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預處理製成型燃料研究進展

2021-01-19 我的煤炭網

生物質預處理製成型燃料研究進展

曹忠耀,張守玉,黃小河,宋曉冰,吳淵默

(上海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上海200093)

  摘要:生物質能具有CO2零排放、普遍易得、價格低廉等優勢。生物質成型處理有利於其遠距離運輸與長時間儲存。但是,生物質細胞壁高分子聚合物形成了物理和化學抗降解屏障,嚴重阻礙了生物質成型燃料品質的提高,因此,採用預處理技術是實現生物質能源高效利用的必要手段。目前,生物質預處理技術主要分為物理法、物理-化學法、化學法和生物法四大類。由於各種預處理技術對生物質化學組分佔比以及結構的影響不同,預處理後的生物質成型燃料所體現出的物理性質和燃燒特性各有特點。本文介紹了生物質原料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以及木質素等主要化學成分的結構特點及其對成型過程的影響,並從提升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物理性質和燃燒特性角度總結了蒸汽爆破預處理、低溫熱解預處理及水熱預處理3種預處理技術的研究進展。總體而言,水熱預處理技術使處理後生物質成型燃料在燃燒熱值、能量密度、耐久度以及機械強度等各方面性能得以全面提升,但是水熱預處理成本較高且對環境有影響。未來生物質成型燃料預處理技術的研究方向應從平衡生物質燃料品質與預處理成本之間的關係、減少汙染物排放、預處理過程流程配置差異性集成和精確工藝參數匹配等方面為基礎,開發適於規模化靈活生產的節能高效生物質預處理技術。上海理工大學碳基燃料潔淨轉化實驗室利用水熱預處理技術製備高機械強度生物質成型燃料及成型炭燃料,並獲得過程副產物———木醋液,開發了多產品、環境友好的生物質綜合利用技術。

  0引言

  生物質資源能量密度低,存在運輸、儲存困難以及能源利用率低等問題,嚴重製約了生物質資源的規模化應用[1-2]。生物質固化成型技術可將形狀不規則、鬆散的生物質壓縮為形狀規則、高密度的成型燃料,使生物質從低品位能源上升為中上等品位能源[3-5]。生物質成型燃料熱效率高、燃燒性能好,是替代煤炭的理想燃料,廣泛用於農村家庭炊事、取暖用能[6]。隨著燃燒設備的不斷改進和完善,生物質成型燃料耦合燃煤發電、供熱項目在解決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7-8]。據歐盟委員會預計,2020年生物質成型燃料的市場規模可達4000萬~5000萬t(比2012年增長300%),所生產的熱量和電力總量佔可再生能源供能的45%[9]。

  然而,由於生物質細胞壁中的三大組分(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緊密交聯在一起,從而形成了物理和化學抗降解屏障,導致生物質成型燃料的機械強度和能量密度偏低,嚴重阻礙了生物質成型燃料品質的進一步提升[10]。因此,採用合適的預處理技術至關重要。

  目前,許多國內外學者研究了原料水分、粒徑、壓力及溫度等成型參數對生物質成型燃料品質的影響,得到了生物質成型燃料的最佳工藝參數[11-15],但有關原料化學成分對生物質燃料成型過程的影響作用機制研究較少。本文旨在總結前人在生物質原料主要化學成分(纖維素、半纖維素以及木質素等)對成型過程的影響研究,結合國內外關於生物質成型燃料預處理技術的發展狀況,從提升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物理性質和燃燒特性的角度探討生物質燃料壓縮成型的內在機理,為高品質生物質成型燃料的開發提供理論基礎與技術指導。

  1成型過程及黏結機制

  生物質的主要形態是不同粒徑的粒子,且粒子排列通常較疏鬆,粒子間空隙較大,導致生物質燃料的密度偏小,故常採用壓縮成型技術提高生物質燃料的密度。生物質燃料的壓縮成型過程,即在一定條件下生物質顆粒之間發生塑變而相互嚙合,伴隨生物質中有機物軟化膠合的過程[16]。生物質燃料的壓縮成型過程經歷以下4個階段[17]:

  ①鬆散階段。此時壓力較小,物料在壓力作用下緩慢擠緊,顆粒間空氣和水分被擠出,此階段主要是縮小顆粒間隙的壓縮過程,增加較小的壓力即可獲得較大的壓縮變形[18]。

  ②過渡階段。在壓力作用下,大顆粒發生破裂,填補周圍的空隙[19]。

  ③壓實階段。顆粒間空隙基本被克服,在垂直於主應力的方向上發生塑性形變,相鄰顆粒靠嚙合的方式接觸,使顆粒結合更加牢固[20-21]。

  ④推移階段。物料與壓塊同步向出料口移動,可近似認為物料相對壓塊靜止,此階段壓力逐漸釋放,為典型的壓力鬆弛過程[22]。壓縮過程取決於生物質原料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受原料化學成分、水分、粒徑、成型壓力及成型溫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23-24]。

