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化物所提出調控異戊二烯矽氫化反應選擇性的新策略

2020-09-04 光明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仿生催化合成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陳慶安團隊在調控異戊二烯矽氫化選擇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展出一種「配體調控」策略,可以得到兩種區域選擇性。

異戊二烯是常見的工業化學品,其矽氫化反應可以快速製備高價值的有機矽化合物。但由於異戊二烯的四個碳原子在電性上差別很小,使得矽氫化區域選擇性控制困難。因此,亟待發展一種普適的策略,實現精準調控異戊二烯矽氫化的區域選擇性。

陳慶安團隊一直致力於異戊二烯的區域選擇性調控(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5438;Chem. Sci. 2019, 10, 9560;Chin. J. Catal. 2020, 41, 1401)。該團隊在前期「金屬-氫」調控的基礎上,發展出一種新穎的「配體調控」策略:以廉價二價鐵為活性催化劑中心,圍繞調控其配位環境為核心思想,分別設計三齒和雙齒吡啶亞胺類配體。研究發現,三齒配體可以促進矽氫化反應在異戊二烯的3,4位進行,得到高烯丙基矽化合物;雙齒配體則使區域選擇性變為4,1-加成,得到烯丙基矽化合物。該研究對於通過調控金屬配位環境來改變選擇性有很好的借鑑作用。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興遼英才計劃的資助。

