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調研之一:技術研發正迎百花齊放

2021-01-13 中化新網

63719次閱讀

作者:李軍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9年04月04日

收藏

  編者按 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大力發展現代煤化工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多項現代煤化工技術不斷取得突破,以煤為原料生產的產品種類日益增多。現代煤化工已成為我國最具獨特優勢的產業,正引領世界煤化工產業快速發展,成為石油和化學工業技術創新高點和靚麗名片。

  但同時,行業內外對迅速崛起的現代煤化工的環保、經濟性等質疑聲不絕於耳。我國現代煤化工發展現狀怎樣?到底「錢」景如何?產業發展面臨哪些挑戰?下一步該朝哪個方向走?中國化工報記者進行了調研採訪,以求對這個新興產業予以剖析。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指出,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氣技術的突破,開創了能源轉換和能源清潔利用的新境界;煤制烯烴的突破,可以開闢與石油化工相結合的新領域;煤制芳烴的突破,可進一步拓展煤化工下遊產品的新市場;煤制乙二醇的突破,可以探索煤基液態含氧燃料的新路子;煤制乙醇的突破,開拓了新能源和精細化工的新空間。

  截至2018年,我國已建成煤制油項目8個,包括1個煤直接液化項目和7個煤間接液化項目,總產能達878萬噸;煤制烯烴項目12個和甲醇制烯烴項目16個,合計產能達1329萬噸;建成煤制天然氣項目4個,總產能51.1億立方米。煤基甲醇、二甲醚、乙二醇、醋酸乙酯、1,4-丁二醇產能分別達到7620萬噸(含焦爐煤氣制甲醇)、750萬噸、466萬噸、292萬噸和180萬噸,規模穩居全球首位。不少煤基含氧化學品及其衍生品的產能佔到國內總產能的30%以上,其中煤制甲醇、醋酸、二甲醚、1,4-丁二醇產能佔比超過70%。

  「這是我國科研單位、高校、企業不斷堅持技術創新、奠定堅實基礎的結果。」中國石化聯合會煤化工專委會委員賀永德告訴記者,國內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煤制油、煤氣化、煤(甲醇)制烯烴、煤制芳烴、煤制乙醇和煤制乙二醇等技術不斷研發成功並逐步完善,可謂層出不窮百花齊放。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甲醇制烯烴工業化技術已有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的甲醇制低碳烯烴(DMTO)及其二代技術DMTO-Ⅱ,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甲醇制烯烴(S-MTO)和清華大學的流化床烯烴轉化制聚丙烯(FMTP)等4種工藝,合計烯烴產能1647萬噸/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所長劉中民透露,該所正在開發的第三代甲醇制低碳烯烴技術(DMTO-Ⅲ),現已完成催化劑研製、反應工藝實驗室中試放大,單臺反應器每年可處理甲醇300萬噸,生產100萬噸烯烴,烯烴選擇性達90%,噸烯烴甲醇消耗由3噸降至2.6~2.7噸。

  在煤制乙醇方面,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擁有3項工藝技術,其中甲醇-醋酸酯化法加氫制乙醇技術已應用於陝西興化集團公司10萬噸/年合成氣制乙醇科技示範項目。此外,中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順達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也分別開發合成氣制乙醇技術,均已建成工業化示範裝置。截至2018年底,我國建成煤(合成氣)制乙醇項目7個,合計產能85.5萬噸/年,在建、擬建項目10個,合計產能434.5萬噸。

  我國煤制乙二醇技術同樣路徑豐富,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國內多家科研院所及企業已掌握煤經合成氣制乙二醇成套技術。最近,中科院福建物構所與中石化廣州工程有限公司、貴州鑫醇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新一代煤制乙二醇技術千噸級中試裝置穩定運行超過1000小時,各項技術和經濟指標顯著優於現有技術。

  「『十三五』期間,我國煤化工發展環境發生很大改善,國家層面的政策多次明確,煤炭在很長時期內依然是主要能源資源,要堅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賀永德說,如2017年2月國家能源局發布的《煤炭深加工產業示範「十三五」規劃》,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發布的《現代煤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布局方案》,2015年12月原環保部發布的《現代煤化工建設項目環境準入條件》(試行)等都對煤化工產業發展做出明確規定。

  賀永德表示,在頂層設計的指引下,我國現代煤化工已發生了明顯變化,上下遊產業鏈不斷延伸,從原料到產品都在走向多樣化。從原料看,煤油氣、煤與天然氣、煤氣化與焦爐煤氣的「二合一」 「三合一」模式,使碳氫互補、節能減排的優勢愈發明顯。

  比如,陝西延長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2014年7月建成投產的180萬噸/年甲醇、150萬噸/年渣油催化熱裂解(DCC)、60萬噸/年甲醇制烯烴(DMTO)、60萬噸/年聚乙烯、60萬噸/年聚丙烯生產裝置,是我國煤、油、氣綜合轉化,實現上下遊多聯產的第一個示範性工程,被聯合國確定為「清潔煤技術示範推廣項目」。延長石油還創新地將油煤共煉生產汽油、柴油等,建成的全球首套45萬噸/年油煤共煉試驗示範項目實現連續穩定運行,攻克各項技術難題。

