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公布2013十大氣候事件 極端天氣事件增多
今日(7日),山東省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13年山東省十大氣候事件。十大事件中有5件是極端天氣事件,這說明山東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的趨勢沒有變。如7月強降雨、8月高溫、春季低溫雨雪和冬春氣溫波動,山東多地數據都突破歷史極值。 「2013年最重要的兩個特點是,夏季前期持續強降雨,後期又持續高溫,出現了一些極值。這都比較少見的。」
-
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報告》基於最新科學研究成果,全面系統地分析了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變化、成因及未來趨勢,評估了天氣氣候災害對不同領域和區域的影響與風險,總結了中國在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風險管理、實踐及適應措施方面的進展,提出了中國應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適應氣候變化的策略選擇與行動措施。 《報告》認為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種類多,頻次高,階段性和季節性明顯,區域差異大,影響範圍廣。
-
甘肅省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甘肅省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2021-01-14 1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甘肅省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公布
    中國甘肅網1月8日訊(本網記者 李紅軍)今天上午,甘肅省氣象局舉行新聞發布會,蘭州區域氣候中心公開發布甘肅省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隴東南山洪泥石流災害、定西平涼強冰雹、甘肅第一場透雨、臨夏州10月史上最強暴雪等上榜。
-
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現 天氣君為何變成「暴脾氣」
在氣象學中,對於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由超出一定閾值的天氣氣候極端值直接或間接導致的影響人類社會和生態環境的某種自然災害發生的事件。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總體可以分為極端降水、極端高溫、極端低溫、極端乾旱等幾類。一般是50年或100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對人類社會和生態環境產生巨大負面影響。
-
甘肅省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楊唯偉 東知布1月8日上午,甘肅省氣象局組織氣候專家,對過去一年我省天氣氣候事件進行梳理回顧,評選並發布「甘肅省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經專家評選,「甘肅省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分別為:8月暴雨連續侵襲隴東南,引發山洪泥石流災害;2019/2020年暖冬特徵明顯,多地最高氣溫創新高;春季霜凍範圍廣、災害重;春末夏初定西、平涼遭強冰雹襲擊;第一場透雨範圍廣、強度大;春季沙塵天氣近60年最少;河東地區夏季降水量歷史最多;臨夏州出現10月史上最強暴雪;全年日照時數1961年以來最少;歲末全省遭遇大範圍低溫。
-
極端天氣事件與全球氣候變化
極端天氣事件:就是超過正常狀態下的最高或最低極端天氣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一般情況下學者認為,這種極端事件出現的概率在5%以下。但隨著氣候變暖,極端天氣事件明顯增加,2013年9月5日,《美國氣象學會通報》發文稱,經研究發現,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已經提高了極端炎熱天氣發生的概率。雖然目前不能找出關聯,但不可否認,極端天氣事件的出現與氣候變化有緊密關係。
-
厄爾尼諾與全球極端天氣事件
,5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暖海溫持續增強,已經發展成為自1951年以來第9次中等以上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預計將在今夏持續加強,並至少維持到秋季,可能達到強厄爾尼諾事件。 厄爾尼諾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平均海表溫度持續偏高的一種現象。目前,科學家採用赤道中東太平洋平均海表溫度距平(指當前值與常年同期值之差)作為厄爾尼諾事件的判定依據。當海水表面溫度持續3個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表明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當海水表面溫度持續6個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則確認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
極端天氣接連肆虐全球 北極圈氣溫達30攝氏度
央視網消息:今年7月,全球多地高溫、乾旱、災難性降水等極端天氣頻發。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26日在其網站上發表文章說,極端天氣在全球接連發生,無疑是氣候變化的結果。高溫肆虐歐洲 北極圈氣溫達30度世界氣象組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歐洲正在經歷一波罕見的高溫天氣侵襲,除了忍受熱浪煎熬的西歐、南歐等地區,北歐地區也正遭遇持續高溫,北極圈內氣溫已達到30攝氏度,挪威和芬蘭也分別出現了33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由於天氣異常乾燥,瑞典在7月中旬已報告大約50起森林火災。
-
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出現,是氣候變化的原因嗎,不一定
