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提出調控異戊二烯矽氫化反應選擇性的新策略

2020-09-04 中科院之聲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仿生催化合成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陳慶安團隊在調控異戊二烯矽氫化選擇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展出一種「配體調控」策略,可以得到兩種區域選擇性。

異戊二烯是常見的工業化學品,其矽氫化反應可以快速製備高價值的有機矽化合物。但由於異戊二烯的四個碳原子在電性上差別很小,使得矽氫化區域選擇性控制困難。因此,亟待發展一種普適的策略,實現精準調控異戊二烯矽氫化的區域選擇性。

陳慶安團隊一直致力於異戊二烯的區域選擇性調控(Angew. Chem. Int. Ed.2019, 58, 5438;Chem. Sci. 2019, 10, 9560;Chin. J. Catal. 2020, 41, 1401)。該團隊在前期「金屬-氫」調控的基礎上,發展出一種新穎的「配體調控」策略:以廉價二價鐵為活性催化劑中心,圍繞調控其配位環境為核心思想,分別設計三齒和雙齒吡啶亞胺類配體。研究發現,三齒配體可以促進矽氫化反應在異戊二烯的3,4位進行,得到高烯丙基矽化合物;雙齒配體則使區域選擇性變為4,1-加成,得到烯丙基矽化合物。該研究對於通過調控金屬配位環境來改變選擇性有很好的借鑑作用。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興遼英才計劃的資助。

