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升為世界第一產氫大國 我國氫能產業初具雛形

2020-11-25 網易汽車

(原標題:成為世界第一產氫大國 我國氫能產業初具雛形)

面對能源安全、環境保護等壓力,發展氫能已成為能源轉型共識。自我國將氫能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氫能產業已經成為資本市場和產業經濟關注的重點。雖然我國氫能產業已初具雛形,但在頂層設計、核心技術、產業配套方面仍需迎頭趕上——

全國首座油、氫、電「三位一體」能源供給的中石化廣東佛山樟坑油氫合建站。 蔣莉敏攝

近期,氫能源成為各地產業布局的新亮點,不少地方紛紛推出氫能產業規劃方案,產業發展不斷提速。比如,上海提出到2025年建成加氫站50座,乘用車不少於2萬輛,其他車不少於1萬輛。佛山計劃今年投入使用10座加氫站,力爭實現1000輛氫能公交車示範運營目標。武漢計劃到2020年建設5座至20座加氫站,燃料電池車示範運行規模達到2000輛至3000輛……

產業鏈條構建完整

發展氫能是我國能源轉型的重要路徑,各地布局相關產業也是在為能源轉型提前鋪路。

業內專家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氫能是指在以氫及其同位素為主導的反應中,或者氫在狀態變化過程中所釋放出的能量,具有來源廣、可儲存、用途多、零碳零汙染及能量密度大等特徵,可發電、可供熱,還可作為交通工具燃料。同時,氫還是一個穩定介質,通過可再生能源制氫,可將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變得穩定。

國際氫能協會副主席毛宗強表示,氫能量密度是汽油的3倍,是鋰電池的130倍,這讓氫能燃料在替代過程中的比重不斷增加。統計顯示,目前國際制氫年產量6300萬噸左右,中國每年產氫約2200萬噸,佔世界氫產量的三分之一,成為世界第一產氫大國。

在氫能及燃料電池領域,我國已經初步形成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示範演示的全方位格局,布局了完整的氫能產業鏈,涵蓋制氫、儲運、加注、應用等4個環節。以制氫環節為例,目前主要包括煤炭氣化、天然氣、甲醇重整、水電解等制氫方法。未來,「可再生能源+水電解制氫」將成大規模製氫發展趨勢。

同時,中國燃料電池車產量逐年增加。國際氫能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共有8個品牌、10款車型的燃料電池汽車在產,總產量為1272輛,較2016年同比增長102.2%。2018年,中國燃料電池車產量達到1619輛,其中燃料電池專用車909輛、大客車710輛。

發展定位尚待明晰

儘管氫是二次能源,但具有零碳、高效、能源互聯媒介、可儲能、安全可控等顯著優勢,可以在交通、化工原料、工業、建築等諸多領域推廣應用,且從各種制氫路線看,未來我國有足夠的氫資源支撐其作為能源。如果將氫能納入我國終端能源體系,與電力協同互補,將共同成為我國終端能源消費體系的主體,並在我國能源轉型中扮演重要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燃料電池在交通上的應用已成為氫能發展強勁動力。目前,燃料電池汽車已成為多國重要戰略產業。我國可利用現有資源優勢布局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加大產業鏈薄弱環節及關鍵技術投入,搶佔戰略制高點。

「雖然中國是第一產氫大國,具有豐富的資源基礎,但國家層面仍然沒有給予氫能明確定位。氫只是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一部分,缺乏整體頂層設計與戰略規劃。」中國氫能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同濟大學校長助理餘卓平表示,日本、歐洲、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均已發布氫能路線圖。

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中心助理主任何廣利也指出,頂層設計至關重要,雖然有近20個省市已發布相關規劃,但全國性的氫能發展戰略和規劃尚未出臺,這或許將影響我國氫能產業的發展進程。

「當前,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第一大難題就是基礎設施建設瓶頸,如加氫站建站標準法規、政策體系均不健全,同時也無明確的歸屬管理部門。」何廣利表示,截至目前,上海、佛山、武漢、如皋等地明確了加氫站建設的主管部門及審批流程,但在國家層面卻仍無明文規定。正因如此,加氫站建設審批比較困難。因而,儘早明確氫能的歸口主管部門,成為業內共同的呼聲。

加速攻關完善配套

面對方興未艾的燃料電池產業,完善的零部件產業鏈配套非常重要。目前,我國燃料電池用的電催化劑、擴散層用碳紙、質子交換膜等應用基礎研究的樣品測試已達到國際水平,但沒有建立生產線不能提供批量產品,同時裝車用的電堆關鍵材料也依賴進口。

「應儘快完善產業鏈,實現關鍵材料自主生產,這不僅是降低電堆成本的需要,也是適應燃料電池車大規模商業化的要求。」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表示。

中國氫能聯盟專家委員會、武漢理工大學教授潘牧認為,燃料電池仍有性能提升創新的空間,比如新型納米催化劑的研製需要提速,膜電極性能的提升和電堆的創新等都需要持續推進。「燃料電池的創新非常關鍵,我國的前期積累少,追趕的難度大,要爭取通過創新推進燃料電池發展。」

