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對全球經濟影響不容低估

2021-01-20 中國氣象局

  

  1月5日,兩名遊客在美國紐約布萊恩特公園觀賞結冰的噴泉。當日,紐約迎來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全天最低氣溫降至零下8攝氏度,與剛剛過去的溫暖的聖誕新年假期形成鮮明反差。新華社發

  近來,美國遭遇龍捲風和洪災,墨西哥出現異常降雪,南美國家以及英國遭受嚴重洪災襲擊。此間經濟學家表示,極端天氣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巨大,將給一些國家和行業帶來重大經濟損失。

  美國全國氣象研究中心科學家凱文·特倫伯斯日前表示,正在影響美洲大陸的厄爾尼諾現象將會導致洪水與乾旱等重大自然災害。自2013年以來的兩個冬季,美國經濟都遭受極端天氣的影響,華爾街市場分析機構曾把美國經濟去年一季度疲弱的「罪魁禍首」歸咎為惡劣天氣。但極端天氣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程度到底有多大呢?此間市場分析人士的意見不一。針對2014年至2015年冬季極端天氣對經濟的影響,美聯儲芝加哥分行的經濟學家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稱,天氣因素對美國經濟活動的影響明顯,但較為短暫。除了公共設施、建築、交通、酒店、餐飲與零售業之外,惡劣天氣的影響範圍有限。美國的國民收入與生產核算數據顯示,導致美國經濟疲弱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的庫存調整與對外貿易。

  華爾街金融機構目前在衡量極端天氣對經濟的影響時,並未將其列為影響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而是將其歸為影響新興市場與大宗產品的重要因素。美銀美林全球研究部門的經濟學家日前在研究報告中指出,由厄爾尼諾引發的極端天氣將對全球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導致糧食價格上漲與通貨膨脹。依賴漁業與農業的國家將受到較大衝擊。另外,低油價的效益可能被惡劣天氣抵消。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正在全球各地肆虐的厄爾尼諾現象,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不容低估。據凱文·特倫伯斯估算,1997年至1998年那場禍害全球的厄爾尼諾造成高達10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世界糧食署(WEP)日前表示,近年來最強的厄爾尼諾正在肆虐非洲,持續導致糧食歉收與大量牲畜死亡。

  聯合國秘書長減災事務特別代表、聯合國減災辦公室負責人瓦爾斯特倫日前曾敦促各國政府採取更加強有力的預防行動,以減少極端天氣所造成的損失。她指出,與天氣相關的災害繼續增加,給數以百萬計的人造成影響。為使更多人得到保護,免受自然災害影響,各國採取預防措施至關重要,如提升早期預警系統,修改建築規範,加大防洪設施投資等,確保學校、醫院和道路等關鍵基礎設施更堅固,更容易災後復原。

  研究顯示,南美國家近期出現的密集洪災是過去10年以來最嚴重的,共造成巴拉圭、阿根廷、巴西和烏拉圭等國17萬人撤離。世界氣象組織曾在去年11月預報,該地區將出現反常的洪災現象。瓦爾斯特倫督促有關國家將科學發現和災害預報納入長期政策中。她同時警告,英國頻繁發生洪災,墨西哥出現異常暴風雪是在向世界發出警報,但是目前準確預測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還存在一定難度。

  (作者:張偉 責任編輯:唐淼)

