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溶液態聚合物聚集體的動力學用於實現聚合物半導體的高效n摻雜

2021-01-11 科學網

控制溶液態聚合物聚集體的動力學用於實現聚合物半導體的高效n摻雜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0 19:41:27

北京大學雷霆團隊通過控制溶液態聚合物聚集體的動力學用於實現聚合物半導體的高效n摻雜。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2021年1月06日出版的《德國應用化學》。

聚合物半導體的摻雜通常受到聚合物和摻雜劑之間相容性問題的限制。儘管人們致力於通過化學改性來提高聚合物半導體的相容性,但n摻雜聚合物半導體的電導率通常低於10S cm  1。

該文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通過調節共軛聚合物的溶液態聚集體來克服相容性問題。研究人員發現共軛聚合物的溶液態聚集體不僅隨溶劑和溫度而變化,而且隨溶液老化時間而變化。調節溶液態聚合物聚集體可以直接影響其固態微觀結構和與摻雜劑的相容性。結果表明,同時獲得了高摻雜效率和高載流子遷移率。研究了聚合物聚集體的動力學行為後,n型摻雜的P(PzDPP-CT2)電導率可調諧到32.1 S cm  1。

該方法還可用於提高其它具有不同聚集傾向和行為的聚合物體系(如N2200)的摻雜效率。

研究結果揭示了聚合物聚集體的動力學以及對固態微結構和摻雜效率的影響的重要性。

附:英文原文

Title: Efficient n‐Doping of Polymeric Semiconductors through Controlling the Dynamics of Solution‐State Polymer Aggregates

Author: Miao Xiong, Xinwen Yan, Jia-Tong Li, Song Zhang, Zhiqiang Cao, Nathaniel Prine, Yang Lu, Jie-Yu Wang, Xiaodan Gu, Ting Lei

Issue&Volume: 06 January 2021

Abstract: Doping of polymeric semiconductors is often limited by the miscibility issue between polymers and dopants.  Although significant efforts have been devoted to enhancing the miscibility via chemical modification,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of n‐doped polymeric semiconductors are usually below 10 S cm  1  . Here, we report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overcome the miscibility issue by modulating the solution‐state aggregates of conjugated polymers. We found that the solution‐state aggregates of conjugated polymers not only change with solvent and temperature but also change with solution aging time. Modulating the solution‐state polymer aggregates can directly influence their solid‐state microstructures and miscibility with dopants. As a result, both high doping efficiency and high charge carrier mobility were simultaneously obtained.  The n‐dope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P(PzDPP‐CT2)  can be tuned up to 32.1 S cm  1  after exploring the dynamics of the polymer aggregates. This method can also be used to improve the doping efficiency of other polymer systems (e.g. N2200) with different aggregation tendencies and behaviors. Our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the polymer aggregates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solid‐state microstructures and doping efficiency.

