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50°C,澳洲50°C!極端天氣頻發,我們算了一筆經濟帳

2020-11-23 每日經濟新聞

美國-50°C,澳洲50°C!極端天氣頻發,我們算了一筆經濟帳

華爾街見聞 2019-02-03 20:33:41

2019新年開年僅一個月,極端天氣席捲全球多國。全球變暖造成的極端天氣會造成多大規模的經濟損失?哪些行業和企業尤其受到影響?極端天氣又會以怎樣不同的方式影響企業受益?

圖片來源:攝圖網

美國-50°C,澳洲50°C!南北半球相差100°C,地球開啟極端模式?

事實上,極端天氣不是什麼新鮮事:2007年,英國遭遇200年一遇暴雨;2010年,巴基斯坦出現世紀大洪水,俄羅斯發生百年大旱;2011年,美國龍捲風造成幾百人死亡;2017年,颶風季極為活躍接連重創北大西洋……

但令人不得不重視的是,2019新年開年僅僅一個月,極端天氣如此頻發,且已席捲全球多國:美國中西部氣溫比北極還要冷,而另一邊,澳大利亞則遭受極端熱浪如同置身火海,此外在世界其他地方,歐洲多地大雪成災,巴西、智利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則洪水肆虐。

在美國,多城突破零下50度,打破340多項歷史紀錄。根據美國中西部地區氣象中心,冷氣團加上冷風影響下,明尼蘇達州氣溫降至攝氏零下53度、威斯康辛州為零下51度、愛阿華州零下58度,以及伊利諾州零下48度,而處於這場「氣溫地震」中心的芝加哥最低氣溫甚至低於南極,創下了1966年以來的最低氣溫。

極寒天氣已經造成包括數名學生在內的至少21人直接死亡,多個州宣布進入緊張狀態,許多地區學校停課,電力與天然氣等基礎建設不堪負荷……

與此同時,南半球的澳大利亞、紐西蘭酷暑難耐,1月24日,阿德萊德氣溫達到46.6℃,打破80年來的紀錄。懷阿拉48.5℃、利溪46.9℃、奧古斯塔港49.1℃,全部打破歷史最高紀錄。

高溫已經造成當地路面柏油融化、基礎設施故障、動物和魚群大規模暴斃(其中澳大利亞眼鏡狐蝠兩天內死亡三分之一)、野火肆虐……

極端天氣為何頻頻出現?全球變暖或為主因

不管是美國的-50℃極寒,還是澳大利亞的50℃酷熱,這種種極端天氣,正是源自於全球變暖。

表面看來,美國的極寒天氣似乎是全球變暖的一個悖論。美國總統川普將寒潮視為打臉「全球變暖」的證據,在1月28日發布推特稱,「全球氣候變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請快回來,我們需要你!」

事實上,絕大多數科學家根據研究發現,氣候變暖恰恰是導致嚴寒等極端天氣發生頻率大幅上升的原因,比如眼下美國中西部正經歷的極寒,和南半球正在經歷的酷暑。

美國航空航天局研究表明,北極融冰和氣溫升高會干擾北極上空的對流層,北極變暖會擠壓原來盤踞在位於北極上空的「極地渦旋」內部的冷氣團,使寒冷空氣容易溢出。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據此對美國這一波寒潮天氣解釋稱,「極地渦旋」近來不穩定,導致通常聚集在北極上空的冷空氣南下,侵入美國導致了美國的極寒天氣。

氣候學家Judah Cohen補充表示,由於氣候變化,地球總體正在變暖,但北極附近地區變暖的速度是全球其他地區的兩倍多,「北極放大效應」(Arctic amplification)會削弱或擾亂極地渦旋,導致冷暖氣流的重新分布,將冷空氣團向南轉移到了歐洲、亞洲和美國,而這種變化最近數十年更頻繁地發生。

另一名氣候學家Michael Mann持相對謹慎態度,認為現有數據和模型尚不足以解答關於極端天氣形成機制的一些關鍵問題。

澳洲經歷著的異常高溫則是全球變暖更直接的體現。澳大利亞氣象局表示,1910年以來,澳大利亞及其周圍的海洋已經變暖了約1℃。

經濟風險:哪些行業和企業受影響?

