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在甲醇制烯烴過程中再生失活的催化劑

2021-01-10 科技報告與資訊

MTO工藝於2010年首次實現商業化,是一種在SAPO-34沸石催化劑上轉化甲醇的催化工藝,甲醇通常由煤、天然氣、生物質和二氧化碳製成。MTO工藝正在成為利用非石油資源生產輕烯烴(包括乙烯和丙烯)的主流方式之一。MTO的主要問題是由焦炭沉積導致的沸石催化劑的快速失活。

在工業過程中,為了保持連續操作,通常採用流化床反應器-再生器配置,其中通常輸入空氣或氧氣來燒掉沉積的焦炭,以恢復再生器中催化劑的活性。這就使得焦炭物質轉化為二氧化碳,也就是相當一部分碳資源被轉化為溫室氣體。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小組在工業上重要的甲醇制烯烴(MTO)過程中,通過直接將沉積在沸石催化劑上的焦炭轉化為活性中間體,而不是將其燒掉變成氧化碳,從而使失活的催化劑再生。研究成果已於1月4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此前有研究表明,MTO遵循烴池機制,即在反應過程中,在活性中間物種(又稱烴池物種(HCPs))的參與下,輕烯烴的形成是有利的。HCPs將演化成焦炭,使催化劑失活。通過密度功能理論(DFT)計算和多光譜技術,研究團隊發現,HCPs中的萘酚陽離子在高溫下在SAPO-34沸石內高度穩定,蒸汽裂解可以將SAPO-34沸石中的焦炭定向轉化為高溫下的萘類物質。該技術不僅恢復了催化劑的活性,而且由於萘類物質產生的協同效應,促進了輕烯烴的形成。

此外,研究人員還在DICP的流化床反應器-再生器中試裝置中驗證了這一技術,在MTO反應中實現了85%的高輕烯烴選擇性,再生物質中88%為有價值的CO和H2,CO2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論文標題為《Directed transforming of coke to active intermediates in methanol-to-olefins catalyst to boost light olefins selectivity》。

