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5時13分報導,俄羅斯大火持續肆虐、巴基斯坦持續強降雨、中歐多國暴雨成災、阿根廷寒流冰凍,最近,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現象似乎成了「家常便飯」。異常天氣今年為何如此猖狂?多災多難的地球能否做到防患於未然?
今年3、4月份國內的極端天氣就頻頻發生。比如,包括江西、湖南、湖北、廣西等地出現的暴雨,湖北、貴州、雲南等地遭受的風雹災害,華北、東北出現的大範圍降溫,西南部分地區依然持續的旱情,新疆、甘肅遭遇的沙塵暴,哈爾濱出現的暴雪等等。而最近全球氣候異常依然嚴重。莫斯科高溫引發的大火,巴基斯坦洪水和現在中國甘肅舟曲發生的的泥石流。
多年來主要從事乾旱氣候變化與災害氣象方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的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常務副院長王式功認為,近期國內外出現的一些極端天氣氣候並非偶然,而是天氣氣候周期變化的結果,極端天氣的發生和某個時段的環流異常、海溫異常或冰雪異常等有關。例如今年極端天氣的發生與6月開始的赤道中東太平洋大部海溫異常偏高——進入「厄爾尼諾」狀態,青藏高原積雪偏少,以及副熱帶高壓不穩定等因素有關。但最近幾年,頻繁發生的高溫、強降水事件與全球氣候變暖這一大氣候背景的長期變化有關。
8月7日,在芬蘭南部城市黑諾拉,人們在遊艇上納涼。當日,芬蘭南部城市黑諾拉的最高氣溫達到33.7攝氏度,創芬蘭歷史上8月份最高溫度紀錄。芬蘭地處北歐,氣溫超過25攝氏度即屬高溫天氣,超過30攝氏度的氣溫並不常見。新華社記者趙長春攝
7月28日,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附近的海邊,兩名少女跳入海水中。近一個月來,芬蘭出現持續高溫天氣。芬蘭南部城市拉赫蒂28日氣溫高達35攝氏度,創1934年以來芬蘭的高溫紀錄。據芬蘭氣象局預測,目前的高溫天氣將持續到月底。新華社記者趙長春攝
..........................................針對極端天氣「常態化」,學界也有其他不同的聲音:在氣候正常變化的說法之外,也有人認為是工業化人為因素等,由於工業化進程製造出大量二氧化碳,大氣溫室氣體增加,全球平均溫度發生變化。大自然的平衡一旦被打亂,就會較頻繁地出現氣候「擾動」和「極端事件」。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會不會有「常態化」的趨勢呢?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氣候變化應對計劃主任楊富強在分析了全球氣候變化異常後認為,人類應該從應對層面做進一步思考。(記者 蘇鈴) (來源:中廣網)
(責任編輯: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