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煤化工研究取得裡程碑式突破 煤制烯烴將告別高耗水

2020-12-08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鄒偉、白國龍)國際化工界90多年來一直沿襲、被視為不可替代的費託(F-T)過程,如今被中國科學家顛覆——他們摒棄了高水耗和高能耗的水煤氣變換制氫過程,創造性地直接採用煤氣化產生的合成氣,高選擇性地一步反應獲得低碳烯烴。這項技術發明也因此被業界認為是「煤轉化領域裡程碑式的重大突破」。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復旦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包信和4日透露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

  據介紹,德國科學家費舍爾和託普希1923年發明了煤經合成氣生產高碳化學品和液體燃料的費託過程。該過程並不完美,除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外,還要消耗大量的水,且產物選擇性差,後續處理消耗大量能量。

  與費託過程不同,包信和研究團隊創製的過程採用部分還原的複合氧化物作催化劑,CO分子在催化劑氧缺陷位上吸附並解離,氣相氫分子選擇性地與解離生成的C原子反應生成亞甲基自由基,而催化劑表面CO解離生成的氧原子傾向於與另一個CO反應,形成CO2。亞甲基自由基不在催化劑表面停留或發生表面聚合反應,而是迅速進入分子篩孔道,在孔道限域環境中進行擇形偶聯反應,定向生成低碳烯烴。

  「通過以CO替代H2來消除烴類形成中多餘的氧原子,在反應不改變CO2總排放的情況下,摒棄了水煤氣變換反應,從原理上開創了一條低耗水進行煤轉化的新途徑。」包信和說。

  同時,這一新過程通過創造性將氧化物催化劑與分子篩複合,巧妙地實現CO活化和中間體偶聯等兩種催化活性中心的有效分離,把費託過程中「漫無目的」生長的自由基控制在一個「籠子」(分子篩)裡,使其變成想要的目標產物(低碳烯烴),破解了傳統催化反應中活性與選擇性此長彼消的「蹺蹺板」難題,為高效催化劑和催化反應過程的設計提供了指南。

  包信和帶領的研究團隊耗時9年完成了這一研究成果,相關文章將發表在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並申報中國發明專利和國際PCT專利。然而,更讓他感到振奮的,是這項技術發明對國家能源安全和資源環境保護帶來的巨大意義。

  烯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高端如太空梭,日常如生活用品,所用的塑料都是從烯烴生產而來。國內外大都採用石油生產烯烴,而對於60%以上石油需要進口、能源結構以煤為主且水資源日益短缺的中國而言,在煤制烯烴領域取得這一新突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國的發展依賴於技術的突破。」包信和說,「我們必須走集約發展、綠色發展的道路,最根本的辦法是靠新技術更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使其利用率更高、更環保。」

