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頓大學Nat. Mater.:有機半導體n-型摻雜的光活化突破熱力學極限

2021-01-17 材料人



使用分子摻雜劑的有機半導體的化學摻雜在製造高效的有機電子器件中起關鍵作用,分子摻雜劑在有機電子中的優先選用是考慮了與主體的兼容性,包括蒸發溫度或可控的溶解度。在過去的十年中已經開發出了多種穩定的分子p-型摻雜劑並且已經成功地部署在器件中,分子n-摻雜劑的研究也很活躍。然而,由於某些原因,適用於低電子親和力(EA)材料的空氣穩定的分子n-型摻雜劑仍然是研究的難點。n-型摻雜涉及到通過還原劑向半導體材料的電子傳輸軌道提供電子。



近日,普林斯頓大學Antoine Kahn教授(通訊作者)領導的國際團隊證明了對可裂解的空氣穩定的二聚體摻雜劑的光活化可以在主體半導體中實現動力學上穩定和有效的n-型摻雜,即使這種主體半導體的還原電勢超出了二聚體有效還原強度的熱力學範圍。以這種方式摻雜的電子傳輸層可被用於製造高效率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研究團隊對這種有機發光二極體定期測試幾個星期,以觀察其長期穩定性,發現在氮氣氛圍下的暗處儲存兩周後,UV活化的OLEDs的性能基本上保持不變。儘管自激活的器件隨時間失去部分活化作用,但是它們在新的自激活作用下迅速恢復。因此,該策略實現了使用空氣穩定的分子摻雜劑來改善具有非常低電子親和力有機半導體的導電性並提供歐姆接觸的新範例。相關成果以題為「Beating the thermodynamic limit with photo-activation of n-doping in organic semiconductors」發表在了Nature Materials上。本文第一作者為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生林鑫。



a)主體材料POPy2(A)和二聚體摻雜劑[RuCp*Mes]2(D2)的分子結構

b)在四氫呋喃(THF)與二茂鐵鹽/二茂鐵(FeCp2+/FeCp2)中通過CV測量的主體和摻雜劑的電化學氧化還原電勢

c)不同UV照射時間下,摻雜有[RuCp*Mes]2的POPy2的UV活化薄膜的光吸收譜

d)預估的自由能(從b中總結的關於RuCp*Mes和POPy2的一些可能反應的數據中得到)


a)在UV活化之前和之後,不同摻雜濃度下POPy2膜的功函數(紅色)和電導率(藍色)

b)在UV照射之前,期間和之後典型的摻雜POPy2膜的電導率隨時間的變化 

c)在用不同波長(375,470,530和660nm)的光子照射期間和之後,摻雜POPy2膜的電導率隨時間的變化


頂部:電子從二聚體轉移到主體激發態,然後是陽離子二聚體的裂開

底部:通過分子間電荷轉移(CT)吸收進行二聚體至主體的電子轉移,隨後分開陽離子二聚體


圖4 通過EQEPV測量觀察到的摻雜POPy2膜電

a)對未摻雜的POPy2膜進行一次EQEPV掃描,並對摻雜的POPy2膜進行兩次順序的EQEPV掃描

b)在不同的光活化能下,CT態信號強度隨時間的演變


a,b)使用TPBi:Ir(ppy)3作為綠色光發射層的OLED的結構和能量圖

c,d)TPBi:Ir(ppy)3 OLEDs的電壓(c)與電流密度和光亮度的關係以及相對應的電流密度(d)與 EQEOLED的關係



本文的發現說明可裂解的二聚體如[RuCp*Mes]2和光活化的結合是對具有低EA材料進行有效n-型摻雜很有前途的方法。這為高導電性低EA的ETMs的批量生產和不管電極功函數如何都能實現低電子注入壁壘提供了新道路,兩者都是高能發射OLED和其他有機電子以及光電子應用所需要的。


文獻連結:Beating the thermodynamic limit with photo-activation of n-doping in organic semiconductors(Nat.Mater.,2017,DOI:10.1038/nmat5027)


