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體系之:生物質轉化技術與應用研究進展

2020-11-30 北極星環保網

新能源體系之:生物質轉化技術與應用研究進展

北極星固廢網  來源:北票新能源有限公司CBNE

  作者:北票新能源  

2016/9/21 11:49:09  我要投稿  

北極星固廢網訊:目前生物質已成為僅次於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約佔全球總能耗的14%。充分利用現代新技術,將生物質能進行轉換,對於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能源體系,促進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以及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大意義。本文論述了利用熱化學轉化和生物化學轉化將生物質進行轉化利用的技術,介紹了利用這些新技術在生物質發電、製取乙醇、甲醇、氫氣、沼氣等燃料方面的應用前景。

新能源體系之:生物質轉化技術與應用研究進展

隨著人類對能源需求的不斷擴大,主要為人類提供能量的化石燃料資源正在迅速地減少,化石能源的過度開發利用帶來環境汙染和全球氣候異常的問題也日益突出。因此,尋找和開發新型可再生能源迫在眉睫。生物質能恰恰能滿足這些要求,因為它具有不斷的可再生性、對環境的友好性和能夠抑制全球氣候異常。生物質資源十分豐富,據估計,全球每年水、陸生物質產量約為目前全球總能耗量的6~10倍左右。

目前生物質已成為僅次於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約佔全球總能耗的14%。在發展中國家則更為突出,生物質能佔總能耗的35%。據預測,到2050年,生物質能用量將佔全球燃料直接用量的38%,發電量佔全球總電量的17%。因此,許多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將生物質看作是對環境和社會有益的能源資源,加快了生物質能源的產品化進程。生物質轉化新技術主要是熱化學轉化和生物化學轉化。目前,中國的大部分農業廢棄物就地焚燒,導致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因此,充分利用現代新技術,將生物質能進行轉換,對於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能源體系,促進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以及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大意義。

1、生物質轉化技術

1.1生物質熱化學轉化技術

1.1.1生物質氣化技術

生物質氣化技術是通過熱化學反應,將固態生物質轉化為氣體燃料的過程。生物質氣化技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最初的氣化反應器產生於1883年,它以木炭為原料,氣化後的燃氣驅動內燃機,推動早期的汽車或農業排灌機械。生物質氣化技術的鼎盛時期出現在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幾乎所有的燃油都被用於戰爭,民用燃料匱乏。因此,德國大力發展了用於民用汽車的車載氣化器,並形成了與汽車發動機配套的完整技術。

二戰後隨著廉價優質的石油廣泛被使用,生物質氣化技術在較長時期內陷於停頓狀態。但第二次石油危機後,使得西方發達國家重新開始審視常規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分布不均勻性,出於對能源和環境戰略的考慮,紛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作為一種重要的新能源技術,生物質氣化的研究重新活躍起來,各學科技術的滲透,使這一技術發展到新的高度。

按照使用介質的溫度差異,將生物質氣化分為常溫氣體氣化和高溫空氣氣化。常溫氣體氣化是氣化介質溫度相對較低的氣化反應,包括空氣氣化、氧氣氣化、水蒸氣氣化、水蒸氣—氧氣混和氣化和氫氣氣化。

通常常溫氣體氣化反應產氣熱值不高,熱效率較低,要產生高熱值的氣體,氣化條件將相對苛刻。高溫空氣氣化技術則克服了傳統的生物質氣化技術通常存在的氣化效率及燃氣熱值低,燃料利用範圍小,灰渣難於處理,易形成焦油苯酚等化合物的缺點。因此,國外許多國家開發了這種高溫空氣氣化技術。

高溫空氣氣化工藝流程為其氣化劑為1000℃以上的高溫空氣,空氣裡伴以10%~20%的水蒸氣,空氣過剩係數控制在0.3~0.5之間。高溫空氣氣化系統由氣化器、集渣器、餘熱鍋爐、燃氣淨化裝置等組成。