氣候變化不僅是環境問題,也是全球經濟面臨的重大風險。

極端天氣對多個行業都會產生產生巨大衝擊。以這次美國極寒為例,全美2300次航班取消,11800次航班因天氣原因延誤,鐵軌結冰列車無法正常運行,UPS(聯合包裹服務公司)及多家交通運輸公司暫停服務,大規模用電導致電力基礎設施不堪負荷,美國天然氣及農作物期貨等價格震蕩、部分商業和政府機構被迫暫時關閉……

聯合國近日發布《2019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列舉了全球經濟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報告指出,隨著世界上出現越來越多極端天氣事件,氣候風險正在加劇。1998年至2017年,氣候相關災害造成的損失高達22450億美元,比1978年至1997年期間增長151%。

慕尼黑再保險公司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也顯示,2018年全球所有自然災害的總損失為1600億美元,高於1400億美元的長期平均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這其中多家大型企業集團業績遭到嚴重拖累甚至宣布破產。

報告顯示,去年11月席捲美國加州的大火造成的總損失達165億美元,是2018年世界上財產損失最大的自然災害,受此影響,美股公用事業百年公司PG&E被迫宣布申請破產保護。此外,排名第二和第三的自然災難也發生在美國,分別是10月的颶風「麥可」和9月的颶風「佛羅倫斯」,分別造成160億美元和140億美元的損失,多家公司因此受害。

至於具體哪些公司更容易受到極端天氣的影響?市場情報公司Four Twenty Seven綜合海平面上升、颶風、洪水、乾旱等極端災害天氣因素,來衡量公司應對災害天氣的脆弱性並進行排名,發現供應鏈多點布局的行業龍頭暴露的風險最多。

該報告顯示,排在榜首的是挪威郵輪控股公司,該公司在邁阿密擁有多項設施,包括貨運客運設施以及旅行社,其均高度暴露在極端降雨、颶風以及洪水等風險中,或將令公司遭遇巨額損失。科技巨頭威騰電子公司也有超過五分之一的設施所在地,或將因嚴重遭受洪水侵襲而導致運營受阻、供應鏈中斷。此外,美光科技、希捷科技、應用材料公司、道明尼資源、公共服務企業集團、皇家加勒比海遊輪、因塞特醫療、百時美施貴寶等公司遭遇自然災害的概率均排在前列。

總體看來,極端天氣會拖累多少比例的企業收益?標普全球統計數據顯示,在2017財年約15%的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開披露了天氣等相關事件對公司收益的影響,不過僅有4%的公司進行了實際量化,這部分公司的收益平均受到約6%的影響。

極端天氣以不同方式影響企業

隨著氣候風險因素對企業影響加深,目前越來越多的公司將氣候變化作為其年度報告中的一個風險因素,也有數據顯示,已有85%的公司在決策過程中都已將氣候引入風險因素進行考慮。

一家名為CDP的非營利組織環保組織近期公布一份其收集到的關於各大公司有關其環境影響的報告,其中詳細說明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機會。

報告顯示,不少企業已經意識到,極端天氣正在或將會以各式各樣的不同方式影響公司收益。

企業最常提到的風險之一是水資源短缺。比如,英特爾的許多業務都位於半乾旱地區和水資源緊張的地區。英特爾在報告中表示,半導體製造過程依賴水,如果氣候變化導致這些地區的乾旱持續時間更長,其運營成本將大幅增加。可口可樂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若氣候變化導致水資源短缺,可口可樂系統裝瓶業務的供水量可能會受到限制。

此外,AT&T提到,更頻繁的颱風和野火會耗費更多經費修復損壞的網絡以及設備成本。

迪士尼提到,氣溫上升已經影響到主題公園的顧客舒適度和健康。如果不採取措施確保冷卻和管理極端溫度的低成本替代方案,會影響到其吸引和留住訪客數量的能力。

此外,美國銀行提到,其4%的美國房地產擔保貸款處於洪水區,幾乎全部都是住宅區,洪水發生率和嚴重程度的增加可能導致客戶拖欠抵押貸款。

Visa則警告,全球變暖可能會加劇全球流行病和武裝衝突,這些問題反過來會導致更少的人出門與跨境旅遊。

不過,也有企業能因此獲益……

極端天氣可以消除或增加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因此,對於企業而言,氣候變化並非全都是不利的。

比如,蘋果在報告中提到,更多的災難將使人們更依賴iPhone:可以用作手電筒或警報器、提供急救指導、充當收音機、透過汽車電池甚至手搖充電器充電多天。總體而言,蘋果估計,氣候變化帶來的總好處可能高達9.2億美元。

谷歌則預計氣候變化將增加成本同時也會帶來收益。由於氣候變化導致的社會經濟條件波動可能會減少對線上廣告的需求,但同時更多人可能會使用Google Earth。如果客戶重視Google Earth Engine作為檢查地球自然資源和氣候變化的工具,可能會提高客戶忠誠度或品牌價值。