倘若我國幾年內不能建立起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和部件的批量生產線,完全依靠進口,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出現「卡脖子」問題。

目前,我國燃料電池系統使用的70MPa氫瓶依賴進口,空壓機和氫氣循環泵也在研發和試生產階段。因此,應加大硏發投入,儘快實現批量生產,大幅度降低電池系統成本。為促進關鍵材料和部件的批量生產,也應加快相關標準的制定。

事實上,除了在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優勢突出以外,燃料電池在儲能、發電等行業也具有發展空間。毛宗強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氫能與燃料電池市場;到2040年,氫能或將支撐中國10%的能源需求。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李梓鵬_NA4671

相關焦點

  • 液氫為特色!浙江長興打造氫能裝備產業集群
    液氫儲氫具備密度大、儲氫純度高、充裝速度快等優勢,安全性優於高壓氣態儲運氫。美國、德國、日本等氫能發達國家已將液氫技術在民用領域推廣應用,全球加氫站三分之一以上為液氫加氫站。實際上,我國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已經研發了液氫技術,主要用於火箭發射。
  • 「氫」匯蓉城 這場全國峰會為你「解碼」氫能產業未來
    如何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規模已達西部第一、全國領先的四川,給出了自己的回答:示範推動。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四川全省已累計投入氫燃料電池汽車220輛,其中,公交120輛、物流100輛,安全運行超過650萬公裡,配套建成5座加氫站。
  • 氫能邁入快速發展戰略機遇期 八位院士專家一致為氫能產業站臺
    氫能作為世界公認清潔能源,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推進能源產業升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各地政府陸續出臺氫能相關規劃和支持政策,氫能發展勢頭漸盛。陳雪松:氫+燃料電池是解決能源和交通的有效重要途徑長城汽車未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陳雪松認為氫能+燃料電池作為連接能源和交通兩大領域的清潔能源+動力,是中國能源轉型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途經;中國氫能行業發展規模的擴大有助於降低成本和示範應用;氫能應用不僅局限於汽車,在熱電聯供應領域有巨大發展空間等。
  • 氫能源行業深度報告:「氫能時代」大幕拉開
    氫能產業鏈分為制氫、儲運、加氫站、氫燃料電池應用等多個環節。與鋰電池產 業鏈相比,氫能源與燃料電池產業鏈更長,複雜度更高,理論經濟價值含量更大。從 氫能實際應用來看,氫燃料電池汽車是氫能高效利用的最有效途徑,當前氫能產業鏈 已初具雛形,且燃料電池系統性能已滿足商業化需求,但燃料電池汽車的大規模商業 化應用依然受經濟性及實用性制約。
  • 市場丨100000億氫能時代大幕拉開
    氫能產業鏈分為制氫、儲運、加氫站、氫燃料電池應用等多個環節。與鋰電池產 業鏈相比,氫能源與燃料電池產業鏈更長,複雜度更高,理論經濟價值含量更大。從 氫能實際應用來看,氫燃料電池汽車是氫能高效利用的最有效途徑,當前氫能產業鏈 已初具雛形,且燃料電池系統性能已滿足商業化需求,但燃料電池汽車的大規模商業 化應用依然受經濟性及實用性制約。
  • 2020年氫能產業將進入爆發期
    原標題:2020年氫能產業將進入爆發期   10月18日,2017年北京國際風能與2017中國光伏大會暨展覽會上,產自佛山(雲浮)產業轉移工業園的氫能燃料電池汽車吸引了眾多人的圍觀。
  • "水氫車"背後:制氫過程"不夠綠" 氫能產業落地難
    ■ 延展「水氫車」背後 中國尚無大規模電解水制氫項目真正投產氫能源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具有能量密度大、燃燒熱值高、來源廣、零汙染、零碳排等諸多優點,被廣泛譽為21世紀的「終極能源」。近年來,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汽車逐步成為我國能源發展的新熱點。
  • 寧波打造全球矚目氫能產業基地 2025年投用1500輛燒氫車
    &nbsp&nbsp&nbsp&nbsp根據《寧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到2025年,建成加氫站20至25座,氫燃料電池汽車運行規模力爭突破1500輛,集聚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能裝備企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氫能產業基地。
  • 國氫配套柳汽氫能中卡亮相東博會,歐盟各國就氫能路線展開對峙
    其中,東風柳汽旗下長續航、零排放的乘龍L3氫燃料中卡也正式亮相;據悉,這輛乘龍L3氫燃料車使用了綠控永磁同步電機,最大輸出功率為120kW,配載的三個儲氫罐,總容積達到了420L,等速狀態下的續航裡程可以達到450公裡;配套方面,這款車的燃料電池系統則使用了國氫30kW燃料電池。
  • 產業觀察:政策密集推動 氫燃料電池產業加速布局
