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十大重點產業鏈已現雛形

2021-01-18 中國經濟網

    「十二五」工業和信息化發展規劃實施以來,我省著力在構建產業鏈和產業集群上下功夫,不斷促進產業鏈延伸。

    新能源產業。重點構建電子級單晶矽及切片、太陽能級單、多晶矽切片、線切材料及光伏玻璃、太陽能電池及其組件、太陽能光伏發電及光熱利用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目前,400兆瓦太陽能電池片及組件一期項目、亞洲矽業多晶矽(三、四)期項目、2萬噸磷酸鐵一期項目、鎂基電池項目、1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200兆瓦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生產線等新能源產業項目進展順利。

    新材料產業。以電解鋁、鉛、鋅冶煉產能和金屬鋰等項目等為龍頭,構建電解鋁、鋁板帶及鋁合金、鋁合金管棒板及型材、高純鋁、電子鋁箔及功能性電子元器件,電解銅、銅條杆管棒材、銅合金及加工產品、銅箔、高性能覆銅板、印製電路,鉛鋅合金及加工產品等有色金屬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到2012年底,可新增化成箔產能1800萬平方米,新型軌道交通專用鋁合金擠壓材15萬噸,碳酸鋰1萬噸、鎂合金壓鑄產品4000噸,氫氧化鎂10萬噸。

    鹽湖化工產業。2011年以來,以鉀鹽為核心的化肥工業、鎂鈉資源綜合利用和鹽湖滷水深度加工循環經濟產業鏈加快發展。目前,鹽湖集團新增100萬噸鉀肥、五彩鹼業有限公司110萬噸純鹼、柴達木宜化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年產60萬噸聚氯乙烯等項目進展順利,以鉀鹽為核心的化肥工業、鎂鈉資源綜合利用和鹽湖滷水深度加工循環經濟產業鏈正在逐步構建完善。

    有色金屬產業。圍繞構建鋁、鎂、銅等有色金屬產業鏈,增強有色金屬就地轉化升值的能力,大力發展有色金屬下遊精深加工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鹽湖集團年產40萬噸金屬鎂一體化項目,青海鑫恆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年產60萬噸鋁材深加工項目,青海魯豐鑫恆有限公司高精鋁板帶項目,青海物產工業投資有限公司鋁合金生產技術升級改造項目等一大批重點項目年內可形成新增產值。

    石油天然氣化工產業。加快推進石油天然氣從單一的燃料型工業向綜合化工型和精深加工型工業轉變。石油天然氣化工產業重點建設項目,青海桂魯化工有限公司年產40萬噸二甲醚項目進展順利,2012年計劃完成投資5億元,目前土建工程已完工,主體工程已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

    煤化工產業。加快實施兩個煤基多聯產項目建設,青海礦業股份有限公司600萬噸煤基多聯產項目和青海大美煤業股份有限公司甘河煤基多聯產項目,目前進展順利。

    裝備製造業。積極推進以發展數控工具機、專用汽車、新能源汽車、環保設備、壓力容器與非標設備、大型鑄鍛件及基礎零部件為主的裝備製造業產業集群。在完善裝備園區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的基礎上,以680MN大型多功能鍛壓機機組項目為主的重點項目進展基本順利。

    鋼鐵產業。圍繞西寧特鋼技術改造升級和格爾木鋼鐵項目,西寧特殊鋼集團加快對現有特鋼生產能力進行產品、工藝技術、環保改造升級,進行了高爐大修和環保技術升級改造、配套建設項目,煉鋼、軋鋼技術升級改造項目。青海慶華集團在格爾木崑崙開發區建設年產200萬噸鋼鐵一體化循環經濟項目,產品包括高品質建築用高速線材盤元和螺紋鋼棒材。項目投資85億元,計劃於2015年全面竣工投產。

    輕工紡織產業。不斷擴大以藏毯、民族服飾、毛棉紡織為主的紡織產業生產規模,促進崑崙玉、天然礦泉水、民族和地方特色食品、民族手工藝品的發展。重點項目建設方面,機織藏毯生產基地、鮮奶建設、柴達木枸杞鮮果加工和糧油精深加工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生物產業。圍繞發展生物醫藥、生化製品、動植物種養利用產業和生態產品,構築有鮮明地域優勢和高原特色的生物產業體系。年產60噸蟲草菌絲等項目已建成,三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GMP生產線改造、青海央宗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擴能改造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責任編輯:魏笑)

