作用(比如:π-π相互作用,範德華力和親疏水作用等)有效的絡合客體分子。將超分子大環作為構建基元引入多孔有機聚合物骨架結構中,可以使其同時具有超分子大環和有機多孔材料的特點。
  • 中國科大過渡金屬輔助有機小分子碳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碳納米材料因具備高的導電性、優異的化學穩定性、獨特的微觀結構等物理性質,在環境、能源、催化、電子器件和聚合物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特別是擁有高的比表面積、多孔結構、理想的雜原子摻雜等特徵的碳納米材料,其應用將更加具有競爭力。傳統碳化低蒸氣壓的自然產物(如纖維素和澱粉)很難控制所得碳材料的微觀結構和雜原子摻雜。
  • 多孔陶瓷助力有機廢水處理
    然而這兩種功能並不能實現複雜有機汙染物的高效去除,因此急需研發出新型高效多孔陶瓷水處理材料。而將3D列印多孔陶瓷作為催化載體,利用化學表面改性工程策略將金屬有機骨架材料、共價有機框架材料以及金屬氧化物等催化活性材料修飾到3D列印多孔陶瓷表面可以賦予其新的功能,即「高效催化降解」性能,使其能夠成為一種很有發展前景的生態環境材料。
  • 雲南大學林欣蓉團隊:新型原位界面聚合合成超薄聚苯胺用於有機電極
    ,並通過兩步序列反應原位獲得孔徑可調節的多孔自支撐膜。作為一種高性能的能量存儲裝置,超級電容器在各類移動電源和可再生清潔能源載體中越來越重要。與傳統的無機電極相比,導電聚合物如聚苯胺等在表現光電磁性質的同時具有豐富的官能團可調控性與加工性能,成為一種高效、低成本的具有潛力的有機電極。
  • 插入過渡金屬的卟啉金屬有機框架作為π-反鍵吸附劑去除二氧化氮
    B NO2吸附劑的瓶頸通過固體吸附劑對NO2進行選擇性吸附是一項頗有前景的技術,然而由於NO2是一種高度反應活躍和高腐蝕性的酸性氣體,目前很少有吸附劑表現出高的吸附性能和再生性能。因此如果想實現對NO2的高效持久吸附,需要一種中等強度作用力的吸附劑來實現。
  • 中國科大等在多孔有機聚合物離子膜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徐銅文課題組與國際同行合作,在多孔有機聚合物離子膜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首次製備了系列自具微孔結構的陰離子交換膜材料。  這一研究結果表明,多孔有機聚合物中貫通的孔道結構對實現陰離子的快速傳遞具有重要意義;陰離子在受限空間中具有不同於緻密膜結構的傳質特性。審稿人評價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工作,他們利用了商業化的試劑,製備了高性能的陰離子交換膜。所得材料各個方面的表徵很完整,性能令人驚嘆。
  • 我科學家實現二氧化碳高選擇性轉化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合肥4月12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高敏銳教授課題組和俞書宏院士團隊設計了系列具有「富集」效應的納米催化劑,成功實現了二氧化碳到目標產物的高選擇性轉化。
  • 不飽和金屬位點和電負性位點協同機理實現乙烯中痕量乙炔高效捕獲
    而乙炔被譽為「有機化工之母」,作為另一種重要化工原料往往不可避免地少量存在於乙烯氣體中,因此乙炔/乙烯的高效分離對聚合級乙烯及乙炔的生產至關重要,但目前主要通過步驟繁瑣、能耗較高的選擇加氫和低溫精餾工藝實現,亟需發展綠色可持續分離工藝。吸附分離作為一種具有前景的高效節能分離技術,被廣泛用於低碳烴分離純化。
  • 《PNAS》:從電子垃圾中低成本高效回收貴金屬
    近年來,也有一些報導貴金屬的吸附劑,但是這些材料測試通常是局限在純金屬溶液中而沒有競爭金屬的參與,難以實現優異的選擇性,並且對實際的電子垃圾或廢水中貴金屬的回收也很少研究,如何高效選擇性地從電子垃圾中回收貴金屬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
  • CCS Chemistry | 有機磷腈鹼/脲二元有機催化-亞甲基--丁內酯,實現...
    青島科技大學李志波團隊與北京大學呂華課題組合作,通過選擇具有合適pKa值的脲,並與該團隊自主開發的環狀有機磷腈超強鹼CTPB構成二元催化體系,首次實現了有機催化a-亞甲基-g-丁內酯(MBL)的選擇性開環聚合。該有機催化體系合成簡單,性質穩定,容易從聚合物中除去,利於聚酯產品的放大生產和在生物醫藥方面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