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極端惡劣天氣頻發,罪魁禍首真的是「氣候變暖」嗎?

2021-01-20 孤燈伴閒客

視頻 上傳/轉碼 失敗,請稍後再試試 視頻處理中,不影響文章正常發布 刪除視頻

通過查閱網上資料證實,"氣候變暖"的說法最初應該是在1979年2月日內瓦召開的第一次世界氣候大會(FWCC)上提出來的,但當時只是個說法,還缺乏研究數據來支撐。到了1988年6月,美國氣象學家詹姆士·韓森在參眾兩院的聽證會上正式提出"全球變暖"的說法,他在當時預測未來10年內全球氣溫會上升0.35℃,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只上升0.11℃。

後來隨著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於1988年成立後,並先後五次(1990年、1995年、2001年、2007年、2014年)發布了《全球氣候評估報告》,"全球變暖"的提法才逐漸被民眾廣為了解,並且引起政府的高度關注。

其實,"全球變暖"這個話題一直就是兩方爭論的焦點(孤燈伴閒客)。一方是以世界氣象組織為首的各類國際組織,堅信全球已經逐漸變暖,並呼籲各國政府共同努力繼續頒布"節能減排及治理環境汙染"的相關措施;另一方是來自美國物理學會、美國國家科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巴黎大學等學術機構的16位科學家,於2012年1月發表聯合聲明,明確反對"全球變暖"理論,並提出該理論就是愚弄大眾的"騙局",聲明發表後得到很多科學界專家的支持。

小編,無法評論更不無法分析出哪一方的理論是正確,因為小編不是科學家,也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任何一方。雖然無法證實"全球變暖"理論是否正確!但有一點卻是事實,那就是近年來全球極端惡劣天氣確實頻發。

2016年,我們曾說氣候是史上最熱的;到了2017年熱浪、暴雨、暴雪等極端和反常天氣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現在剛進2018年南半球的熱浪和北半球的暴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全球多地氣象紀錄屢創新值。我國安徽、河南、江蘇等多省也連降暴雪,降雪量創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極值,而素有"冰天雪地"的東北卻遲遲未能迎來第一場大雪,氣候也明顯比往年暖的多。所以說,"全球變暖"理論無論真假,惡劣天氣頻發卻真真的擺在了我們面前!

"全球變暖"理論的一方(孤燈伴閒客),始終認為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不斷地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大氣的溫室效應就隨之增強,通俗地說就是地球的熱量無法排放出去了,從而出現了"厄爾尼諾"現象,才導致全球極端惡劣天氣頻發。在這裡小編囉嗦一下,"厄爾尼諾"現象又稱厄爾尼諾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帶大範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後失去平衡而產生的一種氣候現象。明白了嗎?說心裡話,我也不太明白,但小編個人理解,科學家們應該是說空氣在海洋發生碰撞後失去平衡,重新回到陸地就會出現各種極端天氣。

小編不是科學家,他們的理論也確實是枯燥乏味讓人難懂。咱們還是聊點生活中事,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氣體,是否真的產生了"溫室效應"不得而知,但引起了"霧霾"卻是真真切切的事。2013年,"霧霾"成為了年度關鍵詞。"霧霾"波及到25個省份的100多個大中型城市,全國平均"霧霾"天數高達29.9天,創52年來之最。

近年來,作為物流中轉基地的京津冀PM2.5數值曾多次爆表,造成了物流行為的大癱瘓,不知大家是否經歷過快遞的商品停滯不前的情況。2013年在東北供暖季來臨的第一天,長春、瀋陽、哈爾濱等多地出現重度"霧霾",局部能見度甚至不足10米。哈爾濱PM 2.5數值更是高達1000微克/立方米,空氣品質達到"嚴重汙染"級別,一天之內昔日的"東方小巴黎"淪為"霧城"。看官們,現在明白了嗎?如果"全球變暖"還是尚在爭論中的事,那麼"霧霾"就是我們現在應該面對的事!