相關焦點

  • 合肥濱湖科學城今日正式揭牌 遠景規劃已現雛形
    原標題:合肥濱湖科學城今日成立 遠景規劃已現雛形   今天上午,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肥濱湖新區)成立暨安徽省大院大所合作科技成果對接會在合肥開幕。屆時,備受關注的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肥濱湖新區)將正式揭牌。
  • 綠色,新青海建設最靚麗的底色
    平安區利用富硒土壤的優勢,以富硒產業建設為基礎,推進產業走標準化、精品化路子,重點打造了白沈溝富硒果蔬產業園、三合溝食用菌產業園、大紅嶺田園綜合體、洪水泉富硒犛牛產業示範園等園區,實現富硒產業的跨越式發展,為我省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提供了樣板。 目前,平安區馬鈴薯、大蒜、燕麥、禽蛋、牛羊肉五大富硒全產業鏈已現雛形,金絲皇菊、苦蕎、特色果蔬、油用牡丹、食用百合已具規模。
  • 江門站「生命之樹,小鳥天堂」現雛形
    鋼結構編織筒提升順利完成江門站「生命之樹,小鳥天堂」現雛形
  • 湛江國際機場巨型穹頂雛形初現
    來源:湛江日報-湛江新聞網機場航站樓巨型穹頂雛形初現。日前,記者走進位於吳川市塘[土][叕]鎮的湛江機場遷建項目,施工現場正在安裝的航樓二樓大頂鋼架已整體成形,巨大的弧形流線大頂雛形映入眼帘,現代化的建築風格展露無遺。據了解,湛江機場遷建項目建設穩步推進。
  • 即墨打造幹細胞研用十大產業鏈
    即墨打造幹細胞研用十大產業鏈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3.31 星期六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張 華 通訊員 劉耀澤    本報訊 在即墨經濟開發區,一條幹細胞研究與應用的十大上下遊產業鏈正在加速崛起。
  • 施工工程進度已累計完成工程總量的70%梭魚灣公園初現雛形
    截至10月15日,梭魚灣公園施工工程進度已累計完成工程總量約70%。完成樹木移植22879株,平整場地20萬平方米,鋪設道路1100延長米,完成土石方28728立方米。公園建設已現雛形。  梭魚灣位於大連灣西側的三區(西崗區、沙河口區和甘井子區)交會處,原為垃圾填埋場。區域內汙水橫流,臭氣燻天,垃圾遍布河道,嚴重地影響著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 蓄勢頁巖氣 華電集團天然氣產業鏈初具雛形
    我國頁巖氣開發技術雖已具備一定基礎,但很多關鍵技術尚未掌握,如水平鑽井技術、旋轉導向技術、隨鑽測井技術、模擬軟體、分析軟體以及監測工具等尚未形成系統性成套技術。特別是水平鑽井和多段壓裂兩項核心技術,和國外企業仍有不小差距。要想取得大規模開發,首先需要學習掌握國外企業成熟的頁巖氣開發技術。
  • 青海綠色轉型育出新機
    青海西部鎂業有限公司化工首席專家徐徽說。經過數年的工業試驗和重點攻關,西部鎂業利用水氯鎂石作為原料,建成年產高純氫氧化鎂15萬噸的生產線,產品遠銷海外、供不應求。  被譽為祖國「聚寶盆」的柴達木盆地,地處青海西北。2010年成立的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通過規模化、精細化、集約化的資源利用、循環發展模式,主要礦產資源產出率比10年前翻了一倍,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從31%提升至57%。   作為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青海90%的國土面積為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只有10%的面積是重點開發區域。
  • 主體混凝土結構封頂,深圳機場衛星廳現雛形,年服務兩千萬人
    目前,深圳機場在用的T3航站樓設計年吞吐量4500萬人次,隨著機場航空主業快速發展,2019年旅客吞吐量已超過5000萬人次。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加快建設,深圳機場的地位越發凸顯。近日,國家交通運輸部發布《交通運輸部關於深圳市開展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通過1—2年時間,深圳機場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服務品質不斷提升。
  • 杭州蕭山機場三期T4航站樓年底現雛形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預計今年年底,T4航站樓主樓、北指廊、南長廊土建結構施工全部完成,整個T4航站樓將能看到雛形了。不僅如此,位於地下的交通中心項目同樣熱火朝天,每天在該區域的施工人員超過1300人。交通中心、高鐵站基坑深度最深超過28米,土方挖運量超400萬立方米,屬於超大超深基坑。項目總計需出土190萬立方米,高峰期日出土量達1.5萬立方米以上。
  • 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9月現雛形 劃分為四類(圖)