DOI: 10.1002/anie.202015216

Sourc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5216

相關焦點

  • Angew: N-雜環卡賓實現的有機半導體的熱激活n摻雜
    分子摻雜在改變有機半導體的載流子密度中起著重要作用,從而增強了它們的光電性能
  • 兼具高空氣穩定性和強摻雜能力的N-雜環卡賓基熱活化n型摻雜劑
    近日,北京大學裴堅-王婕妤課題組基於強σ電子給體N-雜環卡賓,採用熱活化卡賓前驅體原位生成N-雜環卡賓並進行摻雜的策略,發展了一類全新的、兼具高空氣穩定性及強摻雜能力的熱活化n型摻雜劑,實現了對有機半導體材料的高效、可控n型摻雜。
  • Chem綜述:高性能n型聚合物半導體: 應用、最新進展和挑戰
    n型有機半導體是幾種有機光電子器件所必需的,因為p-n結、互補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路和電子傳輸中間層在這些器件中無處不在。
  • 裴堅團隊在高性能n型分子摻雜劑/導電高分子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n型摻雜是一種調節有機半導體界面和體相中電子載流子濃度以增強半導體器件性能的關鍵手段。相比眾多成熟的p摻雜方法,有機半導體的n型摻雜非常具有挑戰性。n摻雜劑作為還原性物質,其穩定性和摻雜能力往往很難兼顧。n摻雜劑完成摻雜之後形成的正離子往往與有機半導體的混溶性較差,使得難以獲得均一、穩定的n摻雜。因此,高效、均一、穩定的n摻雜方法一直是該領域的研究難點。
  • :有機半導體n-型摻雜的光活化突破熱力學極限
    使用分子摻雜劑的有機半導體的化學摻雜在製造高效的有機電子器件中起關鍵作用,分子摻雜劑在有機電子中的優先選用是考慮了與主體的兼容性
  • 合肥研究院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在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構建B-N-C鍵用於穩定氮化碳光催化劑表面暴露的活性氮原子並且促進氮氣分子吸附和活化
  • 國科大張鳳嬌/UIUC刁瑩《AM》:共軛聚合物堆積取向調控的主體-摻雜...
    通過施加外電場或化學摻雜可以很大程度上調控其電學性質,促使該類材料在有機電子學中的應用探索取得了蓬勃發展。隨著理論研究的深入、新材料和器件結構的不斷湧現以及溶液加工技術的不斷進步,有機聚合物薄膜器件的研究方興未艾,深入探究共軛聚合物骨架堆積結構與載流子傳輸性能的關係吸引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 太原理工大學 王龍博士等《JACS》:醌式聚合物中的激子裂分現象
    有機聚合物材料因其成本低、質輕和可大面積柔性加工等優點使其具備很好的商業應用前景。設計發展高效穩定的聚合物激子裂分材料對於激子裂分的實際光伏器件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相比於小分子類型,目前已報導的聚合物激子裂分材料體系非常少,同時生成的多激子態還面臨著分離困難等缺陷。
  • 導電聚合物如此有魅力!9篇《自然·材料》一網打盡
    最近的應用包括用於光伏組件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用於顯示器和電路的有機薄膜電晶體以及用於顯示和照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圖2),預計2022年市場價值約1.5億美元。對於OSC,CPs可用於需要重摻雜或未摻雜CP膜的器件中,最成功的莫過於P3HT與富勒烯受體,以及近階段的非富勒烯受體。
  • 南開大學等:綜述-聚合物衍生的雜原子摻雜多孔碳材料
    Rev》期刊發表名為「Polymer-Derived Heteroatom-Doped Porous Carbon Materials」的綜述,研究從如何產生和控制其孔隙率,雜原子摻雜效應,形貌及其相關用途等方面全面綜述了聚合物衍生的功能性HPCM的進展。 第一,我們總結並討論了合成方法,包括硬和軟模板方法以及採用聚合物控制HPCM中孔和/或雜原子的直接合成策略。
  • :超窄帶隙的n型高分子半導體構築高效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