相關焦點

  • 被低估的氣候災難:危險的極端溼熱天氣比預期早幾十年出現
    溼熱是最被低估的局部氣候變化災難,過去科學家認為幾十年後才會出現的極端溼熱天氣已開始出現,並日趨頻繁,提醒我們不得不早一些注意致命風險。現在,一項新研究發現,難以忍受的高溫和高溼天氣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出現,比預期提前了幾十年。除南極洲外,所有大陸都出現了數千次異常或前所未有的極端高溼熱。這種情況不僅會破壞經濟,甚至可能超過人類生存的生理極限。
  • 全球氣候變暖引發極端天氣 低碳經濟是人類自救
    全球氣候變暖是人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可是近日來,歐洲、美洲、亞洲多個國家陸續出現暴雪、暴雨等極端天氣,北京更是遭遇了60年同期最大暴雪,氣溫屢創新低。而去年哥本哈根會議不是一直說全球氣候變暖嗎?為什麼氣候會異常寒冷呢?
  • 厄爾尼諾與全球極端天氣事件
    厄爾尼諾事件的強度分為5個等級,持續時間越長,月累計偏高值越大,其強度就越高,對全球氣候產生的影響也就越大。  受厄爾尼諾影響,近期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指一定地區在一定時間內出現的歷史上罕見的氣象事件,其發生概率通常小於5%或10%。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總體可以分為極端高溫、極端低溫、極端乾旱、極端降水等幾類,一般特點是發生概率小、社會影響大。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出現頻率發生變化,呈現出增多增強的趨勢。
  • 全球變暖對極端天氣的出現帶來越來越大的影響
    英國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的一項報告說,研究人員通過數據分析展示了全球變暖正對極端天氣的出現帶來越來越大的影響。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對全球高溫、強降水和降雪等極端天氣事件的歷史數據以及未來的預測進行了全面對比分析,發現人類活動、全球變暖以及極端天氣之間有越來越緊密的關係。
  • 控制全球變暖,減少極端天氣
    全球變暖早在多年前就已經被認識到了,但是科學家還是低估了全球變暖的危害。按照當年的預測,如果全球的平均氣溫上升5℃,那麼南極的冰川將全部融化,而海平面的上升會是大部分地區都淹沒在海底,所有陸地生物都將不復存在。鑑於這種認識,在2016年的巴黎協定上,參會的177個國家的共同約定是將全球的升溫控制在2℃以內。但是隨著近年來極端天氣的增多,各種自然災害的頻發。
  • 極端天氣頻發危及全球糧食安全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王慶凱)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一場事關人類糧食安全的危機正在逼近。今年以來,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產區,均受到極端天氣影響。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Snyder憂心忡忡地寫道,一場席捲全球的糧食危機正在逼近。朝鮮近期發布的備忘錄顯示,受高溫、乾旱、洪水等因素影響,朝鮮糧食產量大幅下降,目前已下調人均每日口糧配給;受厄爾尼諾影響,非洲糧食安全也面臨嚴峻挑戰。多位氣候專家分析認為,全球氣候系統變暖趨勢加強,造成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氣候風險水平上升。
  • 李澤椿:謹防極端天氣影響生態環境安全
    如何充分認識極端天氣對生態環境影響的嚴重性,從哪些方面尋找對策?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澤椿在中國氣象局和重慶市政府共同舉辦的中國秦巴山區典型氣候研討會上亮出了自己的觀點。    應從極端天氣演變來研究生態問題  影響生態環境的氣候變化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慢性、長期和大範圍的,比如原本少雨的北方地區常年多雨;另一種是實時、分散的極端天氣事件,比如某次特大暴雨過程、強風雹、極端高溫等。  「實時、分散的極端天氣事件往往是致命的。」李澤椿說。
  • 全球變暖引發極端氣候 嚴重影響世界經濟發展
    令人憂心的是,厄爾尼諾事件所觸發的極端天氣的影響會長期作用於生態系統,短則持續數年,長則可能轉化為永久性問題。  高溫天氣長時間內會經常光顧全球根據《2015年氣候狀況》報告,隨著全球氣候不斷變暖,極端氣候事件也逐漸增多。2015年雨季的降水高於往年,導致全球許多地方發生大洪水。
  • 全球極端天氣或成常態(圖)
    全球多國近期遭遇極端天氣即使在經濟和科技水平發達的北美地區,罕見的持續高溫也令不少農民放棄了本季的糧食收成,美國玉米、大豆小麥期貨價格近日均因「不樂觀預期」出現下滑。高溫導致的大面積斷電亦對民眾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加拿大氣象學家稱,過去一周「每一天都在打破歷史最高溫度記錄」。因超負荷運轉,加拿大至少有6000家庭和企業斷電。
  • 為什麼地球的極端天氣將要加劇?
