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連化物所在分子篩表面傳質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葉茂、副研究員李華,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團隊在分子篩表面傳質研究中取得進展,通過控制SAPO-34分子篩的表面阻力,實現對甲醇制烯烴(MTO)反應的催化壽命以及低碳烯烴選擇性的調控。
-
大連化物所在分子篩表面傳質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葉茂、副研究員李華,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團隊在分子篩表面傳質研究中取得進展,通過控制SAPO-34分子篩的表面阻力,實現對甲醇制烯烴(MTO)反應的催化壽命以及低碳烯烴選擇性的調控。
-
科研人員實現甲醇制烯烴分子篩催化劑內反應與擴散過程成像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葉茂、中科院院士劉中民團隊和分子探針與螢光成像研究組研究員徐兆超團隊合作,採用多尺度反應-擴散模型與超分辨結構照明成像技術結合,實現甲醇制烯烴工業級別SAPO-34分子篩晶體內反應與擴散過程成像,可直觀獲取反應過程中客體分子、積碳物種以及酸性位點的時空分布與演化。
-
甲醇制烯烴失活催化劑再生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
科技日報瀋陽1月6日電(記者 郝曉明)甲醇制烯烴(MTO)是實現非石油資源轉化製取低碳烯烴的關鍵技術之一。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葉茂研究員、劉中民院士團隊在甲醇制烯烴失活催化劑再生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研究團隊實現了高溫下將失活的SAPO-34分子篩催化劑中的積碳物種直接定向轉化為活性烴池物種,提出了通過催化劑再生來調控MTO低碳烯烴選擇性的全新技術路線。相關研究成果1月4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大連化物所實現甲醇制烯烴失活催化劑積碳定向轉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葉茂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化物所研究員劉中民團隊在甲醇制烯烴(MTO)失活催化劑再生研究中取得進展,實現了在高溫下將失活SAPO-34催化劑中的積碳物種直接定向轉化為活性烴池物種,提出了通過催化劑再生來調控MTO低碳烯烴選擇性的全新技術路線
-
納米孔晶體材料傳質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葉茂研究員、劉中民院士團隊在納米孔晶體材料傳質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蘇寶連團隊構築跨尺度全貫通大孔-介孔-微孔等級孔分子篩
基於此,OMMS-ZSM-5單晶在大分子催化裂化和甲醇制烯烴反應中均表現出優異的催化性能及超高的催化穩定性。作者進一步對方法學進行優化,通過調控有序大孔-介孔等級孔碳模板中大孔孔徑(200nm, 400nm, 600nm),實現目標材料孔道結構及屬性的調控,為研究晶體內等級孔道結構對催化性能的促進機制提供了實際的模型。
-
新方法實現失活催化劑積碳直接定向轉化
MTO反應採用分子篩催化劑,但反應過程中分子篩會因積碳而失活,因此需要對分子篩進行頻繁再生以維持系統連續穩定運行。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研究員葉茂、劉中民院士團隊在MTO失活催化劑再生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
-
武漢理工《Matter》:構築晶體內跨尺度分子篩單晶反應器
然而晶體內等級孔道結構的構築,同時實現晶體內等級孔道結構的跨尺度貫通及分子篩的高度結晶,必須實現等級孔道結構形成與晶體生長過程的協同作用,是當前極具挑戰性的研究難題。沸石分子篩晶體內大孔-介孔等級孔道結構的構築,開發具有晶體內大孔-介孔-微孔沸石分子篩單晶材料,目前尚未有科學報告,而其等級孔道結構的跨尺度貫通及超穩定性能使其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意義及實際應用價值。
-
大連化物所「第三代甲醇制烯烴(DMTO-Ⅲ)技術」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鑑定會後舉辦了「第三代甲醇制烯烴(DMTO-Ⅲ)技術」成果發布會。10餘家媒體記者就感興趣的問題與鑑定專家、DMTO技術用戶企業專家和大連化物所科研人員進行了交流。劉中民團隊在對甲醇制烯烴反應機理和烯烴選擇性控制原理進一步深入認識的基礎上,研製了新一代甲醇制烯烴催化劑,開發了新型高效流化床反應器,完成了中試放大試驗,研發了DMTO-Ⅲ技術。
-
研究人員在甲醇制烯烴過程中再生失活的催化劑
MTO工藝於2010年首次實現商業化,是一種在SAPO-34沸石催化劑上轉化甲醇的催化工藝,甲醇通常由煤、天然氣、生物質和二氧化碳製成。MTO工藝正在成為利用非石油資源生產輕烯烴(包括乙烯和丙烯)的主流方式之一。MTO的主要問題是由焦炭沉積導致的沸石催化劑的快速失活。
-
如何用更少的甲醇生產出更多烯烴?
