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創!日本開發出由生物質高效生成異戊二烯的新技術

2021-02-23 客觀日本

日本橫濱橡膠公司、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 「理研」)和日本瑞翁公司(Zeon)通過共同研究,全球首次開發出了可由生物質(生物資源)高效生成異戊二烯的新技術。異戊二烯是汽車輪胎等使用的合成橡膠(聚異戊二烯橡膠)的原料。目前,異戊二烯是作為石腦油熱裂解的副產物進行工業生產的,此次開發的新技術可降低對石油的依賴度,有助於削減二氧化碳,緩解地球變暖問題。

橫濱橡膠、理研以及瑞翁從2013年開始推進共同研究,2015年利用 「in silico代謝設計技術」,在計算機仿真中發現了異戊二烯的新合成方法。此次開發的新技術就是以此為基礎,於全球首次構築了新的人工途徑並製作高活性酶,創造出了具備優異的異戊二烯生成能力的細胞。成功在該細胞內(in vivo)完成了從起始原料生物質(糖)到異戊二烯生成的全部過程。然後使生成的異戊二烯聚合,便成功合成出聚異戊二烯橡膠。研究過程中使用了理研環境資源科學研究中心(CSRS)保有的細胞設計技術和植物科學技術。

在自然界中,異戊二烯是由甲羥戊酸(由糖生成的中間物質)經過5個階段的反應生成的,但利用此次新構築的人工途徑,從甲羥戊酸生成異戊二烯只需2個階段。而且,高活性酶具備令人吃驚的異戊二烯生成能力,這是自然界的酶無法實現的。將其導入原本不具備異戊二烯生成能力的大腸桿菌,使之具備異戊二烯生成能力後,可高效率地人工生成異戊二烯。此外還確認,同為合成橡膠的丁二烯等二烯橡膠也可以運用這種技術。

