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混凝土結構封頂,深圳機場衛星廳現雛形,年服務兩千萬人

2020-09-06 南方都市報

9月5日,正在建設的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衛星廳,大樓西側正在架設屋頂鋼架。南都記者 趙炎雄 攝

南都訊 記者張豔麗 近日,交通運輸部發布支持深圳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意見,明確要求深圳開展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等。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深圳機場發展步伐加快。為滿足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深圳正加快機場衛星廳、三跑道等新一期擴建工程建設。

9月5日,記者在現場看到,深圳機場兩條跑道中間的衛星廳工程建設現場一片火熱。目前,衛星廳主體混凝土結構已經全面封頂,計劃2021年中交付使用,屆時每年可為2200萬人次旅客提供候機和中轉服務。

衛星廳作為T3航站樓功能的延伸

深圳機場是集海、陸、空、鐵聯運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國際空港,自1991年通航以來,航空客貨運業務持續保持快速增長。目前,深圳機場在用的T3航站樓設計年吞吐量4500萬人次,隨著機場航空主業快速發展,2019年旅客吞吐量已超過5000萬人次。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加快建設,深圳機場的地位越發凸顯。近日,國家交通運輸部發布《交通運輸部關於深圳市開展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通過1—2年時間,深圳機場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服務品質不斷提升。通過3—5年時間,深圳機場多航站體系形成,綜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深圳機場與全球創新型城市、歐美澳熱點城市及「一帶一路」新興市場國家節點城市連接的國際航線數量超過100條。

為了更好地支撐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深圳機場正在全力推進衛星廳、第三跑道等新一期擴建工程建設。根據相關設計規劃,深圳機場衛星廳及其配套工程作為T3航站樓功能的延伸,規劃年旅客吞吐量為2200萬人次,建成後將主要提供國內旅客候機、到達及中轉服務,旅客的始發終到手續,包括值機、託運、安檢、行李提取等仍將在T3航站樓完成。

4個指廊鋼結構已現雛形

深圳機場衛星廳位於T3航站樓北側,在機場一跑道和二跑道之間。衛星廳共設地上四層、地下一層,其中地上首層到四層分別主要用於行李裝卸、國內到達、國內出發和「兩艙」候機,地下一層主要為捷運站臺、行李分揀機房。

其中,由中建股份承建的深圳機場衛星廳及其配套工程項目,總合同額達40.79億元,項目整體採用「X」型蝠鱝構造設計。據中建股份深圳機場衛星廳項目執行經理介紹,目前,衛星廳主體混凝土結構已經全面封頂,東南、東北、西南、西北4個指廊鋼結構已現雛形。

為了提升旅客乘機出行體驗,衛星廳還將通過旅客捷運系統與T3航站樓相連接。「旅客捷運系統的整個土方施工工程已經全部完成開挖,建成後旅客從T3航站樓到衛星廳只需要3分鐘左右,極大地便捷了出行。」該負責人介紹。除了便捷高效的捷運系統,深圳機場以方便旅客為前提,通過對衛星廳建築空間和路徑的系統設計,可提供快速、便捷的中轉服務。

