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級專家發話:2017年,全球天氣還是會很激烈很極端很反常!

2021-01-22 中國氣象愛好者

不久前,美國氣象機構NOAA對外發布報告稱,2016年是人類觀測史上最溫暖的一年,值得一提的是,上一次這麼說,是2015年,也就是說,我們已經連續兩年經歷了「史上最暖」。那麼2017年呢?今日,有專家指出,2017年的天氣也依然會很激烈很極端很反常!

這句話不是小編說的,也不是某個野雞專家提出的,而是在整合了全球80個國家天氣部門的信息後得出的結論,在這個2017年,不只是中國,全球許多地方可能多次出現高溫熱浪、暴雨、颱風等極端或反常天氣。

至於為什麼這些年的天氣越來越極端,世界氣象組織的專家認為,原因主要來自溫室氣體濃度和海水表面溫度上升導致的全球變暖加劇。全球氣溫的不斷上升與氣候系統中出現的其他變化一致,在過去的一年裡,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創新高、全球氣溫創新高、北極冬季的海冰面積創新低,全球的氣候走向極端化也是預料之中。  

當然,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也指出,除了全球變暖,厄爾尼諾現象的頻繁出現是造極端天氣頻發的主要因素。2015-2016的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導致了南非、東非、中非出現了數次乾旱,十年來最強颶風「馬修」橫掃加勒比海地區致339名海地人喪生等。  

而在2016年到2017年的冬天,北極不止一次出現過反常升溫,這種現象的蝴蝶效應也導致了今年冬天全球許多地方出現了極端和反常天氣。而這種極端反常的天氣和氣候模式將在2017年持續。  