相關焦點

  • 甲醇制烯烴失活催化劑再生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葉茂研究員、劉中民院士團隊在甲醇制烯烴失活催化劑再生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研究團隊實現了高溫下將失活的SAPO-34分子篩催化劑中的積碳物種直接定向轉化為活性烴池物種,提出了通過催化劑再生來調控MTO低碳烯烴選擇性的全新技術路線。相關研究成果1月4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科研人員實現甲醇制烯烴分子篩催化劑內反應與擴散過程成像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葉茂、中科院院士劉中民團隊和分子探針與螢光成像研究組研究員徐兆超團隊合作,採用多尺度反應-擴散模型與超分辨結構照明成像技術結合,實現甲醇制烯烴工業級別SAPO-34分子篩晶體內反應與擴散過程成像,可直觀獲取反應過程中客體分子、積碳物種以及酸性位點的時空分布與演化。
  • 大連化物所實現甲醇制烯烴失活催化劑積碳定向轉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葉茂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化物所研究員劉中民團隊在甲醇制烯烴(MTO)失活催化劑再生研究中取得進展,實現了在高溫下將失活SAPO-34催化劑中的積碳物種直接定向轉化為活性烴池物種,提出了通過催化劑再生來調控MTO低碳烯烴選擇性的全新技術路線
  • 霍尼韋爾UOP技術成功應用於全球最大單車甲醇制烯烴裝置
    (下稱「江蘇斯爾邦」)採用霍尼韋爾UOP先進的甲醇制烯烴 (MTO)工藝並投建的生產裝置已成功通過為期十天的運行測試,確保順利上線。我們先進的甲醇制烯烴工藝能夠幫助中國滿足這些不斷增長的需求。」乙烯和丙烯是全球塑料製造中使用最為廣泛的兩種原料,傳統上這兩種原料都是從原油中提煉。而先進的甲醇制烯烴技術可使用煤、天然氣和甲醇等其它更經濟的原料生產乙烯和丙烯,尤其適合中國這樣的原油資源缺乏的國家和地區。
  • 研究實現控制分子篩表面傳質阻力調控甲醇制烯烴反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葉茂、副研究員李華,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團隊在分子篩表面傳質研究中取得進展,通過控制SAPO-34分子篩的表面阻力,實現對甲醇制烯烴(MTO)反應的催化壽命以及低碳烯烴選擇性的調控。分子篩因其擇形選擇性被應用於多相催化與氣體分離等領域。研究表明,分子篩晶體內部擴散阻力和表面阻力是客體分子傳質阻力的兩個重要來源。
  • 甲醇制烯烴技術開闢「以煤代油」新途徑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項目背景:煤經甲醇制烯烴是我國發展現代煤化學工業、實現國家石油替代戰略的重要途徑。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多年來不斷研發甲醇制烯烴技術,並積極推動其產業化,相關研究被列為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課題。8月8日,世界首套甲醇制烯烴工業裝置在包頭投料試車一次成功;10月26日,新一代甲醇製取低碳烯烴工業化技術許可合同籤訂,67萬噸/年煤制烯烴項目啟動,這些成果奠定了我國在世界煤基烯烴工業化產業中的領先地位,對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貧油、少氣、富煤是我國資源稟賦的特點,如何利用這一特點實現能源的多元化綜合利用?
  • 新方法實現失活催化劑積碳直接定向轉化
    MTO反應採用分子篩催化劑,但反應過程中分子篩會因積碳而失活,因此需要對分子篩進行頻繁再生以維持系統連續穩定運行。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研究員葉茂、劉中民院士團隊在MTO失活催化劑再生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
  • 第三代甲醇制烯烴技術通過鑑定
    鑑定專家一致認為:該成果創新性強,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成果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技術優勢明顯,建議加快新一代催化劑推廣應用,並早日建成第三代甲醇制烯烴工業示範裝置。  甲醇制烯烴技術是一個包括高效流化床反應器、催化劑等在內的完整技術解決方案。
  • 如何用更少的甲醇生產出更多烯烴?
    1、煤制烯烴技術發展現狀  煤制烯烴是目前我國生產烯烴的重要工藝技術之一,其以煤為原料通過氣化、變換、淨化、合成等過程首先生產甲醇,再用甲醇生產烯烴(乙烯+丙烯),進而生產聚烯烴(聚乙烯、聚丙烯)等下遊產品,其中煤制甲醇、烯烴聚合制聚烯烴均為傳統的成熟技術,而甲醇制烯烴則是近年來開發成功的新技術,也是煤制烯烴的核心技術環節。
  • 《自然》:中國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研究獲重大突破—新聞—科學網
    《自然》:中國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研究獲重大突破今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雜誌。 權威專家表示,基於我國缺油、少氣、富煤的資源特點,該技術具有很強的工業應用前景及很高的經濟效益,將有利於促進我國煤化工的發展。
  • 上海高研院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研究獲重要突破
    通過採用全新催化劑活性位結構,該項研究實現了在溫和條件下合成氣高選擇性直接製備烯烴,對拓展合成氣催化轉化領域有重大意義。同時,該項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將有利於促進我國煤化工的發展。此項研究工作得到了自然科學基金委、科學技術部、上海市科委、山西潞安集團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
  • 大連化物所「第三代甲醇制烯烴(DMTO-Ⅲ)技術」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最後,鑑定委員會專家一致認為:該成果創新性強,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成果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技術優勢明顯,引領行業技術進步,應用前景廣闊;建議加快新一代催化劑推廣應用,並早日建成DMTO-Ⅲ工業示範裝置。鑑定會後舉辦了「第三代甲醇制烯烴(DMTO-Ⅲ)技術」成果發布會。10餘家媒體記者就感興趣的問題與鑑定專家、DMTO技術用戶企業專家和大連化物所科研人員進行了交流。
  • 新一代甲醇制低碳烯烴技術通過鑑定
    鑑定會現場6月26日,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一代甲醇制烯烴(DMTO-II)技術在北京通過了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成果鑑定,得到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DMTO-II技術是由陝西煤業化工集團煤化工技術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牽頭,在大連化物所中試成果基礎上,與中國石化集團洛陽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共同開發,在陝西省華縣陝西煤化工技術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甲醇制烯烴試驗基地進行了每天甲醇處理量50噸的工業性試驗。試驗裝置從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共進行了二個階段試驗,累計完成800多小時的運行試驗。
  • 甲烷氧化偶聯和非氧化偶聯制乙烯或將重創中國煤制烯烴
    該公司在納米微粒催化劑研究方面已取得積極成果,展現了納米粒子催化劑的優越性。當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發的生物模板制出新型的納米線狀催化劑,使催化劑的活性提高了100多倍。該公司認為這種納米級的催化劑材料對天然氣製取乙烯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創新。在反應中甲烷在催化劑表面活化,形成甲基自由基,然後再氣相偶合生成乙烷,脫氫和氧化後形成乙烯和水。
  • 陸安慧教授團隊:低碳烷烴氧化脫氫制烯烴非金屬催化體系研究進展
    常用的催化劑主要包括鉻(Cr)基和鉑(Pt)基催化劑, 其中Cr基催化劑價格低廉, 有較強的抗中毒能力, 但生物毒性大且在反應過程中Cr基催化劑會逐漸和載體形成尖晶石結構, 造成催化劑的不可逆失活. Pt基催化劑具有獨特的活化烷烴C H鍵的能力, 反應活性高, 但價格昂貴, 在催化劑循環再生過程中Pt容易團聚,同樣會造成催化劑不可逆的失活.
  • 近幾年來盈利狀況最好的現代煤化工產品,煤制烯烴在哪些技術上還有...
    (1)提升全流程技術自主化水平,儘快擺脫國外技術制約 根據工業與信息化部2015年8月公布的《煤制烯烴行業規範條件》,新建和改擴建的煤制烯烴項目鼓勵採用具有我國自有智慧財產權、先進可靠的潔淨煤氣化、空分、淨化、硫回收、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烴、烯烴分離等系列工藝技術。
  • 上海科學家在二氧化碳加氫催化劑研究上有了突破
    二氧化碳催化加氫反應耦合太陽能、風能、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是一條綠色、可持續的甲醇、汽油等液體燃料的合成途徑,是循環經濟包括「液態陽光」和「甲醇經濟」的重要一環,也可用於其它基礎化學品如烯烴、芳烴等的合成。
  • 作為近幾年來盈利狀況最好的煤制烯烴在哪些技術上還有提升空間
    (1)提升全流程技術自主化水平,儘快擺脫國外技術制約根據工業與信息化部2015年8月公布的《煤制烯烴行業規範條件》,新建和改擴建的煤制烯烴項目鼓勵採用具有我國自有智慧財產權、先進可靠的潔淨煤氣化、空分、淨化、硫回收、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烴、烯烴分離等系列工藝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