  生物質原料的木質素和半纖維素含量較高,一方面,木質素和半纖維素在壓縮過程中發揮較強的黏合劑功能,把相鄰的生物質顆粒黏結在一起;另一方面,木質素在達到玻璃化溫度時開始熔融形成膠體物質,在相鄰生物質顆粒之間形成液橋,並在冷卻時進一步形成固橋,加強了顆粒之間的黏結作用[25]。生物質顆粒內部黏合力的類型及相互作用的方式可分為以下5類[26]:①固體橋接或架橋;②自由移動液體的表面引力和毛細壓力;③非自由移動的吸附力和黏合力;④固體顆粒之間的分子吸引力;⑤固體顆粒之間的填充或機械互鎖。雖然生物質成型燃料的密度和強度受溫度、水分、壓力、添加劑等多因素影響,但實質上均可用上述一種或一種以上的黏合類型和黏合力來解釋生物質燃料的成型機制。

  2生物質化學成分對成型過程的影響作用

  生物質之所以能在較低的溫度下壓縮成型,其獨特的化學性質是重要因素。生物質的主要化學成分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3種高分子化合物,構成了生物質的細胞壁和胞間層。常見生物質原料的化學成分見表1。由表1可知,生物質的主要化學成分佔比因生物質種類而不同[27]。因此,生物質的化學成分及其在成型過程中的變化規律和作用機制是探明預處理工藝對生物質成型燃料的提質改性作用的基礎。

  2.1纖維素

  纖維素是由D-葡萄糖以β(1→4)糖苷鍵組成的鏈狀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式為(C6H10O5)n。纖維素的每個葡萄糖基環上有3個活潑羥基(—OH),可通過—OH之間或OH與O—、N———和S—基團之間聯結成氫鍵,能量強於範德華力[28]。在細胞壁中,纖維素通過分子鏈形成排列有序的微纖絲束。在壓縮過程中,由氫鍵連接成的纖絲在黏聚體中起到骨架作用,有利於提高成型燃料強度。此外,纖維素中存在大量的非結晶區和結晶區,並伴有氫鍵聯結,因而其晶體結構非常牢固[25]。

  2.2半纖維素

  半纖維素和纖維素都屬於碳水化合物,但與纖維素不同,半纖維素是由2種或2種以上的單糖組成的不均一的高聚糖。由於其化學結構的不均一性,天然半纖維素為非結晶態且分子量相對低的多位分枝性聚合物,其聚合度為80~100[29]。半纖維素為無定形結構,易水解,結構強度低於纖維素。半纖維素結構複雜,其通過氫鍵與纖維素連接,以共價鍵(主要是α-苯醚鍵)與木質素相連,以酯鍵、乙醯基及羥基與肉桂酸連接[30]。半纖維素以無定型狀態滲透在纖維素「骨架」中,從而增強了細胞壁的剛性,被稱為基體物質。半纖維素的主鏈和側鏈上含有較多的羥基、羧基等親水性基團,是生物質中吸溼性較強的成分,在壓力和水解的共同作用下可轉化為木質素,從而起到一定的黏合劑作用[25]。

  2.3木質素

  木質素是一種複雜的、非結晶的、三維空間網狀結構的複雜無定型高聚物,由愈創木基(G)、紫丁香基(S)及對羥苯基(H)結構單元組成[28]。木質素是在細胞分化的最後階段形成的,滲透於細胞壁的骨架物質中,使細胞壁變得堅硬,故稱為結殼物質或硬固物質。在自然條件下,木質素與水及其他有機溶劑幾乎不溶解,100℃開始軟化,160℃開始熔融形成膠體物質[17]。生物質壓縮過程中,在壓力和水分的共同作用下,木質素的大分子易碎片化,進而發生縮合和降解,溶解性質發生顯著變化,生成可溶性木質素和不溶性木質素。此外,酚羥基和醇羥基的存在,促使鹼性木質素溶解,木質素磺酸鹽溶於水可形成膠體溶液,起黏合劑作用,提高了成型燃料的結合強度和耐久性[25]。

  3預處理技術

  預處理前後生物質細胞壁結構示意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生物質細胞壁中的三大組分(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緊密交聯在一起,形成了物理和化學抗降解屏障,導致生物質成型燃料的機械強度和能量密度偏低,嚴重阻礙了生物質成型燃料品質的進一步提升[10]。因此,需要採取合適的預處理技術打破該屏障,調整生物質的結構及組分佔比,提高生物質成型燃料的品質。生物質預處理技術分為物理法、物理-化學法、化學法和生物法四大類,如:機械研磨、酸處理、鹼處理、微生物處理、微波處理、蒸汽爆破處理、低溫熱解處理及水熱處理等[31]。本文主要介紹蒸汽爆破處理、低溫熱解處理以及水熱處理3種預處理技術及其對生物質成型過程的影響。

  3.1蒸汽爆破預處理

  蒸汽爆破技術最早是由美國學者Mason在1928年發明並用於製漿,將廢木材轉變為建築紙漿[32]。蒸汽爆破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高溫高壓水蒸氣對植物纖維原料進行處理,使其半纖維素降解,木質素軟化,纖維之間的橫向連接強度降低,並在短時間內瞬間釋放高壓蒸汽,原料孔隙中的水蒸氣急劇膨脹,產生爆破效果,將原料撕裂為細小的纖維狀,達到原料組分分離和結構變化的效果[33]。

