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1月極端天氣各地損失巨大

2020-12-04 金融界

來源:中國保險報網

英國調研:銀行如何留住客戶的心

2月12日,英國《國際金融》雜誌發文表示,由英國民意測驗專業機構Censuswide對2005名英國成年人進行的名為「實時銀行的興起」的調研顯示,挑戰者銀行(數字銀行在英國的稱謂)在即時銀行帳戶創建方面一路領先,但傳統銀行也在努力縮小差距。40%的挑戰者銀行使用者和超過37%的傳統銀行客戶創建過即時銀行帳戶。

調研對消費者和商家最喜歡的銀行服務形式也有盤點。調研顯示,95%的英國人使用傳統銀行,其中,在抵押方面,他們(21%)更樂於通過傳統銀行進行,而選擇挑戰者銀行的人則相對較少(11%)。

同時,挑戰者銀行的客戶群呈增長態勢,包括高收入群體(年收入超過7.5萬英鎊,下同)。22%的消費者在商業交易時使用挑戰者銀行,而選擇傳統銀行的僅有9%,同時,28%的高收入者在使用挑戰者銀行。挑戰者銀行客戶使用最多的是現金管理和外匯交易。

英國消費者對銀行的滿意度在調研中也有涉及。傳統銀行由於服務中斷面臨客戶流失風險,這方面的問題比挑戰者銀行嚴重。數據顯示,英國消費者每年遭遇傳統銀行服務中斷的人數(38%)幾乎是挑戰者銀行使用者(21%)的兩倍。

調研對銀行如何能贏得並留住客戶提出建議:金融創新和高利率是關鍵,這直接決定了英國人是否重新選擇銀行。同時,百萬富翁和高收入者視是否有良好的線上服務體驗和客戶服務作為選擇銀行的重要依據。

研究:1/3喜馬拉雅冰川處於險境

2月11日,美國《保險雜誌》發文稱,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ICIMOD)發表最新評估結果,儘管目前各方努力應對氣候變化取得進展,但印度庫什喜馬拉雅地區冰川有1/3可能在本世紀末前融化,這將對19億人的水源帶來威脅。

國際山地綜合開發中心在報告《印度庫什喜馬拉雅評估》中指出,如果全球控制氣候變化失敗,後果將不堪設想:到2100年,喜馬拉雅地區的冰川將損失2/3。

國際山地綜合開發中心首席科學家菲利普·韋斯特表示,全球氣溫的上升,已經對印度的庫什喜馬拉雅地區,還有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8個國家構成嚴重威脅。因為來自該地區冰川的淡水是亞洲10個主要流域的來源,可以滿足大約19億人口的飲用水、灌溉和能源需求,影響範圍達到了世界人口的1/4。

這項評估由兩百多位科學家完成,旨在創建一個知識基線,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包括中國、印度、緬甸、尼泊爾、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不丹在內的地區。

1月極端天氣各地損失巨大

2月7日,怡安旗下巨災模擬發展中心Impact Forecasting發報告顯示,今年1月,全球各地極端天氣頻發,損失巨大。

其中,多個冬季風暴和極端嚴寒導致美國十多億美元的損失;季節性大暴雨使阿根廷農業遭受23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亞洲方面,澳大利亞創下最暖月份紀錄,全國平均氣溫首次在單月達到30攝氏度。颱風帕布1月4日登陸泰國,成為1951年以來因登陸該國而被最早命名的颱風。颱風導致7人死亡。泰國經濟與商業預測商會估算,經濟損失最高可達1.5億美元。此外,越南和馬來西亞也都經歷了強降水過程,造成重大損失。1月6日,阿富汗巴達赫尚省部分地區因河水外溢導致洪災並引發山體滑坡,使科希斯坦至少30名金礦工人喪生。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的季節性大雨,從1月延續到2月,導致嚴重的洪災和山體滑坡,導致至少80人死亡,經濟損失巨大。

Impact Forecasting巨災分析師Michal L?rinc表示,需要說明的是,這些災害是區域性的。以澳大利亞來說,是反常的熱。實際上,今年1月確實是該國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月份。大氣急流和其他天氣特徵的變化都會導致更多不尋常的極端天氣。

蘇黎世保險2018年淨收入增24%

美國商業保險網2月8日發消息稱,受益於壽險業務增長和財產/意外險業務承保能力的提升,蘇黎世保險集團2018年稅後淨收入達到37.2億美元,比2017年的30億美元大增24%。

該集團CEO馬裡奧·格裡克表示,上述成績表明,集團向既定目標及2016年11月規劃事項的完成再進一步。「他們做到了,儘管去年下半年金融市場挑戰巨大,加之持續升級的自然巨災。」