1000℃以上的空氣和10%~30%100℃的蒸氣混合。1000℃以上的混合氣體輸人氣化器。氣化器由泡化床區和厚而有間隙的卵石床區組成。通過控制低熱值燃料流量,使氣化器內空氣過剩係數保持在0.3~0.5之間。低過剩空氣係數使得泡化床區發生高溫空氣不完全燃燒,生成的燃氣和熔渣穿過卵石床進入集渣器。合成燃氣先經餘熱鍋爐釋放顯熱以產生氣化系統所需的蒸氣,再經淨化處理去除硫化氫、氯化氫和煙塵,最終的純淨燃氣供給熱能或電能發生系統。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技術研究進展及應用效益分析
    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技術研究進展及應用效益分析 李平,蔡鳴,陳正明,崔晉波(重慶市農業科學院,重慶401329)  摘要:闡述了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技術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對當前生物質成型燃料技術工藝、設備研究進展和生物質固化成型燃料應用狀況進行了總結,並分析了我國生物質成型燃料應用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 利用自然生物系統實現生物質高效轉化
    會議執行主席、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陳樹林教授在題為《生物質在白蟻腸道中的轉化機制和仿生系統的探索》的主題評述報告中,介紹了白蟻對植物胞壁降解機制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指出白蟻因具備相對完善的植物胞壁降解體系而成為最為高效的生物降解系統之一。
  • 廢棄生物質水熱炭化技術及其產物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進展
    簡要介紹了生物質炭化技術,重點介紹了農林廢棄物、餐廚垃圾、畜禽糞便、剩餘汙泥等含水率較高的廢棄生物質水熱炭化製備生物質炭的研究進展,並探討了水熱生物質炭在含有機物、重金屬及陰離子的廢水處理中的應用,展望了生物質水熱炭化技術的前景。
  • 生物質鍋爐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術研究進展
    1 生物質資源的研究現狀1.1 我國生物質資源現狀生物質能源是一種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即通過光合作用將獲得的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並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太陽能的一種廉價儲存方式.目前的技術水平下具備開發價值的農村生物質資源一般包括農作物秸稈、林木生物質殘餘物、禽畜糞便與能源作物等
  • 打破新能源「雞肋」窘境 生物質發電鐵肩擔重任
    【中國環保在線 新能源設備】生物質發電在我國是一個正在起步的新能源產業,與常規的火力發電相比,生物質發電實現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具有節能、環保等優點。大力發展生物質燃燒技術對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輕環境汙染、優化我國能源結構、維持經濟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 發展生物質能源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美國在生物質能源轉化為高品位能源利用方面已達到相當水平,目前,美國生物質能源消耗量佔一次能源消耗總量比重超過4%。美國以玉米為原料生產乙醇的技術非常成熟並已形成規模化。在玉米價格上升的趨勢下,美國政府已投入高額研究費用開發以農林業殘餘物為主要原料的乙醇生產技術。雖然生產纖維素乙醇需要更複雜的生物技術和精煉工藝,但應用纖維素乙醇技術意味著能使用幾乎所有的植物作為原料,從而避免糧食危機。
  • 生物質合成纖維環保加工技術及其應用
    生物質纖維品類很多,現階段我們的研究有一定進展也遇到一些瓶頸。比如,對PLA的纖維加工及產品應用比較成熟,規模已經達到3000噸/年,已在服裝、無紡布、環保材料等領域進行應用,但L-乳酸提純、丙交酯合成、纖維的手感和染色是制約其發展的一定因素。
  • 生物質預處理製成型燃料研究進展
    本文介紹了生物質原料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以及木質素等主要化學成分的結構特點及其對成型過程的影響,並從提升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物理性質和燃燒特性角度總結了蒸汽爆破預處理、低溫熱解預處理及水熱預處理3種預處理技術的研究進展。總體而言,水熱預處理技術使處理後生物質成型燃料在燃燒熱值、能量密度、耐久度以及機械強度等各方面性能得以全面提升,但是水熱預處理成本較高且對環境有影響。
  • 青島能源所生物質能源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生物質材料具有來源豐富、可再生等優點,在可持續能源材料開發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以海洋中豐富的海藻多糖、甲殼素等生物質材料為基礎,研究開發高性能的能源材料具有重要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該團隊通過隔膜材料設計與成型過程集成創新,解決了動力電池隔膜關鍵技術問題,構建了低成本高性能的動力電池隔膜產業化技術體系,在材料製備和核心設備領域已獲授權發明專利3項(ZL201110147715.6,ZL201110147725.X,ZL201220602823.8)。開發低成本的本徵阻燃複合隔膜體系對提高動力電池安全性能意義重大。
  • 西市區晟核新能源秸稈顆粒燃料-秸稈顆粒生物質燃料
    西市區晟核新能源秸稈顆粒燃料-秸稈顆粒生物質燃料遼寧晟核能源有限公司從事生物質燃料 木質顆粒,秸稈顆粒,秸稈壓塊等,生物質鍋爐,生物質燃燒機,生物質氣化爐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生物質燃料.發熱量大,熱值高,燃燒後不結焦,灰渣少,不含硫磷,環保衛生,年產量可達2萬噸,經濟環保,廠家直銷.生物質燃料我公司生產的生物質顆粒燃料具有發熱量大