  蒸汽爆破預處理因其成本低、能耗少、無汙染而備受研究學者關注。韓士群等[34]採用蒸汽爆破方法對蘆葦進行處理,並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為塑料基體添加合適的助劑,發現蒸汽爆破處理顯著增加細纖維的含量,改善了纖維質量。同時,蒸汽爆破處理的蘆葦/HDPE複合材料的拉伸強度和彎曲強度較未爆破處理的複合材料分別提高了22.3%和32.6%。嶽磊等[35]分析了蒸汽爆破處理壓力、穩壓時間對蘆葦纖維形態、潤溼性、化學成分以及灰分和矽含量的影響,發現隨著蒸汽爆破劇烈程度的增加,蘆葦中的纖維素含量增加,灰分和矽含量顯著降低,蘆葦纖維與脲醛樹脂膠合性能得到改善。

  Lam等[36]對杉木樹皮進行了蒸汽爆破處理,發現預處理後的樹皮中纖維素分子鏈發生斷裂,分子內氫鍵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纖維素鏈的可移動性增加,有利於纖維素向無序結構變化。因此,蒸汽爆破處理後成型燃料的強度比處理前高1.4~3.3倍,燃燒熱值也顯著提升。對於蒸汽爆破預處理過程對生物質燃料成型性能的影響,Zandersons等[37]認為,預處理後纖維素的結構發生改變,纖維尺寸變細、變小,同時,木質素活性增強,並滲入到纖維素之間形成新的連接,內部黏結力顯著增強;Shaw等[38]發現,預處理後生物質中的木質素含量比原料增加33.2%~54.5%,呈更好的黏結效果;Angles等[39]研究了木質素的變化規律,發現隨著預處理程度的加劇,木質素降解、重聚並遷移到纖維素表面,在壓縮成型時軟化形成固體橋接,提高了成型性能。

  3.2低溫熱解預處理

  低溫熱解預處理是在常壓、隔絕氧氣或缺氧情況下,將生物質原料置於反應溫度為200~300℃時發生大分子熱降解反應的過程[40-41]。低溫熱解預處理過程主要發生分子鍵斷裂、脫羰作用、脫羧反應、脫水反應、脫甲氧基化反應、凝結及芳構化反應[42]。低溫熱解預處理過程能破壞生物質的纖維結構,使生物質變得易磨,有效改善粉體的流動性以實現穩定連續的輸送,並有效去除生物質中的過量氧元素[43],且生物質經低溫熱解預處理後可保留70%~80%的質量和80%~90%的能量,因此其能量密度可提高30%[44]。

  不同種類生物質由於其化學組分不同,其熱穩定性及熱解產物的特性也不同。Phanphanich等[45]對稻殼、木屑、花生殼、甘蔗渣和水葫蘆進行了低溫熱解預處理試驗,結果表明,幾種生物炭的能量密度呈不同的增加規律,其中最大增幅是熱解甘蔗渣,其能量密度為未處理原料的1.66倍,最小增幅是熱解木屑,為未處理原料的1.08倍。

  低溫熱解溫度和停留時間對生物質低溫熱解特性有一定影響,特別是熱解溫度影響顯著。王貴軍等[46]在熱解溫度為200、250和300℃條件下,採用固定床試驗臺分別研究了棉花稈的低溫熱解特性,結果表明,隨著熱解溫度的升高,固體產物的質量產率減小,能量密度增加,且製得的成型生物質的密度顯著提高,其研磨特性和疏水性較生物質原料明顯改善。

  吳逸民等[47]研究了生物質中主要組分(半纖維素、纖維素和木質素)的低溫熱解特性,結果表明,半纖維素的主要熱解溫度在210~320℃,而纖維素和木質素的主要熱解溫度分別在310~390℃和200~550℃。Medic等[48]研究了玉米稈和甘草在250℃,停留時間為10、20和30min的條件下低溫熱解預處理後的特性,結果表明,隨著停留時間的延長,熱解生物質的能量密度增加了2%~19%,而質量和能量產率分別降低了3%~45%和1%~35%。Shang等[49]發現,赤松在經過230~270℃低溫熱解預處理後,熱值由18.37MJ/kg升高至24.34MJ/kg,但赤松成型燃料的機械強度迅速降低。

  Wu等[50]將棉杆和木屑在200~260℃下進行低溫熱解預處理試驗,發現預處理後成型生物質的表觀密度和抗壓強度比原料成型生物質分別降低了3.9%~16.7%和23.2%~61.0%。可見,隨著熱解溫度的升高和停留時間的增加,熱解生物質的能量密度不斷增加,而成型生物質的機械強度降低。當低溫熱解預處理溫度為260℃或以上時,生物質中的天然黏結劑———木質素的結構被破壞,顆粒之間的機械互鎖是此時成型過程的主要黏結形式,顆粒間的黏結性能降低[51]。因此,為獲得高機械強度的低溫熱解生物質成型燃料,需要添加黏結劑來改善其成型能力,而黏結劑的摻混會導致成型燃料耐水性變差、熱值降低等的問題[52]。

  3.3水熱預處理

  水熱預處理也被稱為溼式熱解,是指在密閉反應器中,以生物質為原料,水為反應媒介,通過加壓使水在高溫條件下保持液態,利用此狀態下水的特殊性質對結構穩定的生物質原料進行分解[53]。原料在水熱預處理過程中經歷3個階段的變化:①前驅體水解成單體,體系pH值降低;②單體脫水,誘發聚合反應;③芳構化反應形成最終產物[54]。水熱處理過程需將原料與水混合,因此,整個工藝對於原料水分無任何要求,也無需對原料進行乾燥,對於含水率高的生物質可節省大量乾燥所需能量,可用於處理高含水率的汙泥[55]。同時,水熱預處理過程簡單,反應條件溫和,無需過高的溫度與壓力,對設備要求不高。因此,水熱預處理工藝應用範圍廣,操作難度低,便於推廣應用。