同時,蘇黎世保險集團有望達成2017年至2019年的3年戰略目標。在格裡克和董事長李銘思 (Michel M. Liès)遞交董事會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我們的累計淨節省成本達到約11億美元,正向2019年底節省成本15億美元的目標邁進。」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蘇黎世保險集團全年營業利率為46億美元,比2017年的38億美元增長20%。其中,壽險業務增長23%至16億美元,2017年為13億美元;財產/意外險增長25%至21億美元,2017年為16億美元。2018年,該集團綜合賠付率為97.8%,2017年為100.9%。

(楊林/編譯)

相關焦點

  • 極端天氣或給股市帶來「巨大而不為人知」的影響
    來源:金融界網站目前,美國和歐洲正受到極端天氣的困擾:法國和西班牙出現了創紀錄的高溫,美國中西部出現大規模洪水和龍捲風,一場即將來臨的熱帶風暴正向紐奧良已經被洪水淹沒的街道席捲而來。美國的公司已經開始注意到極端天氣對它們業務的威脅。
  • 極端天氣對全球經濟影響不容低估
    1月5日,兩名遊客在美國紐約布萊恩特公園觀賞結冰的噴泉。當日,紐約迎來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全天最低氣溫降至零下8攝氏度,與剛剛過去的溫暖的聖誕新年假期形成鮮明反差。此間經濟學家表示,極端天氣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巨大,將給一些國家和行業帶來重大經濟損失。  美國全國氣象研究中心科學家凱文·特倫伯斯日前表示,正在影響美洲大陸的厄爾尼諾現象將會導致洪水與乾旱等重大自然災害。自2013年以來的兩個冬季,美國經濟都遭受極端天氣的影響,華爾街市場分析機構曾把美國經濟去年一季度疲弱的「罪魁禍首」歸咎為惡劣天氣。但極端天氣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程度到底有多大呢?
  • 世界氣象日 | 極端天氣來臨,我們該如何面對?
    撰文/陳星(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氣象學系副主任)2018年10月,聯合國發布了最新的氣候報告,認為極端天氣將在全球範圍內更頻繁地出現。2019年1月30日,異常強大的寒流席捲美國中西部,極寒天氣導致了學校停課、交通癱瘓等惡劣影響,並造成多人傷亡。
  • 極端天氣頻現 唯有合力應對
    最近,全球極端天氣頻現,折射出嚴峻的氣候變化形勢,由此引發的自然災害正為人們敲響警鐘。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導,英國智庫公共政策研究所稱,自2005年以來,世界各地的洪水次數已經增加15倍,極端氣溫事件增加20倍,野火次數增加7倍。   專家普遍認為,人類活動導致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是全球變暖的主因,而這又導致熱浪、颶風和寒潮等極端天氣事件日益頻繁。   局地氣候變化的原因與當地的生產力發展方式和氣候特徵有關,不能一概而論。
  • 2009:極端天氣的成因和預防
    國家氣候中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監測顯示:自今年夏季(6月1日)進入汛期以來,我國各地不斷出現強降雨、強對流、高溫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據統計,今年6月1日至8月8日,我國有22個省(市、區)454個氣象站點達到了極端高溫事件標準,17個省(市、區)110個站點日降水量達到了極端強降水事件標準。
  • 新聞英語:南方 「極端天氣」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新聞英語:南方 「極端天氣」 2013-03-25 11:36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 極端天氣五大認識誤區
    外國攝影愛好者肖恩-希維在蒙大拿的大草原上拍攝這些極端天氣的照片【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7月23日文章】題:有關極端天氣的五大迷思(作者馬尼什·巴普納珍妮弗·摩根)天氣太熱了。從緬因州到夏威夷,氣溫都在「不屈不撓」地上升。
  • 餘勇接受《瞭望》新聞周刊專訪 面對極端天氣 我們怎麼辦
    一些事實可以佐證:從國內看,1951年以來,我國平均氣溫和極端氣溫都呈顯著升高的趨勢,一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出強度更強、頻率更密、時間更長的特點;從全球看,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的《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顯示,2015年至2019年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
  • 人民日報:「防」字當頭應對極端天氣
    面對變幻莫測的大自然,事前的「防」,往往比災後的「救」更為重要      近期,南方多地遭遇強降雨,洪澇、風雹、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多發,造成較為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進入汛期以來,我國極端性天氣增多,防災減災形勢不容樂觀。
  • 面對極端天氣 其他國家如何應對?
