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美煤業127億元煤制烯烴項目即將投產

2021-01-18 化工網

  化化網煤化工消息,2月25日消息,青海大美煤業尾氣綜合利用制烯烴項目利用的區域甲醇資源中部分來自園區冶煉副產尾氣制甲醇項目已進入生產準備階段,計劃於年內適時投產。

  青海大美煤業尾氣綜合利用制烯烴項目位於經濟開發區甘河工業園區西區,總投資127億元,是青海省「十三五」重點建設項目,也是省內最大的制烯烴項目。項目建設規模為年產180萬噸甲醇制烯烴、30萬噸聚乙烯、40萬噸聚丙烯及配套公用工程、輔助工程和必要的廠外工程,於2017年3月23日項目正式開工,計劃2019年適時投產。屆時,企業年均可實現銷售收入65.3億元,年均利潤約7.39億元。

  梳理發現,從2018年9月底開始,青海大美煤業尾氣綜合利用制烯烴項目各裝置及公用工程施工項目陸續開始中交。至2018年12月,項目系統工程區域變電站、卸儲煤裝置、聚丙烯裝置、聚乙烯裝置、甲醇制烯烴裝置相繼完成中期交工。

  2月27日,青海大美煤業尾氣綜合利用制烯烴項目舉行了熱電建設項目復工儀式。據介紹,熱電項目復工是整個大美公司第一個復工項目,也大美項目整個路徑上最關鍵、最緊迫的裝置。

  青海大美煤業尾氣綜合利用制烯烴項目利用的區域甲醇資源中部分來自園區冶煉副產尾氣制甲醇項目,項目不直接利用園區冶煉尾氣生產甲醇。項目原料甲醇來自青海桂魯化工有限公司(100萬t/a)、西部石化有限公司(60萬t/a)和中石油青海油田格爾木煉油廠(30萬t/a),均已籤訂甲醇供銷意向書。