在專家看來,儘管2017年不會出現強厄爾尼諾事件,但我們正持續看到地球各地發生超出我們理解的驚人變化,那些變化已經超出了人類經驗所能理解的範圍。

相關焦點

  • 全球多地經歷罕見高溫!專家解讀極端天氣為何頻發
    央視網消息:今年入夏以來,酷熱、山火、熱浪……各種極端天氣在全球頻繁出現。近日,全球多地出現罕見高溫,多地遭受高溫炙烤、甚至引發災情。地球似乎發燒了。全球多地經歷罕見高溫除了亞洲,在歐洲、非洲、北美等全球多地都在經歷罕見高溫天氣。下面就讓我們通過世界氣象組織近日發布的最新報告,藉助數據,直觀地了解今年世界各地的反常氣候。在北歐,氣溫比往年同期高出3到6℃。
  • 全球百位專家共同警告!地球上的極端天氣,皆是人類所為!
    在2016年,全球氣溫創下人類氣象觀測史中第一高,亞洲出現極端高溫天氣,澳大利亞沿海海水出現異常溫暖。在之前這些異常現象的發生,都被指與人類活動有密切聯繫。但最近,全球科學家確認,若不是人類活動引起的全球變暖,這一切都不會發生。換句話說,這一切都是由人類活動這一單一因素導致的,怨不了別人!
  • 全球極端惡劣天氣頻發,罪魁禍首真的是「氣候變暖」嗎?
    到了1988年6月,美國氣象學家詹姆士·韓森在參眾兩院的聽證會上正式提出"全球變暖"的說法,他在當時預測未來10年內全球氣溫會上升0.35℃,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只上升0.11℃。一方是以世界氣象組織為首的各類國際組織,堅信全球已經逐漸變暖,並呼籲各國政府共同努力繼續頒布"節能減排及治理環境汙染"的相關措施;另一方是來自美國物理學會、美國國家科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巴黎大學等學術機構的16位科學家,於2012年1月發表聯合聲明,明確反對"全球變暖"理論,並提出該理論就是愚弄大眾的"騙局",聲明發表後得到很多科學界專家的支持。
  • 全球高溫極端天氣頻發,德國媒體:都怪川普!
    2018年6月全球氣候報告來源:NOAA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在報告中指出,全球陸地和海洋表面溫度目前比20世紀的平均值高0.77攝氏度。這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溫度第四高的一年,最高是2016年,其次是2015年和2017年。
  • 極端天氣對全球經濟影響不容低估
    此間經濟學家表示,極端天氣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巨大,將給一些國家和行業帶來重大經濟損失。  美國全國氣象研究中心科學家凱文·特倫伯斯日前表示,正在影響美洲大陸的厄爾尼諾現象將會導致洪水與乾旱等重大自然災害。自2013年以來的兩個冬季,美國經濟都遭受極端天氣的影響,華爾街市場分析機構曾把美國經濟去年一季度疲弱的「罪魁禍首」歸咎為惡劣天氣。但極端天氣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程度到底有多大呢?
  • 極端天氣全球頻發 專家稱此現象可能「常態化」
    百年不遇年年遇 歷史罕見月月見  極端天氣  專家稱:極端天氣趨強趨多或將「常態化」  羊城晚報記者 陳強 實習生 朱杏金 通訊員 董永春加上本月初生成的「瑪瑙」,幾大颱風挾狂風暴雨奔襲中國東南沿海,今年則還是頭一遭。  「今年的颱風形勢是不尋常的。」廣東省氣象局首席預報員林良勳說。  讓人越來越難捉摸的天氣不獨颱風。去冬今春北半球的冰凍低溫和持續乾旱還讓我們記憶猶新,今夏熱浪、乾旱、洪澇又在全球各地上演。而今,極端天氣可謂是一波接一波,讓人目不暇接。人們不禁發問,全球氣候怎麼了?我們的地球怎麼了?
  • 極端天氣事件「破紀錄」
    在經歷了破紀錄的颶風、洪水、熱浪和乾旱等極端天氣事件後,2017 年極有可能進入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年份的前三甲。他指出,「極端天氣將是全球變暖的新常態,國際社會必須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署署長、聯合國秘書長減災事務特別代表格拉塞爾說,近15 年內,極端天氣造成的死亡人數比例已超過地震與海嘯,並且與氣候相關的自然災害導致的死亡案例大多發生在溫室氣體排放較少的中低收入國家。
  • 全球變暖使極端天氣頻發,科學家警告:高溫高溼天氣更有致命風險
    2020年5月,已經有109個國家的氣象觀測站的氣溫達到或突破5月上旬極值。「五一」期間鄭州更是爆出了40℃以上的高溫。我們一直在談氣候變暖,其實反常的高溫天氣就是離我們最近的氣候變化。研究氣候變化的科研人員甚至發出過,「地球再過50年將出現近乎不適合居住的高溫天氣「這樣的警告。不過這並不是最致命的。
  • 10月中旬,歐洲各地氣溫將驟降至冰點,氣候極端反常
    德國氣象局已經發布了惡劣天氣預警,因為暴雨將帶來風速在85公裡/小時到100公裡/小時的陣風。冷鋒穿過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它遭受了不合季節的秋季寒冷,氣溫比平均氣溫低3攝氏度,由於其它國家將會出現溫暖的天氣,寒冷的氣溫將持續到10月份。由於全球變暖,大西洋風暴可能造成樹木連根拔起和房屋損壞。
  • 全球極端天氣頻發 氣候周期變化還是全球變暖所致?(組圖)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5時13分報導,俄羅斯大火持續肆虐、巴基斯坦持續強降雨、中歐多國暴雨成災、阿根廷寒流冰凍,最近,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現象似乎成了「家常便飯」。異常天氣今年為何如此猖狂?多災多難的地球能否做到防患於未然?  今年3、4月份國內的極端天氣就頻頻發生。
