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納米晶摻雜能級及摻雜發光有效調控的新途徑

2020-12-06 騰訊網

  ????

  半導體之所以能被廣泛應用在光電產品世界中,憑藉的就是在其晶格中植入雜質改變其電性,調控半導體納米晶體的光、電、磁性質,實現高效率發光器件、太陽能電池、自旋電子器件等新型光電子器件的應用。納米晶體積小,生長速度快,因為 「自清潔」問題(self-purification),摻入的雜質原子很容易遷移到表面。因此,開發低溫、綠色的方法,實現半導體納米晶的深度取代摻雜而不是表面摻雜,避免「自清潔」問題,而且做到摻雜離子濃度的有效調控,尤其是異價金屬離子的取代摻雜(substitutional doping),實現納米晶的n-型(多數電子)或p-型(多數空穴)導電,是摻雜亟需解決的科學難題。

  圖1. 張加濤課題組利用一種全新的配位陽離子交換反應實現半導體納米晶中深度位置異價摻雜,摻雜發光及摻雜能級的新方法及展望。

  來自於北京理工大學張加濤課題組採用一種不同於以往的陽離子交換方法,充分利用不同過渡金屬離子的配位活性差別,實現了被摻雜離子化合物納米顆粒與目標半導體陽離子可控交換後,被摻雜離子在深度位置的可控剩餘及取代性摻雜。該方法實現的高效摻雜發光以及p-型,n-型摻雜能級的有效調控,有望為解決半導體量子點中的「自清潔效應」、「自吸收效應」、以及「自補償效應」等問題提供新的途徑。

  鑑於該研究團隊的研究進展,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雜誌邀請其撰寫了題目為「Heterovalent doping in Colloidal 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s: Cation Exchange-Enabled New Accesses to Tuning Dopant Luminescence and Electronic Impurities」的Perspective論文(J. Phys. Chem. Lett.,2017,8, 4943-4953)。並被邀請以雜誌封面和視頻形式在美國化學會(ACS)網站進行了專題報導。

  該前瞻性綜述論文回顧了近些年來陽離子交換法製備異價摻雜半導體納米晶研究進展,包括新型液相製備方法以及原子分辨的高分辨電鏡表徵技術,EXAFS等同步輻射光源原子環境表徵研究以及飛秒瞬態吸收光譜(TA),紫外光電子能譜(UPS)等研究弛豫過程的研究進展。展望了陽離子交換法在Ⅱ-Ⅵ族,Ⅲ-Ⅴ族、氧化物納米晶中實現異價摻雜,從而獲得高效摻雜發光,摻雜能級調控方面的巨大前景。並就在這些摻雜量子點或納米晶的表面改性、自組裝成膜等研究的跟進基礎上,實現其在螢光聚集器(LSC)、發光二極體(LED)、場效應管(FET)等新能源器件方面的應用進行了展望。

  圖2. 異價摻雜半導體納米晶的應用展望

  該論文作者為:Jiatao Zhang, Qiumei Di, Jia Liu, Bing Bai, Jian Liu, Meng Xu, and Jiajia Liu

  Heterovalent Doping in Colloidal 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s: Cation-Exchange-Enabled New Accesses to Tuning Dopant Luminescence and Electronic Impurities

  J. Phys. Chem. Lett.,2017,8, 4943-4953, DOI: 10.1021/acs.jpclett.7b00351

  論文及視頻介紹連結

  http://pubs.acs.org/doi/suppl/10.1021/acs.jpclett.7b00351

  張加濤教授簡介

  張加濤教授,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6年於清華大學化學系李亞棟院士課題組獲得博士學位。2006年9月-2007年12月,德國卡爾思魯厄大學無機化學研究所Dieter Fenske院士課題組博士後,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美國馬裡蘭大學物理系Min Ouyang 教授課題組Research Associate 工作。2011年3月以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被聘為北京理工大學首位徐特立特聘教授。

  張加濤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無機納米材料化學,圍繞半導體納米晶異價摻雜、異質界面精準合成化學及光電、新能源應用開展研究。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Nature、Science、Nature Nanotech.、Angew. Chem. Int. Ed.、Adv.Mater.、Nano Lett.、NPG Asia Mater.、J. Phys. Chem. Lett.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SCI論文40餘篇,受邀專著/章節4部,授權國內、國際專利5個,研究工作已被他人引用2000多次。工作被Nature、Science、Nature Mater.、Nat. Commun.、PRL、Nano Lett.等許多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論文引用和報導。同時也被Nature、ACS、Wiley、MRS、Science Daily、Nanotechnology Now等數十家學術組織、科技新聞雜誌或網站進行專題報導。組織國內/國際會議10餘次,參加國際、國內著名會議(特邀報告/口頭報告)30餘次。國際會議優秀論文獎3人次。曾獲得「北理工科技工作先進個人」、「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作為項目負責人/研究骨幹主持/參與包括國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優青、面上、培育項目等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項。已培養北理工優秀博/碩士論文5人次(2名優秀博士論文,3名優秀碩士論文)。2011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2年入選「北京市優秀人才」。2013年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

