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跨入烯烴產業大省行列指日可待

2021-01-18 青海省人民政府

  在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甘河工業園西區,一個佔地299公頃,投資127.7億元的龐大化工項目正在加緊建設,這就是今年3月23日開工建設的青海大美甘河工業園區尾氣綜合利用制烯烴項目,這是今年我省工業領域重點推進的6個投資50億元重大項目之一。

  連著下了兩天雨,天氣一放晴,負責這一項目粉料樹脂顆粒加工車間建設的中石化寧波工程有限公司土建工程師許浩一早就和30多名工人在三層的平臺上連續澆築混凝土——眼看天氣逐漸轉涼,為了在土地結凍前完成全部土建工程,1360名來自寧波、上海、鄭州等國內知名工程公司的技術工人在15個區塊加緊作業。

  化工項目具有易燃、易爆、高危的特性,為此,這一工程採用國際上最先進的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模式,建設單位、總承包單位、監理單位、勘察單位、質量監督單位5個責任主體負責全過程項目管理和建設;電力、石化等8家專業監理單位發揮各自特長,分區監理;建築工程和石化專業的2家質量監督單位開展「第三方」質量監督。同時,引入「第四方」焊接抽檢單位,確保項目的質量和安全。截至8月底,項目已完成投資32.07億元。

  在項目加緊建設的同時,近千名員工正在加緊培訓,物資採購、生產體系建設等有序推進,一切周密精心的準備都為了項目建成後的順利投產達產。據項目建設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朱平介紹,按照計劃,今年是項目「土建年」,今年年底將實現生產主裝置所有土建工作基本結束,地下施工全部完工。明年是「安裝年」,明年3月開始機、電、儀表等設備的安裝,明年年底實現中間交接。2019年一季度開始聯動試車,二季度生產出合格的產品,預計2019年9月項目驗收,2020年實現商業化生產。

  作為項目投資建設方,青海大美煤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白永強介紹,烯烴被業內人士稱為「化工之母」,依託烯烴生產出的產品被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醫療衛生等多個領域。因此,烯烴的生產水平往往被看作一個地區工業發展水平的標誌。甘河工業園是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園區中的青海桂魯化工有限公司年產甲醇90萬噸,恰好是製備烯烴的絕佳原料。此外,園區內多家冶金行業的尾氣加上青海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循環互補,綜合利用為生產烯烴提供了低成本的原料補充。可以說,這一項目採用國際最先進成熟的環保工藝技術,按照潔淨、零排放的要求實施,提高了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是一個環保的烯烴生產項目。也正因為此,這一項目原料優勢使得產品極具競爭性。再加上這一項目的每個裝置都可以實現生產上百個牌號的產品,可以緩解該類產品大量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其中,聚乙烯、聚丙烯等特種產品都是過去依賴進口,近年來國內市場實現自產但極為緊俏的化工產品。

  據介紹,大美煤業尾氣綜合利用制烯烴項目建設規模為年產180萬噸甲醇制烯烴、年產10萬噸烯烴轉化制丙烯、年產2萬噸MTBE和丁烯-1、年產30萬噸聚乙烯,年產40萬噸聚丙烯。項目建成投產後,企業年均可實現銷售收入65.3億元,年均利潤約10億元。更重要的是,這一項目將填補省內自產烯烴的空白,進而滿足我省發展高附加值新材料產業的原料支撐。同時,通過上下遊對接,實現變廢為寶,是我省產業投資和生態環境高度融合的典型示範。(花木嵯)