學校新聞:Breakthrough could launch organic electronics beyond cellphone screens


文章由普林斯頓大學(Antoine Kahn,Barry P. Rand,Xin Lin(林鑫),Kyung Min Lee, Michael A. Fusella, Fengyu Zhang(張豐羽)),柏林洪堡大學(Norbert Koch, Berthold Wegner)以及喬治亞理工(Seth R. Marder,Stephen Barlow,Karttikay Moudgil)合作完成。


普林斯頓Antoine Kahn組介紹:我們的研究集中在薄膜電子器件中材料的電子,化學,結構和電學性質。研究興趣雖然涉及各種半導體材料(單質和化合物),但是我們目前著眼於應用在有機和分子電子學中的有機小分子和聚合物半導體,金屬和金屬氧化物,以及電介質。我們組尤其對處理材料和界面感興趣,以期能提高有機發光二極體,場效應管,有機光伏電池以及其它應用於大規模柔性電子的薄膜器件的性能。近乎無限化學合成新分子化合物的可能性,與在各種襯底上通過真空蒸發,溶液工藝或者列印成膜無與倫比簡單性,使得有機半導體相比於其它半導體材料有關鍵的優勢,並且開啟了器件結構創新的無數可能性。


http://www.ee.princeton.edu/research/kahn/


摻雜以及相關方向最近發表文章(節選):


Beating the thermodynamic limit with photo-activation of n-doping in organic semiconductors, Xin Lin, Berthold Wegner, Kyung Min Lee, Michael A. Fusella, Fengyu Zhang, Karttikay Moudgil, Barry P. Rand, Stephen Barlow, Seth R. Marder, Norbert Koch and Antoine Kahn. Nat. Mater. DOI: 10.1038/NMAT5027 (2017)


Investigation of the High Electron Affinity Molecular Dopant F6-TCNNQ for Hole-Transport Materials, Fengyu Zhang and Antoine Kahn. Adv. Funct. Mater. 1703780 (2017)


Pairing of near-ultraviolet solar cells with electrochromic windows for smart management of the solar spectrum, Nicholas C. Davy, Melda Sezen, Jia Gao, Xin Lin, Amy Liu, Antoine Kahn and Yueh-Lin Loo, Nature Energy, 2, 17104 (2017)


Morphological Tuning of the Energetics in Singlet Fission Organic Solar Cells, YunHui L. Lin, Michael A. Fusella, Oleg V. Kozlov, Xin Lin, Antoine Kahn, Maxim S. Pshenichnikov, and Barry P. Rand, Adv. Func. Mat., 26, 6489 (2016)


Impact of a Low Dopant Concentra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of Gap States in a Molecular Semiconductor, Xin Lin, Geoffrey E. Purdum, Swagat K. Mohapatra, Stephen Barlow, Seth R. Marder, Yueh-Lin Loo and Antoine Kahn, Chem. Mat. 28, 2677 (2016)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of Interfaces of Relevance to Organic Electronics, Gabriel Man, James Endres, Xin Lin and Antoine Kahn, in WSPC Reference on Organic Electronics, Jean-Luc Brédas and Seth R. Marder, edts., World Scientific, chapt. 6, p. 159-191 (2016)


本文由材料人生物材料組Allen供稿,材料牛整理編輯。


材料牛網專注於跟蹤材料領域科技及行業進展,這裡匯集了各大高校碩博生、一線科研人員以及行業從業者,如果您對於跟蹤材料領域科技進展,解讀高水平文章或是評述行業有興趣,點我加入編輯部大家庭。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並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RDD-2011-CHERISH,任丹丹,我們會邀請各位老師加入專家群。



