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近幾年來盈利狀況最好的煤制烯烴在哪些技術上還有提升空間

2021-01-08 金達稱重軟體

經過多年快速發展,目前煤制烯烴技術已全面實現工業化應用,但技術水平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未來煤制烯烴技術發展趨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提升全流程技術自主化水平,儘快擺脫國外技術制約

根據工業與信息化部2015年8月公布的《煤制烯烴行業規範條件》,新建和改擴建的煤制烯烴項目鼓勵採用具有我國自有智慧財產權、先進可靠的潔淨煤氣化、空分、淨化、硫回收、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烴、烯烴分離等系列工藝技術。其關鍵技術指標應符合下列要求:氣化工藝應採用加壓氣流床氣化技術,碳轉化率不小於98%,冷煤氣效率不小於70%;空分單套裝置制氧能力不小於6×104m3/h;淨化工藝中「CO+H2」損失率不大於0.5%;硫回收工藝中硫回收率不小於99.5%;甲醇合成工藝中1t甲醇消耗新鮮氣量不大於2250m3;甲醇制烯烴(MTO)工藝1t烯烴消耗甲醇不大於3.06t,甲醇制丙烯(MTP)工藝1t丙烯消耗甲醇不大於3.5t;烯烴分離工藝烯烴回收率不小於99.5%。

從目前煤制烯烴全生產流程所採用的技術來看,甲醇制烯烴環節都是採用國產化DMTO技術,而煤氣化技術部分採用國內多噴嘴水煤漿氣化技術、加壓粉煤氣化技術等,部分採用美國GE公司水煤漿氣化技術,粗煤氣淨化技術採用德國林德公司低溫甲醇洗,甲醇合成工段採用英國戴維公司技術,烯烴分離採用美國ABB魯姆斯和Univation公司技術,HDPE採用英力士淤漿環管技術,LLDPE採用美國Univation氣相流化床聚合工藝,聚丙烯採用美國陶氏公司技術或英力士氣相法聚合工藝。由此可見,我國煤制烯烴全流程技術自主化程度並不高,技術成套性及其關鍵設備仍然是制約瓶頸,需要加大成套技術研發與應用步伐。

(2)開發新型催化劑,進一步提升甲醇制烯烴技術水平

近幾年國內浙江石化、恆力石化、盛虹石化以及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的多個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陸續投產,未來3~5年新的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產能也將陸續釋放。根據中國石油化學與工業聯合會發布的《2020重點化工產品產能預警報告》統計,2019年乙烯將新增產能352萬噸/年,總產能將達到2902萬噸/年,預計2025年我國乙烯總產能將超過5000萬噸/年;2019年丙烯新增產能約 441萬噸/年,合計產能將突破4061萬噸/年,預計2025年丙烯總產能將達到5600萬噸/年;如果已公布的在建和擬建丙烷脫氫45個項目如期建成,丙烯總產能將超過6200萬噸/年。在國內烯烴總產能快速增長的背景下,煤制烯烴企業的產品營銷和經濟效益無疑面臨嚴峻挑戰。

甲醇制烯烴作為煤制烯烴核心技術,仍有進一步改進提高的空間,未來主要是研發新一代MTO催化劑,降低催化劑生焦速率,提高丙烯、乙烯收率,並且可靈活調整丙烯和乙烯比例,增強抗風險能力。針對MTP技術能耗高、丙烯收率低等突出問題,研發新型MTP催化劑,降低噸烯烴甲醇單耗,同時優化技術工藝路線降低能耗,對C4、C5等副產物進行深加工利用,提高經濟效益。

 (3)科學布局項目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差異化、高端化水平

我國煤制烯烴產業發展雖然很快,但產品結構單一、同質化現象嚴重,市場競爭激烈;同時隨著我國2015年嚴苛的環保法規出臺,多處規劃的煤制烯烴項目面臨環評被拒的局面。未來煤制烯烴項目需要更多理性分析、完善規劃以及差異化產品。目前我國的乙烯、丙烯產能依然有較大缺口,當前重點仍然是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在完善相關工藝技術的同時,實現產品的差異化、高端化水平。

