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工程榮膺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2020-12-22 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12月22日消息(記者吳善陽)目前世界最大單體衛星廳、由上海建工總承包、建工總承包部組織實施的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衛星廳工程,最近榮膺中國建設工程最高獎--「魯班獎」。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總建築面積62.1平方米,位於T1、T2航站樓南側,為目前世界上單體最大的衛星廳。

衛星廳與T1、T2航站樓的連接方式突破傳統,通過地下捷運系統相連,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繫,形成「東西分開、南北一體」的總體規劃格局。衛星廳建築外形呈「工」字型,將登機長廊的長度應用到最大化,增加了近機位數量,優化了近機位布置。衛星廳的建設,給浦東機場增加了83座登機橋、125個近機位,成為功能應用最大化的典範工程。

為了又快又好建成世界最大單體衛星廳工程,上海建工組建了強有力的現場指揮與管理構架體系,並整合處於行業領先的上海建工旗下總承包部與各專業施工單位的整體優勢與資源,提升對於鋼結構、安裝、裝飾、弱電、玻璃幕牆等方面的專業管理協調能力,形成了具有上海建工內總分包合作管理的現場施工管控體系。

上海建工項目總承包管理團隊在衛星廳工程建設中充分應用一體化的建造技術與數位化的建造技術,確保工程質量。如在衛星廳鋼結構工程建造過程中,通過攻堅克難,在機場不停航施工協同管理技術、「鋼結構—幕牆」一體化建造技術、大跨度空間雙曲桁架建造技術、「鋼結構--金屬屋面」一體化建造技術、數位化建造技術等方面取得了獨特的創新成果。為了給全球遊客一份全景機場的「大視野」體驗,詮釋上海這座城市的開放與包容,衛星廳主樓四周一圈從4米層至屋面挑簷下口立面採用幕牆鋼框架維護體系,展開長度達6公裡。該體系的全開放性決定了幕牆鋼框架為全外露鋼結構,每根構件設計精巧且纖細,稱得上是藝術鋼結構。幕牆體系在滿足防風抗臺要求的同時承擔起裝飾效果,較好地詮釋了衛星廳作為公共運輸建築簡約精細的設計理念,也體現了海派文化中對精緻優雅的極致追求。為滿足設計理念要求,幕牆鋼結構的加工製作和安裝精度控制是兩個關鍵點,總承包項目團隊採用了「鋼結構-幕牆」一體化建造技術。運用BIM技術對混凝土結構進行建模,提取幕牆鋼結構與混凝土結構的連接點坐標,並根據現場埋件實測各坐標數據進行修正,運用大數據合模技術,將幕牆鋼結構模型與混凝土結構模型進行整合,將合模結果輸出數據用於鋼結構、幕牆結構的深化設計。

上海建工在衛星廳工程建設中完美呈現綠色環保的施工工藝。比如衛星廳中量大面廣的清水混凝土工藝,不僅體現裝飾藝術效果,更能體現這種材質的「匠心」之作。上海建工依靠豐富的施工管理經驗,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和施工工藝,自主開發並大規模應用第五代清水模板體系---玻璃鋼圓柱模板和圓環平臺木模體系,共計現場澆築清水混凝土柱1899根,其中圓柱1751根,方柱與矩形柱148根;現場澆築的寬達4.2米、長達3500米的清水混凝土弧形懸挑板,創出了國內清水混凝土長度與面積之最。現場澆築清水混凝土柱、板、梁的總方量達5.4萬立方米,這在上海一個工程中也是最多的。此外,工廠預製清水混凝土掛板共計532塊約6000平方米。從外觀看來,這種混凝土在一次性澆築成型後,表現出逼真的混凝土肌理,形成整體清水效果,後續不需要打磨、修繕,只在表面塗一層啞光透明保護劑,不需做其它任何飾面裝飾。在施工過程中,上海建工項目總承包管理團隊和協同各參建單位研發出了自然紋理清水混凝土施工技術,滿足清水混凝土結構藝術化的需求,形成了從清水混凝土材料研發、現場施工質量控制到後期成品保護的一系列施工工藝,運用GPS定位、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進行三維立體排版到數位化加工,使清水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色澤均勻、稜角分明、無碰損和汙染,達到了素顏的效果。