相關焦點

  • 深圳機場衛星廳主體結構全面封頂,預計明年中建成運營
    9 月 5 日,中建集團&34;暨中建八局&34;活動在深圳機場衛星廳項目舉行。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衛星廳主體混凝土結構已經全面封頂,計劃 2021 年中交付使用。 ▲深圳機場衛星廳主體結構
  • 深圳機場衛星廳雛形顯現
    為滿足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深圳正加快機場衛星廳、第三跑道等新一期擴建工程建設。9月5日,記者在現場看到,深圳機場兩條跑道中間的衛星廳工程建設現場一片火熱。目前,衛星廳主體混凝土結構已經全面封頂,計劃2021年交付使用,屆時每年可為2200萬人次旅客提供候機和中轉服務。
  • 深圳機場衛星廳預計明年建成,建成後從T3航站樓到衛星廳僅需3分鐘
    ▲衛星廳主體混凝土結構已經全面封頂。深圳晚報記者 董玉含 攝 9月5日,中建集團「建證幸福·共赴小康」活動在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衛星廳項目舉行。深晚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衛星廳主體混凝土結構已經全面封頂,計劃2021年交付使用。屆時,每年可為2200萬人次旅客提供候機和中轉服務,為打造灣區國際空港,一流航空樞紐,全球貨物集散中心奠定堅實基礎。
  • 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順利封頂
    圖:深圳機場衛星廳順利封頂 攝影:孫佳鑫民航資源網2020年11月19日消息:近日,隨著最後一根桁架鋼梁緩緩起吊、精準拼接,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工程實現全面封頂,為衛星廳及其配套工程的順利完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 深圳機場衛星廳最新建設進展來了!預計明年建成啟用
    2019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5293萬人次,全球排名躍居第26位,增速在全球前30大機場中排名第二位。建成之後衛星廳將通過捷運系統與T3航站樓相連接,從T3航站樓到衛星廳僅需3分鐘大大縮短旅客的步行距離。除了便捷高效的捷運系統,深圳機場在衛星廳流程設計時,以方便旅客為前提,通過對衛星廳建築空間和路徑的系統設計,可提供快速、便捷的中轉服務。
  • 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工程實現順利封頂
    近日,隨著最後一根桁架鋼梁緩緩起吊、精準拼接,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工程實現全面封頂,為衛星廳及其配套工程的順利完工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深圳機場新一期擴建的核心項目之一,衛星廳是深圳機場打造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基礎設施,計劃明年投用,啟用後將對提升機場服務保障供給能力,增強機場在「雙區」建設和民航高質量發展中的硬實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衛星廳明年建成運營
    建設中的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衛星廳。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羽潔 攝記者近日從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衛星廳項目建設方了解到,衛星廳計劃明年交付使用,屆時每年可為2200萬人次旅客提供候機和中轉服務。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是集海、陸、空、鐵聯運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國際空港。2019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5293萬人次,全球排名躍居第26位,增速在全球前30大機場中排名第二位。
  • 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順利封頂
    隨著最後一根桁架鋼梁緩緩起吊、精準拼接,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工程實現全面封頂,為衛星廳及其配套工程的順利完工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深圳機場新一期擴建的核心項目之一,衛星廳是深圳機場打造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基礎設施,計劃明年投用,啟用後將對提升機場服務保障供給能力。
  • 地處全國最繁忙十條公路之一,深圳地鐵12號線鍾屋站主體結構封頂
    1月13日上午,在寶安區107國道施工圍擋中間,隨著第十八段頂板混凝土的澆築完成,深圳地鐵12號線鍾屋站主體結構順利封頂,比原計劃提前3天。據了解,這是深圳地鐵12號線2021年封頂的首座車站,至此,12號線全線已有19座車站實現封頂,施工進度繼續領跑深圳軌道交通四期工程。
  • 長水機場S1衛星廳項目主體結構基本完工