在國際原油價格中位運行(50美元/桶左右)前提下,煤制烯烴具有經濟性,加之聚烯烴消費市場需求強勁,煤制烯烴的發展潛力不可低估,今後的發展方向主要是加強新產品技術研發,努力開發高端化、差異化、功能化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例如開發茂金屬聚烯烴彈性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雙峰聚烯烴等高端聚烯烴產品,提高管材、醫用料、車用料、電子電力用薄膜、燃氣管道等高端專用料的生產比例,提升產品的附加值;除生產聚烯烴外,還應生產環氧乙烷/環氧丙烷、丁辛醇、丙烯酸及酯、丙烯腈,同時利用好副產物C4、C5、LPG等;除此之外,運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減少運維環節中的資源浪費,降低生產成本。

 (4)生產技術向環境友好型轉變,實現汙染物零排放

從煤化工面臨的煤/水資源供給及清潔生產現狀分析,煤制烯烴面臨水資源供給、清潔生產及碳排放等多方面的壓力。首先,煤制烯烴裝置必須建在煤炭資源富集區(生產1t烯烴需要約8t煤),以降低煤的運輸成本;同時裝置所在地必須具備豐富的水資源(煤制烯烴技術1t烯烴耗水量約20t),這與我國煤、水資源「逆向分布」狀況相矛盾。其次,煤制烯烴的CO2排放數量大,煤中75%的碳要轉化為CO2排放掉,一套60萬噸/年煤制烯烴裝置年排放CO2約600萬噸。

目前我國已經開始啟動碳交易,將逐步對高碳排放企業徵收碳稅,煤化工作為碳稅徵收主要對象之一,無疑將面臨碳排放壓力。第三,煤制烯烴「三廢」排放量大,廢水主要是有機廢水和含鹽廢水,廢渣主要是粉煤灰、煤矸石、鍋爐灰渣、氣化爐渣、脫硫石膏等,廢氣中主要有害物質是SO2、H2S、NOx、煙塵、烴類及其他有機物等。隨著我國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和日趨嚴格的環保政策,煤制烯烴清潔生產也面臨巨大壓力。

從目前發展現狀和趨勢看,煤制烯烴將更加重視採用先進節水技術和廢水、廢氣及廢渣處理回用技術,進一步減少水耗,實現汙染物「零排放」,同時積極開發利用碳捕獲、儲存及利用(CCUS)技術,減少碳排放,在實現清潔生產的同時,降低烯烴生產成本。

目前我國在建或已建的CCUS項目有12個,包括一些大型煤炭和電力企業開始嘗試CCUS技術研發和示範工程,如中國石化勝利油田燃煤電廠100萬噸/年的CCUS項目、神華集團鄂爾多斯10萬噸/年 CCS等示範項目等。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國建成運行的絕大多數現代煤化工項目,其廢水、廢渣處理與回用技術水平已經取得顯著進步,能夠實現近「零排放」,今後需要持續加強技術創新,加強CO2利用技術開發,降低裝置運行成本,提高煤制烯烴項目的經濟性。

 (5)煤經合成氣直接制烯烴技術優勢明顯,需要持續加大研發力度

我國現已投產的煤制烯烴項目,均是先將合成氣轉化為甲醇,再通過MTO或MTP技術採用甲醇制烯烴,該技術路線成熟並得到大規模工業化應用,但與煤基合成氣直接制烯烴技術相比,也存在技術複雜、工藝流程長、轉化效率較低的不足。

2019年9月,大連化物所與陝西延長石油(集團)合作完成煤經合成氣直接制低碳烯烴技術的工業中試試驗,該技術路線摒棄了傳統的高水耗和高能耗的水煤氣變換制氫過程以及中間產物(如甲醇和二甲醚等)轉化工藝,從原理上開創了一條低耗水(反應中沒有水循環,不排放廢水)進行煤經合成氣一步轉化的新途徑。

該新工藝流程短,水耗和能耗低,技術優勢明顯,如果下一步工業試驗取得成功,可望成為現有煤制烯烴技術的新一代替代工藝,有必要持續加大研發力度,以期早日實現工業化應用。