  煤炭大省山西也在「雙氣頭」上做文章。潞安集團煤基合成油多聯產示範項目,把30萬噸/年焦油加工和150萬噸/年煤基合成油裝置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焦爐煤氣、尾氣和煤制氣耦合,採用二氧化碳與焦爐氣重整技術,形成150萬噸年F-T合成油、30萬噸年煤焦油加工和108MW餘熱發電規模,能源轉化效率達44.87%;太原理工大學將煤氣化和焦爐煤氣重整制合成氣,生產醇醚液體燃料等產品,充分利用了焦爐煤氣中的CH₄和氣化煤氣中的CO₂,提高了焦爐煤氣資源利用效率,實現了能量梯級利用。


相關焦點

  • 精細化將成煤化工產業轉型必由之路
    加快現代煤化工產業技術優化升級,大力推進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加快形成終端產品高端化、差異化發展的新局面。同時做好下遊開發,不斷延伸產業鏈,促進現代煤化工換擋升級,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與石油化工等產業深度融合,也成為今後現代煤化工的發展方向。
  • 我國打造煤化工合成氣羰基合成產業鏈
    「結合煤化工合成氣的工藝特點,打造合成氣羰基合成產業鏈,制定合成氣產業鏈路線圖,建立合成氣生產含氧(含氮)化合物研發平臺,提升煤化企業市場競爭力,逐步做到『百花齊放』。」
  • 近幾年來盈利狀況最好的現代煤化工產品,煤制烯烴在哪些技術上還有...
    由此可見,我國煤制烯烴全流程技術自主化程度並不高,技術成套性及其關鍵設備仍然是制約瓶頸,需要加大成套技術研發與應用步伐。 (3)科學布局項目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差異化、高端化水平 我國煤制烯烴產業發展雖然很快,但產品結構單一、同質化現象嚴重,市場競爭激烈;同時隨著我國2015年嚴苛的環保法規出臺,多處規劃的煤制烯烴項目面臨環評被拒的局面。未來煤制烯烴項目需要更多理性分析、完善規劃以及差異化產品。
  • 酒泉傾力打造精細化工煤化工產業基地
    高新技術企業指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持續進行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形成企業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並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將重大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成生產力的企業,是中國科技企業最高的榮譽之一,是對企業科研實力的權威認可。目前,玉門市華事達能源有限公司已取得10項實用新型專利。
  • 「十四五」能源產業何處挖潛
    根據最新調研,長三角地區這類資源潛力巨大,在未來地熱能產業中將佔據重要份額。  二是從事能源生產的大型央企普遍投資地熱能。這些企業在清潔高效和降碳節能雙重壓力下,試圖藉助地熱能實現能源結構轉型。煤炭、石油、核能等大型國有企業在資源、基礎設施和技術上擁有多重優勢,已經成為地熱能產業的領頭羊。
  • 同質化嚴重、產品價格下行,煤化工多元化轉型提速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白頤表示,以煤為基礎的能源與化工產品在「十三五」期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中國新型煤化工綜合技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但在化工領域,石油化工在未來至少十年的時間中仍處主導地位,煤化工仍是配角。目前煤化工行業面臨著煤價上漲、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價格下行、與石油煉化相比煤制油不具備競爭力等諸多問題。
  • 「十四五」能源產業何處挖潛_行業資訊_資訊頻道_全球起重機械網
    根據最新調研,長三角地區這類資源潛力巨大,在未來地熱能產業中將佔據重要份額。  二是從事能源生產的大型央企普遍投資地熱能。這些企業在清潔高效和降碳節能雙重壓力下,試圖藉助地熱能實現能源結構轉型。煤炭、石油、核能等大型國有企業在資源、基礎設施和技術上擁有多重優勢,已經成為地熱能產業的領頭羊。
  • 從工藝到簡史:一篇文章叩開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的大門(滿滿乾貨)
    煉油和化工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滲透,龐大而複雜,共同推動了石油化工的技術發展,更提高了石油的經濟效益,石油工業已然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部門之一。  煤化工是以煤為原料,經化學加工使煤轉化為氣體、液體和固體產品或半產品以及化學品的過程。從煤的加工過程區分,煤化工主要包括煤的乾餾(含煉焦和低溫乾餾)、氣化、液化和合成化學品等。
  • 中國煤氣化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18版)
    從現在的能源可探明儲量以及已存在的能源開發利用技術水平來看,我們在「能源過渡」時代可以依靠的兩大支柱是煤炭和核能。煤氣化是煤化工產業的核心所在,煤化工產業的原料是煤。在我國,能源分布的特點是「富煤、貧油、少氣」,其決定了煤氣化技術將大有用武之地。我國人均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可採儲量分別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1.10%、4.30%和55.40%,石油資源僅佔世界總儲量的3.00%。
  • 煤化工廢水除油技術探討
    摘 要: 介紹了煤化工廢水中油的5 種存在狀態和煤氣化廢水、焦化廢水、蘭炭生產廢水等3 種煤化工含油廢水,探討了靜置沉降法、氣浮法、過濾法、粗粒化法、化學破乳法、吸附法等在煤化工含油廢水中應用的可行性,總結了在技術和經濟上具有優勢的除油技術。