在細胞內生產異戊二烯的情形

利用新技術聚合的聚異戊二烯橡膠

文 客觀日本編輯部

相關焦點

  • 異戊二烯產品分離工藝
    因含共軛雙鍵,異戊二烯的化學性質活潑,容易自身聚合或與別的不飽和化合物共聚合,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反應生成新的化合物[1]。DMF法最初由日本瑞翁公司開發成功,於1972年工業化生產,同時這也是國內異戊二烯實現工業化的唯一方法(截止2016年)。C5原料與溶劑在塔內經充分接觸後,從塔頂蒸出戊烷和戊烯餾分,塔頂二烯烴和溶劑進入第一解吸塔,從塔頂蒸出的二烯烴送至精餾塔,塔釜分出1,3-戊二烯和環戊二烯,從塔頂分出的粗異戊二烯再經第二萃取塔、第二解吸塔、第二精餾塔,最後得到純度為99.5%的聚合級異戊二烯產品。
  • 香豆素與異戊二烯反應的區域選擇性調控
    因此,從簡單廉價的化學品出發,發展一種高效、綠色、原子經濟性的方法來合成吡喃香豆素具有重要的意義。4-羥基香豆素是一種廉價的醫藥、農藥中間體,且可以通過酶催化合成得到。異戊二烯是重要的大宗化學品,年產量約為80萬噸,也可以由生物質發酵獲得。
  • 超臨界水氣化技術:生物質高效高產制氫新方向|MDPI
    現如今化石能源漸趨枯竭,並且其燃燒生成氣體又會帶來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因此,新的潔淨能源已成為能源開發的新熱點。氫能源具有熱值高、無汙染和可再生的優點,成為最理想的清潔能源。
  • 科學網—期待「催」出更多生物質資源
    生物質資源有待開發利用 全球生物質資源儲量非常豐富。根據美國農業部和歐盟專業委員會報告顯示,全球農林剩餘物總量以能量密度折算,基本和全球燃料油的消耗相當。目前全球每年生產的生物質資源約數十億噸,但在這其中只有相對很小的一部分進行了開發利用,其餘大部分被燃燒或自然降解。
  • 生物質鍋爐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術研究進展
    目前,儘管世界上的主要燃料為煤、石油、天然氣等傳統的常規能源,但是,全球目前已探明儲量的可供開採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資源分別將在25、27 和97 a 後用盡耗竭; 此外,化石燃料的開採、運輸以及使用過程中會造成較為嚴重的環境汙染. 隨著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環境問題的日趨嚴重,潔淨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已經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注.
  • 全球首創!玉米芯變石墨烯年產百噸 已創億元產值
    > 由黑龍江大學和濟南聖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的「生物質石墨烯材料綠色宏量製備工藝」項目近日通過專家組鑑定,鑑定結果認為該項目在國際上首創從生物質中提取製備石墨烯材料的技術路徑,方法綠色環保、成本低,生物質石墨烯材料質量高、導電性優異。
  • 日本各大輪胎企業加速開發天然橡膠及合成橡膠的替代原料
    現代高性能輪胎,是由眾多原材料和添加劑複合製成的。其中一大類是天然橡膠、植物性纖維等非化石系的天然材料(一般佔輪胎總重量的40%左右),另一大類是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的化石系材料(一般佔輪胎總重量的60%左右)。
  • 生物質材料的環境友好型高效阻燃技術成果通過鑑定
    近日,國家林業局科技司組織對中國林科院木工所完成的「生物質材料的環境友好型高效阻燃技術」成果進行了鑑定。鑑定會由國家林業局科技司張志達巡視員主持,中國林科院儲富祥副院長和國家林業局國際合作司夏軍處長出席會議並講話。
  • 新能源體系之:生物質轉化技術與應用研究進展
    充分利用現代新技術,將生物質能進行轉換,對於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能源體系,促進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以及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大意義。本文論述了利用熱化學轉化和生物化學轉化將生物質進行轉化利用的技術,介紹了利用這些新技術在生物質發電、製取乙醇、甲醇、氫氣、沼氣等燃料方面的應用前景。
  • 科學網—讓廢棄生物質變廢為寶
    日前,這支團隊負責人、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孫潤倉介紹了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我們首創了木質纖維生物質多級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體系,實現了生物質全資源化利用。」 孫潤倉介紹,木質纖維生物質煉製和多級資源化利用技術的發展、革新與產業化應用是對傳統製漿造紙產業發展方式的變革與創新,同時對新興的生物質材料和化學品產業具有直接的推動作用。 然而,木質纖維生物質多級資源化利用主要存在兩個技術難點。「一是木質纖維生物質全組分清潔高效分離,二是分離組分高效轉化利用與產業化集成。」孫潤倉說。
  • 我國生物質能源的利用現狀、開發意義及發展趨勢
    且我國的可開發生物質資源總量為7t左右標準煤,其中農作物秸稈約3.5億t,佔50%以上。因此,加大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進行農業生物質能源發掘利用,不僅可解決農民的增收和「三農」問題,還可解決目前中國面臨的能源短缺、環境汙染、食品安全等重大社會經濟問題。
  • 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技術研究進展及應用效益分析
    世界各國廣泛關注研發新能源,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應運而生。  1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技術研究現狀  生物質壓縮成型技術,是將各種生物質資源包括鋸末、秸稈、稻殼等農林廢棄物通過加壓、加熱,由原來的鬆散的原料壓縮成具有一定形狀和密度的成型燃料棒的技術。
  • 利用自然生物系統實現生物質高效轉化
    出席日前在北京召開的以「高效降解生物質的自然生物系統資源利用與仿生」為主題的第395次香山科學會議的專家指出,選擇新的研究戰略,開闢新的技術路線來解決利用自然生物系統資源,解決生物質高效轉化利用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對我國在該領域實現基礎理論研究和技術創新的重大突破、推進我國生物質能源的產業化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 關注|生物質發電前景如何?
    北極星固廢網訊:生物質發電,是利用生物質所具有的生物質能進行的發電,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一種,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世界性的石油危機爆發後,丹麥開始積極開發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行秸稈等生物質發電。自1990年以來,生物質發電在歐美許多國家開始大力發展。
  • 生物質合成纖維環保加工技術及其應用
    日前,由中國紡織工程學會主辦的第5期紡織科技新見解學術沙龍——生物質合成纖維環保加工技術及其應用在東華大學舉辦。  沙龍圍繞生物質合成纖維PLA、PTT、PBS、PHA以及聚酯多元醇等在研發和產業化過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如原料製備中的基礎科學問題、高效環保加工方法及關鍵技術、應用領域、發展趨勢等展開討論。
  • 青島能源所開發出超高分子量支化聚烯烴橡膠的高效合成新方法
    青島能源所王慶剛研究組一直致力於特種橡膠材料的製備技術與工程化研發,通過設計合成新型非對稱雙核氯橋鐵催化劑,開發出一種超高分子量支化聚異戊二烯橡膠的高效合成新方法。研究人員通過調節配體的電性和位阻,採用便捷高效的工藝首次製備出同時含有高低自旋態的不對稱吡啶亞胺雙核鐵催化劑(圖1),並將其應用於超高分子量支化聚烯烴橡膠的製備合成中。
  • 我國生物質能利用的現狀及發展對策
    1.生物質能的定義及其利弊生物質能是蘊藏在生物質中的能量,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素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而貯存在生物質內部的能量。它一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僅次於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而居於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第4位,在整個能源系統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據預測,到21世紀中葉,採用新技術生產的各種生物質替代燃料將佔全球總能耗的40%以上。
  • 日本宣布未來不再生產橡膠輪胎
    現代高性能輪胎,是由眾多原材料和添加劑複合製成的。其中一大類是天然橡膠、植物性纖維等非化石系的天然材料(一般佔輪胎總重量的40%左右),另一大類是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的化石系材料(一般佔輪胎總重量的60%左右)。
  • 科普| 走近生物質再生纖維
    >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纖維的需求逐年增加。另外,受「糧棉爭地」及全球石油資源日趨匱乏等因素的影響,棉纖維及合成纖維產量增長也將受到限制。為了滿足生產發展和消費增長的需求,必須有相應的替代資源,目前以生物質技術為核心的再生纖維快速發展,成為引領化纖工業發展的新潮流。 生物質纖維是指利用生物體或生物提取物製成的纖維。
  • 可再生能源新生力量 生物質能打開燃料能源新市場
    中國生物質能發電技術產業呈現出全面加速的發展態勢。2019年我國生物質能源裝機容量和發電量佔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分別上升至2.84%和5.45%。生物質能發電的地位不斷上升,反映生物質能發電正逐漸成為我國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新生力量。農林生物質熱電是穩定、優質的電力和清潔熱源,是工業化解決農區秸稈焚燒、變廢為寶的可持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