"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孤燈伴閒客)。霧就不必過多解釋,霾,也稱陰霾、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煙、塵等微粒懸浮而形成的渾濁現象。根據研究表明,大氣中PM2.5的主要由有機物質、元素碳、銨鹽、硝酸鹽、硫酸鹽、痕量元素等化學物質組成。目前看我國大氣中的PM2.5的主要來源是燃煤、工業、機動車、揚塵和生物質燃燒等。

我國一直對生態環境問題持續關注,在去年的19大報告中還提到了: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汙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還有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方面,要求黨政機須帶頭使用新能源汽車,公務用車一律採用新能源汽車;並且全面啟用新能源"綠色車牌",新能源汽車在北上廣等地區不需要搖號,直接上戶落牌,算"特權"不!正是近幾年對大氣汙染治理的力度加在, "霧霾"已經得到了控制,也有了很大的改觀,就拿2017年的北京來說,藍天出現的概率就比往年高了很多。

換句話說,國家現在為什麼花如此大的代價建高鐵、建地鐵,目的就是為了發展公共運輸,想想中國有13億人口,如果每個人都駕駛私家車出行,有多少道路能承受住這樣的壓力?選擇過國慶節出行高速堵車的朋友們,一定會此深有體會的。請記住!治理"霧霾"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要從每個人做起,今天就請您多走幾步路好嗎?

(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如轉載請註明出處,更多深度文章持續更新!)