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出現,是氣候變化的原因嗎,不一定2019年就剩下2個月了,在逝去的一年裡,全球經歷了眾多的極端天氣事件。比如希臘和美國西北部的山火,最近澳洲也頻發的山火,洪水淹沒了美國東北部沿海城市,以及巨浪襲擊了日本日本二和英國。
-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指標體系基本確立
本報訊 記者賴敏報導 在氣候變化背景下,如何進一步認清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發展規律?有關各行業氣象災害的預警、評估和管理能否更加及時有效?近日,在江蘇揚州舉行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指標體系研討會」暨科技部「十一五」支撐重點項目「我國主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及重大氣象災害的監測、檢測和預測關鍵技術研究」進展會上,我國5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指標體系基本確立,有望使上述長期以來進展緩慢的技術難題得到突破。
-
聯合訪談: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透視極端天氣
聯合訪談: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透視極端天氣 2012-12-21 09:25:00 來源:中國天氣網
-
極端天氣事件增多 預警信息發布存部分「盲區」
極端天氣事件增多,預警信息發布存在部分「盲區」 中國氣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我國極端天氣事件增多,突發性、局地性氣象災害呈現多發、頻發、重發態勢,因其歷時短、突發性強、發生規律異常,對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及信息發布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對氣象災害監測預報的準確性、信息發布手段的多樣性和時效性等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
極端天氣事件如何影響能源系統
科技日報北京2月20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能源》雜誌17日集中發表了6篇評論文章和1篇研究論文,集合瑞士、瑞典、美國等多位科學家討論極端天氣事件可能對能源系統造成的「幹擾」。這份焦點(Focus)專刊主要探討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能源科學的各學科可以研究如何應對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
-
科學認識極端天氣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美國攝影師吉姆·裡德(Jim Reed)拍攝的極端天氣「奇觀」。美國攝影師吉姆·裡德(Jim Reed)拍攝的極端天氣「奇觀」。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些年,極端天氣在全球範圍內的發生頻率呈現增多的態勢。29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系列活動邀請了專家與媒體共同探討極端天氣應對問題。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貴名表示,要正確認識極端天氣,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楊貴名指出,極端天氣是指正常天氣(氣候)的狀態嚴重偏離其平均態,在統計意義上屬於不易發生的事件。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近幾年極端天氣的發生頻率確實有所增加,但仍然屬於小概率事件。
-
極端天氣事件「破紀錄」
在經歷了破紀錄的颶風、洪水、熱浪和乾旱等極端天氣事件後,2017 年極有可能進入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年份的前三甲。他指出,「極端天氣將是全球變暖的新常態,國際社會必須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署署長、聯合國秘書長減災事務特別代表格拉塞爾說,近15 年內,極端天氣造成的死亡人數比例已超過地震與海嘯,並且與氣候相關的自然災害導致的死亡案例大多發生在溫室氣體排放較少的中低收入國家。
-
未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近年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斷增多,氣候似乎越來越反常,那麼此次持續強降水背後是異常的氣候在作怪嗎? 王永光介紹,引發此次強降水過程的是一隻「怪獸」——梅雨。具體而言,入梅偏早和梅雨鋒偏強,是長江中下遊梅汛期降雨異常偏多的原因。 今年江南地區的梅雨比往年偏早了7天,而梅雨的「主戰場」——長江中下遊地區在6月9日就已經入梅。
-
氣候變暖導致全球大部分地區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概率增加
4月24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研究稱,氣候變暖導致全球80%以上的觀測區域破紀錄高溫事件發生的概率增加,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增加了全球近半數區域極端暴雨和乾旱發生的概率。
-
專家指出科學認識極端天氣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些年,極端天氣在全球範圍內的發生頻率呈現增多的態勢。8月29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系列活動邀請了專家與媒體共同探討極端天氣應對問題。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貴名表示,要正確認識極端天氣,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
科研一對一 | NASA&馬裡蘭大學 | 大氣科學、氣候模式、數據分析:CMIP6全球氣候模式中極端天氣事件的時空演變
CMIP6全球氣候模式中極端天氣事件的時空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