  燃燒特性對生物質燃料至關重要,水熱處理後生物質燃料的燃燒特性得到大幅提升[51]。水熱預處理前後生物質的燃燒特性見表2。由表2可知,其燃燒特性接近甚至高於褐煤,對保障燃燒過程的安全性、提高燃燒效率以及減少汙染物排放等具有重要作用。Kambo等[56]將芒草分別進行低溫熱解及水熱處理,結果發現原料固定碳為11.7%,經260℃低溫熱解後樣品的固定碳增加至14.2%,而當水熱處理溫度為190℃時,所得生物質固定碳增加至15.7%,當水熱溫度升高至260℃時,固定碳增加至30.3%,熱值增加至25.9MJ/kg。此外,水熱預處理後生物質的灰分顯著降低,能有效解決生物質燃料燃燒過程中的積灰結渣問題。Kambo等[57]在另一組試驗中發現,芒草在經低溫熱解預處理後的無機金屬含量無明顯變化,而經水熱預處理後,灰分中的無機金屬含量被去除30%~70%。

  另外,水熱預處理可明顯提高生物質的成型性能,水熱成型生物質的抗壓強度及耐久度等均優於原料成型生物質。Reza等[58]發現,火炬松原料成型後耐久度為(97.5±0.5)%,質量密度為(1080.2±5.1)kg/m3,能量密度為(21.3±0.5)GJ/m3;而260℃水熱預處理後的成型生物質耐久度為(99.8±0.1)%,質量密度為(1478±9.7)kg/m3,能量密度高達(39.2±0.2)GJ/m3。Liu等[59]將椰子纖維、稻穀皮、椰子殼及松木屑進行水熱處理後,發現其成型生物質的抗壓強度相對於原料成型生物質提高了2~5倍。

  Wu等[50]將棉稈和木屑在200~260℃下進行水熱預處理,發現與原料成型生物質相比,水熱處理後成型生物質的熱值、表觀密度和抗壓強度分別增加5.1%~59.0%、9.5%~27.3%和114.0%~241.3%,且將該成型生物質炭化後,水熱成型炭的機械強度明顯高於原料成型炭以及摻混黏結劑製成的商用燒烤炭。水熱預處理對生物質燃料成型性能的影響主要有:①水熱預處理後的生物質表面更加平整規則,提高了顆粒之間固態橋鍵的穩固性[60];②水熱預處理能促使更多羥基、羧基、羰基等含氧極性官能團的產生,提高了分子間氫鍵及範德華力等靜電吸引力[61];③在一定水熱溫度下,木質素由固態轉變為玻璃態,從而在顆粒內部形成局部熔融和機械互鎖,起到了促進成型、改善成型的效果[58];④水熱預處理過程中,產生大量生物油等極性有機化合物並附著於顆粒表面,其在成型過程中起液態橋鍵的作用,加強了相鄰顆粒之間的黏結[62]。

  4生物質成型綜合利用技術

  在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生產過程中,廢水廢液的直接排放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汙染環境。木醋液是木炭製作生產過程中的副產物,無毒無害,易降解,具有高效的抗氧化性和抗微生物活性,在發達國家中已被廣泛應用於農業、林業、醫療保健及食品領域[63]。因此,基於多年對生物質資源高效轉化與利用的研究,上海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碳基燃料潔淨轉化實驗室利用水熱預處理技術製備高強度生物質成型燃料及成型炭燃料,並獲得過程副產物———木醋液,從而獲得多產品、環境友好的生物質成型綜合處理技術。

  4.1兩步熱解製備成型炭燃料與木醋液

  該技術是將傳統的熱解和成型工藝相結合,充分利用熱解工藝產生的液體和氣體,同時將固體半焦製備成型炭燃料。具體過程如圖2所示。

  首先對生物質原料進行初步熱解處理,可獲得氣、液、固三相產物,通過控制熱解溫度獲得高品質木醋液[63-65];初步熱解固體產物進一步熱解製得半焦,半焦即可用作電極或碳質吸附劑的原料,又可通過壓製成型製備成型炭燃料,該燃料既可作為鍋爐燃料,又可用於燒烤炭[66-70]。該工藝路線中熱解過程產生的熱解氣與焦油蒸汽可為熱解過程提供能量來源。該技術優點是既可獲得品質較高的木醋液,也可根據市場需求獲得不同的碳質產品,工藝規模可根據生物質供應適當調節,提高了生物質的應用價值。

  4.2結合預處理技術製備高機械強度成型生物質

  燃料、成型炭燃料及木醋液生物質綜合利用工藝路線2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為進一步提高生物質綜合利用的質量,對生物質進行相應的預處理,獲得優質的木醋液[71-72]和改性生物質;再對改性生物質進行成型處理,在不摻混任何黏結劑的條件下獲得高機械強度、高熱值成型生物質,該產品可作為生物質燃料用於鍋爐燃燒利用;成型生物質進一步熱解,製得高機械強度成型生物質炭燃料[50]。該工藝路線可獲得3種產品:木醋液、成型生物質燃料和成型炭燃料,該工藝製備的成型炭燃料熱值高,燃燒性能、抗壓強度和表觀密度均優於商用燒烤炭,灰分遠低於商用燒烤炭及歐盟標準(EN-1860-2),固定碳高於歐盟標準[50],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該技術既可製備高機械強度的成型生物質燃料和成型炭燃料,還能獲得優質木醋液,工藝規模可根據生物質供應適當調節,過程無汙染,提高了生物質的應用價值。