相關焦點

  • 中國入汛後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疑因氣候變暖(圖)
    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記者:造成入汛以來氣候異常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任福民:造成氣候異常的原因很複雜,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氣環流的異常。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  記者:每一次極端氣象災害都可以歸咎為氣候變化嗎?
  • 全球變暖導致2013年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原標題:全球變暖導致2013年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新華網日內瓦3月24電(記者張淼 劉美辰)世界氣象組織24日發布年度氣候報告稱,2013年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第六熱的年份,全球變暖導致這一年乾旱、洪水、熱浪和熱帶氣旋等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 極端天氣頻發危及全球糧食安全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王慶凱)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一場事關人類糧食安全的危機正在逼近。今年以來,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產區,均受到極端天氣影響。傳統的小麥出口國澳大利亞因遭遇嚴重乾旱,時隔12年後首次計劃進口小麥;玉米出口大國美國因受陰雨天氣影響,播種創歷史同期最低水平;同受乾旱影響,水稻出口國菲律賓也出現大規模歉收。海洋漁業情況也不妙,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今年日本周圍海域海水溫度升高,海苔產量達到46年來最低點。乾旱與洪澇在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主產區共發,嚴重威脅全球糧食安全。
  • 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全球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組圖)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2015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可能達歷史最高。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也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且創歷史新高。期間,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  「種種破記錄的事件將讓歷史記住2015年的全球氣候狀況。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突破歷史記錄,在北半球春季,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首次超過400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2015年可能是歷史上最暖年份,海洋表面溫度也達到監測記錄以來的最高值。2015年極有可能超出1℃的臨界值。」WMO秘書長米歇爾·雅羅說。
  • 極端天氣頻發時代到來 是什麼惹的禍?
    天氣短期內頻走極端,著實罕見。全球氣候到底怎麼了?北極風與拉尼娜「惹禍」?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天氣研究計劃負責人卡西姆·阿斯拉爾說,北半球的乾旱與大雪嚴寒都與大氣層「阻塞」有關,這主要因為一些地區冷空氣過強,而熱量或者溼氣過不來,天氣在部分國家保持了靜態。這一過強冷空氣產自何處?中外專家普遍提到了北極冷風。
  • 全球變暖使極端天氣頻發,科學家警告:高溫高溼天氣更有致命風險
    氣候變暖的加劇讓高溫熱浪不斷席捲各國,世界各地最高氣溫不斷被打破。2020年5月,已經有109個國家的氣象觀測站的氣溫達到或突破5月上旬極值。「五一」期間鄭州更是爆出了40℃以上的高溫。我們一直在談氣候變暖,其實反常的高溫天氣就是離我們最近的氣候變化。研究氣候變化的科研人員甚至發出過,「地球再過50年將出現近乎不適合居住的高溫天氣「這樣的警告。
  • 極端天氣全球頻發 專家稱此現象可能「常態化」
    天氣無常  除了氣溫,降水、乾旱、冰雹、雷擊、沙塵暴等天象都頻走「極端」不可捉摸  這個夏季,全球可謂是「水深火熱」。廣東省天文學會常務理事李建基做過這樣一個統計:按照天氣氣溫來劃分四季的話,廣州今年從立春(2月4日)到驚蟄(3月6日),一月內經歷了秋、冬、春、夏四季。  除了氣溫,降水、乾旱、冰雹、雷擊、沙塵暴等天象都頻走「極端」,變得不可捉摸。  與此同時,各種場合有關「2012真的要來了」的謠言也甚囂塵上,引起人們熱火朝天的討論。
  • 全球極端天氣頻現 氣候問題引熱議
    國際在線消息:據中新社電,極寒天氣持續籠罩歐洲,目前已致逾600人喪命,22個國家發出極寒警報。在歐洲大範圍降溫的同時,美洲地區氣溫卻異常偏高,引發各界對全球氣候問題的關注。 據法新社報導,在歐洲,肆虐了12天的嚴寒已奪走逾550條人命。有波蘭媒體報導稱,死亡人數已超過600人。歐洲最主要河道多瑙河因厚厚的冰層而關閉了數百公裡的航運。
  • 地球上的人會因為全球氣候變暖而滅亡嗎?
    其實這種理解完全沒有觸及全球變暖的本質。全球變暖完全不是暖一點或者熱一點的問題,而是溫度總水平升高,從而引起全球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氣候出現反常,並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的問題,導致生態毀滅的大災害問題。
  • 極端氣候頻發 是否純屬巧合?
    該組織提出的一份報告中也提到了中國舟曲的泥石流災難和全球其他諸多地區的異常天氣,如南撒哈拉的嚴重乾旱以及格陵蘭島彼德曼冰川出現大面積崩塌等氣候事件。世界氣象組織稱這一系列極端天氣現象的「嚴重程度、持續時間和波及面積」超過歷史上最嚴重的極端氣候事件,同時警告未來會出現更多極端氣候事件。
  • 氣候變暖導致極端天氣頻現,弱國承受最重災難