相關焦點

  • 青海大美煤業127億元煤制烯烴項目即將投產
    化化網煤化工消息,2月25日消息,青海大美煤業尾氣綜合利用制烯烴項目利用的區域甲醇資源中部分來自園區冶煉副產尾氣制甲醇項目已進入生產準備階段,計劃於年內適時投產。
  • 合肥「當家產業」跨入千億行列 指數居全國第一
    這也一舉帶動合肥「當家產業」之一電子信息產業跨入千億行列,為安徽「十三五」完美收官增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安徽加快製造技術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推動製造模式向智能化轉型、綠色化改造、服務化延伸轉變。2016年以來,安徽已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07家、數量全國第七位;綠色設計產品305種、數量全國第二;綠色園區11個、數量全國第二。
  • 青海綠色轉型育出新機
    我國生態大省和資源大省青海,近年實施「堅持生態保護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一優兩高」戰略,持續推進  「青海近年來積極建設國家清潔能源示範省,產業基地初具規模,消納水平持續提升,轉型步伐更加穩健,環保效益逐漸放大。」
  • 中國煤制烯烴大會即將召開 煤制烯烴概念股有哪些
    由亞化諮詢主辦的2017中國煤制烯烴大會將於11月22-23日在青海西寧召開。會議將探討中國煤制烯烴產能擴張和趨勢分析;青海與大西北的新建項目聚焦;亞洲與中國聚烯烴市場新格局問題等。2017中國煤制烯烴大會 據悉,2016至2017年,國際油價處於45-50美元/桶的區間。
  • 我國超精密光學零件加工技術跨入世界領先行列
    結果表明,該套設備加工精度實現亞納米級重大突破,其典型試驗件的光學零件面形精度RMS(均方根)值達到0.361納米,標誌我國超精密光學零件加工技術跨入世界領先行列。超精密加工技術是先進裝備製造的關鍵性瓶頸技術,納米精度被譽為超精密加工技術「皇冠上的明珠」。過去,由於我國光學零件加工技術落後,無法進行大口徑、高精度、複雜面形的光學零件加工,嚴重製約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
  • 中國清潔能源大省青海首次向海外出口單晶PERC組件
    中新社西寧3月1日電 (孫睿 吳夢雪)國家電投黃河水電公司(以下簡稱「黃河公司」)1日向中新社記者透露,由黃河公司太陽能電力公司生產的單晶PERC組件及TOPCon雙面電池組件首次批量出口墨西哥市場,這也是中國清潔能源大省青海首次向海外出口該批產品。
  • 貴州省擁有蝴蝶683種,邁入蝴蝶大省行列
    翻開《貴州蝴蝶》,賞貴州蝴蝶 我省擁有蝴蝶683種,邁入蝴蝶大省行列相比中國蝶種最多省份雲南的700餘種蝴蝶,貴州已經邁入蝴蝶大省的行列。  據介紹,從全國範圍內來看,中國蝴蝶總數最新統計在2233種,蝴蝶分布最廣的區域在長江流域以南到臺灣和海南省範圍內;雲南是中國蝶種最多的省,估算大約在700種左右,貴州省周邊的省份除雲南外,統計蝶種在近500-600種上下。
  • 保護"三江之源""中華水塔" 青海:建設國家公園省
    &nbsp&nbsp&nbsp&nbsp海外北京9月4日電 (記者潘旭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4日舉行省(區、市)系列新聞發布會,請中共青海省委書記、青海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建軍,中共青海省委副書記、青海省人民政府省長劉寧圍繞「建設國家公園省 傳遞大美青海情」作介紹,並答記者問。
  • 政策推動新能源發電產業高質量發展 青海成為國內第一大電源
    近兩年,國家政府相關部門紛紛頒布了一系列新能源產業政策,其涉及項目建設管理、運行消納、價格補貼等環節,推動著新能源由高速發展向質量發展轉變。 2015-2019年我國新能源棄電量及利用率情況數據來源:國網能源研究院 在各省市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中,青海、甘肅成為第一大電源。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青海新能源裝機容量佔全國一半的份額,為50%;其次是甘肅,新能源裝機容量佔比為42.2%。
  • 2018青海犛牛產業發展高峰論壇舉辦
    6月26日,美麗的夏都氣候宜人,正值2018年青洽會召開之際,由青海省農牧廳、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農民日報主辦的2018年青海犛牛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如期舉辦。本次論壇邀請了國內犛牛育種、產品加工、品牌營銷等各個領域的頂級專家,為我省犛牛產業發展、生態畜牧業發展提出了指導性、操作性很強的新理念、新成果、新建議。
  • 南海可燃冰開發提速 海南成能源大省指日可待
    1立方米可燃冰相當於170立方米天然氣,但開採利用難度大成本高  據統計,1立方米可燃冰可釋放出相當於170立方米的天然氣,能源密度是普通天然氣的2-5倍。但是,在實際開採過程中還面臨著不少難題。  吳士存博士告訴記者,由於可燃冰生成環境複雜、特殊,因此開採難度大。