  • 傅向升:一文帶你看懂中國石化產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4.近年來必談的現代煤化工 現代煤化工是相對於傳統煤化工而言,傳統煤化工一般包括:以煤為原料的電石.乙炔化工產品鏈,以煤為原料的甲醇—碳一化學產品鏈,以及大家熟悉的煤氣化合成氨—化肥產業鏈。現代煤化工是指以煤為原料採用先進技術和加工手段生產替代石化產品和清潔燃料的產業。
  • 我國合成氣制乙二醇技術獲得重大突破
    這標誌著我國現代煤化工關鍵技術取得新突破,自主研發的合成氣制乙二醇技術躋身世界領先行列,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乙二醇裝置大型化。與傳統的草酸酯法相比,合成氣制乙二醇技術在偶聯催化劑、加氫催化劑、反應器和副產物生成方面都表現出獨特的優勢。該裝置在5萬噸裝置的運行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優化,並採用了DMC分離、硝酸還原、精餾採用熱耦合等前沿技術,在能耗物耗方面均處於同行業領先水平,成本優勢明顯。
  • 渭南市精細化工產業發展規劃
    3.2.3 國內煤化工產業進展情況我國煤炭資源豐富,煤種齊全,發展煤炭液化、氣化等現代煤轉化技術,對發揮資源優勢、優化終端能源結構、大規模補充國內石油供需缺口有現實和長遠的意義。21世紀以來,我國以先進煤氣化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煤化工產業快速發展,關鍵技術趨於成熟,多個示範工程實現了商業化運行,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均已走在世界前列。
  • 煤化工含鹽廢水的處理技術應用進展
    著重分析各處理技術的優缺點和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展望了煤化工含鹽廢水處理技術的未來研究和發展方向。中國能源長期以煤炭為主,促使煤化工產業鏈不斷深化發展,但新型煤化工項目的耗水量和廢水排量都相對較高。目前中國煤化工項目每年產生約1.17億t廢水,到2020年該數值可能增加到4.75億t/a。
  • 煤化工企業山東華魯恆升「走出去」:擬在湖北荊州投資上百億
    華魯恆升是多業聯產的新型煤化工企業,成立於2000年4月,2002年6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目前是國內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製造商和全球最大的DMF(N,N-二甲基甲醯胺)供應商。公告中提到,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以潔淨煤氣化為依託、資源集約高效、多元柔性聯產的新型煤化工企業,被確定為山東省「十強」產業集群首批領軍企業之一。
  • 鄭承煜:煤化工VOCs的來源、危害及國家相關政策
    北極星VOCs在線訊:導語:10月12日至14日第四屆全國煤炭深加工及焦化產業綠色發展交流會期間,「煤炭深加工&現代煤化工」微信針對制約當前煤化工發展的環保難點熱點問題,採訪了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煤化工環保技術委員會專家、中國煤化工VOCs治理技術組組長、上海大氣汙染研究所所長鄭承煜先生。
  • 我國雷射技術醫療應用和產業發展戰略研究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雷射診療技術在生命健康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成功應用,成為現代醫學精準診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針對雷射技術醫療應用主題,重點從實際應用和產業鏈的視角出發,梳理我國雷射技術在臨床治療、診斷和產業化方面的發展現狀、前景趨勢和存在問題。
  • 1000億級煤化工產業巨頭即將「落地」!
    這是潞安集團、陽煤集團、晉煤集團三大省屬重點煤企未來化工資產整合的平臺,是現山西潞安化工公司的「升級版」,標誌著山西千億級煤化工產業巨頭指日可待。潞安化工集團註冊信息顯示,潞安化工集團法人代表為晉煤集團總經理王志清,高管信息中王志清、潞安集團總經理劉俊義分任董事長、總經理,這亦與公開報導一致,而潞安集團黨委專職副書記、副董事長郭貞紅則任潞安化工集團副董事長。
  • 中國光譜儀器前沿技術「百花齊放」——2017 中國光譜儀器前沿技術...
    儀器信息網訊 2017年6月29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主辦,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為支持單位,《現代科學儀器》編輯部承辦的2017中國光譜儀器前沿技術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近200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此次會議得到了珀金埃爾默、安捷倫、海光儀器、島津、壇墨質檢等多家企業的贊助和支持
  • 中國離心壓縮機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5版)
    我國能源結構以石化能源為主的狀況近期內不可能有太大的轉變,因此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對離心壓縮機仍將保持剛性需求。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離心壓縮機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5版)認為,**年**月**日,國家發布了《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同時配套發布了烯烴、危險化學品、農藥、化肥等4個子規劃,從《規劃》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間我國石化、化工行業將體現由大到強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