    氣候變化,導致災難頻發在已經過去的2019年,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引起災難無數。受限於當前的氣象學研究水平,目前我們還不能明確知道極端天氣事件與長期氣候變化間的具體關係,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溫室氣體的不斷累積導致的全球升溫,是極端天氣的重要起因。除了意料之中的高溫,極寒、乾旱、極端降雨、降雪、溫帶氣旋等也都和它有關。
  • 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天氣頻發,研究報告預測——
    近日,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遭遇極端天氣,北半球多地持續被熱浪襲擊,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不便。對此,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導致全球頻繁出現極端天氣的主要原因是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全球氣候變暖。世界氣象組織對本世紀末地表氣溫變化的最新預測顯示,如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繼續保持高位,未來熱浪只會越來越嚴重,極端高溫天數也會越來越多,到本世紀末地球表面平均氣溫將持續升高,世界主要城市氣溫或將達到「令人震驚的水平」。例如,法國巴黎夏日平均氣溫可能將從現在的22攝氏度上升至29攝氏度,中東地區的多哈和巴格達等城市高溫可能「超乎想像」。
  • 全球極端天氣頻發 氣候周期變化還是全球變暖所致?(組圖)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5時13分報導,俄羅斯大火持續肆虐、巴基斯坦持續強降雨、中歐多國暴雨成災、阿根廷寒流冰凍,最近,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現象似乎成了「家常便飯」。異常天氣今年為何如此猖狂?多災多難的地球能否做到防患於未然?  今年3、4月份國內的極端天氣就頻頻發生。
  • 海洋變暖加速 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
    本期嘉賓: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成裡京  本期觀點:海洋變暖引發一系列嚴重後果,包括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和溶解氧下降、珊瑚白化等。2013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列出的5個1971年至2010年間海洋熱含量變化趨勢估算中,最小的估計值竟然只有最大估計值的一半!這嚴重限制了人們對全球變暖的科學認知。「海洋面積異常廣闊,平均深度達4000米,人類目前的觀測手段僅僅集中在上層2000米。在2005年Argo浮標觀測網建成之前,在南半球以及全球700米以下深海的觀測都較為稀少。」成裡京說。
  • 厄爾尼諾現象回歸,全球變暖或讓極端天氣變得更加頻繁
    自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氣候變化正深刻地影響著世界,也給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了重大威脅。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從2019年11月開始,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了厄爾尼諾狀態,在接下來的5個月中,Nino 3.4指數平均滑動值都在0.5℃左右。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弱)。
  • 控制全球變暖,減少極端天氣
    全球變暖早在多年前就已經被認識到了,但是科學家還是低估了全球變暖的危害。按照當年的預測,如果全球的平均氣溫上升5℃,那麼南極的冰川將全部融化,而海平面的上升會是大部分地區都淹沒在海底,所有陸地生物都將不復存在。鑑於這種認識,在2016年的巴黎協定上,參會的177個國家的共同約定是將全球的升溫控制在2℃以內。但是隨著近年來極端天氣的增多,各種自然災害的頻發。
  • 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現 天氣君為何變成「暴脾氣」
    這是又一起由極端天氣引發的重大災害。  近年來,「天氣君」的脾氣似乎變得越來越暴躁,一言不合就「出大招」,一會兒在四川廣元的江面導演一出「風翻船」,一會兒又用罕見的大冰雹砸向山西陝西境內。從6月14日起,入汛以來最大範圍暴雨過程也粉墨登場,接連發生的強降雨給防汛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為什麼極端天氣呈現頻發態勢?是否可以提前預測極端天氣的發生?面對暴脾氣的「天氣君」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 全球高溫極端天氣頻發,德國媒體:都怪川普!
    園方負責人穆罕默德·蘇丹堅持說「這匹斑馬是真的,不是塗出來的。」但是,和真正的斑馬比起來,確實好像哪裡不對……斑馬都熱得受不了「掉色」了,看來溫度確實挺高,高到什麼程度呢?希臘、瑞典、加拿大等多地出現持續高溫少雨天氣,森林火災頻發。據《紐約時報》,大火持續到24日,已造成76人死亡,180餘人受傷,上千人被迫轉移。26日,德國布蘭登堡地區突發山林大火,90公頃森林受影響,有專家認為,此次火災很可能是因為森林中二戰遺留的武器彈藥因高溫天氣起火。。。
  • 全球變暖引起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急劇增加?科學家已證實
    而這樣的災難也不僅僅是在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上演,而最新科學研究表明,近年來洪災、野火、颶風和熱帶風暴加劇與氣候變化有關,有足夠的數據報告可以證明全球變暖愈演愈烈,最終足以對人類生活造成毀滅性影響。而且,由於自然界中的動物難以適應如此快的氣候變化速度,比如像大山雀這樣的普通鳥類動物,那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真的為時不遠了?
  • 氣候專家解析嚴寒天氣寒潮頻發將終結全球變暖?(圖)
    有觀點認為,這表明,全球氣候變暖趨勢發生改變,氣候將由「暖」轉「寒」。  什麼原因導致最近頻繁出現寒流和暴風雪?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已經改變了嗎?本報記者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氣候專家丁一匯,就人們普遍關注的這些問題進行深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