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豆素與異戊二烯反應的區域選擇性調控

2021-02-13 AdvancedScienceNews

吡喃香豆素廣泛存在於眾多天然產物和生理活性分子中,如華法林(warfarin)是一種常見的口服抗凝血藥物,其核心骨架就是吡喃香豆素。目前,這些骨架的構建都是以溴代物或不飽和醛為原料,經過多步反應實現的,該過程中會產生當量的廢棄物,原子經濟性不高,而且這些起始原料也需要事先從相應的醇製備得到。因此,從簡單廉價的化學品出發,發展一種高效、綠色、原子經濟性的方法來合成吡喃香豆素具有重要的意義。

4-羥基香豆素是一種廉價的醫藥、農藥中間體,且可以通過酶催化合成得到。異戊二烯是重要的大宗化學品,年產量約為80萬噸,也可以由生物質發酵獲得。最近,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陳慶安研究員團隊採用4-羥基香豆素與異戊二烯為原料,發現在強Brønsted酸催化下,專一生成吡喃香豆素;而在Lewis酸催化下,反應主要得到吡喃色酮,實現了區域選擇性的調控。該方法可以合成一系列香豆素類天然產物包括flindersine、pterophyllin III、bothrioclinin、nor-bothrioclinin和khaplofoline。該工作為異戊二烯區域選擇性反應和香豆素類天然產物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

文章發表在Eur. J. Org. Chem., doi: 10.1002/ejoc.201901154作者:Ying Li, Yan-Cheng Hu, Hao Zheng, Ding-Wei Ji, Yu-FengCong*, Qing-An Chen*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pdf/10.1002/ejoc.201901154

Wiley Advanced Science News官方微信平臺

如希望發表科研新聞或申請信息分享,請聯繫:

