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化物所發展出纖維素合成甲基環戊二烯新方法

2021-01-12 瀟湘晨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李寧、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實現纖維素基3-甲基-2-環戊烯酮(MCP)直接加氫脫氧合成甲基環戊二烯(MCPD),該研究為不飽和酮直接轉化制共軛二烯開闢了新路徑。

MCPD是火箭燃料RJ-4的生產原料,同時被應用於生產各種產品,如醫藥產品、汽油抗爆劑、環氧樹脂固化劑及染料添加劑等。目前,MCPD主要從石油裂解焦油的副產物中製取,收率低(約0.7千克/噸)且價格高,這限制了其應用。因此,探索可再生的生物質合成路線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團隊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發展出一種纖維素轉化制MCPD的新策略,首先將纖維素轉化為MCP(,2019),隨後在鋅—鉬氧化物催化劑上選擇性加氫脫氧直接生成MCPD。實驗結果表明,MCP在氣相加氫脫氧過程中,部分還原的鋅—鉬氧化物催化劑在碳—碳雙鍵存在下優先與碳—氧雙鍵發生相互作用,並高選擇性的形成二烯產物MCPD(碳收率為70%)。與最近國內外學者報導的MCP先選擇性加氫後脫水制MCPD的兩步過程相比,直接加氫脫氧技術具有工藝簡單、操作步驟少,能耗低等優勢。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大連化物所創新研究基金、中科院潔淨能源創新研究院合作基金等的資助。

大連化物所發展出纖維素合成甲基環戊二烯新方法

【來源: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纖維素合成甲基環戊二烯獲進展
    甲基環戊二烯(MCPD)是火箭燃料RJ-4的生產原料,同時還被應用於生產各種產品,例如:醫藥產品、汽油抗爆劑、環氧樹脂固化劑及染料添加劑等。
  • 大連化物所發展出N-磷酸化蛋白質組深度覆蓋分析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分子高效分離與表徵研究組研究員張麗華和中科院院士張玉奎團隊,發展出N-磷酸化肽段高選擇性富集新方法,並結合肽段的高效分離和高靈敏度鑑定,實現了N-磷酸化蛋白質組的深度覆蓋分析。
  • 大連化物所發表天然產物微生物合成綜述文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周雍進團隊發表了題為Advanced Strategies for Produc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in Yeast 的綜述文章。
  • 【中國網】大連化物所合成新型摻雜發光材料
    【中國網】大連化物所合成新型摻雜發光材料 2020-04-03 中國網 【字體:中 小】 語音播報   近日,大連化物所韓克利研究員團隊合成了未摻雜及錳離子摻雜的非鉛雙鈣鈦礦納米晶
  • 大連化物所發展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江凌、中科院院士楊學明、張東輝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合作,在中性水團簇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展了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  團簇在能源催化和大氣霧霾等諸多化學過程中廣泛存在,團簇表徵與性能研究對詮釋化學反應機理至關重要。
  • 大連化物所提出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新策略
    近日,大連化物所肖建平研究員團隊和鄧德會研究員團隊合作提出將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中排放的一氧化氮電催化還原合成氨氣的新策略,為脫硝和電催化合成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氧化氮是一種有害的大氣汙染物,通常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火電廠鍋爐煙氣、汽車尾氣等,一氧化氮的去除在工業煙氣處理中是必不可少的。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合成兼具高活性、高穩定性的納米金催化劑...
  • 大連化物所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7-06-14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  在該工作中,大連化物所研究團隊以LiH-Fe複合催化劑為研究對象,發現Fe與LiH在界面處存在強的相互作用。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裁剪」出新型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裁剪」出新型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電池因其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受到廣泛關注,其中空穴傳輸材料(HTM)在提升器件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大連化物所「合成氣制高碳醇」取得關鍵進展
    11月26日,由大連化物所和陝西延長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共同開展「合成氣制高碳醇Co-Co2C(鈷-碳化鈷)基催化劑的創製及其在萬噸級裝置上的評價試驗」,在北京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
  • 大連化物所等發現迄今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大連化物所等發現迄今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2020-11-02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楊學明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團隊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發現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八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該研究為揭開冰的微觀結構和形成機制提供新思路。
  • 大連化物所推進「理論與計算化學中心」籌建工作
    大連化物所緊緊抓住機遇,從科學技術發展規律、現狀與趨勢綜合考慮研究所過去的經驗與未來的發展與定位,大力推進 「理論化學與計算中心」的籌建工作。    目前,美國、以色列、德國、英國、加拿大的許多大學、科研單位和公司都有專搞理論及計算化學的教授和科研人員。
  • 大連化物所提出蛋白質相互作用識別和幹預機制分析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方軍團隊在蛋白質複合物形成和幹預機制分析新方法研究方面取得進展,通過溶液狀態蛋白質賴氨酸兩步穩定同位素標記和定量蛋白質組學分析,實現對蛋白—蛋白識別關鍵位點區域的精確探測,並可評估小分子對蛋白質複合物的構象識別幹預情況。
  • 大連化物所鈉離子電池聚陰離子型正極材料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 大連化物所「裁剪」出新型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近日,大連化物所郭鑫研究員和李燦院士團隊,在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的開發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並被選為VIP(Very Important Paper)論文。為解決上述問題,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該團隊基於「降低分子對稱性,提高薄膜形態穩定性」的思想,從原來Sprio-OMeTAD的內核「裁剪」出低對稱的新螺環核——螺茚,外圍結合咔唑類樹枝單元,成功合成了新型空穴傳輸分子Spiro-I。相比於準球形的Sprio-OMeTAD,該新分子呈現V型結構和更低的分子對稱性,因此分子的結晶傾向被有效抑制,同時更容易形成無針孔的高質量薄膜。
  • 大連化物所提出調控異戊二烯矽氫化反應選擇性的新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仿生催化合成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陳慶安團隊在調控異戊二烯矽氫化選擇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展出一種「配體調控」策略,可以得到兩種區域選擇性。異戊二烯是常見的工業化學品,其矽氫化反應可以快速製備高價值的有機矽化合物。
  • 大連化物所制甲基丙烯酸甲酯新工藝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了解到,27日,「納米金催化甲基丙烯醛一步法氧化酯化制MMA新工藝」在盤錦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鑑定委員會專家一致認為「該成果屬於國內首創,總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意通過鑑定,並建議加快示範工程建設和推廣應用。」
  • 大連化物所制甲基丙烯酸甲酯新工藝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了解到,27日,「納米金催化甲基丙烯醛一步法氧化酯化制MMA新工藝」在盤錦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鑑定委員會專家一致認為「該成果屬於國內首創,總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意通過鑑定,並建議加快示範工程建設和推廣應用。」MMA即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是有機玻璃、塗料、潤滑油添加劑等材料的基礎原料。
  • 大連化物所發現冰立方的新結構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江凌研究員和楊學明院士團隊與清華大學李雋教授研究組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發現了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八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
  • 大連化物所等利用大連相干光源發現迄今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江凌與中科院院士、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楊學明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團隊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發現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八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該研究為揭開冰的微觀結構和形成機制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