  張加濤教授擔任北京理工大學結構可控先進功能材料與綠色應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北理工-昆士蘭能源材料聯合研究中心主任。目前擔任中國材料學會理事、黨委委員,納米材料與器件分會副秘書長,Prog.in Nat.Sci: Mater.Inter.、Rare Metals兩個SCI期刊的編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等職。是Nat.Commun.、JACS、Adv.Mater.、Adv.Funct.Mater.、ACS Nano、Small、Nano Scale、Nano Res.等頂級期刊雜誌的審稿人。

  http://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47861

相關焦點

  • 吉林師大《JCL》:簡易策略,大幅提升摻雜納米晶的發光效率!
    編輯推薦:作者製備的CsPbCl3納米晶中紅色Mn2+在627 nm處峰值有近單位光致發光量子產率和近單指數衰減。穩態和時間分辨PL光譜的溫度依賴性表明,CdCl2後處理顯著降低了非輻射缺陷態,增強了Mn2+離子從宿主到離子的能量轉移。
  • 錳摻雜Cs4PbCl6零維鈣鈦礦納米晶激發態動力學研究
    錳離子摻雜是調控鈣鈦礦納米晶光、電、磁性能的一種有效手段。Mn2+在介質材料中的光學性能主要取決於其局域態的電子結構和激發態動力學,對Mn2+摻雜零維鈣鈦礦納米晶開展深入的光譜學研究對於提高其光學性能及應用至關重要。目前,製備Mn2+摻雜Cs4PbX6零維鈣鈦礦納米晶純相併揭示Mn2+發光中心的激發態動力學仍是該領域的一個技術難題。
  • 【中國網】大連化物所合成新型摻雜發光材料
    研究發現,未摻雜錳離子的非鉛雙鈣鈦礦納米晶發射出藍色螢光,通過摻雜錳離子,可以實現明亮的橙紅色螢光發射。  近年來,非鉛雙鈣鈦礦納米晶受到廣泛關注,有望克服鉛基鈣鈦礦納米晶的毒性和不穩定性,成為理想的發光材料。科研人員主要關注於鈣鈦礦納米晶材料寬波段白光發射,而對其他特定顏色的螢光發射研究較少。摻雜策略可以有效改善鈣鈦礦納米晶材料的光學性質和穩定性。
  • 北理工在雙異價摻雜半導體納米材料可控制備方面取得新進展
    可控摻雜引起的精準能帶工程是光電新能源應用的半導體納米材料關鍵前提。近日,北京理工大學張加濤教授團隊利用表面空位成功克服離子交換反應當中的動力學勢壘,創新性提出了新的合成方法,在製備雙異價離子摻雜半導體納米晶/量子點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Unique Cation Exchange in Nanocrystal Matrix via Surface Vacancy Engineering Overcoming
  • 光催化之提高半導體材料光解水產氫的有效途徑 — 「摻雜」
    本期內容就來聊聊光催化分解水產氫的基本原理,然後結合上期「提高半導體材料光催化活性的有效途徑」內容之一體相摻雜是如何來介紹提高半導體材料光解水產氫的有效途徑。,因而對其進行合理有效的調控可以大大改善催化劑活性。
  • 研究發現錳離子摻雜鈣鈦礦單晶螢光動力學調控機理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超快時間分辨光譜與動力學研究組(1110組)研究員金盛燁團隊在正二價錳離子(Mn2+)摻雜的單一CsPbCl3鈣鈦礦微晶中,通過改變激發條件,成功實現了連續、可逆、寬範圍、高穩定性的發光顏色調控,發現錳離子摻雜鈣鈦礦單晶螢光動力學調控機理。
  • 合肥研究院摻雜氧化鐵納米晶對重金屬離子的晶面依賴選擇性吸附...
    原子尺度上調控納米晶形貌和表面結構對研究其晶面依賴的物理化學性質至關重要。通常,納米晶的形貌由具有特定原子排列的暴露晶面所決定,而不同晶面會呈現不同的電子結構,進而在本質上賦予各種形貌納米晶不同的物理化學性質。
  • 張凡教授綜述:探索鑭系元素摻雜的核殼結構上轉換納米粒子
    可見,對於構築核殼結構 UCNPs 的方法以及對其物化性質的調控進行概述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於推動 UCNPs 的快速發展。本文亮點討論了鑭系元素摻雜核殼結構納米晶的合成與表徵方法的策略與手段。重點介紹了構築核殼結構賦予鑭系元素摻雜納米晶的新性質以及調控策略(圖1)。
  • 錳離子摻雜鈣鈦礦單晶螢光動力學調控機理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發現錳離子摻雜鈣鈦礦單晶螢光動力學調控機理。 鈣鈦礦材料因其具有相對穩定的理化性質、較高的螢光量子產率和連續可調的半導體能帶結構等優點,在發光器件等領域表現出極大的發展潛力。此前,關於鈣鈦礦材料發光顏色調控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控制納米晶生長尺寸以及調整材料滷素離子的種類和相對比例上。
