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現 天氣君為何變成「暴脾氣」
在氣象學中,對於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由超出一定閾值的天氣氣候極端值直接或間接導致的影響人類社會和生態環境的某種自然災害發生的事件。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總體可以分為極端降水、極端高溫、極端低溫、極端乾旱等幾類。一般是50年或100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對人類社會和生態環境產生巨大負面影響。
-
厄爾尼諾發威 極端天氣頻現
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2015年以來,厄爾尼諾現象愈演愈烈,極端天氣在全球各地出現。中國氣象局的信息顯示,去年10月,厄爾尼諾海溫距平指數(升溫幅度)累計達到18.4攝氏度,已達極強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 據美國氣象機構分析,這一輪厄爾尼諾現象將在今年春末夏初轉弱,但與其相反的拉尼娜現象的概率卻在增加。
-
為什麼江蘇位居強龍捲風災害頻發省份榜首?
江蘇省氣象部門專家介紹,冰雹、龍捲風災害性極端天氣都具有偶發性,兩者碰在一起非常巧合。事實上,龍捲風發生在江蘇省並不少見,位於江蘇淮河以北的鹽城市,遭遇如此強度的龍捲風則極為罕見,上次該地區遭受同等強度的龍捲風,還是50年前的1966年3月3日。
-
統計發現2016年江蘇龍捲風「全球傷害最大」—新聞—科學網
《法制晚報》記者統計了自2003年以來全球歷次龍捲風的突襲後發現,本次鹽城的龍捲風造成的傷亡人數為全球之最。連續兩天來,當地的救災工作有序展開。目前,受災地區的所有受災道路全部恢復暢通,各項生活秩序正在恢復正常。
-
江蘇風災|蘇州氣象局:月底局地或出現龍捲風等極端天氣
江蘇風災|蘇州氣象局:月底局地或出現龍捲風等極端天氣 王繼亮/人民網 2016-06-25 07:12 來源:澎湃新聞
-
北極渦旋惹大禍:古巴遭80年來最強龍捲風襲擊,專家評估EF3級
大家都知道,北極渦旋即將南下美國,製造一次「超級寒潮」,其強度為2014年以來最強,美國很多地方要先降溫30度,再升溫30度,堪稱「極品過山車」。在寒潮核心勢力襲擊的芝加哥等地,夜間氣溫將下降到-30攝氏度左右,白天最高氣溫將下降到-25攝氏度上下,有可能打破百年記錄;而西部明尼蘇達等州的「風寒指數」甚至可能降到-50度甚至-60度上下,堪稱危及生命。
-
鹽城公布2016年重大天氣氣候事件 「6·23」龍捲風上榜
中國江蘇網3月21日訊 3月20日,市氣象局發布2016年度鹽城市重大天氣氣候事件:年平均氣溫1961年以來最高、1月現近30年最低氣溫極值、歷史罕見超強龍捲重創阜寧、夏季氣溫創下「三最」、10月連陰雨為秋季同期歷史最長……這些破紀錄的氣候事件在2016年出現了。
-
我們如何應對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為了提高全球抵禦災害的能力,減輕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的危害,各國氣象部門通過世界氣象組織這一強有力的機構,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在監測、預報和建立暢通的氣象信息渠道方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
全球極端天氣高溫事件頻發 今年創最暖年紀錄
2015年11月26日訊,昨天,世界氣象組織在日內瓦發布2015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聲明,並分析了2011至2015年的氣候狀況。聲明指出,今年可能是有紀錄以來的最暖年份,而2011至2015年也將成為歷史上最暖的五年。
-
極端天氣頻發時代到來 是什麼惹的禍?
對於不久前歐洲的大雪,英國氣象局首席氣象學家麥卡勒姆和法國氣象臺專家納坦都認為,是大西洋上空出現了大範圍高氣壓,它們阻止了西風東進,留出來的空間便被從北極來的冷空氣佔領,引發大雪寒潮天氣。北半球氣候異常源自北極冷風,而南半球目前則主要受到拉尼娜現象困擾。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與該區域海面持續偏暖的厄爾尼諾現象相對應。
-
全球變暖導致2013年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原標題:全球變暖導致2013年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新華網日內瓦3月24電(記者張淼 劉美辰)世界氣象組織24日發布年度氣候報告稱,2013年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第六熱的年份,全球變暖導致這一年乾旱、洪水、熱浪和熱帶氣旋等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
全球高溫極端天氣頻發,德國媒體:都怪川普!
