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堅團隊在高性能n型分子摻雜劑/導電高分子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2020-08-25 小材科研

n型摻雜是一種調節有機半導體界面和體相中電子載流子濃度以增強半導體器件性能的關鍵手段。相比眾多成熟的p摻雜方法,有機半導體的n型摻雜非常具有挑戰性。n摻雜劑作為還原性物質,其穩定性和摻雜能力往往很難兼顧。n摻雜劑完成摻雜之後形成的正離子往往與有機半導體的混溶性較差,使得難以獲得均一、穩定的n摻雜。因此,高效、均一、穩定的n摻雜方法一直是該領域的研究難點。

近期,北京大學裴堅教授課題組採用計算機輔助的篩選方法,設計了一種具有熱激活摻雜能力和高混溶性的n型摻雜劑TAM,實現了對有機半導體高效、均一、穩定的n型摻雜。為了兼顧n摻雜劑的高穩定性和強摻雜能力,裴堅課題組通過對反應熱力學和動力學的研究設計了強熱力學活性、弱動力學活性的熱激活摻雜方法。為了實現與有機半導體的高混溶性,裴堅課題組通過對色散力的研究設計了與有機半導體側鏈的極化率高度一致、摻雜之後對離子分布於半導體側鏈區域的n摻雜劑。在本工作中,他們實現了從薄膜狀態到體相的目前溶液加工n型半導體中的最高電導率21 S cm-1和高達51 μWm−1 K−2的熱電功率因子,並展示了首例溶液加工的柔性全聚合物熱電發電機

圖1 a) TAM摻雜劑以及熱激活摻雜的勢能面示意圖。b) TAM摻雜聚合物半導體的分子堆積示意圖。c) TAM摻雜聚合物半導體的π-π堆積和烷基鏈堆積示意圖。

為了進一步理解摻雜劑對離子在n型導電高分子中扮演的關鍵角色,裴堅課題組系統地在對比了TAM和經典n型摻雜劑N-DMBI-H的摻雜劑陽離子對一系列n型導電高分子電學性能的影響(圖2)。裴堅課題組研究發現TAM摻雜劑儘管具有較弱的動力學n摻雜能力,但其摻雜的導電高分子表現出極高的載流子化能力。這一特性歸功於TAM陽離子較小的芳香體系和較小的分子體積,這些特點減弱了TAM陽離子與帶負電的高分子間的靜電相互作用,保持了共軛高分子的微觀有序度,使得TAM摻雜的高分子的電導率和Seebeck係數對比N-DMBI-H摻雜的高分子同時得到提升。在本工作中,他們使用TAM摻雜新開發的聚合物UFBDPPV實現了高達22 S cm-1的電導率和80 μW m-1 K-2的熱電功率因子,並證明了TAM高性能摻雜在一系列高分子體系中的普適性

圖2. a) 摻雜劑的結構和性質;不同摻雜濃度下的b) 電導率和c) 熱電性能。

裴堅課題組的這一系列工作開創性地將有機摻雜劑設計與計算機輔助的篩選相結合,開發了一類全新的穩定的、與共軛高分子具有強混溶性的n摻雜劑。同時,系統的研究證明,高性能的n摻雜體系可以不需要強動力學摻雜能力的摻雜劑,但摻雜劑對離子需要儘可能不影響摻雜高分子的載流子化。這一發現將極大地推動以導電高分子為活性層的有機電子器件的發展。

在該系列工作中。第一部分工作以「A thermally activated and highly miscible dopant for n-type organic thermoelectrics」為題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北京大學楊馳遠博士,通訊作者為北京大學裴堅教授;第二部分工作以「The critical role of dopant cations i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of n-doped polymers」為題於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北京大學盧陽博士,通訊作者為北京大學裴堅教授以及合作者山東師範大學唐波教授。該系列工作得到了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北京分子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等項目的資助。

來源:北京大學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063-1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jacs.0c05699