    昆明長水國際機場航站區改擴建工程S1衛星廳項目主體結構已基本完工,目前已進入內部裝修階段,預計2021年投入使用。據了解,昆明機場改擴建工程投資約694.8億元,按照滿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1.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120萬噸、飛機起降76.2萬架次的需求設計,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新增3條跑道,新建85萬平方米的北部航站樓、39萬平方米的停車樓及8萬平方米的GTC換乘中心,新增客機位181個,建設相關配套工程等。
  • 中央美院青島校區主體封頂,「莫比烏斯環」已具雛形!
    青島西海岸報/西海岸新聞網通訊員 韓麗 耿曉月近日,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的中央美術學院青島校區項目主體封頂,「莫比烏斯環」建築形體揭開神秘面紗。從空中俯瞰,學校已初具雛形,幾棟單體樓線條優美,設計感十足,與碧海銀沙珠輝玉映,完美地融於自然。
  • 機場改擴建航站樓一階段主體結構封頂
    ——烏魯木齊機場改擴建工程航站樓第一階段土建主體結構順利實現封頂。記者在機場改擴建施工現場看到中建三局機場改擴建項目執行經理李磊說:「我們冬施現場在滿足施工條件的情況下,主要進行航站樓主體地上土建結構施工,僅我們開挖的17萬平方米區域,在12月15號前超額完成了年度的施工任務。」
  • 昆明長水國際機場S1衛星廳主題勞動競賽啟動
    在兩條運轉繁忙的跑道之間,昆明長水國際機場S1衛星廳的建設現場,一片不懈勞作的景象,為確保年底工程全面竣工,「百日攻堅」主題勞動競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隨處可見「保進度、保投資、立新功」「建設質量強國,決勝全面小康」的紅幅標語口號。
  • 昆明長水國際機場S1衛星廳「百日攻堅」主題勞動競賽正式啟動
    為更好服務雲南輻射中心建設,充分調動昆明長水機場S1衛星廳項目參建單位和廣大建設者攻堅克難、創先爭優、建功立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高質量完成昆明長水機場航站區改擴建工程各項任務,9月7日,雲南省總工會、昆明市總工會、雲南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工會在昆明長水國際機場S1衛星廳舉辦了「百日攻堅」主題勞動競賽暨質量月啟動會。
  •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工程榮膺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總建築面積62.1平方米,位於T1、T2航站樓南側,為目前世界上單體最大的衛星廳。衛星廳與T1、T2航站樓的連接方式突破傳統,通過地下捷運系統相連,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繫,形成「東西分開、南北一體」的總體規劃格局。衛星廳建築外形呈「工」字型,將登機長廊的長度應用到最大化,增加了近機位數量,優化了近機位布置。
  • 深圳又多一個「航站樓」,明年啟用!
    月 圖源:孫佳鑫近日,隨著最後一根桁架鋼梁緩緩起吊、精準拼接,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工程實現全面封頂,為明年啟用奠定了堅實基礎,位於T3航站樓北側,機場一跑道和二跑道中間,是深圳機場新一期擴建的核心項目之一。
  • 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主體建築正式封頂
    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主體建築結構正式封頂大洋網訊 昨日,記者從中國交建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部獲悉,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主體建築結構正式封頂,節點目標順利完成。在伶仃洋海面上,有兩座面積均約10萬平方米的人工島,連接著港珠澳大橋主橋和海底隧道,東人工島連接大橋香港段,毗鄰香港大嶼山及香港國際機場,在大嶼山蔥蔥山景的襯託下,可近距離看飛機起降;向南海域是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能偶見白海豚的嬉戲、浮沉景象;向西,距離6公裡左右是西人工島,兩島相互守望。
  • 烏魯木齊機場改擴建工程首個單體建築主體封頂
    新疆網訊(記者王媛媛 通訊員殷笑笑)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11月8日,烏魯木齊機場改擴建工程能源中心製冷站工程順利實現主體封頂。這也是烏魯木齊機場改擴建工程第一個主體封頂的單體建築。11月10日, 中建新疆建工集團、烏魯木齊機場改擴建工程能源中心製冷站工程項目經理李帥介紹,製冷站建築面積5865.22平方米,地上1層,局部2層,是新疆目前最大的製冷站項目。為確保工程全面推進,項目部通過科學調度、倒排工期、增加機械車輛等措施進行統籌安排。
  • 南昌地鐵4號線望城車輛段項目咽喉區主體結構封頂
    摘 要:12月20日上午,隨著最後一塊頂板混凝土澆築的完成,由中鐵一局承建的南昌地鐵4號線望城車輛段項目咽喉區主體結構順利封頂。12月20日上午,隨著最後一塊頂板混凝土澆築的完成,由中鐵一局承建的南昌地鐵4號線望城車輛段項目咽喉區主體結構順利封頂。
  • 杭州蕭山機場三期T4航站樓年底現雛形
    八月的天氣驕陽似火,蕭山國際機場三期項目現場同樣熱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