  青海大美煤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由青海省政府《關於木裡礦區企業整合重組方案》批准組建的兩個新公司之一,股東由西部礦業集團、青海聖雄礦業有限公司、青海焦煤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青海奧凱煤業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青海中地礦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共同組成。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化工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info@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中國煤制烯烴大會即將召開 煤制烯烴概念股有哪些
    由亞化諮詢主辦的2017中國煤制烯烴大會將於11月22-23日在青海西寧召開。會議將探討中國煤制烯烴產能擴張和趨勢分析;青海與大西北的新建項目聚焦;亞洲與中國聚烯烴市場新格局問題等。2017中國煤制烯烴大會 據悉,2016至2017年,國際油價處於45-50美元/桶的區間。
  • 青海:跨入烯烴產業大省行列指日可待
    在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甘河工業園西區,一個佔地299公頃,投資127.7億元的龐大化工項目正在加緊建設,這就是今年3月23日開工建設的青海大美甘河工業園區尾氣綜合利用制烯烴項目,這是今年我省工業領域重點推進的6個投資50億元重大項目之一。
  • 空氣產品公司先進氣化技術助力陝煤60萬噸煤制烯烴項目
    亞化煤化工消息,備受業界矚目的陝西煤業(601225)蒲城60萬噸/年煤制烯烴項目,自2014年11月氣化投產,同年12月順利產出合格的聚乙烯以來,氣化裝置保持高負荷安全穩定運行,甲醇和烯烴產品產量超過設計負荷,最高年平均負荷達
  • 【青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助青海桂魯化工舊機電進口設備順利備案
    為貫徹落實青海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的戰略目標,充分利用資源,促進青海省產業轉型,完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的戰略構想,青海檢驗檢疫局主動作為,勇於擔當,積極爭取,經向國家質檢總局多方匯報,克服重重困難,青海桂魯化工「煤基多聯產」項目進口舊機電設備日前順利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備案。
  • 【人民日報】咬定「煤制烯烴」不放鬆
    他獲獎的理由是:完成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烴工業性試驗。  甲醇制烯烴又稱煤制烯烴,是以煤代替石油,先用煤制甲醇,然後用甲醇製取基礎化工原料——烯烴。劉中民課題組自主開發的煤制烯烴技術,英文縮寫為DMTO。  2010年8月,神華集團採用DMTO技術在包頭建設的180萬噸煤基甲醇製取60萬噸烯烴裝置,投料試車一次成功,成為世界首套甲醇制烯烴工業示範裝置。
  • 甲醇制烯烴技術開闢「以煤代油」新途徑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項目背景:煤經甲醇制烯烴是我國發展現代煤化學工業、實現國家石油替代戰略的重要途徑。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多年來不斷研發甲醇制烯烴技術,並積極推動其產業化,相關研究被列為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課題。8月8日,世界首套甲醇制烯烴工業裝置在包頭投料試車一次成功;10月26日,新一代甲醇製取低碳烯烴工業化技術許可合同籤訂,67萬噸/年煤制烯烴項目啟動,這些成果奠定了我國在世界煤基烯烴工業化產業中的領先地位,對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貧油、少氣、富煤是我國資源稟賦的特點,如何利用這一特點實現能源的多元化綜合利用?
  • 作為近幾年來盈利狀況最好的煤制烯烴在哪些技術上還有提升空間
    (1)提升全流程技術自主化水平,儘快擺脫國外技術制約根據工業與信息化部2015年8月公布的《煤制烯烴行業規範條件》,新建和改擴建的煤制烯烴項目鼓勵採用具有我國自有智慧財產權、先進可靠的潔淨煤氣化、空分、淨化、硫回收、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烴、烯烴分離等系列工藝技術。
  • 兗州煤業:收購魯南化工瞄準高端煤基新材料產業
    多項目即將投產    2020年7月13日,兗礦集團和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實施聯合重組。重組後的山東能源集團明確了做優做強煤炭、煤電、煤化工、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物流貿易六大主業的戰略目標,而煤化工和新能源新材料的發展重心就在魯南化工。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咬定「煤制烯烴」不放鬆—新聞—科學網
    他獲獎的理由是:完成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烴工業性試驗。 甲醇制烯烴又稱煤制烯烴,是以煤代替石油,先用煤制甲醇,然後用甲醇製取基礎化工原料——烯烴。劉中民課題組自主開發的煤制烯烴技術,英文縮寫為DMTO。 2010年8月,神華集團採用DMTO技術在包頭建設的180萬噸煤基甲醇製取60萬噸烯烴裝置,投料試車一次成功,成為世界首套甲醇制烯烴工業示範裝置。
  • 如何用更少的甲醇生產出更多烯烴?
    2010年12月,採用魯奇MTP技術的神華寧煤50萬噸/年煤基聚丙烯項目打通全流程,並於2011年4月產出合格聚丙烯產品,首次實現MTP技術在我國推廣應用。2011年9月,採用魯奇MTP技術的我國大唐多倫46萬噸/年煤基甲醇制丙烯項目建成投產,2012年3月首批優級聚丙烯產品成功下線。
  • 我國烯烴工業呈現五大特點
    隨著揚巴一體化、中海殼牌、中沙天津石化、福建聯合石化、中韓石化等合資企業乙烯項目的投產,以及神華包頭、中原乙烯和寧波禾元等煤(甲醇)制烯烴項目的投產,我國乙烯市場已形成以央企、合資企業、煤(甲醇)制烯烴企業和進口商四大供應系統為源頭的格局。  裂解原料輕質化、優質化步伐加快。低油價下,石腦油生產烯烴具有更大的優化空間。煉化結構調整使更多的低成本優質原料進入乙烯裂解裝置。
  • 神華包頭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煤制烯烴(二期)工程
    我的煤炭網>新聞>行業熱點>煤化工>神華包頭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煤制烯烴(二期)工程 神華包頭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煤制烯烴(二期)工程 發布日期:2020-05-04 06:37:15
  • 披露:2017年1-3月份國內外重大化工項目進展
    神華寧煤與沙特合資70萬噸煤制烯烴公示 2月13日,神華寧煤與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合資,年產70萬噸煤制烯烴新材料示範項目向公眾進行信息公示,徵求公眾對項目建設對當地社會穩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安徽170萬噸煤制烯烴項目重啟近日,中安聯合煤業化工有限公司170萬噸/年煤制甲醇及轉換烯烴項目復工。1月20日,中安聯合煤化工項目復工。
  • 青海十大重點產業鏈已現雛形
    目前,400兆瓦太陽能電池片及組件一期項目、亞洲矽業多晶矽(三、四)期項目、2萬噸磷酸鐵一期項目、鎂基電池項目、1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200兆瓦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生產線等新能源產業項目進展順利。    新材料產業。
  • 新一代甲醇制低碳烯烴技術通過鑑定
    鑑定會現場6月26日,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一代甲醇制烯烴(DMTO-II)技術在北京通過了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成果鑑定,得到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DMTO-II技術是由陝西煤業化工集團煤化工技術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牽頭,在大連化物所中試成果基礎上,與中國石化集團洛陽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共同開發,在陝西省華縣陝西煤化工技術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甲醇制烯烴試驗基地進行了每天甲醇處理量50噸的工業性試驗。試驗裝置從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共進行了二個階段試驗,累計完成800多小時的運行試驗。
  • 甲烷氧化偶聯和非氧化偶聯制乙烯或將重創中國煤制烯烴
    我國煤資源十分豐富,價格也便宜,以煤製取甲醇,再經過甲醇裂解得到烯烴,也是一條很好的途徑,這是國內研究並且取得工業化成功的一項重大成果,已經對中國的乙烯工業產生重大的影響。不過,世界上天然氣的蘊藏量也十分豐富,是僅次於石油和煤炭的世界第三大能源,開採容易、價格便宜,其主要成分為甲烷。
  • 第三代甲醇制烯烴技術通過鑑定
    在此背景下,圍繞非石油資源(如煤、天然氣、生物質等)生產烯烴的甲醇制烯烴技術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主導下,開始了長達30多年的科研攻關。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發的第三代甲醇制烯烴(DMTO-Ⅲ)技術在北京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
  • 灣田煤業後所洗煤廠正式投產
    ▲後所洗煤廠外景12月10日,灣田煤業集團後所洗煤廠首趟優質主焦煤專列啟程發往攀枝花鋼鐵集團,標誌著年產120萬噸的後所洗煤廠正式投產使用。後所項目的投產,不僅意味著灣田煤業雲南富源礦區形成了完整的產煤、洗煤鏈,還優化了產品質量,提升了盈利能力和發展動能。
  • 大鱷攪局170億元跨境併購 兗州煤業稱:咱們走著瞧吧
    面對這一新狀況,兗州煤業11日晚間發布併購項目階段性進展公告證實了嘉能可的這一行為,同時也拋出了具有強大殺傷力的信息:  該收購事項的先決條件已基本獲批,包括山東省國資委、中國發改委、商務部和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中國和韓國的反壟斷調查等條件已經達成,僅餘澳大利亞方面新南威爾斯州政府批准和中國外管局的資金出境批准,公司預計這兩項條件在本月底也可獲批。
  • 【中國科學報】能源安全 「煤」有辦法---中國科學院
    中國富煤、貧油、少氣,想要擺脫受制於人的境地,很多人將希望寄託於煤化工的發展。  11月9日,第三代甲醇制烯烴(DMTO-Ⅲ)技術在北京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該技術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發,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