  5結論

  生物質細胞壁中的三大組分緊密交聯在一起,形成了物理和化學抗降解屏障,因此,預處理技術是實現生物質成型燃料品質提升的必要手段。由於不同的預處理技術對生物質化學組分佔比以及結構的影響不同,預處理後的生物質成型燃料所體現出的物理性質和燃燒特性各有特點。相比原料成型生物質,水熱預處理技術使生物質成型燃料在燃燒熱值、能量密度、耐久度及機械強度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但水熱預處理成本較高,且對環境有影響。未來生物質成型燃料預處理技術的研究方向應從平衡生物質燃料品質與預處理成本之間的關係、減少汙染物排放、預處理過程流程配置差異性集成和精確工藝參數匹配等為基礎,開發適用於規模化靈活生產的節能高效預處理技術。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楊正虎,袁益超,劉聿拯,等.生物質能系統研究及發展[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2004(1):35-41.

  [2]TEKIN K,KARAG?Z S.T-BuOK catalyzed bio-oil production from woody biomass under sub-critical water conditions[J].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2013,11(1):25-31.

  [3]JUNGINGER M,SIKKEMA R,FAAIJ A,et al. Analysis of the global pellet market:Including major driving forces and possible technical and non-technical barriers[J].Intelligent Energy Eu-rope,2009,2:33-34.

  [4]HE G,BLUEMLING B,MOL A P J,et al.Comparing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bio-energy systems in rural China[J].Energy Policy,2013,63:34-43.

  [5]劉榮厚.生物質能工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244-269.

  [6]ZHOU Y,ZHANG Z,ZHANG Y,et al.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densified solid biofuel industry in China[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6,54:1412-1428.

  [7]PRADHAN P,MAHAJANI S M,ARORA A.P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fuel pellets from biomass:A review[J].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2018,181:215-232.

  [8]ADAMS P W,HAMMOND G P,MCMANUS M C,et al.Barriers to and drivers for UK bioenergy development[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1,15(2):1217-1227.

  [9]BAJWA D S,PETERSON T,SHARMA N,et al.A review of densi-fied solid biomass for energy production[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8,96:296-305.

  [10]KUMAR P.Methods for pretreatment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for efficient hydrolysis and biofuel production[J].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2009,48(8):3713-3729.

  [11]樊峰鳴,張百良,李保謙,等.大粒徑生物質成型燃料物理特性的研究[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5(2):398-402.

  [12]李大中,朱文杰.生物質稻殼壓縮成型過程建模及優化[J].可再生能源,2010,28(5):124-127,131.

  [13]KASHANINEJAD M,TABIL L G,KNOX R.Effect of compressive load and particle size on com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lected varieties of wheat straw grinds[J].Biomass & Bioenergy,2014,60(60):1-7.

  [14]NGUYEN Q N,CLOUTIER A,ACHIM A,et al.Effect of process parameters and raw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n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ood pellets made from sugar maple parti-cles[J].Biomass & Bioenergy,2015,80:338-349.

  [15]TUMULURU J S.Effect of process variables on the density and durability of the pellets made from high moisture corn stover[J].Biosystems Engineering,2014,119(4):44-57.

  [16]王美美,王詠梅,韓文清.生物質顆粒成型影響因素分析[J].科技資訊,2017,15(26):237-239.

  [17]盛奎川,吳傑.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物理品質和成型機理的研究進展[J].農業工程學報,2004,20(2):242-245.

  [18]盛奎川,錢湘群,吳傑.切碎棉杆高密度壓縮成型的試驗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2003,29(2):139-142.

  [19]GROVER P D,MISHRA S K,CLANCY J S.Development of an appropriate biomass briquetting technology suitable for production and us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Ener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1994,1(1):45-48.

  [20]O'DOGHERTY M J. A review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straw when compressed to high densitie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1989,44:241-265.

  [21]O'DOGHERTY M J,WHEELER J A.Compression of straw to high densities in closed cylindrical die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1984,29(1):61-72.

  [22]杜健民.新鮮草物料壓縮過程的流變學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大學,2005:28-30.

  [23]張百良.生物質成型燃料技術與工程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131-140.

  [24]KALIYAN N,MOREY R V.Factors affecting strength and dura-bility of densified biomass products[J]. Biomass & Bioenergy,2009,33(3):337-359.

  [25]李海濱,袁振宏,馬小茜,等.現代生物質能利用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255-280.

  [26]LINDLEY J A,VOSSOUGHI M.Physical properties of biomass briquettes[J].Transactions of the Asae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s,1989,32(2):361-366.

  [27]VASSILEV S V,BAXTER D,ANDERSEN L K,et al.An overview of the organic and inorganic phase composition of biomass[J].Fu-el,2012,94:1-33.

  [28]陳珣,程凌燕,張玉梅,等.以離子液體為反應介質製備纖維素衍生物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07(12):56-59.