    3月23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製造基礎技術與關鍵零部件」年度項目申報指南中指出,將氫能列入2020年重點專項,擬在氫能、太陽能、風能、可再生能源等技術方向啟動14-28個項目,計劃安排國撥經費總概算為6.06億元。
  • 水氫汽車是氫能應用的重要載體
    《2019長三角氫能/燃料電池產業創新發展白皮書》指出,未來能源網絡是電網、氣網、氫網合一的立體結構,實現多能互補、能源有效轉換。氫能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載體,可消納富餘電量、靈活轉化為電能,還可部分替代天然氣,是能源三網合一的樞紐。   對我國來說,加快發展氫能產業,不僅能在全球能源變革中佔得先機,培育出一個市場前景廣闊的新興產業,還能有效減少二氧化碳和汙染物排放。
  • 氫能發展戰略研討會解構氫產業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路徑越探越明
    7月24日,以「解構氫產業,謀劃氫未來」為主題的氫能發展戰略研討會在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召開,與會人員圍繞氫能技術、氫能經濟、氫能產業鏈等重大技術產業問題進行研討,更好地謀劃氫能產業未來發展。基於場景需要,城市內的大型公交車以及集中運行在城鄉結合部的中卡,也有望加速實現氫燃料電池動力替代。「山東是一個產氫大省,我們研究山東的廢氫、可回收的氫每年大概100萬噸,它至少可以支撐10萬~12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運行。」
  • 中歐兩大氫能集團攜手 鴻達興業與法國液化空氣聯合布局液氫
    鴻達興業與法國液化空氣籤署合作意向書鴻達興業是我國知名的大型資源能源綜合產業上市公司,擁有「氫能源、新材料、大環保和交易所」四大產業,形成了完善的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鏈,是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的知名企業。
  • 武漢打造世界級氫能城市 力爭2025年產值破千億元
    這意味著,武漢打造「氫能汽車之都」「世界級新型氫能城市」構想正加速推進。  能源環境難題,呼喚汽車「綠色革命」  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石油淨進口量突破4億噸,較2016年增長10.1%。
  • 【杜科新材料•聚焦】2021年中國氫能與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十大...
    2020年,對於中國氫燃料電池產業來說,是不尋常的一年。一方面,資本市場熱度不斷,技術進步和降本幅度遠超預期。「氫能第一股」億華通科創板上市,重塑科技、清能股份、武漢理工氫電、東嶽未來氫能等產業鏈企業紛紛獲得資本加持。同時,燃料電池自主技術進步明顯,國產化進程加速,電堆功率及體積功率密度同比2019年顯著提升,電堆、系統及BOP零部件價格大幅下降。
  • A股氫燃料電池產業鏈公司詳細名單一覽
    2020-11-25 22:01:50 來源: 專屬定製財經日報 舉報   我國氫資源豐富
  • 全國兩會代表呼籲氫能頂層設計 首條民用液氫生產線率先投產
    兩會釋放新信號:氫能頂層設計漸行漸近相比去年18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為氫能發展建言獻策,今年全國兩會上,涉及氫能發展的提案建議數量有所減少近兩年來,廣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頒布了《促進氫能產業發展辦法》,即"氫能十條",確立了廣州發展氫能產業的政策信號;佛山市為加快布局並推動氫能產業發展,全力推進氫能源公交車的示範應用,已投入826輛氫能公交車輛,加快布局氫能城市落地;雲浮市則將氫能作為七大產業集群之一,可年產5000臺氫燃料電池客車、2萬套燃料電池電堆、5000套燃料電池動力系統。
  • 中歐兩大氫能集團聯合布局液氫,將優先向粵港澳大灣區供應
    「下一步我們會優先在粵港澳大灣區供應液化氫,面向小汽車、公交車、大巴車、物流車,甚至船隻、飛機等民用領域。」鴻達興業董事長周奕豐說。鴻達興業也法液空氫能合作籤約儀式。推動液氫民用在華提速氫能源作為國家明確的戰略新興產業之一,既代表能源革命的大方向,也有望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 助推浙江打造氫港 美錦能源攜國鴻氫能擬投資6億落地氫動力項目
    來源丨美錦能源閱刊  5月7日,嘉興港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與山西美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國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籤訂投資協議,作為美錦嘉興氫能科技產業園的一期項目,美錦國鴻嘉興氫動力科技項目正式落戶嘉興港區,該項目的落地將進一步夯實嘉興氫能產業製造和科研基礎,促進氫能產業優勢資源在嘉興集聚升級發展,助推嘉興率先打造國內領先的氫能產業示範發展高地。
  • 【杜科新材料 聚焦】2021年中國氫能與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十大預測
    2020年,對於中國氫燃料電池產業來說,是不尋常的一年。 一方面,資本市場熱度不斷,技術進步和降本幅度遠超預期。「氫能第一股」億華通科創板上市,重塑科技、清能股份、武漢理工氫電、東嶽未來氫能等產業鏈企業紛紛獲得資本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