    編制全國主體功能區,被認為有利於打破行政區劃,制定實施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和績效考評體系,加強和改善區域調控 CFP資料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9月現雛形四大類主體功能區●優化開發區域:國土開發密度已經較高、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開始減弱的區域●重點開發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經濟和人口集聚條件較好的區域●限制開發區域:資源承載能力較弱、大規模集聚經濟和人口條件不夠好並關係到全國或較大區域範圍生態安全的區域●禁止開發區域:依法設立的各類自然保護區域國家建設部網站昨天公布了《國務院關於編制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意見
  • 加速動力轉換,推動青海經濟高質量發展
    「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效」這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八項重點工作之一。  咬定青山不放鬆,要速度更要質量。我省強化創新驅動,發展實體經濟,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切實提高供給體系質量,進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 青海公布2015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極端天氣創造歷史極值
    青海公布2015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極端天氣創造歷史極值 2016-01-19 20:43:1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西寧1月19日電 (孫睿)青海省氣象局19日公布了該省2015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暴雨、沙塵暴、低溫寒潮等惡劣天氣對青海生產生活影響較大,同時引起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  青海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馬佔良表示:「去年青海一些極端的天氣氣候不僅創造了歷史極值
  • 【省科學技術廳】高原科技有「能量」青海「綠電」別樣紅
    中心現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的百兆瓦太陽能光伏發電實證基地,開發出轉化效率23%的新型光伏電池片,建立了青海新能源大數據中心和面向國內外的17個聯合創新中心,為青海省及全國光伏產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提前謀劃,青海光熱實證基地初見成效。
  • 清華大學對口支援青海大學工作情況匯報(青海大學)
    根據國家教育部教高司(2004)249號函的精神,現將我校對口支援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 作 概 況    在對口支援工作正式啟動之前,清華大學和青海大學已初步建立了校際間的合作關係。1997年,根據李嵐清副總理來青海視察時的指示精神和教育部領導的要求,兩校間就為青海大學進行師資培養、學科和實驗室建設、圖書及教學儀器設備支援等方面初步達成協議,並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 未來健康建築雛形已現,將迅速崛起!
    雖然當時全球已出現了一些垂直綠化項目,且備受矚目,但經過考察研究發現,這些所謂的「空中花園」項目其實存在很多弊病,比如採光差、私密性不強、安全性沒有保障等問題,並不符合中國人的居住習慣和方式。而考慮到中國人的院落情節和對居住空間的需求,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找到了解決方案,即「大平層+庭院」的產品形態。
  • 世界最大的「貓魚」現身青海
    本報訊 據新華社西寧消息,近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柯河林區發現青藏高原邊緣山區惟一的,現處於瀕危境地的珍貴魚類———「貓魚」(學名川陝哲羅鮭),這也是世界上目前發現最大的「貓魚」。  1月上旬,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加布村牧民在瑪柯河林業局可培苗圃河流處發現了一條已經死亡的魚。
  • 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百佳優品新鮮出爐
    為深入推進省委省政府「一優兩高」戰略部署,全面落實省部共建全國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的要求,全力打造「生態青海、綠色農牧」區域品牌,做大做強農牧業產品品牌,全面提升青海農牧業產品在全國市場的知名度和競爭力,今年9月初,「2020年青海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百佳優品」推選活動啟動,活動從動議發起、設計策劃、組織評選,歷經120天後正式發布,這也是青海創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的又一個重要成果
  • 躍升為世界第一產氫大國 我國氫能產業初具雛形
    (原標題:成為世界第一產氫大國 我國氫能產業初具雛形) 面對能源安全、環境保護等壓力,發展氫能已成為能源轉型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