大連化物所提出調控異戊二烯矽氫化反應選擇性的新策略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提出調控異戊二烯矽氫化反應選擇性的新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仿生催化合成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陳慶安團隊在調控異戊二烯矽氫化選擇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展出一種「配體調控」策略,可以得到兩種區域選擇性。異戊二烯是常見的工業化學品,其矽氫化反應可以快速製備高價值的有機矽化合物。
  • 香豆素與異戊二烯反應的區域選擇性調控
    目前,這些骨架的構建都是以溴代物或不飽和醛為原料,經過多步反應實現的,該過程中會產生當量的廢棄物,原子經濟性不高,而且這些起始原料也需要事先從相應的醇製備得到。因此,從簡單廉價的化學品出發,發展一種高效、綠色、原子經濟性的方法來合成吡喃香豆素具有重要的意義。4-羥基香豆素是一種廉價的醫藥、農藥中間體,且可以通過酶催化合成得到。
  • 大連化物所提出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新策略
    近日,大連化物所肖建平研究員團隊和鄧德會研究員團隊合作提出將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中排放的一氧化氮電催化還原合成氨氣的新策略,為脫硝和電催化合成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氧化氮是一種有害的大氣汙染物,通常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火電廠鍋爐煙氣、汽車尾氣等,一氧化氮的去除在工業煙氣處理中是必不可少的。
  • 大連化物所提出蛋白質相互作用識別和幹預機制分析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方軍團隊在蛋白質複合物形成和幹預機制分析新方法研究方面取得進展,通過溶液狀態蛋白質賴氨酸兩步穩定同位素標記和定量蛋白質組學分析,實現對蛋白—蛋白識別關鍵位點區域的精確探測,並可評估小分子對蛋白質複合物的構象識別幹預情況。
  • 大連化物所提出可見光誘導溫和條件下醯亞胺脫羰新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慶安團隊在可見光誘導醯亞胺溫和條件下脫羰研究中取得進展,發展了一種「雙功能銠催化劑在可見光誘導下脫羰」的新策略,可實現醯胺類化合物在溫和(30-40℃)條件下的脫碳,以及與炔烴的加成反應。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通過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實現高效電化學固氮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微納米反應器與反應工程學研究組研究員劉健團隊,與天津大學教授梁驥團隊、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教授孫成華團隊合作,通過亞納米空間限域策略,開發Fe-Cu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用於電催化N2還原反應,實現NH3高效率合成,為電催化固氮提供新思路。
  • 大連化物所實現甲醇制烯烴失活催化劑積碳定向轉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葉茂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化物所研究員劉中民團隊在甲醇制烯烴(MTO)失活催化劑再生研究中取得進展,實現了在高溫下將失活SAPO-34催化劑中的積碳物種直接定向轉化為活性烴池物種,提出了通過催化劑再生來調控MTO低碳烯烴選擇性的全新技術路線
  • 大連化物所發展出纖維素合成甲基環戊二烯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李寧、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實現纖維素基3-甲基-2-環戊烯酮(MCP)直接加氫脫氧合成甲基環戊二烯(MCPD),該研究為不飽和酮直接轉化制共軛二烯開闢了新路徑。
  • 大連化物所發現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的粒徑效應
    大連化物所發現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的粒徑效應 2020-11-23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然而最近幾年,關於Au與載體強相互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繼2012年臺灣大學牟中原研究組發現了Au與ZnO納米棒間存在氧化氣氛誘導的OMSI後,喬波濤與大連化物所研究員王軍虎合作,相繼發現並報導了Au與非氧化物載體羥基磷灰石之間由氧化氣氛誘導的OMSI,以及Au與TiO2之間的經典SMSI,並據此開發了兼具高活性與高穩定性的Au催化劑。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合成兼具高活性、高穩定性的納米金催化劑...
  • 大連化物所發現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的粒徑效應---中國科學院
    大連化物所發現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的粒徑效應 2020-11-23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然而最近幾年,關於Au與載體強相互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繼2012年臺灣大學牟中原研究組發現了Au與ZnO納米棒間存在氧化氣氛誘導的OMSI後,喬波濤與大連化物所研究員王軍虎合作,相繼發現並報導了Au與非氧化物載體羥基磷灰石之間由氧化氣氛誘導的OMSI,以及Au與TiO2之間的經典SMSI,並據此開發了兼具高活性與高穩定性的Au催化劑。
  • 大連化物所鈉離子電池聚陰離子型正極材料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 大連化物所提出鋅碘單液流電池概念
    大連化物所提出鋅碘單液流電池概念 作者:謝聰鑫 謝小芳 2019-03-03 02:18   來源:瀋陽日報   大連化物所提出鋅碘單液流電池概念電解液利用率近100%大幅提高電池能量密度  近日,大連化物所儲能技術研究部李先鋒研究員
  • 大連化物所發表天然產物微生物合成綜述文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周雍進團隊發表了題為Advanced Strategies for Produc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in Yeast 的綜述文章。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新策略提升鋅基電池效率和壽命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先鋒、張華民團隊,提出了一種利用磁控濺射技術在3D多孔碳氈電極上濺射金屬錫層的策略,在水系鋅基電池中實現了對鋅沉積形貌的誘導,有效降低了鋅的電化學沉積過電位
  • 科研人員提出椅式能帶結構調控無機鈣鈦礦材料光電性能新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矽太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團隊與陝西師範大學教授田慶文、博士王康等合作,在無機CsPbI3太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發出具有椅式能帶結構的無機太陽電池。無機CsPbI3材料因其高熱穩定性、化學穩定性,以及優異的光電性能,在太陽電池領域具有應用前景。
  • 大連化物所提出綠色途徑利用天然氣中的有害氣體
    大連化物所提出綠色途徑利用天然氣中的有害氣體 作者: 2018-04-06 07:05   來源:大連日報     近日,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李燦院士、宗旭研究員、馬偉光博士等人發展電催化技術,在天然氣中二氧化碳和硫化氫源化轉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 大連化物所提出二維硫化鉬限域銠原子的距離協同催化效應
    大連化物所提出二維硫化鉬限域銠原子的距離協同催化效應 2020-05-07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員於良團隊提出二維硫化鉬(MoS2)限域銠原子的距離協同效應,利用銠單原子之間的距離來調控二維MoS2面內硫原子的電子結構和催化活性,從而實現高效電催化析氫(HER)性能。
  • 大連化物所發表二氧化碳膜反應器綜述文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無機膜與催化新材料研究組副研究員張鵬、研究員朱雪峰和研究員楊維慎團隊與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Kevin Huang團隊合作,發表了題為The current status of high temperature electrochemistry-ba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