材料人提供材料性能分析、成分分析、顯微分析等材料性能分析測試。


材料人提供材料計算難題解決、硬體租用等四大特色服務,提供各類論文封面圖、插圖、流程圖等繪圖服務。


如有需要,請聯繫QQ:3234370334(測試客服)/3419043216(服務客服),或微信號:iceshigu,或進入測試谷網搜索相關產品




相關焦點

  • Angew: N-雜環卡賓實現的有機半導體的熱激活n摻雜
    分子摻雜在改變有機半導體的載流子密度中起著重要作用,從而增強了它們的光電性能
  • 兼具高空氣穩定性和強摻雜能力的N-雜環卡賓基熱活化n型摻雜劑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裴堅-王婕妤課題組:兼具高空氣穩定性和強摻雜能力的N-雜環卡賓基熱活化n型摻雜劑n型摻雜,是通過向有機半導體材料中加入少量具有還原活性的物質(即n型摻雜劑),從而在有機半導體中引入額外的電子
  • 裴堅團隊在高性能n型分子摻雜劑/導電高分子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n型摻雜是一種調節有機半導體界面和體相中電子載流子濃度以增強半導體器件性能的關鍵手段。相比眾多成熟的p摻雜方法,有機半導體的n型摻雜非常具有挑戰性。n摻雜劑作為還原性物質,其穩定性和摻雜能力往往很難兼顧。n摻雜劑完成摻雜之後形成的正離子往往與有機半導體的混溶性較差,使得難以獲得均一、穩定的n摻雜。因此,高效、均一、穩定的n摻雜方法一直是該領域的研究難點。
  • 南科大郭旭崗團隊n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由於電子器件中普遍存在的p-n結,高性能的n型和p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對整個有機電子領域的發展都不可或缺。然而,相比於p型(空穴傳輸型)有機半導體,由於高度缺電子結構單元的缺乏、空間位阻效應及合成上的面臨的挑戰,對n型(電子傳輸型)有機半導體材料的研究較少,高性能的n型高分子半導體材料稀缺,發展高性能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是有機電子領域面臨的巨大挑戰,對推進有機電子領域的發展至關重要。
  • 南科大郭旭崗團隊n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研究連發5篇頂刊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教授郭旭崗課題組在n型(電子傳輸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先後在材料和化學領域高水平期刊連續發表5篇論文,包括《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 穩健的高性能n型有機半導體
    穩健的高性能n型有機半導體Robust, High-performance N-type Organic Semiconductors
  • n型有機半導體材料研究進展
    有機半導體是各類光電設備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材料。然而n型有機半導體(電子傳輸)的開發遠遠落後與p型(孔穴傳輸)有機半導體。
  • Nat. Nanotechnol.:n型半導體Te中Weyl費米子的量子霍爾效應
    有鑑於此,近日,美國普渡大學葉培德教授團隊報導了半導體中Weyl費米子的首次實驗觀察。2D Te烯,具有手性晶體結構,可在導帶邊緣附近誘導出具有刺蝟般徑向旋轉織構的非常規Weyl節點。通過水熱法和隨後的介電摻雜合成了高質量的n型Te烯,並在量子霍爾順序中探測拓撲非平凡π Berry相。
  • Nat. Electron.:基於2D半導體可逆固態摻雜的可編程器件
    但是,與3D半導體不同,由於難以摻雜原子薄的晶格而又不嚴重降低其結構和電子性能,控制2D半導體中的載流子類型具有挑戰性。在2D半導體中選擇性地實現p型和n型載流子摻雜可以實現所需的邏輯功能,有望簡化電路設計和製造。最近,離子液體和離子凝膠引起的摻雜已應用於2D半導體,以構建二極體,其中離子液體中的正負離子可以靜電調節器件中的載流子密度。但是,這種離子液體二極體僅在低溫下才是非易失性的。
  • 上海有機所n型有機半導體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年來,有機薄膜場效應電晶體(OTFT)因其在輕薄、可彎折、個性時尚的有機電子產品方面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成為有機電子學中的研究熱點。p型和n型有機半導體材料對於OTFT的發展同等重要,因為由p型和n型OTFT共同構築的有機互補電路具有功耗低、操作速度快、噪音容限大等優點,可廣泛用於各種有機數字電路,是實現有機電子器件應用的基礎。