  • 周建斌:世界生物質新能源顛覆者
    就是在這17年的師生關係中,張院士從指導和支持周建斌從竹炭研究為起點,2002年下半年開始研究農作物秸稈炭,再到生物質能源多聯產技術的創新與產業化,並同時開始研究竹炭在水處理中的應用和炭化木的研究。其實,該技術所研究的對象,與我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所謂生物質能源,就是指把農林廢棄物例如樹木、竹子甚至秸稈、稻殼、雜草等剩餘物經特殊工藝轉化而成的氣體、液體和固體等各種新能源及產品。舉個秸稈處理的例子。
  • 【科技之星】新能源新材料研發和產業化轉化的踐行者——陳繼濤
    【與鋰離子電池的不解之緣】陳繼濤與鋰離子電子相識甚早,早在1996年就開始進行鋰離子電池方面的研究,他先後開展了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以及固態電池和鈉離子電池等新體系研究,歷時之久,成果之豐,讓他對這個行業充滿了難以言狀的感情。
  • 國家非糧生物質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掛牌
    廣西科學院圍繞非糧生物質能源產業化和工程化開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該院學科帶頭人黃日波率領的研究團隊,在以木薯為原料的燃料乙醇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優化酒精發酵的協同因子製劑研究開發、燃料乙醇生產關鍵技術攻關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 生物質炭在我國蔬菜地應用的研究現狀與展望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生物質炭是生物質在限氧環境中經過熱化學轉化產生的固體物質,它在土壤改良、汙染土壤修復和碳封存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因此,今後的研究方向應在蔬菜地進行區域間生物質炭的橫向對比研究;將短期與長期蔬菜地定位試驗相結合進行縱向比較研究;降低生物質炭的成本、識別其潛在風險,為推廣生物質炭在我國蔬菜生產領域的應用、建立可持續農業發展模式具有重要意義。前 言生物質炭是生物質在限氧或無氧條件加熱分解而獲得的含碳量豐富的固態物質。
  • 大型生物質鍋爐應用與發展
    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本文介紹了生物質鍋爐的發展現狀,包括生物質鍋爐常見的燃燒方式及特點、各種燃燒技術的國內外應用現狀以及生物質鍋爐存在的問題。對生物質鍋爐的應用特別是在農業中的應用做了介紹。關鍵詞: 生物質鍋爐;燃燒方式;發展現狀引言隨著一次能源儲量日益枯竭以及礦物能源的無節制利用引發的環境汙染問題日趨嚴重,以高新技術開發清潔、可再生的新能源以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是解決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的有效途徑。農林廢棄物、秸稈和樹皮等生物質能源因為具有儲量豐富、低汙染和可再生等特點,逐漸成為研究和利用的熱點。
  • 國家力推生物質新能源供熱 能源結構重新洗牌
    在煤改氣、煤改電背景下,國家力推生物質新能源供熱,中國能源結構面臨重新洗牌,「煤改生」將走進百姓生活。  「煤改生」是「煤改氣」重要補充  所謂「煤改生物質」,就是燃煤燃料改生物質燃料。在生物質能利用專家、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定凱看來,生物質能源是繼煤炭、石油、天然氣之後的全球第四大能源,也是唯一可作為燃料替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新能源,它屬於可再生的清潔能源。
  • 我國學者在木質素選擇性轉化領域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記者從華南理工大學獲悉,該校李雪輝課題組與牛津大學教授Shik Chi Edman Tsang以及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所副研究員何宏豔等人聯合攻關,在木質素選擇性轉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生物質氣化技術及產業發展分析
    因此,在中國發展生物質氣化技術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包括氣化在內的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的進展已有諸多綜述,要全面了解其發展動態、詳細闡述相關技術特徵並非易事。本文就生物質氣化技術及產業現狀和趨勢進行概括,予讀者以借鑑。1氣化關鍵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1.1氣化爐常見氣化爐的優勢與劣勢對比見表1。
  • 上海交大農生學院「生物質熱化學轉化」工作室發展基於動力學補償...
    生物質原料具有含水量和含氧高、能量密度低、吸溼性強、難於粉碎、流動性差等確定,給生物質的收集、處理、儲存、運輸及轉化帶來問題。作為生物質預處理技術的一種,烘焙能有效改善生物質燃料特性,提升其熱化學轉化性能。生物質烘培動力學及熱力學分析是生物質烘焙機理探究、系統設計、工藝優化及工業化應用的基礎。生物質烘焙動力學參數(尤其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是解析生物質烘焙動力學機理的關鍵。
  • 生物質膠粘劑研究與應用現狀分析
    1生物質膠粘劑研究與應用的新進展  1.1國外生物質膠粘劑研究與應用的新進展  傳統生物質膠粘劑使用的歷史十分悠久,其應用也非常廣泛[1]。但由於傳統生物質膠粘劑存在膠接性能差的缺陷,伴隨著合成樹脂木材膠粘劑的開發應用,傳統生物質膠粘劑的應用逐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