相關焦點

  • 南科大郭旭崗團隊n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近期,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教授郭旭崗課題組在n型(電子傳輸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先後在材料和化學領域高水平期刊連續發表5篇論文,包括《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篇,《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 兼具高空氣穩定性和強摻雜能力的N-雜環卡賓基熱活化n型摻雜劑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裴堅-王婕妤課題組:兼具高空氣穩定性和強摻雜能力的N-雜環卡賓基熱活化n型摻雜劑n型摻雜,是通過向有機半導體材料中加入少量具有還原活性的物質(即n型摻雜劑),從而在有機半導體中引入額外的電子
  • 南科大郭旭崗團隊n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研究連發5篇頂刊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教授郭旭崗課題組在n型(電子傳輸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先後在材料和化學領域高水平期刊連續發表5篇論文,包括《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裴堅-王婕妤課題組在N型有機半導體研究中取得...
    然而在空氣下電子遷移率超過1 cm2 V−1 s−1的有機材料卻極少報導,嚴重阻礙了n-型材料的進一步應用。因此,開發新型的缺電子骨架以實現空氣穩定的電子傳輸性能是有機場效應電晶體材料的研究難點。在本工作中,裴堅-王婕妤課題組在他們此前設計開發的BDOPV(北大OPV)分子共軛骨架上引入氟原子,進一步降低分子的LUMO能級,從而提高材料的空氣穩定性並改善載流子注入。同時,氟原子的引入使得分子在單晶中表現出少見的反平行共面排列。
  • 導電高分子材料應用研究
    從那以後,導電高分子材料這一門新興的學科就此迅速發展,成為材料學科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之後,又相繼開發出了聚吡咯、聚苯硫醚、聚酞菁類化合物、聚噻吩、聚苯胺、聚對苯撐乙烯等導電高分子材料。1.滲流理論該理論主要用來解釋高分子導電複合材料的電阻率和填加的導電填料含量之間的關係,大量的實驗研究結果表明,當複合體系中導電填料的含量增加到某一臨界含量時,體系的電阻率急劇下降,體系的電阻率--導電填料含量曲線出現一個狹窄的突變區域,在此區域內,導電填料含量的任何細微變化均會導致電阻率的顯著改變,這種現象通常稱為滲濾現象,導電填料的臨界含量通常稱為滲濾閥值;在突變區域之後
  • 化學所在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化學所在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6-07-01 化學研究所 【字體此後,該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採用聚合物PBDB-T與多種非富勒烯受體材料共混製備光伏器件,研究結果表明,該聚合物十分適合用於製備高效率的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基於此,科研人員取得了一系列研究進展Org. Electron.
  • 共軛微孔高分子應用於超級電容器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醯亞胺基N-型高分子半導體研究進展| 南方科技大學郭旭崗教授特約專論
    專論系統評述了醯亞胺基N-型高分子半導體的最新研究進展。對N-型醯亞胺高分子在高性能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及有機場效應電晶體方面的前景和重點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由於有機材料易於氧化不易於還原的特性,絕大多數高分子半導體呈現P-型性能,在有機場效益電晶體以及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中,P-型高分子半導體都顯示出了化學結構的多樣性和優異的器件性能。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然而,當前主流器件結構中普遍採用TiO2等高溫製備的n型半導體材料作為電子傳輸層,這增加了器件的製造能耗和成本,並限制了柔性器件的構建。而且TiO2等金屬氧化物較強的紫外光催化性能是造成器件光照穩定性差的重要原因。因此,避免該類傳輸材料的使用或開發新型的界面修飾材料十分重要。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葛子義課題組針對此問題取得了系列研究進展。
  • 南科大郭旭崗團隊在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教授郭旭崗課題組在有機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先後在材料和化學領域高水平期刊連續發表6篇論文,包括《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2篇,《中國科學:化學》(SCIENCE CHINA Chemistry
  • 大連化物所共軛微孔高分子應用於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在尋找高比容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製備出同時具有高比表面積和高含氮量的導電共軛微孔高分子,相關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  為攻克上述問題,該合作團隊跳出氮摻雜的碳材料範疇,以TCNQ(7,7,8,8-四氰基對醌二甲烷)為單體,在離子熱條件下聚合獲得一系列基於共價三嗪框架結構的、高比表面和高含氮量的導電共軛微孔高分子,並將其應用於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 東華大學張坤團隊:在導電高分子複合材料的熱電輸運機理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導電高分子作為柔性熱電材料在智能可穿戴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將不同的導電高分子共混,可設計出具有本徵柔性的熱電材料。然而,對於共混導電高分子如何獲得高熱電性能,其性能提升的機理尚不清晰,仍處於初級探索階段。明晰共混導電高分子內的載流子輸運機理,對開發高熱電性能的共混高分子材料有著重要意義。
  • 合肥研究院在透明導電氧化物薄膜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室在透明導電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 TCO)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相關成果相繼在  TCO材料根據導電載流子的類型分為n型即電子導電型和
  • 高性能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研究取得進展
    高性能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研究取得進展 發表時間:2018/5/16
  • 北大《Nature Materials》: 二維導電MOF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該研究得到了世界首例二維配位聚合物(金屬有機框架、MOF)的單晶結構,清晰揭示了二維配位聚合物材料在晶體下的排列。基於此類材料構築出單晶器件,並系統深入地研究了二維配位聚合物的一系列電子學性質和磁性起源,首次觀察到了二維配位聚合物的Moiré Pattern,為該類全新的電子學材料基礎研究及後續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有機半導體n-型摻雜的光活化突破熱力學極限
    使用分子摻雜劑的有機半導體的化學摻雜在製造高效的有機電子器件中起關鍵作用,分子摻雜劑在有機電子中的優先選用是考慮了與主體的兼容性
  • 湖南大學汪朝暉團隊《AFM》:納米纖維素誘導製備高結晶度PEDOT納米...
    聚3,4-乙撐二氧噻吩(PEDOT)作為目前研究最廣泛的導電高分子之一,在電化學儲能,柔性透明導電基底,電致變色,熱電等領域已展現出非常大的應用優勢。尤其是聚苯乙烯磺酸(PSS)作為其摻雜劑的同時又賦予PEDOT優異的水溶劑加工性能,使得PEDOT的研究和應用得到大規模的推廣。
  • Chem綜述:高性能n型聚合物半導體: 應用、最新進展和挑戰
    因此,開發高性能的n型聚合物對推動有機電子領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關鍵在於開發具有優異的增溶性能、良好的幾何構型和優化的電子結構的高度缺電子(雜)芳烴結構單元。除了以上四類以外,其他一些結構上新穎的電子不足的構建基塊,例如噻吩喹啉,9,10噻二唑並苯並三唑11和噻二唑並喹喔啉12也可以使n型傳輸聚合物。然而,由於它們相對較弱的吸電子能力,相應的聚合物顯示出有限的n型性能或相當大的雙極性特性。作者簡要總結了討論的器件的基本結構、關鍵性能參數的定義以及用於根據實驗數據計算這些參數的基本方程。
  • 合肥研究院在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17-03-2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語音播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微納技術與器件研究室研究員葉長輝團隊在高品質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超窄帶隙的n型高分子半導體構築高效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郭旭崗教授課題組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利用氰基來構建具有超窄帶隙n型高分子受體材料及其在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最新研究進展。受益於在近紅外區域吸收上的突破,基於非富勒烯小分子受體材料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取得了超過16%的能量轉換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