  • 最高螢光量子產率達到44.6%,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合成新型摻雜發光材料
    集微網消息,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韓克利研究員團隊揭示了錳摻雜非鉛雙鈣鈦礦納米晶發光動力學機理。該團隊成功合成未摻雜及錳離子摻雜的非鉛雙鈣鈦礦納米晶,並詳細討論了其尺寸效應及發光動力學機理。研究證明,未摻雜錳離子的納米晶具有藍色螢光。
  • 中科院觀測到摻雜量子點中的「聲子瓶頸」動力學現象
    據中科院網站10月11日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在半導體量子點熱電子馳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觀測到了銅摻雜量子點中熱電子馳豫的「聲子瓶頸」效應。
  • 國科大張鳳嬌/UIUC刁瑩《AM》:共軛聚合物堆積取向調控的主體-摻雜...
    通過施加外電場或化學摻雜可以很大程度上調控其電學性質,促使該類材料在有機電子學中的應用探索取得了蓬勃發展。隨著理論研究的深入、新材料和器件結構的不斷湧現以及溶液加工技術的不斷進步,有機聚合物薄膜器件的研究方興未艾,深入探究共軛聚合物骨架堆積結構與載流子傳輸性能的關係吸引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 大連化物所觀測到摻雜量子點中的「聲子瓶頸」動力學現象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在半導體量子點熱電子馳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觀測到了銅摻雜量子點中熱電子馳豫的「聲子瓶頸」效應。  在大多數無機半導體材料中,具有高於半導體帶隙能量的熱載流子會與晶格(聲子)碰撞,快速(亞皮秒級別)弛豫至帶邊,導致太陽光子中高於半導體帶隙的能量以熱能形式耗散。這是構成單節太陽能電池中Shockley-Queisser效率極限的主要原因之一。若能對熱載流子進行有效利用,可突破這一極限,使太陽能電池的理論能量轉換效率提高至66%。
  • 研製成功首款基於稀土摻雜氧化物 TFT 技術的全彩色量子點電致發光...
    、界面互溶等科學問題,突破了新材料體系的氧化物 TFT 基板製備技術、表面特性調控技術、溶液法製備量子點薄膜技術、薄膜封裝技術等,研製成功首款基於稀土摻雜氧化物TFT(Ln-IZO TFT)技術的全彩色有源驅動電致發光量子點顯示屏(AM-QLED),實現了彩色圖像顯示。
  • 鑭系摻雜發光材料在波導和雷射中的應用
    本文綜述了稀土摻雜發光材料在波導和雷射中的應用,介紹了波導和雷射的原理,總結了基於鑭系摻雜發光材料的各種微納雷射器和波導結構的製造策略與方法,並指出了鑭系摻雜發光材料在光子器件中的應用前景和未來的發展挑戰。
  • 【期刊】封面故事 | Nb⁵⁺、Sm³⁺共摻雜YTaO₄的長餘輝發光性質 | 發光學報
    掃碼閱讀全文【摘要】採用高溫固相法合成了Nb5+, Sm3+共摻雜YTaO4長餘輝發光材料,通過X射線粉末衍射(XRD)、穩態螢光光譜、漫反射光譜和熱釋光曲線等多種表徵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結構、螢光和長餘輝發光特性。
  • 兼具高空氣穩定性和強摻雜能力的N-雜環卡賓基熱活化n型摻雜劑
    ,以實現有機半導體中載流子(電子)濃度的精準調控和器件性能的提升。與負氫類似、具有強σ給電子能力及親核能力的N-雜環卡賓能高效地摻雜n型有機半導體材料,並顯著提升其熱電性能。(2)熱活化n型摻雜劑的設計策略,即採用穩定的前驅體化合物經熱活化後原位釋放具有摻雜活性的物質以實現摻雜,有效地解決了n型摻雜劑摻雜能力與空氣穩定性間的矛盾,為設計空氣穩定、強摻雜能力的n型摻雜劑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路。
  • 物理所發現硼、氮共摻雜使金屬性碳納米管轉變為半導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許智、王文龍、白雪冬、王恩哥等人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在生長單壁碳納米管過程中,原位進行硼(B)、氮(N)共摻雜,實驗和理論研究發現,硼、氮共摻雜使金屬性碳納米管轉變為半導體。
  • :有機半導體n-型摻雜的光活化突破熱力學極限
    n-型摻雜涉及到通過還原劑向半導體材料的電子傳輸軌道提供電子。近日,普林斯頓大學Antoine Kahn教授(通訊作者)領導的國際團隊證明了對可裂解的空氣穩定的二聚體摻雜劑的光活化可以在主體半導體中實現動力學上穩定和有效的n-型摻雜,即使這種主體半導體的還原電勢超出了二聚體有效還原強度的熱力學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