相關焦點

  • 近幾年來盈利狀況最好的現代煤化工產品,煤制烯烴在哪些技術上還有...
    經過多年快速發展,目前煤制烯烴技術已全面實現工業化應用,但技術水平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未來煤制烯烴技術發展趨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提升全流程技術自主化水平,儘快擺脫國外技術制約 根據工業與信息化部2015年8月公布的《煤制烯烴行業規範條件》,新建和改擴建的煤制烯烴項目鼓勵採用具有我國自有智慧財產權、先進可靠的潔淨煤氣化、空分、淨化、硫回收、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烴、烯烴分離等系列工藝技術。
  • 中國煤制烯烴大會即將召開 煤制烯烴概念股有哪些
    由亞化諮詢主辦的2017中國煤制烯烴大會將於11月22-23日在青海西寧召開。會議將探討中國煤制烯烴產能擴張和趨勢分析;青海與大西北的新建項目聚焦;亞洲與中國聚烯烴市場新格局問題等。2017中國煤制烯烴大會 據悉,2016至2017年,國際油價處於45-50美元/桶的區間。
  • 【人民日報】咬定「煤制烯烴」不放鬆
    他獲獎的理由是:完成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烴工業性試驗。  甲醇制烯烴又稱煤制烯烴,是以煤代替石油,先用煤制甲醇,然後用甲醇製取基礎化工原料——烯烴。劉中民課題組自主開發的煤制烯烴技術,英文縮寫為DMTO。  2010年8月,神華集團採用DMTO技術在包頭建設的180萬噸煤基甲醇製取60萬噸烯烴裝置,投料試車一次成功,成為世界首套甲醇制烯烴工業示範裝置。
  • 如何用更少的甲醇生產出更多烯烴?
    在我國「富煤、缺油、少氣」的化石資源稟賦特點及下遊石化產品消費持續旺盛的雙重推動下,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快速發展,已成為石油化工的重要補充。煤制烯烴作為現代煤化工領域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近年來技術推廣及產業發展迅速,產品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成為現代煤化工中經濟效益最好、產能增長最快的分支領域。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咬定「煤制烯烴」不放鬆—新聞—科學網
    他獲獎的理由是:完成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烴工業性試驗。 甲醇制烯烴又稱煤制烯烴,是以煤代替石油,先用煤制甲醇,然後用甲醇製取基礎化工原料——烯烴。劉中民課題組自主開發的煤制烯烴技術,英文縮寫為DMTO。 2010年8月,神華集團採用DMTO技術在包頭建設的180萬噸煤基甲醇製取60萬噸烯烴裝置,投料試車一次成功,成為世界首套甲醇制烯烴工業示範裝置。
  • 空氣產品公司先進氣化技術助力陝煤60萬噸煤制烯烴項目
    亞化煤化工消息,備受業界矚目的陝西煤業(601225)蒲城60萬噸/年煤制烯烴項目,自2014年11月氣化投產,同年12月順利產出合格的聚乙烯以來,氣化裝置保持高負荷安全穩定運行,甲醇和烯烴產品產量超過設計負荷,最高年平均負荷達
  • 甲醇制烯烴技術開闢「以煤代油」新途徑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甲醇制烯烴成為「以煤代油」,實現煤炭資源高效、就近、清潔、高附加值轉化的一條有效途徑。  甲醇製取低碳烯烴包括主產混合烯烴(MTO)技術和主產丙烯(MTP)技術,是煤基烯烴技術路線的關鍵所在。20多年來,隨著石油價格的多次波動,國際上僅有美國、德國的兩三家企業還在堅持研究,國內則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甲醇制烯烴(DMTO)技術為代表,研發成果一直居於世界前列。
  • 第三代甲醇制烯烴技術通過鑑定
    在此背景下,圍繞非石油資源(如煤、天然氣、生物質等)生產烯烴的甲醇制烯烴技術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主導下,開始了長達30多年的科研攻關。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發的第三代甲醇制烯烴(DMTO-Ⅲ)技術在北京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
  • 我國烯烴工業呈現五大特點
    隨著揚巴一體化、中海殼牌、中沙天津石化、福建聯合石化、中韓石化等合資企業乙烯項目的投產,以及神華包頭、中原乙烯和寧波禾元等煤(甲醇)制烯烴項目的投產,我國乙烯市場已形成以央企、合資企業、煤(甲醇)制烯烴企業和進口商四大供應系統為源頭的格局。  裂解原料輕質化、優質化步伐加快。低油價下,石腦油生產烯烴具有更大的優化空間。煉化結構調整使更多的低成本優質原料進入乙烯裂解裝置。
  • 煤制烯烴含鹽廢水近零排放技術的應用
    常規處理工藝難以實現廢水達標排放和資源回用目標,需通過特定的近零排放技術工藝,將濃鹽水進一步濃縮至鹽結晶,產水全部回用,結晶鹽外排作為固廢處置。本文結合工程實例,介紹了某煤化工項目針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含鹽廢水所採取的近零排放處理工藝技術路線,其主要由含鹽廢水膜處理單元和濃鹽水蒸髮結晶單元組成。採用機械蒸汽壓縮循環、強制循環降膜蒸發、高效傳熱和鹽種等技術,同時對蒸髮結晶近零排放系統進行改進和優化。
  • 甲烷氧化偶聯和非氧化偶聯制乙烯或將重創中國煤制烯烴
