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星】新能源新材料研發和產業化轉化的踐行者——陳繼濤

2020-12-08 鳳凰網

【他們,來自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精尖產業領域;他們,用自己創新和創業的勇氣和能力,共同書寫了輝煌的創新事跡;他們,是北京市科委遴選出的科技領軍人才和科技新星代表。】

【楔子】

時代賦予每個人的使命是不同的,他始終堅信,他趕上了一個最好的時代,與此同時,他的身上也肩負了這個時代賦予他的沉重使命。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多年來,他一直用牢記在心底的理想,抵禦功利與浮躁,用踏實的成果,服務國家和社會。

在新材料新能源領域,他堪稱常勝將軍,過五關斬六將。無論是在科技難題攻關還是科研成果轉化方面,他都力圖做到最好,背負著旁人看不見的壓力,全力以赴推動實現科研成果的產業化轉化,他就是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院長助理、北京大學分子工程蘇南研究院執行院長陳繼濤。

【新能源大事記】

在政府的政策鼓勵下,經過社會各階層的努力,中國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及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這也直接導致了各種和新能源汽車相關的產業蓬勃發展。

作為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的「心臟」,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條件得天獨厚,增速迅猛,而且隨著新型電極材料不斷走向應用,我國在鋰離子動力電池研發與產業化方面,也已經佔據國際前沿位置,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將使我國在新一輪汽車產業發展潮流中處於有利位置。

【與鋰離子電池的不解之緣】

陳繼濤與鋰離子電子相識甚早,早在1996年就開始進行鋰離子電池方面的研究,他先後開展了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以及固態電池和鈉離子電池等新體系研究,歷時之久,成果之豐,讓他對這個行業充滿了難以言狀的感情。

近年來,陳繼濤作為項目負責人已承擔並完成多項國家863計劃項目和省部級科技項目,包括863計劃重點項目—磷酸鐵鋰規模化生產技術研究。

這種新型高安全性、長壽命性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出現,使得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環壽命大幅度提高,從而使得鋰離子電池在電動汽車中的應用成為可能。

陳繼濤還在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等國際著名雜誌上發表SCI論文6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15項,已授權10項。

在開展應用基礎研究的同時,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陳繼濤積極踐行成果轉化,引領技術革新,他於1999年作為共同創始人發起創立北大先行科技產業有限公司,先後兼任技術總監和青海泰豐先行鋰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技術官等。

陳繼濤已有多項研究成果成功實現產業化,自主設計建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大規模生產線,在中國率先實現了磷酸鐵鋰材料的大規模生產與銷售,積累了豐富的科技攻關和產學研轉化經驗。

目前,陳繼濤作為北京大學分子工程蘇南研究院執行院長正在積極探索機制體制創新,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研發成果的產業化轉化,同時作為新能源材料研發團隊負責人正在帶領團隊開展新能源新材料領域技術開發和產業化轉化。

【新能源汽車大勢】

縱觀世界大勢,無論是從環保還是科技的角度,新能源汽車都具備了其他傳統汽車所沒有的優勢,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其市場前景和社會意義巨大。

我國汽車產業規模和市場潛力巨大,發展新能源汽車具有獨特優勢。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產業蓬勃發展,但是與傳統的燃油車相比,目前的電池體系能量密度還無法達到與之相當的續航裡程,研究開發具有更高能量密度、更低成本和更高安全性能的新型電池已經成為能源和材料界共同的奮鬥目標。

從產業基礎和技術發展趨勢來看,短期內快速提高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將面臨安全、壽命、成本等多方面的巨大挑戰。因此,「立足現在、面向未來」是實現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可行之路。一方面立足現有材料和電池技術及產業基礎,發揮工匠精神,把產品做精做優,根據不同應用場景需求選擇不同電池體系進行匹配;同時集中技術研究和產業化力量,面向未來應用需求,開展高安全、高能量密度新材料和新體系的研究和產業化技術開發。

【科技成果孵化和產業技術轉化】

「做有用的研究」一直是陳繼濤老師的科研信條,他在北京大學攻讀本科和碩博連讀期間就一直師從慈雲祥教授從事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研究和應用技術開發,並於1999年作為共同發起人孵化成立了北大先行科技產業有限公司,專門致力於實驗室研究成果的產業化轉化,成功實現了磷酸鐵鋰等多種電極材料的規模化生產與銷售,為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關鍵電池材料支撐。

磷酸鐵鋰具有非常優良的安全性能和循環壽命,其成功產業化為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動力電池支撐,對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電動汽車已從示範運行逐步走向商業化推廣和普及階段,大量運行數據和經驗積累的及時總結與反饋為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路線規劃和技術攻關課題部署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形成良好循環反饋機制,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近期,根據學校安排,陳繼濤正在建設北京大學分子工程蘇南研究院,專門進行科技成果的孵化和產業技術開發與轉化,服務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國家戰略需求。

【榮譽與獎項】

陳繼濤的主要研究方向為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的設計合成與應用研究,在從事鋰(鈉)離子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的設計、製備與改性方面的基礎研究和應用轉化上建樹頗豐。

