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螢光量子產率達到44.6%,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合成新型摻雜發光材料
集微網消息,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韓克利研究員團隊揭示了錳摻雜非鉛雙鈣鈦礦納米晶發光動力學機理。該團隊成功合成未摻雜及錳離子摻雜的非鉛雙鈣鈦礦納米晶,並詳細討論了其尺寸效應及發光動力學機理。研究證明,未摻雜錳離子的納米晶具有藍色螢光。
-
中科院大化所合成新型發光材料拒絕「鉛汙染」—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瀋陽4月9日電(記者王瑩)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最近合成新型發光材料——非鉛雙鈣鈦礦納米晶,採用毒性較低的鉍元素來取代重金屬鉛。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裁剪」出新型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裁剪」出新型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裁剪」出新型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電池因其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受到廣泛關注,其中空穴傳輸材料(HTM)在提升器件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大連化物所首次提出「量子裁剪太陽能聚光板」概念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吳凱豐研究員團隊首次提出「量子裁剪太陽能聚光板」概念,並基於該概念將量子裁剪應用到螢光型太陽能聚光板上,製備出的新型太陽能聚光板原型器件效率比傳統器件提高一倍。相關成果發表於《納米快報》(Nano Letters)上。
-
大連化物所共軛微孔高分子應用於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大連化物所共軛微孔高分子應用於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2017-12-08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超級電容器作為一種新型環保儲能器件已被廣泛應用於混合動力電動車。由於其通過雙電層機理在電極上存儲大量電荷,所以尋找具有高比表面積、高導電的電極材料(通常是多孔碳材料),成為提高器件容量的關鍵。研究人員發現,氮摻雜的碳材料可以通過氮原子引入贗電容,從而能存儲更多的電能。
-
大連化物所「裁剪」出新型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近日,大連化物所郭鑫研究員和李燦院士團隊,在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的開發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並被選為VIP(Very Important Paper)論文。據了解,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電池因其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受到廣泛關注,其中空穴傳輸材料(HTM)在提升器件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空穴傳輸材料是Sprio-OMeTAD,但該分子的對稱性較高,易於結晶而導致其薄膜穩定性差且存在針孔缺陷,這不僅降低了器件的穩定性,還不適用於大面積器件的製備,極大限制了其在鈣鈦礦太陽電池中的應用。
-
大連化物所在芬頓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大連化物所在芬頓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6-01-15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之後,該團隊首次報導了Fe-Co 普魯士藍類似物(PBAs)的超高芬頓反應活性。通過穆譜對芬頓反應過程中鐵物種循環的研究,發現Fe-Co PBAs金屬有機骨架中大量高分散水配位的鐵和晶胞空位的存在是其高活性的主要原因;通過與大連化物所503組研究員韓洪憲等人在EPR表徵解析上的合作,提出了單線氧作為直接活性物種的反應機理(Appl. Catal.
-
大連化物所發表二維材料限域催化進展報告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鄧德會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二維材料限域催化用於能源轉化」(Confinement Catalysis with 2D Materials for Energy Conversion)的進展報告。
-
大連化物所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7-06-14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 在該工作中,大連化物所研究團隊以LiH-Fe複合催化劑為研究對象,發現Fe與LiH在界面處存在強的相互作用。
-
大連化物所「合成氣制高碳醇」取得關鍵進展
高碳醇是重要的精細化工原料,用於合成增塑劑、洗滌劑、表面活性劑及多種精細化學品,其後加工產品在紡織、造紙、醫藥等領域的應用十分廣泛。11月26日,由大連化物所和陝西延長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共同開展「合成氣制高碳醇Co-Co2C(鈷-碳化鈷)基催化劑的創製及其在萬噸級裝置上的評價試驗」,在北京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
-
大連化物所觀測到摻雜量子點中的「聲子瓶頸」動力學現象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在半導體量子點熱電子馳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觀測到了銅摻雜量子點中熱電子馳豫的「聲子瓶頸」效應。 在大多數無機半導體材料中,具有高於半導體帶隙能量的熱載流子會與晶格(聲子)碰撞,快速(亞皮秒級別)弛豫至帶邊,導致太陽光子中高於半導體帶隙的能量以熱能形式耗散。這是構成單節太陽能電池中Shockley-Queisser效率極限的主要原因之一。若能對熱載流子進行有效利用,可突破這一極限,使太陽能電池的理論能量轉換效率提高至66%。
-
大連化物所在溶劑極性調控光子上轉換體系發光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韓克利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的溶劑極性調控的三重態-三重態上轉換發光體系,相關工作發表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
-
大連化物所發展出纖維素合成甲基環戊二烯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李寧、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實現纖維素基3-甲基-2-環戊烯酮(MCP)直接加氫脫氧合成甲基環戊二烯(MCPD),該研究為不飽和酮直接轉化制共軛二烯開闢了新路徑。
-
大連化物所發表天然產物微生物合成綜述文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周雍進團隊發表了題為Advanced Strategies for Produc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in Yeast 的綜述文章。
-
大連化物所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大連化物所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2017-09-05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在此基礎上採用溶液法快速合成了具有較低缺陷態密度的CsPbBr3微晶。研究其時間分辨發光光譜,發現單光子激發的螢光衰減動力學依賴其發光波長,而雙光子激發的螢光衰減動力學與發射波長無關。分析表明CsPbBr3微晶激發態載流子存在快速擴散行為,並且載流子遷移率超過100cm2V-1S-1。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通過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實現高效電化學固氮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微納米反應器與反應工程學研究組研究員劉健團隊,與天津大學教授梁驥團隊、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教授孫成華團隊合作,通過亞納米空間限域策略,開發Fe-Cu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用於電催化N2還原反應,實現NH3高效率合成,為電催化固氮提供新思路。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螢光染料發光構效關係研究取得系列進展—新聞...
-
大連化物所鈉離子電池聚陰離子型正極材料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合成兼具高活性、高穩定性的納米金催化劑...
-
大連化物所發表非鉛鈣鈦礦納米晶載流子動力學專論文章---中國科學院
大連化物所發表非鉛鈣鈦礦納米晶載流子動力學專論文章 2019-11-08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激發態載流子動力學對半導體發光、光電轉化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17年,該團隊首次在國際上採用飛秒瞬態吸收光譜技術研究了Bi基鈣鈦礦納米晶的發光動力學,發現缺陷態對載流子存在超快(<20 ps)的捕獲過程,是限制其發光效率的關鍵因素(Angew. Chem. Int. Edit., 2017);進一步研究發現在非鉛雙鈣鈦礦納米晶中存在兩種不同時間尺度的快過程(Ang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