大連化物所提出調控異戊二烯矽氫化反應選擇性的新策略

來源: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相關焦點

  • 大連化物所提出調控異戊二烯矽氫化反應選擇性的新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仿生催化合成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陳慶安團隊在調控異戊二烯矽氫化選擇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展出一種「配體調控」策略,可以得到兩種區域選擇性。異戊二烯是常見的工業化學品,其矽氫化反應可以快速製備高價值的有機矽化合物。
  • 香豆素與異戊二烯反應的區域選擇性調控
    異戊二烯是重要的大宗化學品,年產量約為80萬噸,也可以由生物質發酵獲得。最近,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陳慶安研究員團隊採用4-羥基香豆素與異戊二烯為原料,發現在強Brønsted酸催化下,專一生成吡喃香豆素;而在Lewis酸催化下,反應主要得到吡喃色酮,實現了區域選擇性的調控。
  • 提出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設計新策略
    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設計概念圖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催化反應工程團隊在乙炔選擇性加氫Pd催化劑次表面結構調控和
  • 科學網—提出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設計新策略
    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設計概念圖 本報訊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催化反應工程團隊在乙炔選擇性加氫Pd催化劑次表面結構調控和Ni 研究人員從金屬催化劑次表面結構調控入手,採用XAS、原位XRD、程序升溫技術和DFT計算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發現了以納米炭材料為載體製備的Pd催化劑次表面存在C原子。通過向炭載體中引入石墨氮物種,進一步調變Pd活性位點電子結構,將乙烯選擇性進一步提高約30%。
  • 智能所提出一種創新的重金屬離子選擇性檢測策略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所仿生功能材料與傳感器件研究中心973首席科學家劉錦淮研究員和中科院「引進海外傑出人才」黃行九研究員的課題組針對重金屬離子的選擇性電化學檢測,創新性地提出了「選擇性吸附產生選擇性的電化學響應」的檢測策略。  重金屬離子汙染一直是環境安全所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
  • CCS Chemistry | 矽σ電子新體系:光譜和聚集發光調控與高分辨快速...
    杭州師範大學盧華課題組與南京大學郭子建院士合作,利用低聚矽烷(-Si-)n(n=1-4)橋聯構建了一類新型的σ電子調控新體系,提供了一種保持發光波長的前提下增強固體發光效率、調控聚集狀態和增加親脂性的新策略,實現了簡單、快速且高分辨潛指紋成像。
  • 江蘇大學提出了一種逆向構築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構建高效催化劑
    有研究發現,構築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MSI)是一種調控催化劑結構、催化活性和選擇性的有效策略。但是,在傳統SMSI構築過程中,通常伴隨著對金屬中心的包覆作用形成,不利於催化活性位點的暴露,從而影響負載型催化劑的催化性能。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提出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新策略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提出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新策略 2020-03-30 中國科學報 劉萬生 龍軍 李佳怡 語音播報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肖建平研究員團隊和鄧德會研究員團隊合作,提出將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中排放的一氧化氮電催化還原合成氨氣的新策略
  • 科研人員提出椅式能帶結構調控無機鈣鈦礦材料光電性能新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矽太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團隊與陝西師範大學教授田慶文、博士王康等合作,在無機CsPbI3太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發出具有椅式能帶結構的無機太陽電池。無機CsPbI3材料因其高熱穩定性、化學穩定性,以及優異的光電性能,在太陽電池領域具有應用前景。
  • 不對稱氫化反應在手性藥物合成中的應用
    不對稱催化氫化反應在過去幾十年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目前發展的種類多樣的高效手性隣配體大大拓展了不對稱氫化反應的底物適用範圍。
  • 異戊二烯產品分離工藝
    因含共軛雙鍵,異戊二烯的化學性質活潑,容易自身聚合或與別的不飽和化合物共聚合,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反應生成新的化合物[1]。該方法的主要特點是溶劑DMF對異戊二烯的溶解度較大、選擇性較好、毒性較低,不與裂解C5組分生成共沸組分。
  • 蘇州醫工所提出基於納米螢光調控的比率型miRNA傳感策略
    蘇州醫工所提出基於納米螢光調控的比率型miRNA傳感策略 2019-08-15 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因此,開發用於生物醫學研究和臨床診斷的高靈敏、高選擇性的miRNA檢測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二烷基酮的對映選擇性氫化
    受生物催化模型(特別是鎖-鑰模型)的啟發,化學家開發出各種策略來控制立體選擇性(Ber. Dtsch. Chem. Ges., 1894, 27, 2985–2993; J. Am. Chem. Soc., 2013, 135, 12480–12496),例如:為特定的不對稱反應量身定製的手性催化劑(圖1a)。
  • 劉國生課題組揭示金屬調控氮自由基選擇性攫氫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劉國生課題組揭示金屬調控氮自由基選擇性攫氫新機制   我國科學家在碳氫鍵不對稱氰化研究基礎領域又獲重大突破。 為了探索碳氫鍵的精準轉化,劉國生課題組早在2016年就與美國威斯康欣大學教授Stahl 合作,首次揭示了手性的兩價銅氰物種可以有效地捕捉苄位自由基(Science 2016, 353, 1014)。這不僅回答了上述第二個科學問題,也為第一個科學問題的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 科學家提出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新策略—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肖建平研究員團隊和鄧德會研究員團隊合作,提出將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中排放的一氧化氮電催化還原合成氨氣的新策略,為脫硝和電催化合成氨提供了新的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
  • CCS Chemistry | 基於螺吡喃的多外場調控有機高分子半導體新策略
    以下文章來源於CCSChemistry ,作者CCS Chemistry CCSChemistryCCS Chemistry是由中國化學會創辦的高水平旗艦新刊,面向全球科學家,收錄化學各領域高質量原創科技論文。
  • Chem.南京大學謝勁課題組在配體調控錳自由基反應活性策略...
    謝勁課題組利用雙核錳與不同配體原位形成配合物進而調控錳自由基反應活性的策略,實現了錳催化的烯烴可控脫氫矽化和氫矽化反應,為錳自由基參與的有機合成反應調控方式提供了新思路。    在該項工作中,以商業化的Mn2(CO) 10作為催化劑前體,在富電子iPrPNP配體(L12)作用下實現了脫氫矽化反應,而在缺電子大位阻JackiePhos配體(L22)調控下實現了高效的氫矽化反應。
  •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提出治療膠質瘤的新策略
    在低級別膠質瘤患者和繼發性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中,IDH1突變的比例可達到70%左右,但目前缺乏針對IDH1突變型膠質瘤的選擇性治療方法。IDH1突變導致酶促反應的顯著改變,催化α-酮戊二酸(2-KG)大量轉化為2-羥基戊二酸(2-HG),並引起細胞代謝系統的顯著改變。IDH1突變引起顯著的代謝組改變,提示腫瘤細胞依賴特異的代謝途徑完成細胞生物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