    乙烯作為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是世界上龐大的有機化學工業的基礎。國外90%以上的乙烯來自石腦油和乙烷的裂解,國內則主要來自於石腦油和甲醇的裂解。隨著石油資源的日漸缺乏,急需尋找替代的資源。就尋找新的原料來源而言,國內外有兩條路線,即天然氣中的甲烷和煤。
  • 我國煤化工研究取得裡程碑式突破 煤制烯烴將告別高耗水
    這項技術發明也因此被業界認為是「煤轉化領域裡程碑式的重大突破」。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復旦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包信和4日透露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  據介紹,德國科學家費舍爾和託普希1923年發明了煤經合成氣生產高碳化學品和液體燃料的費託過程。
  • 新一代甲醇制低碳烯烴技術通過鑑定
    鑑定會現場6月26日,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一代甲醇制烯烴(DMTO-II)技術在北京通過了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成果鑑定,得到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DMTO-II技術是由陝西煤業化工集團煤化工技術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牽頭,在大連化物所中試成果基礎上,與中國石化集團洛陽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共同開發,在陝西省華縣陝西煤化工技術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甲醇制烯烴試驗基地進行了每天甲醇處理量50噸的工業性試驗。試驗裝置從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共進行了二個階段試驗,累計完成800多小時的運行試驗。
  • 神華包頭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煤制烯烴(二期)工程
    我的煤炭網>新聞>行業熱點>煤化工>神華包頭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煤制烯烴(二期)工程 神華包頭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煤制烯烴(二期)工程 發布日期:2020-05-04 06:37:15
  • 青海大美煤業127億元煤制烯烴項目即將投產
    化化網煤化工消息,2月25日消息,青海大美煤業尾氣綜合利用制烯烴項目利用的區域甲醇資源中部分來自園區冶煉副產尾氣制甲醇項目已進入生產準備階段,計劃於年內適時投產。
  • 上海高研院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研究獲重要突破
    在目前的主流工藝中,首先以煤或天然氣製備合成氣(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氫氣,即CO和H2),然後由合成氣轉化製得的甲醇,最終通過甲醇轉化路線(包括甲醇制乙烯、丙烯的MTO工藝和甲醇制丙烯的MTP工藝)生產烯烴產品。該技術涉及兩大步驟,即合成氣經銅基催化劑合成甲醇,甲醇經分子篩催化劑轉化為烯烴。無疑,如能減少反應步驟,將合成氣直接高選擇性合成烯烴,將體現出流程更短、能耗更低的優勢。
  • 《自然》:中國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研究獲重大突破—新聞—科學網
    《自然》:中國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研究獲重大突破今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雜誌。 權威專家表示,基於我國缺油、少氣、富煤的資源特點,該技術具有很強的工業應用前景及很高的經濟效益,將有利於促進我國煤化工的發展。
  • 【中國科學報】能源安全 「煤」有辦法---中國科學院
    中國富煤、貧油、少氣,想要擺脫受制於人的境地,很多人將希望寄託於煤化工的發展。  11月9日,第三代甲醇制烯烴(DMTO-Ⅲ)技術在北京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該技術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發,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
  • 中國聚烯烴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
    **-**年歐洲聚乙烯廠關停統計:萬噸/年  道達爾石化公司(Total)高級副總裁伯內特**年**月在印度孟買召開亞洲石化工業大會(APIC)上表示,截至**歐洲地區約20%由當地生產商佔有的聚烯烴市場在**年前將被中東地區供應商搶佔。伯內特表示,到**年全球聚烯烴產能將過剩15%,因此歐洲和日本將有大量的聚烯烴裝置被迫關閉。
  • 衛星應用產業鏈打開市場空間
    煤化工競爭優勢逐漸顯現,行業龍頭盈利持續改善(平安證券)?北鬥建設積極推進,衛星應用產業鏈打開市場空間(光大證券)?減速機國產化在即,機器人產業鏈有望超預期成長(國盛證券)1.全屋定製引領家裝進入套餐時代,龍頭強者恆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