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資料,2018年正在創造一項紀錄,成為繼2015年、2016年及2017年之後,地球有氣象記錄以來第四熱的一年。希臘、瑞典、加拿大等多地出現持續高溫少雨天氣,森林火災頻發。據《紐約時報》,大火持續到24日,已造成76人死亡,180餘人受傷,上千人被迫轉移。26日,德國布蘭登堡地區突發山林大火,90公頃森林受影響,有專家認為,此次火災很可能是因為森林中二戰遺留的武器彈藥因高溫天氣起火。。。
-
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全球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組圖)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2015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可能達歷史最高。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也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且創歷史新高。期間,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 「種種破記錄的事件將讓歷史記住2015年的全球氣候狀況。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突破歷史記錄,在北半球春季,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首次超過400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2015年可能是歷史上最暖年份,海洋表面溫度也達到監測記錄以來的最高值。2015年極有可能超出1℃的臨界值。」WMO秘書長米歇爾·雅羅說。
-
江蘇60年間發生龍捲風884個 鹽城南通出現最多
今天中午,省氣象局召開新聞通報了,發布了昨天下午鹽城北部發生極端天氣情況。23日12時~15時,鹽城北部受強對流雲團影響,出現強陣風、冰雹和強降水等極端天氣。自動氣象站的直接觀測顯示,14:20-15:20分,阜寧縣西南部出現長25公裡、寬10公裡範圍的8級以上短時大風,最大為阜寧新溝鎮34.6米/秒(12級以上,時間為14:29分);濱海天湯鎮小時最大雨量51.7毫米/小時,阜寧本站47.6毫米/小時;14時30分左右阜寧縣城北、陳集一帶出現冰雹天氣,冰雹直徑20~50毫米。
-
專家:今年極端天氣並非厄爾尼諾現象所致
核心提示2014年伊始,異常天氣就輪番在世界各地上演,我國局部地區也深受其害。不少機構預測今年太平洋地區或將面臨厄爾尼諾現象,遭遇洪水、風暴和乾旱侵襲。也有人認為席捲全球的極端氣候是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全球氣候災害頻發的罪魁禍首真的是厄爾尼諾現象嗎?
-
1996年至2015年全球共計發生1.1萬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報告分析了1996年至2015年各國受風暴、洪水、高溫的影響大小。結果表明,1996年至2015年全球共計發生1.1萬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52.8萬人喪生,經濟損失達3.08萬億美元。全球氣候風險指數可以看作是一個警示標誌,排名越靠前,表示其或遭受頻發的天氣氣候事件侵襲,或遭受罕見但異常強烈的極端災害侵襲,或同時遭受二者侵襲。 該報告發現,與發達國家相比,不發達國家所受影響更大。在1996年至2015年受天氣氣候事件影響最大的前十個國家中,9個均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
-
江蘇60年間發生龍捲風884個 鹽城和南通出現最多
今天中午,省氣象局召開新聞通報了,發布了昨天下午鹽城北部發生極端天氣情況。23日12時~15時,鹽城北部受強對流雲團影響,出現強陣風、冰雹和強降水等極端天氣。自動氣象站的直接觀測顯示,14:20-15:20分,阜寧縣西南部出現長25公裡、寬10公裡範圍的8級以上短時大風,最大為阜寧新溝鎮34.6米/秒(12級以上,時間為14:29分);濱海天湯鎮小時最大雨量51.7毫米/小時,阜寧本站47.6毫米/小時;14時30分左右阜寧縣城北、陳集一帶出現冰雹天氣,冰雹直徑20~50毫米。
-
國際級專家發話:2017年,全球天氣還是會很激烈很極端很反常!
不久前,美國氣象機構NOAA對外發布報告稱,2016年是人類觀測史上最溫暖的一年,值得一提的是,上一次這麼說,是2015年,也就是說,我們已經連續兩年經歷了「史上最暖」。那麼2017年呢?今日,有專家指出,2017年的天氣也依然會很激烈很極端很反常!
-
極端天氣頻發危及全球糧食安全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王慶凱)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一場事關人類糧食安全的危機正在逼近。今年以來,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產區,均受到極端天氣影響。傳統的小麥出口國澳大利亞因遭遇嚴重乾旱,時隔12年後首次計劃進口小麥;玉米出口大國美國因受陰雨天氣影響,播種創歷史同期最低水平;同受乾旱影響,水稻出口國菲律賓也出現大規模歉收。海洋漁業情況也不妙,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今年日本周圍海域海水溫度升高,海苔產量達到46年來最低點。乾旱與洪澇在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主產區共發,嚴重威脅全球糧食安全。
-
厄爾尼諾與全球極端天氣事件
厄爾尼諾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面積異常升溫的現象(圖片來源:東方IC)2016年6月3日,國家氣候中心發布最新監測結果,5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暖海溫持續增強,已經發展成為自1951年以來第9次中等以上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