甲醇制烯烴的基本反應過程是甲醇首先脫水為二甲醚(DME),二甲醚再脫水生成低碳烯烴(乙烯、丙烯、丁烯),少量低碳烯烴以縮聚、環化、烷基化、氫轉移等反應生成飽和烴、芳烴及高級烯烴等。 目前甲醇制烯烴主要有MTO技術和MTP技術兩種。
-
:單模微波輻射在溫和條件下有效促進b-軸取向MFI沸石分子篩膜面內生長與欒晶抑制
大連理工大學劉毅教授課題組首次將單模微波輻射應用於b-軸取向MFI晶種層外延生長,在不高於100℃的溫和反應條件下製備出連生性好、無孿晶且高度b-軸取向的
-
研究揭示納米反應器在液相加氫反應中的空間限域效應
以這兩種納米反應器為催化劑,利用雙室反應器進行液相加氫反應,通過對比分析系統研究了納米反應器在液相加氫反應中的空間限域效應。研究發現,相比於PdCu/HCS催化劑,PdCu@HCS的空腔可以對小分子烯烴或者H2產生富集作用,從而提高小分子烯烴的加氫反應速率;進一步增大烯烴分子的尺寸,由於PdCu@HCS殼壁的擴散限制效應和分子篩效應,可以減緩甚至是抑制烯烴分子的加氫反應。
-
霍尼韋爾UOP技術成功應用於全球最大單車甲醇制烯烴裝置
(下稱「江蘇斯爾邦」)採用霍尼韋爾UOP先進的甲醇制烯烴 (MTO)工藝並投建的生產裝置已成功通過為期十天的運行測試,確保順利上線。當全套裝置投入運營時,年產量可達83.3萬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單車甲醇制烯烴裝置。江蘇斯爾邦石化工廠坐落於江蘇省連雲港市,主要生產丙烯腈的原料丙烯,丙烯腈是製造服裝和面料,以及用於汽車零件、安全帽和其他硬質塑料製品的高性能聚合物的主要原料。
-
武漢理工在高效等級孔分子篩單晶催化反應器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複合材料實驗室陳麗華研究員所在科研團隊聯合納微結構研究中心,在高效等級孔分子篩單晶催化反應器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構築沸石分子篩晶體內等級孔道結構,開發等級孔道沸石分子篩單晶材料,是目前解決等級孔沸石分子篩基材料結構穩定性問題的科學途徑。然而晶體內等級孔道結構的構築,同時實現晶體內等級孔道結構的跨尺度貫通及分子篩的高度結晶,必須實現等級孔道結構形成與晶體生長過程的協同作用,是當前極具挑戰性的研究難題。
-
我國煤化工研究取得裡程碑式突破 煤制烯烴將告別高耗水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鄒偉、白國龍)國際化工界90多年來一直沿襲、被視為不可替代的費託(F-T)過程,如今被中國科學家顛覆——他們摒棄了高水耗和高能耗的水煤氣變換制氫過程,創造性地直接採用煤氣化產生的合成氣,高選擇性地一步反應獲得低碳烯烴。
-
《自然》:中國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研究獲重大突破—新聞—科學網
今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雜誌。 權威專家表示,基於我國缺油、少氣、富煤的資源特點,該技術具有很強的工業應用前景及很高的經濟效益,將有利於促進我國煤化工的發展。 據悉,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目前已與山西潞安集團等企業達成協議,擬在催化劑放大製備、反應器設計及工藝過程開發等方面共同合作,力爭儘快實現工業示範和產業化,促進我國煤化工的發展。 在能源化工領域,烯烴是一種基礎且非常重要的高附加值化工原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合成塑料、高級潤滑油、高碳醇、高密度噴氣燃料等很多產品都是以其為基礎原料。
-
研究揭示沸石分子篩催化甲醇制烴類反應中催化劑的失活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徐君和鄧風團隊在沸石分子篩催化甲醇制烴類(methanol-to-hydrocarbons,MTH)反應中催化劑失活機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發現,反應過程中形成的環戊烯碳正離子可以和芳烴發生π相互作用,從而導致積碳物種萘的形成,最終導致催化劑的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