  另據介紹,美國《科學》雜誌同期還將刊發以「令人驚奇的選擇性」為題的專家評述文章,認為該過程未來在工業上將具有巨大的競爭力。


點擊查看專題

相關焦點

  • 作為近幾年來盈利狀況最好的煤制烯烴在哪些技術上還有提升空間
    由此可見,我國煤制烯烴全流程技術自主化程度並不高,技術成套性及其關鍵設備仍然是制約瓶頸,需要加大成套技術研發與應用步伐。(2)開發新型催化劑,進一步提升甲醇制烯烴技術水平近幾年國內浙江石化、恆力石化、盛虹石化以及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的多個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陸續投產,未來3~5年新的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產能也將陸續釋放。
  • 【人民日報】咬定「煤制烯烴」不放鬆
    他獲獎的理由是:完成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烴工業性試驗。  甲醇制烯烴又稱煤制烯烴,是以煤代替石油,先用煤制甲醇,然後用甲醇製取基礎化工原料——烯烴。劉中民課題組自主開發的煤制烯烴技術,英文縮寫為DMTO。  2010年8月,神華集團採用DMTO技術在包頭建設的180萬噸煤基甲醇製取60萬噸烯烴裝置,投料試車一次成功,成為世界首套甲醇制烯烴工業示範裝置。
  • 上海高研院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研究獲重要突破
    通過採用全新催化劑活性位結構,該項研究實現了在溫和條件下合成氣高選擇性直接製備烯烴,對拓展合成氣催化轉化領域有重大意義。同時,該項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將有利於促進我國煤化工的發展。此項研究工作得到了自然科學基金委、科學技術部、上海市科委、山西潞安集團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
  • 近幾年來盈利狀況最好的現代煤化工產品,煤制烯烴在哪些技術上還有...
    由此可見,我國煤制烯烴全流程技術自主化程度並不高,技術成套性及其關鍵設備仍然是制約瓶頸,需要加大成套技術研發與應用步伐。根據中國石油化學與工業聯合會發布的《2020重點化工產品產能預警報告》統計,2019年乙烯將新增產能352萬噸/年,總產能將達到2902萬噸/年,預計2025年我國乙烯總產能將超過5000萬噸/年;2019年丙烯新增產能約 441萬噸/年,合計產能將突破4061萬噸/年,預計2025年丙烯總產能將達到5600萬噸/年;如果已公布的在建和擬建丙烷脫氫45個項目如期建成,丙烯總產能將超過6200萬噸
  • 《自然》:中國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研究獲重大突破—新聞—科學網
    《自然》:中國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研究獲重大突破將力爭儘快實現工業示範和產業化 科學網10月6日上海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上海科技大學聯合科研團隊在合成氣直接制烯烴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 神華包頭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煤制烯烴(二期)工程
    我的煤炭網>新聞>行業熱點>煤化工>神華包頭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煤制烯烴(二期)工程 神華包頭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煤制烯烴(二期)工程 發布日期:2020-05-04 06:37:15
  • 包信和院士團隊煤轉化研究獲重大突破
    包信和院士團隊煤轉化研究獲重大突破 2016-03-04 18:53:114日,在煤高效轉化新過程成果展示會議中,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包信和如是表示。  近日,包信和領導的科研團隊顛覆了90多年來煤化工沿襲的費託路線,創造性地直接採用煤氣化產生的合成氣,在一種新型複合催化劑的作用下,高選擇性地一步反應獲得低碳烯烴。  該研究成果將於美國時間3月4日在《科學》雜誌上發表,過程已申報中國發明專利和國際PCT專利。
  • 甲烷氧化偶聯和非氧化偶聯制乙烯或將重創中國煤制烯烴
    我國煤資源十分豐富,價格也便宜,以煤製取甲醇,再經過甲醇裂解得到烯烴,也是一條很好的途徑,這是國內研究並且取得工業化成功的一項重大成果,已經對中國的乙烯工業產生重大的影響。不過,世界上天然氣的蘊藏量也十分豐富,是僅次於石油和煤炭的世界第三大能源,開採容易、價格便宜,其主要成分為甲烷。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咬定「煤制烯烴」不放鬆—新聞—科學網
    他獲獎的理由是:完成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烴工業性試驗。 甲醇制烯烴又稱煤制烯烴,是以煤代替石油,先用煤制甲醇,然後用甲醇製取基礎化工原料——烯烴。劉中民課題組自主開發的煤制烯烴技術,英文縮寫為DMTO。 2010年8月,神華集團採用DMTO技術在包頭建設的180萬噸煤基甲醇製取60萬噸烯烴裝置,投料試車一次成功,成為世界首套甲醇制烯烴工業示範裝置。
  • 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調研之一:技術研發正迎百花齊放