  • 南方科技大學郭旭崗教授課題組《Adv. Mater.》:超窄帶隙的n型高分子半導體構築高效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郭旭崗教授課題組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利用氰基來構建具有超窄帶隙n型高分子受體材料及其在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最新研究進展。受益於在近紅外區域吸收上的突破,基於非富勒烯小分子受體材料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取得了超過16%的能量轉換效率。
  • 【文獻推送】N型半導體碲中外爾費米子的量子霍爾效應
    這篇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來自普渡大學的PeideD. Ye教授。Peide D. Ye課題組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半導體物理與設備、納米結構和納米加工、量子傳輸等,其中包括原子層沉積、高性能二維器件的集成、氧化物電子、寬禁帶半導體GaN和Ga2O3電子工業的研究。石墨烯的出現引起了人們對拓撲材料低能譜中相對論粒子性質研究的廣泛興趣。
  • 《Science》子刊:日本開發出史上性能最強大的n-型有機半導體!
    有機半導體(OSCs)是製造下一代有機電子器件的重要活性材料。然而,在電荷載流子遷移率和環境穩定性方面,n-型OSCs的發展落後於p-型OSCs。這是由於缺乏滿足要求的分子設計。近日,日本東京大學和國立高級工業科學技術研究所的Toshihiro Okamoto等研究者基於具有挑戰性的分子特性,包括一個π-電子的核心包含電負性N原子和取代基,介紹了n-型OSCs的設計與合成。
  • 控制溶液態聚合物聚集體的動力學用於實現聚合物半導體的高效n摻雜
    控制溶液態聚合物聚集體的動力學用於實現聚合物半導體的高效n摻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0 19:41:27 北京大學雷霆團隊通過控制溶液態聚合物聚集體的動力學用於實現聚合物半導體的高效n摻雜。
  • 【材料】平面PN異質結型有機發光二極體
    然而,與現在主流的基於無機半導體技術的顯示與照明產品相比,有機半導體發光技術衍生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仍然很少。為此,研究人員仍然持續致力於開發同時兼備低成本、高電光轉換效率以及優良視覺優勢的有機發光二極體技術。為降低製作成本,通常要求製備原料中不含有稀有或者貴金屬,為此基於全有機材料的螢光有機發光二極體技術近些年受到青睞。
  • 半導體納米晶摻雜能級及摻雜發光有效調控的新途徑
    因此,開發低溫、綠色的方法,實現半導體納米晶的深度取代摻雜而不是表面摻雜,避免「自清潔」問題,而且做到摻雜離子濃度的有效調控,尤其是異價金屬離子的取代摻雜(substitutional doping),實現納米晶的n-型(多數電子)或p-型(多數空穴)導電,是摻雜亟需解決的科學難題。
  • Nature Materials: 揭示路易斯酸對有機半導體的摻雜機理
    精確摻雜有機半導體可以控制這些材料的導電性,這是電子應用中的一個重要參數。
  • 具有螢光的非經典噻吩醯亞胺類n-型半導體材料
    型半導體材料,該化合物表現出了較為優異的n-型半導體性能,並顯示出了較強的螢光。與p-型有機場效應電晶體相比,n-型場效應電晶體在遷移率和空氣穩定性方面都有著較大的差距,並且目前具有高遷移率的有機發光材料也大都是p-型半導體,關於n-型的有機半導體發光材料報導還比較少。在n-型有機半導體中,由於載流子為電子,在傳輸過程中會與空氣中的水、氧氣反應,極大程度上制約了n-型有機半導體的遷移率和穩定性。p/n型有機半導體的不均衡發展嚴重地限制了有機場效應電晶體的實際應用。
  • Chem綜述:高性能n型聚合物半導體: 應用、最新進展和挑戰
    n型有機半導體是幾種有機光電子器件所必需的,因為p-n結、互補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路和電子傳輸中間層在這些器件中無處不在。
  • 《Adv Mater》鐵電極化定義的p-n同質結
    摻雜p-n結是現代電子學和光電子學中的基本電子元件。隨著器件微型化的發展,二維材料以其獨特的結構和物理特性,可能會邁向後摩爾時代的下一個技術飛躍。製造二維p-n結的目的開發了許多載流子型調製方法,如靜電摻雜、表面修飾和元素插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