  • 專家:北極融冰致全球三月寒冷
    對此,專家表示,席捲英國和歐洲、北美大部分地區的暴風雪和倒春寒,與北極海冰大面積融化有關,全球變暖在製造著「一個個極端天氣」。美國羅格斯大學沿海和海洋科學研究所的專家指出,北極海冰面積銳減導致了北半球反常天氣的出現。去年秋季,北極海冰的面積與體積均降至歷史低點。根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3月25日公布的衛星圖像顯示,最近一段時間,北極海冰的面積再次逼近歷史低點,隨時可能「打破紀錄」。
  • 全球極端天氣或成常態(圖)
    全球多國近期遭遇極端天氣極端天氣 防禦工作待加強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一位俄羅斯專家稱,目前由強降雨或酷熱天氣導致的大規模洪澇災害還很少見,但未來在全球都會變得十分常見。這與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有關。據專家統計,未來20年內,氣象災害出現的頻率將增至目前的4倍,例如目前的氣象災害數量較1960年增加了數倍之多。重大氣象災害也暴露出防禦工作的薄弱環節。
  • 極端天氣五大認識誤區
    外國攝影愛好者肖恩-希維在蒙大拿的大草原上拍攝這些極端天氣的照片【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7月23日文章】題:有關極端天氣的五大迷思(作者馬尼什·巴普納珍妮弗·摩根)天氣太熱了。從緬因州到夏威夷,氣溫都在「不屈不撓」地上升。
  • 專家:全球暖化守住2攝氏度關卡 但極端天氣仍將持續
    中新網8月20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科學家近日表示,儘管人類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北半球夏天還是會出現持續更久的危險熱浪、乾旱與陣雨。
  • 極端天氣肆虐歐洲多國
    連日來,德國南部持續遭遇暴雪天氣。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政府1月7日公布消息稱,該州米斯巴赫縣的暴雪天氣已被定性為雪災級別。目前德國南部的巴登—符騰堡州和巴伐利亞州山區的雪崩危險已經達到地區最高警戒水平,阿爾卑斯山脈地區幾乎全部發出二級雪崩預警信號。
  • 極端天氣頻發危及全球糧食安全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王慶凱)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一場事關人類糧食安全的危機正在逼近。今年以來,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產區,均受到極端天氣影響。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Snyder憂心忡忡地寫道,一場席捲全球的糧食危機正在逼近。朝鮮近期發布的備忘錄顯示,受高溫、乾旱、洪水等因素影響,朝鮮糧食產量大幅下降,目前已下調人均每日口糧配給;受厄爾尼諾影響,非洲糧食安全也面臨嚴峻挑戰。多位氣候專家分析認為,全球氣候系統變暖趨勢加強,造成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氣候風險水平上升。
  • 厄爾尼諾與全球極端天氣事件
    月3日,國家氣候中心發布最新監測結果,5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暖海溫持續增強,已經發展成為自1951年以來第9次中等以上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事件的強度分為5個等級,持續時間越長,月累計偏高值越大,其強度就越高,對全球氣候產生的影響也就越大。  受厄爾尼諾影響,近期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
  • 先抑後揚,南京天氣不算反常
    今年入夏以來,南京的天氣「先抑後揚」,6月到7月初氣溫不溫不火,讓不少人暗自歡喜,以為要過個涼夏,沒想到出梅以後氣溫突然發力,火力十足,連續高溫讓人連喊吃不消。今年夏天究竟咋回事?算不算反常?接下來還會有高溫嗎?  特別熱?其實平均氣溫、高溫日、極端高溫都排不上名次  「熱死了!」
  • 今年是最冷冬天,會重現2008年凝凍災害極端天氣?氣象專家這麼說→
    因為冷空氣的頻繁降臨,有網友傳言今年將會是60年來最冷的一個冬天,甚至「預言」將會出現2008年的凝凍災害極端天氣。對此,氣象臺專家表示這是謠言,今年不會出現像2008年時那樣嚴重且持續的極端天氣,也不會是60年來最冷的冬天,但是畢竟在冬天,肯定會有階段性的低溫雨雪天氣,這樣的天氣一般會出現在12月上旬、12月下旬和1月中旬,專家提醒,這些時間段市民出行需要注意防寒保暖。
  • 看世界:1月極端天氣各地損失巨大
    國際山地綜合開發中心在報告《印度庫什喜馬拉雅評估》中指出,如果全球控制氣候變化失敗,後果將不堪設想:到2100年,喜馬拉雅地區的冰川將損失2/3。國際山地綜合開發中心首席科學家菲利普·韋斯特表示,全球氣溫的上升,已經對印度的庫什喜馬拉雅地區,還有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8個國家構成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