    近年來,多項現代煤化工技術不斷取得突破,以煤為原料生產的產品種類日益增多。現代煤化工已成為我國最具獨特優勢的產業,正引領世界煤化工產業快速發展,成為石油和化學工業技術創新高點和靚麗名片。  但同時,行業內外對迅速崛起的現代煤化工的環保、經濟性等質疑聲不絕於耳。我國現代煤化工發展現狀怎樣?到底「錢」景如何?產業發展面臨哪些挑戰?
  • 煤經合成氣直接制低碳烯烴技術在陝取得新突破
    9月19日,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獲悉:該研究所與延長石油集團合作,在榆林成功開展煤經合成氣直接制低碳烯烴技術工業試驗,其設備全部實現國產化,催化劑性能和反應過程的多項重要參數超過設計指標,總體性能優於實驗室水平。
  • 甲醇制烯烴技術開闢「以煤代油」新途徑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項目背景:煤經甲醇制烯烴是我國發展現代煤化學工業、實現國家石油替代戰略的重要途徑。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多年來不斷研發甲醇制烯烴技術,並積極推動其產業化,相關研究被列為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課題。8月8日,世界首套甲醇制烯烴工業裝置在包頭投料試車一次成功;10月26日,新一代甲醇製取低碳烯烴工業化技術許可合同籤訂,67萬噸/年煤制烯烴項目啟動,這些成果奠定了我國在世界煤基烯烴工業化產業中的領先地位,對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貧油、少氣、富煤是我國資源稟賦的特點,如何利用這一特點實現能源的多元化綜合利用?
  • 我國打造煤化工合成氣羰基合成產業鏈
    氧原子「進進出出」能耗物耗水耗皆高  「煤、石油、天然氣化學組分本質的差別是什麼?是碳氫比的差別,也是氧含量的差別。石油加工和煤化工初級加工的區別是什麼?是原油加工『無氧』催化裂解和煤炭『加氧』造氣的差別。」李光興教授表示,目前石油加工和煤化工過程是否引入氧原子這一點並未引起重視,但這恰恰是煤化工能耗高、物耗高、水耗高、工藝路線複雜的一個重要因素。
  • 空氣產品公司先進氣化技術助力陝煤60萬噸煤制烯烴項目
    亞化煤化工消息,備受業界矚目的陝西煤業(601225)蒲城60萬噸/年煤制烯烴項目,自2014年11月氣化投產,同年12月順利產出合格的聚乙烯以來,氣化裝置保持高負荷安全穩定運行,甲醇和烯烴產品產量超過設計負荷,最高年平均負荷達
  • 精細化將成煤化工產業轉型必由之路
    "十三五"時期,我國將與相關國家共同推進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和孟中印緬六大經濟走廊建設,東西相繼,陸海相繼,東西共建。共建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暢通"一帶一路"經濟走廊。經過長期發展,傳統煤化工生產技術已成熟,處於階段性供大於求,但產能存在結構性過剩且具有高能耗、高汙染、資源利用率低、附加值低的特點。
  • 中國煤制烯烴大會即將召開 煤制烯烴概念股有哪些
    由亞化諮詢主辦的2017中國煤制烯烴大會將於11月22-23日在青海西寧召開。會議將探討中國煤制烯烴產能擴張和趨勢分析;青海與大西北的新建項目聚焦;亞洲與中國聚烯烴市場新格局問題等。2017中國煤制烯烴大會 據悉,2016至2017年,國際油價處於45-50美元/桶的區間。
  • 我國烯烴工業呈現五大特點
    隨著揚巴一體化、中海殼牌、中沙天津石化、福建聯合石化、中韓石化等合資企業乙烯項目的投產,以及神華包頭、中原乙烯和寧波禾元等煤(甲醇)制烯烴項目的投產,我國乙烯市場已形成以央企、合資企業、煤(甲醇)制烯烴企業和進口商四大供應系統為源頭的格局。  裂解原料輕質化、優質化步伐加快。低油價下,石腦油生產烯烴具有更大的優化空間。煉化結構調整使更多的低成本優質原料進入乙烯裂解裝置。
  • 如何用更少的甲醇生產出更多烯烴?
    在我國「富煤、缺油、少氣」的化石資源稟賦特點及下遊石化產品消費持續旺盛的雙重推動下,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快速發展,已成為石油化工的重要補充。煤制烯烴作為現代煤化工領域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近年來技術推廣及產業發展迅速,產品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成為現代煤化工中經濟效益最好、產能增長最快的分支領域。
  • 新一代甲醇制低碳烯烴技術通過鑑定
    鑑定會現場6月26日,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一代甲醇制烯烴(DMTO-II)技術在北京通過了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成果鑑定,得到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DMTO-II技術是由陝西煤業化工集團煤化工技術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牽頭,在大連化物所中試成果基礎上,與中國石化集團洛陽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共同開發,在陝西省華縣陝西煤化工技術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甲醇制烯烴試驗基地進行了每天甲醇處理量50噸的工業性試驗。試驗裝置從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共進行了二個階段試驗,累計完成800多小時的運行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