藥廠默克提到,氣候變化將會增加熱帶地區與天氣相關疾病,從而增加相關藥物的需求。

本田提到,如果極端天氣令全球基礎設施崩潰,其發電機需求將大增,如卡翠納風災之後,本田發電機組的銷量增加27%。

相關焦點

  • 極端天氣頻發時代到來 是什麼惹的禍?
    北京目前遭遇「冬旱」,近80天無有效降水,整個北方也旱情嚴重;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巴西等國洪水滔天,產生連鎖經濟反應;不久前,歐美國家大雪紛飛,讓人措手不及。天氣短期內頻走極端,著實罕見。全球氣候到底怎麼了?北極風與拉尼娜「惹禍」?
  • 北半球「凍哭」、南半球「熱化」、地球冰火兩重天,有人算了筆經濟帳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變暖造成的極端氣象越來越頻發:2007年,英國遭遇200年一遇暴雨;2010年,巴基斯坦出現世紀大洪水,俄羅斯發生百年大旱;2011年,美國龍捲風造成幾百人死亡……近日,美國的中西部地區又迎來了史無前例的極寒天氣,部分州甚至氣溫低到零下52°C!而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氣溫卻又飆升到了50°C...
  • 我們來算一筆帳,如果《流浪地球》票房50億,吳京能賺多少錢?
    除此之外,像製作精良,吳京這個大IP也是原因,也正因為如此,所以貓眼預估這部電影最終的票房將會過50億。於是有人就開始算帳了,說吳京雖然是0片酬參演,但投了6000萬,要是50億票房,他能夠賺多少錢?能不能分到5億?那麼我們就來算一算吧。
  • 北半球「凍哭」、南半球「熱化」、地球冰火兩重天,有人算了筆經濟...
    北半球「凍哭」、南半球「熱化」、地球冰火兩重天,有人算了筆經濟帳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2-04 13:06
  • 我們如何應對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為了提高全球抵禦災害的能力,減輕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的危害,各國氣象部門通過世界氣象組織這一強有力的機構,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在監測、預報和建立暢通的氣象信息渠道方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 極端天氣頻發危及全球糧食安全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王慶凱)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一場事關人類糧食安全的危機正在逼近。今年以來,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產區,均受到極端天氣影響。傳統的小麥出口國澳大利亞因遭遇嚴重乾旱,時隔12年後首次計劃進口小麥;玉米出口大國美國因受陰雨天氣影響,播種創歷史同期最低水平;同受乾旱影響,水稻出口國菲律賓也出現大規模歉收。海洋漁業情況也不妙,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今年日本周圍海域海水溫度升高,海苔產量達到46年來最低點。乾旱與洪澇在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主產區共發,嚴重威脅全球糧食安全。
  • 全球高溫極端天氣頻發,德國媒體:都怪川普!
    希臘、瑞典、加拿大等多地出現持續高溫少雨天氣,森林火災頻發。據《紐約時報》,大火持續到24日,已造成76人死亡,180餘人受傷,上千人被迫轉移。26日,德國布蘭登堡地區突發山林大火,90公頃森林受影響,有專家認為,此次火災很可能是因為森林中二戰遺留的武器彈藥因高溫天氣起火。。。
  • 澳洲極端高溫天氣來襲,最高50.7℃!誰也無法倖免...
    在墨爾本的我們,前幾天還在刷屏這個↓今天,我們看到的溫度就變成了這個↓你確定,這就是澳洲的夏天???是的,專家今天發出警告,極端炎熱的高溫即將來襲...而今年的最高溫度將會超過50℃!而這次極端高溫的持續時間將會持續到明年4月末...換言之,未來的5個月時間裡,全澳洲人都將經歷高溫的炙烤...
  • 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現 天氣君為何變成「暴脾氣」
    這是又一起由極端天氣引發的重大災害。  近年來,「天氣君」的脾氣似乎變得越來越暴躁,一言不合就「出大招」,一會兒在四川廣元的江面導演一出「風翻船」,一會兒又用罕見的大冰雹砸向山西陝西境內。從6月14日起,入汛以來最大範圍暴雨過程也粉墨登場,接連發生的強降雨給防汛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為什麼極端天氣呈現頻發態勢?是否可以提前預測極端天氣的發生?面對暴脾氣的「天氣君」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 澳洲火災怎麼辦?氣候變暖導致極端天氣頻現,弱國承受最重災難
    氣候變化,導致災難頻發在已經過去的2019年,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引起災難無數。受限於當前的氣象學研究水平,目前我們還不能明確知道極端天氣事件與長期氣候變化間的具體關係,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溫室氣體的不斷累積導致的全球升溫,是極端天氣的重要起因。除了意料之中的高溫,極寒、乾旱、極端降雨、降雪、溫帶氣旋等也都和它有關。
  • 全球極端惡劣天氣頻發,罪魁禍首真的是「氣候變暖」嗎?
    一方是以世界氣象組織為首的各類國際組織,堅信全球已經逐漸變暖,並呼籲各國政府共同努力繼續頒布"節能減排及治理環境汙染"的相關措施;另一方是來自美國物理學會、美國國家科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巴黎大學等學術機構的16位科學家,於2012年1月發表聯合聲明,明確反對"全球變暖"理論,並提出該理論就是愚弄大眾的"騙局",聲明發表後得到很多科學界專家的支持。