  • 第六屆國際犛牛大會暨第一屆青海犛牛產業大會在西寧召開
    8月28日,第六屆國際犛牛大會暨第一屆青海犛牛產業大會在西寧召開。省委副書記、代省長劉寧發來賀詞,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予波致辭。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全國畜牧總站、農民日報社相關負責人出席會議。  劉寧在賀詞中說,值此第六屆國際犛牛大會暨第一屆青海犛牛產業大會舉行之際,受省委書記王建軍委託,我謹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 【青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助青海桂魯化工舊機電進口設備順利備案
    為貫徹落實青海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的戰略目標,充分利用資源,促進青海省產業轉型,完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的戰略構想,青海檢驗檢疫局主動作為,勇於擔當,積極爭取,經向國家質檢總局多方匯報,克服重重困難,青海桂魯化工「煤基多聯產」項目進口舊機電設備日前順利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備案。
  • 青海成為名副其實雪豹之省
    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拍攝到的雪豹。  雪豹被譽為「雪山之王」,青藏高原是雪豹的物種起源地,是它的第一故鄉,目前,雪豹在青海的種群數量約1200隻左右。為了加大這一瀕危野生動物的保護,10月23日,在第八個「世界雪豹日」之際,由省林草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共同發起成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倡議,讓更多院校、企事業單位等加入保護聯盟,形成多層次、多領域、綜合性保護形態和格局,讓青海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雪豹之省。
  • 青海電網用電負荷首次突破1000萬千瓦邁入千萬千瓦級電網行列
    數據顯示,2020年11月23日7時08分,青海全網用電負荷達到1003.9萬千瓦,青海電網用電負荷首次突破1000萬千瓦,標誌著青海電網進入千萬千瓦級電網行列,青海電網用電負荷及日用電量均創歷史新高。
  • 【省科學技術廳】高原科技有「能量」青海「綠電」別樣紅
    近年來,青海省科學技術廳按照建設國家清潔能源示範省工作要求,聚焦省內光伏、光熱、風電、儲能、鋰電等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搭建新能源平臺載體,進一步打好打響清潔能源牌。  持之以恆,青海省光伏產業科研中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 青海開展國家公園示範省首屆鳥類攝影展
    圖為此次參展的青海攝影愛好者王嶽邦為參觀者講解自己的作品。 李江寧 攝中新網西寧6月5日電 (李江寧)5日,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會同相關部門聯合舉辦青海國家公國示範省島類攝影大展,此次攝影展是對近年來青海生態保護建設成果的一次展示,也是引導社會大眾加深對國家公園建設重大意義認識的有力舉措。
  • 中國清潔能源示範省青海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建成
    青海省能源局23日下午對外公布,青海海南州、海西州兩個可再生能源基地目前全部躍上千萬千瓦級臺階,標誌著中國清潔能源示範省青海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建成。
  • 國內聚烯烴供應將持續增長 期貨工具為塑料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陸根弟說,下一階段,聚烯烴新增產能將主要來自高端產能的擴建和地煉企業由煉油向化工轉型帶來的產能,雖然煤制烯烴產能會因為低油價而受到限制,但從國家戰略發展的角度看,其仍有增長空間。  據有關專家介紹,雖然我國聚烯烴產能增長迅猛,但每年依然有近30%依靠進口,進口主要集中在一些高端品種上。
  • 加速動力轉換,推動青海經濟高質量發展
    省政協委員、青海省大數據有限責任公司解決方案部總監靳彥說,近幾年,通過廣泛參與陝西、新疆、中衛、酒泉等地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合作工作,發現各地政府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推進以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為基礎,結合當地產業特色及資源優勢的經濟布局工作。目前,青海正處於產業結構轉型換擋的關鍵時期,將大數據技術注入區域經濟發展之中,將成為激發區域經濟活力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