世界單體最大的機場衛星廳---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衛星廳工程己完美呈現在世人面前。浦東國際空港將持續擴建中,上海建工的品牌效應還將持續延伸。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機場工程新建項目工程信息(上)
    2020年中國機場工程新建項目工程信息(上)項目名稱:山東省濟寧市民用機場工程項目名稱: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設計科研綜合樓工程項目名稱:江蘇省徐州市機場遷建營房工程項目名稱:上海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浦東機場當局樓3樓至7樓辦公室裝修工程項目名稱:芮城縣通用航空產業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通用機場機庫及配套設施工程項目名稱:湖南省永州市零陵機場飛行區道面應急改造工程項目名稱:中國民用航空中南地區空中交通管理局空管站空管設施設備工程(工藝部分)項目名稱:中國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民航局空管局業務樓部分功能改造工程
  • 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工程實現順利封頂
    作為深圳機場新一期擴建的核心項目之一,衛星廳是深圳機場打造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基礎設施,計劃明年投用,啟用後將對提升機場服務保障供給能力,增強機場在「雙區」建設和民航高質量發展中的硬實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 浦東交通30年④丨騰飛新機場
    當時擔任一期建設指揮部航站區工程處處長,後來又擔任二期工程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的王其龍在《夢想從浦東機場起飛》一文中回憶了選址過程——「1986年上海城市規劃的浦東機場,是選在原川沙縣合慶鄉境內,後經技術論證,發現地下有兩條地震斷裂帶,於是南移4.8公裡進入原南匯縣祝橋鄉、東海鄉境內。1994年2月,又提出要儘可能減少動遷農民住宅,東移700米。
  • 東航技術:服務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助推浦東開放高飛
    作為上海浦東最大的主基地航司——東航的重要保障單位之一,自浦東機場投運以來,東航技術旗下最大的維修單位——浦東維修基地時刻以踐行「確保安全第一,保證維修質量」初心為己任,在浦東開發開放的進程中不斷開拓進取、勇於突破、敢於探索、創新圖強,從提升維修能力到管理模式轉變、從打造品牌戰略到市場拓展延伸,積極服務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全力助推浦東開發開放事業起飛。
  • 浦東機場衛星廳行李處理系統的實施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是一個工字型的整體結構,作為主航站樓的功能服務的延伸。一、地理位置及周圍環境1.衛星廳的位置和功能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三期擴建工程衛星廳坐落在現有T1和T2南側,由東西兩端的S1和S2組成,形成一個工字型的整體結構。
  • 再也不用在機場擺渡車上等好久了 浦東機場飛行區下穿通道竣工
    再也不用在機場擺渡車上等好久了  你坐飛機時是不是也討厭遠機位?擺渡車開半天,有時還要停下來讓飛機或其他車輛。浦東機場飛行區下穿通道工程日前通過竣工驗收,這條通道開闢了一條「捷徑」,遠機位航班的擺渡時間將顯著減少!等今年下半年浦東機場衛星廳啟用,這條下穿通道還將高效實現航站樓和衛星廳之間的行李運輸及旅客擺渡。
  •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衛星廳明年建成運營
    建設中的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衛星廳。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羽潔 攝記者近日從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衛星廳項目建設方了解到,衛星廳計劃明年交付使用,屆時每年可為2200萬人次旅客提供候機和中轉服務。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是集海、陸、空、鐵聯運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國際空港。2019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5293萬人次,全球排名躍居第26位,增速在全球前30大機場中排名第二位。
  • 漫步上海/上海機場旅客吞吐量首逾1.2億人次
    據來自上海機場集團的數據顯示:上海兩大機場2019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2177.41萬人次,首次突破1.2億人次大關,同比增長3.52%,其中浦東機場7609.75萬人次,虹橋機場4567.66萬人次。
  • 昊兆航科助力上海浦東機場智能化發展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為4F級民用機場,是中國三大門戶複合樞紐之一 、華東區域第一大2019年,浦東機場年旅客吞吐量7615.34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363.56萬噸,年起降航班511846架次。伴隨著中國民航事業的快速發展,高速增長的客流量給機場的安保工作帶來了巨大考驗,也提出了更高的安保要求。與日趨嚴峻的安全形勢以及越來越高的安防要求的矛盾日益凸顯,需要安全檢查工作中實現快速、精確、自動及多目標的任務管理。