    可以明顯發現,所有高性能的高分子受體材料所製備的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短路電流密度都小於19 mA cm−2(圖 1),遠低於基於非富勒烯小分子受體材料構建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短路電流密度值。因此,發展在近紅外區域具有強、寬吸收特性和優異電荷傳輸性能的新型n型高分子半導體對突破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短路電流以及能量轉換效率較低的關鍵問題十分重要。
  • 東北大學《AFM》:氧化還原多酸陰離子摻雜導電聚合物用於贗電容儲能
    導電聚合物(Conducting polymers, CPs),如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和電化學活性,被廣泛應用於電化學儲能等領域。本徵態導電聚合物導電性差,通過摻雜可大幅提升其導電性(1~104 S cm-1)。傳統的導電聚合物摻雜劑(如硫酸根離子、萘磺酸根離子等)不具備電化學活性,這使得電極中存在大量非活性物質,即「死質量」。
  • Mater.》導電聚合物研究應用評論
    他們通過碘摻雜,導電性增加了一千萬倍(圖 1),實現了世界上第一個全有機導電聚合物——碘摻雜聚乙炔。該聚合物具有接近金屬的導電性,研究成果1977年發表,震驚世界。導電聚合物的摻雜、化學結構和合成.如圖 2所示,在發現聚乙炔之前,導電聚合物的原型是無機材料聚氮化硫(SN)x,這種材料表現出固有的(非摻雜)金屬電導率。在(SN)x中,所有鍵的長度相等,這意味著沿聚合物主鏈的鍵長交替值(BLA)為零,這是實現高導電性的關鍵特徵。
  • 未來之星,史上最高無摻雜電導率聚合物
    其中,導電聚合物(CPs)具有絕對的優勢,如通過化學合成來調整分子和電子結構的可能性,以及使低溫製造方法適應於大面積和各種形式的因素。典型的CPs,如聚(3,4 -乙烯二氧噻吩)需通過摻雜來實現高電導率(σ),以極化子和雙極化子的形式實現電荷載流子移動的過程。
  • 南開大學等《Chem.Rev》:綜述-聚合物衍生的雜原子摻雜多孔碳材料
    Rev》期刊發表名為「Polymer-Derived Heteroatom-Doped Porous Carbon Materials」的綜述,研究從如何產生和控制其孔隙率,雜原子摻雜效應,形貌及其相關用途等方面全面綜述了聚合物衍生的功能性HPCM的進展。
  • 基於聚合物-分子半導體全有機複合材料的高溫介電儲能薄膜
    該論文報導了一類全有機複合介電材料,其在200攝氏度高溫條件下的介電儲能性能不僅遠超過目前最好的高溫聚合物及聚合物納米複合介電材料,並接近商業聚合物電容薄膜室溫下性能,為實現薄膜電容器在200攝氏度嚴酷溫度環境下應用提供了可能。
  • 通過多孔金屬有機聚合物實現胺和二氧化碳與氫氣的高效選擇性N-甲...
    通過多孔金屬有機聚合物實現胺和二氧化碳與氫氣的高效選擇性N-甲醯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9 10:39:27 復旦大學化學系塗濤課題組通過多孔金屬有機聚合物實現了利用二氧化碳、氫氣和胺合成
  • 南科大郭旭崗團隊n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Soc. 2020, 142, 5487[2] )課題組在塑化晶界提升結晶小分子半導體在n型有機薄膜電晶體柔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美國化學會志》封面發表。該研究提出了聚合物粘合劑的新型策略,通過合成一個柔性的共軛n型聚合物,使其能夠作為一種粘合劑粘合小分半導體的晶界,提升其機械性能,實現了柔性有機電晶體器件(圖 1)。
  • 南科大郭旭崗教授在《自然材料》發表導電聚合物研究應用評論
    他們通過碘摻雜,導電性增加了一千萬倍(圖 1),實現了世界上第一個全有機導電聚合物——碘摻雜聚乙炔。該聚合物具有接近金屬的導電性,研究成果1977年發表,震驚世界。導電聚合物的摻雜、化學結構和合成.如圖 2所示,在發現聚乙炔之前,導電聚合物的原型是無機材料聚氮化硫(SN)x,這種材料表現出固有的(非摻雜)金屬電導率。在(SN)x中,所有鍵的長度相等,這意味著沿聚合物主鏈的鍵長交替值(BLA)為零,這是實現高導電性的關鍵特徵。
  • 南科大郭旭崗團隊n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研究連發5篇頂刊
    該研究提出了聚合物粘合劑的新型策略,通過合成一個柔性的共軛n型聚合物,使其能夠作為一種粘合劑粘合小分半導體的晶界,提升其機械性能,實現了柔性有機電晶體器件(圖 1)。這種聚合物能有效地抑制小分子和聚合物之間的相分離,進一步實現了晶粒間的粘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