  [29]任俊莉,孫潤倉,劉傳富.半纖維素及其衍生物作為造紙助劑的應用研究進展[J].生物質化學工程,2006(1):35-39.

  [30]肖領平.木質生物質水熱資源化利用過程機理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4:35-37.

  [31]HASSAN S S,WILLIAMS G A,JAISWAL A K.E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the pretreatment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8,262:310-318.

  [32]Mason W H.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on of wood and the like[P].U.S Patent:1578609,1926-03-30.

  [33]羅海,嶽磊,王乃雯,等.蒸汽爆破處理對竹纖維的影響[J].林業工程學報,2014,28(2):45-48.

  [34]韓士群,楊瑩,周慶,等.蒸汽爆破對蘆葦纖維及其木塑複合材料性能的影響[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1(1):136-142.

  [35]嶽磊,王乃雯,羅海,等.蒸汽爆破處理對蘆葦纖維製備的影響[J].林業科技開發,2013,27(6):69-72.

  [36]LAM P S,SOKHANSANJ S,BI X,et al.Energetic feasibility of biomass densification with steam explosion pretreatment[C]/ /CSBE Annual General Meeting,Vancouver. US:[s. n.],2008:14-16.

  [37]ZANDERSONS J,GRAVITIS J,ZHURINSH A,et al.Carbon ma-terials obtained from selfbinding sugar cane bagasse and decidu-ous wood residues plastics[J].Biomass and Bioenergy,2004,26:345-360.

  [38]SHAW M D,KARUNAKARAN C,TABIL L G.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nsified untreated and steam exploded pop-lar wood and wheat straw grinds[J]. Biosystems Engineering,2009,103(2):198-207.

  [39]ANGL?S M N,FERRANDO F,FARRIOL X,et al.Suitability of steam exploded residual softwo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binderless panels.Effect of the pre-treatment severity and lignin addition [J].Biomass and Bioenergy,2001,21(3):211-224.

  [40]GIRARD P.Recent developments on torrefied wood,an alternative to charcoal for reducing deforestation[J].Reur Technical,1991,20(1):101-114.

  [41]BERGMAN P C A,KIEL J H A.Torrefaction for biomass upgra-ding[C]/ /Proc. 14th European Biomass Conference. Paris,France:[s.n.],2005:17-21.

  [42]KALTSCHMITT H V,KALTSCHMITT M,MARTIN J,et al.En-ergie aus biomasse:Grundlagen,techniken and verfahren[M].Berlin:Springer Berlin,2001:507-536.

  [43]CHEN W H,CHENG W Y,LU K M,et al.An evaluation on im-provement of pulverized biomass property for solid fuel through torrefaction[J].Applied Energy,2011,88(11):3636-3644.

  [44]陳紅紅.生物質低溫熱解炭化特性研究及中試炭化爐的開發[D].南京:南京師範大學,2016:4-7.

  [45]PHANPHANICH M,MANI S.Impact of torrefaction on the grind-ability and fuel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biomass[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1,102(2):1246-1253.

  [46]王貴軍,羅永浩,陸方,等.農業生物質秸稈低溫熱解預處理技術[J].工業鍋爐,2010(2):4-9.

  [47]吳逸民,趙增立,李海濱,等.生物質主要組分低溫熱解研究[J].燃料化學學報,2009,37(4):427-432.

  [48]MEDIC D,DARR M,SHAH A,et al.Effects of torrefaction pro-cess parameters on biomass feedstock upgrading[J].Fuel,2012,91(1):147-154.

  [49]SHANG L,NIELSEN N P K,DAHL J,et al.Quality effects caused by torrefaction of pellets made from Scots pine[J].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2012,101:23-28.

  [50]WU S,ZHANG S,WANG C,et al.High-strength charcoal bri-quette preparation from hydrothermal pretreated biomass wastes[J].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2018,171:293-300.

  [51]BACH Q V,SKREIBERG ?.Upgrading biomass fuels via wet tor-refaction:A review and comparison with dry torrefaction[J].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6,54:665-677.

  [52]PENG J H,BI X T,SOKHANSANJ S,et al.Torrefaction and den-sification of different species of softwood residues[J].Fuel,2013,111(3):411-421.

  [53]ANTOINE K R,SKREIBERG ?yvind.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wet torrefaction[J].Energy & Fuels,2013,27(11):6743-6753.

  [54]黃維,範同祥.水熱碳化法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14(S1):131-135.

  [55]王定美,王躍強,袁浩然,等.水熱炭化製備汙泥生物炭的碳固定[J].化工學報,2013,64(7):2625-2632.

  [56]KAMBO H S,DUTTA A.Strength,storage,and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ensified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produced via torre-faction and 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J]. Applied Energy,2014,135:182-191.

  [57]KAMBO H S,DUTTA A.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orrefaction and 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olid biofuel[J]. Energy Convers Manag,2015,105:746-55.

  [58]REZA M T,UDDIN M H,LYNAM J G,et al.Engineered pellets from dry torrefied and HTC biochar blends[J].Biomass & Bioen-ergy,2014,63(2):229-238.

  [59]LIU Z,QUEK A,BALASUBRAMANIAN R.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uel pellets from woody biomass,agro-residu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hydrochars[J]. Applied Energy,2014,113(1):1315-1322.