    煎蛋根據周三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最新研究發現,到2100年北半球每年夏季極端天氣的發生機率將上升至平均50%的概率。這只是保守的估計,這項研究的研究小組成員認為,到本世紀末,極端破壞天氣的持續性可能會超過三倍。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的氣候科學家、新研究的主要作者麥可·曼恩說:「我們在2018年遇到的夏季極端氣候是氣候變化對氣流造成影響的結果。」
  • 極端天氣或給股市帶來「巨大而不為人知」的影響
    來源:金融界網站目前,美國和歐洲正受到極端天氣的困擾:法國和西班牙出現了創紀錄的高溫,美國中西部出現大規模洪水和龍捲風,一場即將來臨的熱帶風暴正向紐奧良已經被洪水淹沒的街道席捲而來。美國的公司已經開始注意到極端天氣對它們業務的威脅。
  • 極端天氣頻發,我們算了一筆經濟帳
    全球變暖造成的極端天氣會造成多大規模的經濟損失?哪些行業和企業尤其受到影響?極端天氣又會以怎樣不同的方式影響企業受益?高溫已經造成當地路面柏油融化、基礎設施故障、動物和魚群大規模暴斃(其中澳大利亞眼鏡狐蝠兩天內死亡三分之一)、野火肆虐……極端天氣為何頻頻出現?全球變暖或為主因不管是美國的-50℃極寒,還是澳大利亞的50℃酷熱,這種種極端天氣,正是源自於全球變暖。表面看來,美國的極寒天氣似乎是全球變暖的一個悖論。
  • 極端天氣事件如何影響能源系統
    科技日報北京2月20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能源》雜誌17日集中發表了6篇評論文章和1篇研究論文,集合瑞士、瑞典、美國等多位科學家討論極端天氣事件可能對能源系統造成的「幹擾」。這份焦點(Focus)專刊主要探討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能源科學的各學科可以研究如何應對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
  • 航空產業失業風險擴大,疫情影響全球經濟被低估多少
    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航空運輸行動組織」近日發表報告,到明年年初全球與航空業相關的8800萬個工作崗位將近4600萬個可能會因為疫情被削減。新冠肺炎疫情對勞動世界的影響進一步超之前的評估,勞動力市場很難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 2009:極端天氣的成因和預防
    什麼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某一區域或地點發生的出現頻率較低的或有相當強度的對人類社會有重要影響的天氣氣候事件。但近幾年高溫、強降水事件頻繁發生與長期氣候變化有關,它與大的氣候背景,也就是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全球變暖過程中,季節性波動減弱,中高緯區域天氣波動(尤其是在冷季)也普遍減弱,對應冬季寒潮減弱,極端低溫事件減少,冬春季大風沙塵暴也有減少趨勢;而中低緯區域夏季天氣波動有變短變強的傾向,夏季局部對流性天氣增強,強降水、高溫等天氣增多。
  • 全球變暖引起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急劇增加?科學家已證實
    而這樣的災難也不僅僅是在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上演,而最新科學研究表明,近年來洪災、野火、颶風和熱帶風暴加劇與氣候變化有關,有足夠的數據報告可以證明全球變暖愈演愈烈,最終足以對人類生活造成毀滅性影響。而且,由於自然界中的動物難以適應如此快的氣候變化速度,比如像大山雀這樣的普通鳥類動物,那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真的為時不遠了?
  • 全球高溫極端天氣頻發,德國媒體:都怪川普!
    希臘、瑞典、加拿大等多地出現持續高溫少雨天氣,森林火災頻發。據《紐約時報》,大火持續到24日,已造成76人死亡,180餘人受傷,上千人被迫轉移。26日,德國布蘭登堡地區突發山林大火,90公頃森林受影響,有專家認為,此次火災很可能是因為森林中二戰遺留的武器彈藥因高溫天氣起火。。。
  • 聯合國:受極端天氣影響 2018年上萬人死於自然災害
    中新網1月30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約6000萬人的生活受到極端天氣影響,一萬多人死於各類自然災害。數據顯示,2018年洪水影響的人口最多,高達3540萬人,其中2300萬人生活在印度喀拉拉邦。
  • 面對極端天氣 其他國家如何應對?
    科學家預測,未來幾十年,受大西洋和印度洋快速升溫影響,非洲旱情將更趨嚴重,持續時間更長。據肯亞《民族報》近日報導,聯合國難民署指出,目前非洲受乾旱等影響,受災人口高達2.96億。聯合國日前警告說,嚴重的旱情或使索馬利亞重蹈去年大規模饑荒的覆轍,屆時索馬利亞將會陷入另一場人道主義危機,超過300萬人急需援助。極端天氣頻發直接影響了各國經濟發展。
  •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天氣現象增加
    中國經濟網紐約11月9日訊(記者 朱旌 汪璐)根據聯合國專門機構世界氣象組織11月8日在日內瓦總部發布的題為《全球氣候2011-2015》報告,通過對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的全球氣候以及極端天氣事件中的人類足跡進行分析後發現,創紀錄的溫度伴隨著海平面上升、北極海冰範圍縮小、大陸冰川和北半球積雪減少;所有這些氣候變化指標都確認了溫室氣體所造成的長期變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