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1月19日電 (孫睿)青海省氣象局19日公布了該省2015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暴雨、沙塵暴、低溫寒潮等惡劣天氣對青海生產生活影響較大,同時引起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
青海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馬佔良表示:「去年青海一些極端的天氣氣候不僅創造了歷史極值,也對青海的生產生活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2015年青海省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如下:
一、1月寒潮致使部分地區氣溫創歷史最低
1月初,該省出現大範圍強降溫、寒潮天氣,貴南、五道梁、玉樹、河南等18個地區達到寒潮標準,祁連託勒、甘德、達日達到強降溫標準,其中稱多清水河、玉樹、達日極端最低氣溫創1961年以來最低極值,稱多清水河出現零下45.9℃的極端最低氣溫紀錄。
二、2月下旬都蘭遭受暴風雪災害
2月23~26日,柴達木盆地東部、環青海湖局部地區出現中-大雪,部分地區出現寒潮天氣,其中都蘭遭受暴風雪災害,對春運和和牧業生產影響較大。
三、柴達木盆地出現特強沙塵暴
3月31日,特強沙塵暴席捲柴達木盆地。格爾木市區陷入一片沙海中,能見度不足30米,期間最大風速達19.1米/秒,沙塵暴持續過程中還出現泥雨。小灶火、諾木洪、都蘭等地也相繼受到影響。沙塵天氣嚴重汙染了空氣,極大地影響了市民的戶外活動及道路交通安全。
四、5月初農業區低溫凍害致作物受災嚴重
5月10~11日,受冷空氣過境和輻射降溫共同影響,大通、樂都、化隆、貴德出現低溫凍害,其中小麥、油菜、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受災較重,受災面積達1.7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7億元。
五、6月末格爾木發生汛情
6月26~29日,受連日強降雨及雪融的共同影響,格爾木市、烏蘭縣、都蘭縣出現不同程度洪水災害,其中格爾木出現中度洪水,導致80多人被困,轄區內道路、交通等經濟損失超億元,格茫公路受此影響中斷80小時。
六、東北部多次出現冰雹
夏季我省東北部頻繁遭受冰雹襲擊,門源、大通、湟源等地7000餘公頃農作物不同程度受災,經濟損失4500餘萬元。尤其是7月中旬,門源冰雹致使油菜、青稞、馬鈴薯和蔬菜等農作物損失嚴重。
七、夏季多地暴雨洪澇成災
夏季全省多地出現大降水過程,引發不同程度暴雨洪澇災害共42起,林地、道路、電力、橋涵、水利防洪設施等遭受不同程度損毀,各地農作物受災1100餘公頃,經濟損失2.98億元,並造成7人死亡、4人失蹤、3人受傷。
八、高溫少雨造成黃河上遊來水量持續偏枯
黃河上遊地區年內大部時段降水偏少,氣溫偏高,導致黃河上遊來水量持續偏枯,偏枯幅度為2007年以來最大。來水量持續偏枯對牧業生產、水力發電及下遊供水產生較大影響。
九、秋季中後期全省氣溫異常偏高
10-11月,全省氣溫持續偏高,多地氣溫突破歷史極值,全省平均氣溫偏高2.3℃、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高,全省85%的地區平均氣溫創歷史極值。
十、青南牧區長時間積雪影響牧業生產
2014年12月15日~2015年1月31日,青南牧區多次出現降雪天氣,給農牧民生產生活、交通出行等帶來不利影響,造成800餘頭(只)牲畜死亡。4月下旬興海出現大-暴雪,部分鄉鎮積雪深度達60釐米,致使牲畜進食困難,造成3600餘頭(只)牲畜死亡,經濟損失450餘萬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