  • 昆明長水國際機場S1衛星廳主題勞動競賽啟動
    在兩條運轉繁忙的跑道之間,昆明長水國際機場S1衛星廳的建設現場,一片不懈勞作的景象,為確保年底工程全面竣工,「百日攻堅」主題勞動競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隨處可見「保進度、保投資、立新功」「建設質量強國,決勝全面小康」的紅幅標語口號。
  • 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順利封頂
    作為深圳機場新一期擴建的核心項目之一,衛星廳是深圳機場打造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基礎設施,計劃明年投用,啟用後將對提升機場服務保障供給能力,增強機場在「雙區」建設和民航高質量發展中的硬實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 深圳機場衛星廳最新建設進展來了!預計明年建成啟用
    要知道,我們的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是集海、陸、空、鐵聯運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國際空港。2019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5293萬人次,全球排名躍居第26位,增速在全球前30大機場中排名第二位。因此,為加快建設國際航空樞紐,更好地服務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啟動衛星廳及其配套工程建設。
  • 玻璃鋼夾砂管在浦東國際機場排水工程中應用的探討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處於浦東新區東南和南匯區東北部的長江口灘地,原為長江三角洲前緣的衝積平原,地勢平坦,平均高程約為吳淞高程3.4~4.3m,地下水位較高,約3.0~3.5m,地質為軟土地基類型。  根據浦東機場二期工程中的排水工程設計,雨、汙水管道管徑分別為dn300~dn2400,總長度約10km左右。
  • 上海寶冶中標柬埔寨國際最高等級機場建設
    是國際最高等級4F級機場,位於柬埔寨首都金邊市南部,佔地面積2600公頃,建設內容包含一條4F級跑道、滑行道、機坪等道面結構工程,以及助航燈光、供電、通信、視頻監控系統、消防、給排水、汙水排放及附屬工程,計劃於2022年底完工後投入運營,客流量規劃2030年達到1280萬人次,2050年最高達到3000萬人次。
  • 上海浦東機場和廣州白雲機場未來誰的發展潛力更大?
    那座機場會率先破億呢?我們逐個分析一下吧。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位於中國上海市浦東新區,距上海市中心約30公裡,為4F級民用機場,是中國三大門戶複合樞紐之一、長三角地區國際航空貨運樞紐群成員、華東機場群成員、華東區域第一大樞紐機場、門戶機場。地位十分高,意義重大。
  • 昆明長水國際機場S1衛星廳「百日攻堅」主題勞動競賽正式啟動
    為更好服務雲南輻射中心建設,充分調動昆明長水機場S1衛星廳項目參建單位和廣大建設者攻堅克難、創先爭優、建功立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高質量完成昆明長水機場航站區改擴建工程各項任務,9月7日,雲南省總工會、昆明市總工會、雲南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工會在昆明長水國際機場S1衛星廳舉辦了「百日攻堅」主題勞動競賽暨質量月啟動會。
  • 浦東機場第三跑道系統地基處理工程通過驗收
    中新上海網9月25日電:上海浦東機場擴建工程第三跑道系統地基處理及排水工程,近日通過了民航專業工程質量總站和民航華東地區質量監督站等單位組織的聯合專項驗收。驗收組一致認為工程滿足設計要求,質量優良。  浦東機場第三跑道工程是浦東機場擴建工程三項主要工程之一,於今年2月開工建設。
  • 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順利封頂
    隨著最後一根桁架鋼梁緩緩起吊、精準拼接,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工程實現全面封頂,為衛星廳及其配套工程的順利完工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深圳機場新一期擴建的核心項目之一,衛星廳是深圳機場打造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基礎設施,計劃明年投用,啟用後將對提升機場服務保障供給能力。
  • 去了一趟浦東機場衛星廳,坐了小火車,太高大上了
    據了解,咱們浦東機場每天約60%航班將在衛星廳運行。在這裡上班的員工真是蠻辛苦的。衛星廳位於浦東機場現有T1、T2航站樓南側,由兩座相連的S1和S2組成,呈工字型,提供出發候機、到達及中轉服務。值機流程等還在原來的T1、T2航站樓進行。需要提示的是:注意到登機口提示牌上凡是帶字母「G」或「H」的旅客則需要乘坐捷運列車前往衛星廳登機。
  • 主體混凝土結構封頂,深圳機場衛星廳現雛形,年服務兩千萬人
    為滿足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深圳正加快機場衛星廳、三跑道等新一期擴建工程建設。9月5日,記者在現場看到,深圳機場兩條跑道中間的衛星廳工程建設現場一片火熱。目前,衛星廳主體混凝土結構已經全面封頂,計劃2021年中交付使用,屆時每年可為2200萬人次旅客提供候機和中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