ASNChina@wiley.com

關注方式:微信右上角添加朋友—公眾號—搜索「AdvancedScienceNews」或下方長按識別二維碼。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提出調控異戊二烯矽氫化反應選擇性的新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仿生催化合成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陳慶安團隊在調控異戊二烯矽氫化選擇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展出一種「配體調控」策略,可以得到兩種區域選擇性。異戊二烯是常見的工業化學品,其矽氫化反應可以快速製備高價值的有機矽化合物。
  • 大連化物所提出調控異戊二烯矽氫化反應選擇性的新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仿生催化合成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陳慶安團隊在調控異戊二烯矽氫化選擇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展出一種「配體調控」策略,可以得到兩種區域選擇性。異戊二烯是常見的工業化學品,其矽氫化反應可以快速製備高價值的有機矽化合物。
  • 異戊二烯產品分離工藝
    在碳五資源利用過程中,異戊二烯是重要的產品或者中間體,其分離過程設置的合理性和優化程度直接影響產品質量和過程能耗等關鍵生產指標,對該過程工藝進行模擬和對比,能夠體現化工設計中嚴謹、認真的設計態度。異戊二烯常溫下是一種無色易揮發、刺激性油狀液體,不溶於水,溶於苯,易溶於乙醇、乙醚和丙酮,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大於1.6%。
  • 阿德萊德大學喬世璋教授Angew:單原子配位環境調控反應選擇性
    同時,SACs的活性位點(金屬-配體-基底,M-Lx-C)相對簡單確定且易於調控,如通過改變中心金屬原子、相鄰的配位元素和配位數可以有效地調控材料的電子結構和催化性能。這種獨特的結構和性能可調性使得SACs成為了一個非常理想的催化機理研究和性能優化的材料平臺。近年來,多電子轉移的電催化反應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如氧還原(ORR)、二氧化碳還原(CRR)和氮還原(NRR)。
  • 鎳催化烯基溴化物與烯烴的區域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苄基烯基化反應
    該反應以容易獲得的烯烴為原料,可在較遠的位置選擇性地實現C(sp3)-H官能團化。由於低價位容易獲得多種氧化態,以及交叉偶聯化學,最近已證明鎳氫催化烯烴的遠程加氫官能化可以實現一系列的官能化反應。這些反應包括在遠端或近端C(sp3)-H位置的芳基化,烷基化,硫醇化和胺化反應(圖1a)。
  • 中國科大在腈類化合物加氫選擇性調控方面取得進展
    針對這一挑戰性課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路軍嶺課題組通過利用原子層沉積(ALD)技術設計出了Pd1Ni/SiO2單原子表面合金(Single-atom surface alloy,SASA)催化劑,實現了高活性和高選擇性腈類化合物催化轉化製備仲胺,並同時完全抑制了氫解副反應的產生。楊金龍課題組通過理論計算,進一步揭示了催化反應選擇性調控的分子機理。
  • 劉國生課題組揭示金屬調控氮自由基選擇性攫氫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為了探索碳氫鍵的精準轉化,劉國生課題組早在2016年就與美國威斯康欣大學教授Stahl 合作,首次揭示了手性的兩價銅氰物種可以有效地捕捉苄位自由基(Science 2016, 353, 1014)。這不僅回答了上述第二個科學問題,也為第一個科學問題的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 Angew:鎳催化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區域和對映選擇性烯基化反應
    Angew:鎳催化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區域和對映選擇性烯基化反應近日,南京大學朱少林教授課題組與上海大學龔和貴教授課題組共同合作在Angew. Chem. Int. Ed.上發表論文,報導了NiH催化的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遷移性加氫烯基化反應(hydroalkenylation),以高收率和優異的化學選擇性獲得苄位烯基衍生物。
  • 香豆素在香料中的應用和研究
    香豆素是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的一種內酯類化合物, 具有升華性的白色性結晶,有香茅香氣,並略有藥香香韻,不溶於冷水,溶於熱水、乙醇、乙醚、氯仿。
  • 畢錫和課題組Chem:銀催化簡單烷烴的區域選擇性官能化
    近日,他們在銀催化簡單烷烴的區域選擇性官能化方向取得了重要進展,解決了donor型金屬卡賓難以與烷烴發生分子間反應的問題。磺醯腙是操作安全的donor型重氮化合物前體,但是目前尚未用於分子間烷烴C−H官能化,僅有零星的分子內的反應報導且局限於雜原子活化的C(sp3)−H鍵(Che, C. M. et al. Angew. Chem. Int.
  • 配體控制Suzuki偶聯反應位點的選擇性
    Pd催化的交叉偶聯在反應的後期將芳基取代基安裝到完全組裝的吡唑上的有用方法之一。特別是,位點選擇性交叉偶聯多滷代吡唑是製備多取代吡唑的有效的方法,其能夠生產具有來自普通中間體的各種取代基的吡唑。最近來自日本北裡大學(Kitasato University)的Hideaki Fujii團隊報導了4-Br-5-OTf取代的吡唑在配體調控下進行選擇性的Suzuki反應,這也是第一個在吡唑4位進行選擇性偶聯反應的例子,因為吡唑的4位是被認為最不活潑的位置。
  • Chem Sci:選擇性合成手性高烯丙基叔醇?配體是關鍵
    然而,涉及酮類親電試劑的反應很少。據文獻調研,通過硼化偶聯策略製備高烯丙基叔醇的例子屈指可數。Morken等人報導了鎳催化的1,3-二烯、雙(頻哪醇合)二硼和酮的三組分偶聯(外消旋反應)(圖1)。反應結果取決於1,3-二烯的取代模式:(E)-1,3-戊二烯轉化為4,3-羥烷基硼化產物,而異戊二烯得到4,1-羥烷基硼化產物(Org. Lett.
  • ...正/郭寅龍團隊三劍合璧,實現Co催化聯烯的區域及立體選擇性硼氫化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相比於烯烴、炔烴及1,3-二烯等不飽和化合物的催化硼氫化過程,聯烯的硼氫化還存在很大的挑戰,主要問題在於如何有效地控制反應的區域及立體選擇性
  • Mol Cell | 果蠅神經系統調控mRNA選擇性切割
    mRNA的選擇性切割和多聚腺苷化過程,作者提出了三種ELAV/Hu家族蛋白具有可以互相補充的調控組織特異性APA的活性。該研究首次確認了果蠅神經系統中調控APA的反式調節元件(trans-acting factors),並進一步闡釋了ELAV/Hu家族蛋白調控神經系統APA的分子機制。
  • Chem.南京大學謝勁課題組在配體調控錳自由基反應活性策略...
    導讀  近日,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分子與材料合成研究團隊的謝勁課題組在配體調控錳自由基反應活性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近些年,錳催化烯烴矽烷化反應備受關注,我國化學所的王從洋研究員,以及國際上Thomas, S. P.、Trovitch, R. J.、Britten, J. F.等多個研究小組在該領域做出了出色的工作。謝勁課題組利用雙核錳與不同配體原位形成配合物進而調控錳自由基反應活性的策略,實現了錳催化的烯烴可控脫氫矽化和氫矽化反應,為錳自由基參與的有機合成反應調控方式提供了新思路。
  • 液體聚異戊二烯橡膠 對外銷售
    液體聚異戊二烯橡膠 對外銷售
  • 鎳催化的條件下,具有區域選擇性和立體選擇性的丙二烯及其衍生物的氫氰化
    氫氰化是形成C-C鍵的一類重要反應,而烯烴的不對稱氫氰化反應,在藥物和農藥的合成中具有重要意義。
  • 研究實現控制分子篩表面傳質阻力調控甲醇制烯烴反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葉茂、副研究員李華,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團隊在分子篩表面傳質研究中取得進展,通過控制SAPO-34分子篩的表面阻力,實現對甲醇制烯烴(MTO)反應的催化壽命以及低碳烯烴選擇性的調控。分子篩因其擇形選擇性被應用於多相催化與氣體分離等領域。研究表明,分子篩晶體內部擴散阻力和表面阻力是客體分子傳質阻力的兩個重要來源。
  • 日本開發出由生物質高效生成異戊二烯的新技術
    日本橫濱橡膠公司、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 「理研」)和日本瑞翁公司(Zeon)通過共同研究,全球首次開發出了可由生物質(生物資源)高效生成異戊二烯的新技術
  • 生長素響應因子選擇性結合AuxRE元件,調控生長素信號
    PNAS | 生長素響應因子選擇性結合AuxRE元件,調控生長素信號責編 | 逸雲生長素是一類重要的植物內源激素,其參與調控植物多種生命進程。(AuxRE)結合進而調控相關基因表達【1-2】。然而到目前為止,ARF如何識別AuxRE重複序列以及如何選擇性的結合不同的AuxRE重複序列去調控生長素應答基因的表達卻仍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