  [60]REZA M T,UDDIN M H,LYNAM J G,et al.Engineered pelletsfrom dry torrefied and HTC biochar blends[J].Biomass & Bioen-ergy,2014,63(2):229-238.

  [61]LIU Z,ZHANG F S,WU J.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hars produced from pinewood pyrolysis and hydrothermal treat-ment[J].Fuel,2010,89(2):510-514.

  [62]LIU Z,ZHANG F.Effects of various solvents on the liquefaction of biomass to produce fuels and chemical feedstocks[J]. Energy Conversion & Management,2008,49:3498-3504.

  [63]WU Qiaomei,ZHANG Shouyu,HOU Baoxin,et al.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of wood vinegar from biomass residues by carboniza-tion process[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5,179:98-103.

  [64]吳巧美,張守玉,侯寶鑫,等.不同溫度下木屑熱解製備木醋液實驗研究[J].太陽能學報,2016,37(6):1534-1541.

  [65]侯寶鑫,張守玉,吳巧美,等.生物質熱解製備木醋液及其性質研究[J].燃料化學學報,2015,43(12):1439-1445.

  [66]CAO Zhongyao,ZHANG Shouyu,WANG Caiwei,et al.Investiga-tion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charcoal briquettes prepared from wood sawdust and cotton stalk[J].Energy Sources,Part A:Recovery,Utilization,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2019,41(4):493-500.

  [67]XIONG Shaowu,ZHANG Shouyu,WU Qiaomei,et al.Investigation on cotton stalk and bamboo sawdust carbonization for barbe-cue charcoal preparation[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4,152:86-92.

  [68]熊紹武,張守玉,吳巧美,等.生物質製備燃料炭實驗研究[J].太陽能學報,2015,36(5):1041-1047.

  [69]王健,張守玉,彭定茂,等.製備條件對低品質生物質半焦燃燒特性的影響[J].太陽能學報,2013,34(11):1950-1956.

  [70]熊紹武,張守玉,吳巧美,等.生物質炭燃燒特性與動力學分析[J].燃料化學學報,2013,41(8):958-965.

  [71]WANG Caiwei,ZHANG Shouyu,WU Shunyan,et al.Study on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for the preparation of wood vinegar from the hydrothermolysis process of cotton stalk[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8,254:231-238.

  [72]WANG Caiwei,ZHANG Shouyu,WU Shunyan,et al.Effect of oxi-dation processing on the preparation of post - hydrothermolysis acid from cotton stalk[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8,263:289-296.