    新華社發多國氣象部門預測,8月2日將有兩場颱風影響亞洲地區。強颱風「蘇拉」離開菲律賓向中國臺灣東北部逼近。颱風「達維」將在掃過上海北部後,直撲日本東南部。中國南部地區將出現強烈季風降雨天氣,這樣的天氣還將延伸到東南亞和印度東部。近來,高溫、暴雨、乾旱等極端天氣頻頻在世界各地出現,由此引發的自然災害也愈發頻繁和嚴重。
  • 極端天氣造成今年全球損失1074億英鎊:美國中國印度最為慘重
    近日,據外媒報導,一項調查報告顯示,隨著溫度不斷升高,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在2019年席捲了每個大陸,造成數百萬人死亡、受傷和流離失所。報導中指出,十五起最具破壞性的事件,每一起均造成損失超過7.6 億英鎊,其中7起高達76.9億英鎊。
  • 瞭望專訪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極端天氣頻發,我們...
    一些事實可以佐證:從國內看,1951年以來,我國平均氣溫和極端氣溫都呈顯著升高的趨勢,一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出強度更強、頻率更密、時間更長的特點;從全球看,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的《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顯示,2015年至2019年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
  • 世界各地遭遇異常暑熱天氣 與溫室效應有關
    世界各地遭遇異常暑熱天氣 與溫室效應有關 2018-07-25 09:中國青年報 參與互動    世界各地遭遇異常暑熱天氣 與溫室效應有關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數據顯示
  • 美極端天氣高溫65攝氏度 美西各地熱浪滾滾(組圖)
    今年,全球的極端天氣似乎走上了一個新時代,高溫、暴雨、乾旱頻頻發生,基本上每一次來都是百年一遇!最近,恐怖的高溫天氣就襲擊了美國,成為當地民眾遇到的巨大難題!美國西南部的乾燥地區,氣候趨於炎熱是當地居民生活中的事實,但是今年6月中旬開始,這個地區仿佛烤箱一樣的氣溫在當地歷史中也是極為少見的。六月中旬開始,在這個地區的高氣壓顯得格外強勢,這也導致美國西部各地都開始迎來高溫天氣!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氣溫達到119華氏度(攝氏48度)。在加利福尼亞州棕櫚泉,氣溫高達122華氏度(攝氏50度)。
  • 極端天氣肆虐歐洲多國
    連日來,德國南部持續遭遇暴雪天氣。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政府1月7日公布消息稱,該州米斯巴赫縣的暴雪天氣已被定性為雪災級別。目前德國南部的巴登—符騰堡州和巴伐利亞州山區的雪崩危險已經達到地區最高警戒水平,阿爾卑斯山脈地區幾乎全部發出二級雪崩預警信號。
  • 青海公布2015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極端天氣創造歷史極值
    中新網西寧1月19日電 (孫睿)青海省氣象局19日公布了該省2015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暴雨、沙塵暴、低溫寒潮等惡劣天氣對青海生產生活影響較大,同時引起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  青海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馬佔良表示:「去年青海一些極端的天氣氣候不僅創造了歷史極值
  • 【科學松鼠會】人類活動與極端天氣
    過去幾年,洪水、暴雪等天氣現象及其造成的重大損失經常佔據各類媒體報導的頭條。暴雪、狂風、洪水、乾旱和熱浪等之所以會被媒體被大家關注,主要原因是這些極端的天氣事件往往給民眾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有時還會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甚至有可能造成社會動蕩的局面。
  • 全球極端天氣或成常態(圖)
    全球多國近期遭遇極端天氣洪水肆虐 百萬人失去家園7月9日,俄羅斯舉國哀悼洪災遇難者。兩天前凌晨突發的暴雨和洪水淹沒了該國西南部克雷姆斯克等3個城市和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村莊的5000多棟房屋。俄方消息稱,已有155人遇難,數百人入院治療,超過萬人受災。災區電力、燃氣、供水系統中斷、鐵路被毀、水質微生物超標……災難規模「空前巨大」,僅救援部隊就已出動超過1萬人。
  • 一場海戰因風暴雙方損失慘重,天氣預報由此戰應運而生
    在今天,天氣預報已經與我們的生活不可分割了,在農業、軍事和航天科技等行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關於天氣的信息,我們可以很方便的隨時獲取,可以看電視,可以從報紙中獲取,可以從手機信息中得知,這樣如果有極端的災害天氣,我們可以及時的提前做出應對措施,把損失降到最低。
  • 甘肅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緣何增多
    我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緣何增多  4月14日19時至20時,蘭州市出現了近年來少有的雹雨交加的極端天氣。蘭州市區1小時降水量達到12.1毫米,冰雹直徑達到8毫米。蘭州、白銀兩市先後出現強降雨和雷電冰雹,災害造成兩市5縣(區)2.5萬人受災,200餘公頃農作物絕收,直接經濟損失2900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