  • 渭河首算"汙染帳" 化學需氧量超標5毫克罰50萬
    渭河首算"汙染帳" 化學需氧量超標5毫克罰50萬 羅亞民表示,目前我市正在研究制定我市的《渭河流域水汙染補償辦法》,對於未達到水體考核斷面控制指標的有關區縣,將實施嚴格的經濟處罰,必須確保渭河出境水質優於入境水質。  此外,我市將加大對直接向渭河排放廢水企業的環境監察力度,對汙染物排放不能實現達標或不能穩定達標的企業將實施限期治理,並按最高限進行處罰,對治理無望和違法排汙的企業,將報請同級政府予以關閉。
  • 瞭望專訪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極端天氣頻發,我們...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未來十年全球最大風險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勇:面對極端天氣 我們怎麼辦截至7月11日,連續40天——6月2日至7月11日,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
  • 厄爾尼諾發威 極端天氣頻現
    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2015年以來,厄爾尼諾現象愈演愈烈,極端天氣在全球各地出現。中國氣象局的信息顯示,去年10月,厄爾尼諾海溫距平指數(升溫幅度)累計達到18.4攝氏度,已達極強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  據美國氣象機構分析,這一輪厄爾尼諾現象將在今年春末夏初轉弱,但與其相反的拉尼娜現象的概率卻在增加。
  • 中國入汛後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疑因氣候變暖(圖)
    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記者:造成入汛以來氣候異常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任福民:造成氣候異常的原因很複雜,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氣環流的異常。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  記者:每一次極端氣象災害都可以歸咎為氣候變化嗎?
  • 全球多地極端天氣頻發:一邊下冰雹,一邊46°C高溫...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最近一段時間,全球多地極端天氣頻發,高溫、強風暴、洪災等災害天氣,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出行帶來不便,甚至還造成了民眾傷亡等嚴重後果。墨西哥現極端天氣冰雹「淹沒」城市當地時間6月30日,墨西哥瓜達拉哈拉市遭罕見冰雹襲擊,整個城市陷入約1.8米的冰層中,部分地區冰層高約2米。此次冰雹造成200多所房屋受損,數十輛汽車完全被冰層覆蓋,輸電線路遭到破壞,所幸沒有人員傷亡。
  • 厄爾尼諾與全球極端天氣事件
    受厄爾尼諾影響,近期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繼4月份遭遇暴雨洪澇襲擊、造成上百人死亡之後,5月18日以來,印度大部分地區遭受高溫熱浪襲擊,局部地區日最高氣溫接近50℃,導致印度1000多人死亡;5月25日至26日,美國多地遭受強風暴襲擊,暴雨導致布蘭科河發生1929年以來最大洪水,美國加州正在發生歷史上最嚴重的乾旱;剛剛經歷了近85年最嚴重乾旱的巴西近期出現旱澇急轉,暴雨成災。
  • 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全球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組圖)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2015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可能達歷史最高。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也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且創歷史新高。期間,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  「種種破記錄的事件將讓歷史記住2015年的全球氣候狀況。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突破歷史記錄,在北半球春季,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首次超過400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2015年可能是歷史上最暖年份,海洋表面溫度也達到監測記錄以來的最高值。2015年極有可能超出1℃的臨界值。」WMO秘書長米歇爾·雅羅說。
  • 華羅庚:我有一筆帳,天下人不會算
    他說過一句名言:我有一筆帳,天下人不會算。讓我們回憶下華羅庚這位數學天才的成長之路吧!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華羅庚對數學痴迷和努力的程度正是驗證了這句顛簸不破的真理。華羅庚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父母依靠一個雜貨鋪來維持全家生計。
  • 四大洲同現極端高溫天氣 中國連續22天發高溫預警
    挪威、加拿大、尼泊爾等地在戶外活動時需要用水降溫這是世界天氣史上罕見的一組「熱」鏡頭——亞洲、歐洲、北美洲和北部非洲同時出現極端高溫天氣,熱浪席捲北半球;北極圈內一些地區氣溫超過30℃,高溫延續使得北極圈內森林火災頻發;中國連續22天發布高溫預警……為何今夏整個北半球都在「發燒」?什麼原因導致高溫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