相關焦點

  • 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技術研究進展及應用效益分析
    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技術研究進展及應用效益分析 李平,蔡鳴,陳正明,崔晉波(重慶市農業科學院,重慶401329)  摘要:闡述了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技術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對當前生物質成型燃料技術工藝、設備研究進展和生物質固化成型燃料應用狀況進行了總結,並分析了我國生物質成型燃料應用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 生物質鍋爐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術研究進展
    目前,我國還沒有頒布關於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的統一的國家標準,普遍認為的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是指利用農林廢棄物( 稻殼、秸杆、樹皮、木屑等) 作為原材料,通過一系列的預處理( 收集、乾燥、粉碎等) ,採用特殊的生物質固體成型設備,將預處理後的生物質材料擠壓成規則的、密度較大的棒狀、塊狀或顆粒狀等形狀的成型燃料.
  • 生物質熱化學過程氮組分演化與源端調控獲進展
    10月1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獲悉,近兩年來,該所研究員王新明團隊的詹昊博士及其合作者莊修政博士等人,聚焦氮組分含量較高的農業和工業生物質,解析了生物質熱化學過程氮組分的演化與源端調控。相關研究發表於《化學工程》《清潔生產》《燃料》《燃料過程技術》,並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項和實用新型專利1項。
  • 生物質顆粒燃料銷路
    不管是什麼行業,想要發展就脫離不了能源的支持,生物質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是僅次於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而居於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第四位的能源。相比其他能源,不管是前三位的一次性消耗能源,還是跟隨其後的可再生能源,遍地黃金的生物質能源顯然佔據了更大的優勢。
  • 新能源體系之:生物質轉化技術與應用研究進展
    新能源體系之:生物質轉化技術與應用研究進展北極星固廢網  來源:北票新能源有限公司CBNE  作者:北票新能源  2016/9/21 11:49:09  我要投稿  北極星固廢網訊:目前生物質已成為僅次於煤炭
  • ...壯大、困境:幾乎是零排放的「新物種」 起底中國生物質顆粒燃料...
    這些秸稈,如果被製成生物質顆粒燃料,不僅不會帶來浪費和焚燒汙染,還可以溫暖那些小學生的心。一、生物質顆粒:幾乎是零排放的「新物種」1. 生物質顆粒燃料是個啥?最近幾年,很多板廠鍋爐改成燒生物顆粒了。對很多人來說,生物質顆粒燃料不再那麼陌生。
  • 降解植物生物質的厭氧菌
    降解植物生物質的厭氧菌
  • 廣州地化所解析生物質熱化學過程氮組分的演化與源端調控
    綜合考慮生物質燃料屬性、燃燒供熱規模、末端處理投入等現實因素,對生物質而言,特別是富氮生物質,研究基於燃燒前降氮的大氣活性氮控排機制和手段更為直接和必要。%範圍,取決於生物質燃料氮類型(以胺、蛋白質有機氮和無機氮為體系)的熱穩定性,也與熱解不同階段的過程參數條件相關。2、基於形成機理,探討了乾濕碳化預處理-熱解聯用手段對燃料氮到大氣活性氮組分轉化的調控能力。發現相比直接熱解,經乾濕碳化後再熱解,通過碳化預處理對燃料氮官能團的去除和穩定機制,可調控熱解進程中兩階段大氣活性氮組分形成路徑的強度,從而有效降低燃料氮到大氣活性氮的轉化(如圖2)。
  • 生物質鍋爐資訊:生物質燃料鍋爐如何環保改造肥鄉
    生物質燃料的水分、灰分等因素,對約翰節能生物質鍋爐的熱解氣化反應有著密切的關係,生物燃料種類繁多,水分、灰分等含量各不相同,物理性質和水分含量變化較大,對氣化過程有一定的影響。生物質鍋爐憑藉自身的經濟優勢與環保優勢,廣泛得到了環保部門與各行企業的認可。
  • 生物質膠粘劑研究與應用現狀分析
    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和國家環保法規的健全、石油儲量的減少和基於石油的高分子材料帶來的價格上揚和環境汙染問題,使得膠粘劑工業重新考慮天然膠粘劑,從而生物質膠粘劑作為一種以可再生的、來源於生物的有機資源為原料的環境友好型膠粘劑再次成為研究熱點。
  • 生物質膠粘劑研究應用領域不斷擴大
    生物質膠粘劑作為一種以可再生的、來源於生物的有機資源為原料的,環境友好型膠粘劑再次成為研究熱點。國外生物質膠粘劑研究與應用的新進展如何?傳統生物質膠粘劑使用的歷史十分悠久,其應用也非常廣泛。但由於傳統生物質膠粘劑存在膠接性能差的缺陷,伴隨著合成樹脂木材膠粘劑的開發應用,傳統生物質膠粘劑的應用逐漸減少。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程謨傑研究員帶領中高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研究團隊和美國密蘇裡大學堪薩斯城分校陳曉波助理教授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合作研究中取得進展
  • 「小秸稈」大能源|如何利用秸稈生產生物質顆粒燃料
    利用農業的廢棄物及各類秸稈或雜草,經粉碎、蒸汽攪拌,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擠壓(壓縮)、乾燥等工序,製成生物質「顆粒」燃料,替代煤、石油等不可再生燃料,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1、什麼叫生物質顆粒?生物質顆粒是由農業廢料和各種秸稈通過在一定溫度下壓碎,擠壓和乾燥製成的。
  • 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
    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   2007年,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環境技術小組開發出了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它可以連接植物根系和土壤細菌來發電。
  • 生物質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獲進展
    生物質原料(農林廢棄物和有機固體廢物等)通過熱解得到的生物油(bio-oil)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國內外研究者一直致力於生物油的催化提質和分離,期望獲得高附加值的化學品或優質燃料。然而,生物油的成分複雜且不穩定,通常包含數百種有機化合物。在催化過程中,部分有機物發生縮合、脫水、結焦等反應,導致催化劑失效,使催化提質過程難以持續。
  • 生物質燃料在循環流化床鍋爐的應用
    前言  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能源消耗迅速增長,石化燃料資源日益耗盡,利用可再生資源已是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燃燒生物質燃料的熱電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而對於已經服役的電站鍋爐,要想使生物質燃料得到充分的利用,是擺在從業人員面前的重大課題。
  • 版納植物園在生物質溶解、水解和制氫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這樣溶劑化的「生物質水溶液」像液態石油一樣更易於進一步連續加工,為生物質的冶煉開發出一可能的研究領域。    生物質是再生資源,主要是以木質纖維素形式存在(如樹木和草類等),它的年產量是現世界能耗的十倍,有足夠的資源量。典型的木質纖維素生物質由木質素(20%),纖維素(50%)和半纖維素(25%)三種成分組成,它們均能被水解。
  • 溫馨提示:進口成型植物生物質燃料簡化程序啦!
    日前,廈門東渡檢驗檢疫局在審核一批來自馬來西亞的植物源生物質燃料—「木質顆粒」的申報材料時,發現其因境外生產加工企業未備案,不符合要求,涉及貨物50噸。這是今年6月份以來總局簡化進口成型植物源生物質燃料風險評估程序後發現的首批未提前向總局備案的進口生物質燃料。
  • 新型燃料電池直接利用生物質發電
    儘管已經對由甲醇或氫氣驅動的低溫燃料電池進行了充分的研究,但是由於缺乏有效的聚合物材料催化劑體系,現有的低溫燃料電池技術無法直接使用生物質作為燃料。 現在,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的低溫燃料電池,該燃料電池藉助太陽能或熱能活化的催化劑將生物質直接轉化為電能。
  • 城市垃圾處理新方式:與生物質混合燃料分布式發電 更加環保無汙染
    與垃圾焚燒發電系統相比,城市垃圾與農林廢棄物混合燃料分布式發電系統具有效率高性,系統靈活,產品豐富,經濟效益好的特點。關鍵詞:垃圾;生物質;分布式發電;內燃機一、城市垃圾與生物質混合燃料分布式能源系統總體方案焚燒的處理方式是目前處理垃圾圍城現象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我國部分地區對於垃圾焚燒發電出現了避鄰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