同時他還積極推進科研成果的產業化轉化,先後有多項成果實現了產業化,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北京市「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北京市「高創計劃」科技創新與科技創業領軍人才等人才計劃,並先後榮獲北京大學優秀畢業生、北京大學首屆產學研合作獎先進個人獎以及青海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勵。

【與科技領軍人才計劃的緣分】

談到科技領軍人才計劃,陳繼濤自認為受益良多,科研的道路是寂寞而艱辛的,尤其可怕的是它的不確定性,很多時候當你全心全意地投入了所有的精力和時間,以為必有收穫,結果卻往往差強人意,這時候,一點點鼓勵、安慰和勉勵都顯得彌足珍貴。

「北京現在的創新創業環境正在到達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非常適合我們這些科研人的創新創業,希望我們能不負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面向國家戰略性產業發展需求,像習總書記號召的那樣,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陳繼濤如此說。

近年來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

1、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全固態鋰電池材料與電池研究,2016YFB0700604,2016-2019,課題負責人;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有機-無機複合固體電解質全固態鋰硫電池的構建及性能研究,21673008,2017-2020,課題負責人;

3、國家863計劃項目:寬溫度使用範圍及高倍率充放電特性的動力電池技術,2013AA110102,2013-2015,課題負責人;

4、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磷酸鐵鋰正極材料規模化生產和應用關鍵技術研究,2009AA035200,2010-2012,項目負責人;

5、國家863計劃課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高溫性能改善關鍵技術研究,2006AA03Z229,2006-2008,課題負責人

相關連結:

陳繼濤,男,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能源材料專家。1992年考入北京大學,1997年獲北京大學理學學士,2003年獲北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2005年北京大學博士後出站後留校任教。曾先後兼任北大先行科技產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青海泰豐先行鋰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和首席技術官。並先後掛職任北京市東城區科委副主任、北京大學科研部副部長。現任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院長助理、北京大學分子工程蘇南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態鋰電池課題負責人,兼任北京北大明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江蘇集萃分子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3年入選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4年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北京市「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2016年入選北京「高創計劃」科技創新與科技創業領軍人才。

相關焦點

  • 宜安科技液態金屬產業化漸入佳境 新材料巨頭正在締造成形
    在這方面,宜安科技已配合多個客戶進行鉸鏈開發並跟進量產供貨。其二為汽車零部件。宜安科技長期致力於研發新能源汽車輕量化新型材料,具備較強的精益生產能力和完整的產業鏈優勢。公司作為供應商,已進入比亞迪、吉利、LG等企業的供應鏈。公司的液態金屬汽車門鎖扣,已成功在特斯拉的新能源車上得到應用。
  • 北大深圳新材料學院在3D微納列印領域取得新進展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以新能源材料的設計與理論計算、能源採集、能源存儲、能源轉換及材料在原子和納米尺度的可控制備等五大方面為總體發展布局,力爭成為新能源材料基礎到應用研發創新的樞紐和支撐平臺,學院以薛面起、陳繼濤、潘鋒等教授領銜的納米微米3D列印材料與技術實驗室最近在3D微納列印新技術開發方面取得新進展,
  • 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將在深圳轉化尖端科技成果
    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將在深圳轉化尖端科技成果 深圳市長許勤與趙憲庚院長在籤署協議後共同表示,此次「院市合作」打破了傳統模式,將在貫徹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戰略、推動深圳創新驅動發展、促進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據了解,由深圳民營資本與國家頂尖科研機構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組建的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此前已在深圳落戶,將成為「院市合作」的重要載體。
  • 2012年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擬支持單位名單公示
    53大連環宇移動科技有限公司勢能導向路由器研發與產業化54吉林華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強度木塑複合材料擠出技術產業化項目55啟明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基於車身總線的汽車智能遙控鑰匙進入系統研發及產業化)股份有限公司重型卡車推力杆用關節軸承106華閩南配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效率、低摩擦車用發動機活塞環技術107寧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鋰離子電池及其關鍵材料製造技術成果轉化108
  • ACCSI2019|新材料之新能源動力電池檢測技術論壇召開
    作為重要分論壇之一,由儀器信息網與北京材料分析測試服務聯盟共同主辦的「新材料之新能源動力電池檢測技術與發展論壇」(以下簡稱「新材料論壇」)於19日上午在柏林Ⅱ廳如期進行,鋰電、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檢測領域相關職能單位、國家質檢中心、科研院所、電池生產商專家等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鋰電檢測新技術,為鋰電高性能與安全保駕護航。
  • 輕合金研究所高性能鋁合金材料取得產業化應用新突破
    2020年10月,中國科技產業化促進會發布了關於第二屆(2019-2020年度)科學技術獎授獎項目/個人名單。
  • 南海民企星聯科技購華南理工大學專利技術
    5月13日,廣東金融高新區金融•科技•產業融合創新洽談會系列活動之廣東金融高新區智慧財產權轉化•融資籤約儀式在千燈湖創投小鎮舉辦。 由於ERE技術具有低能耗、弱剪切、短歷程、輸運能力強、混合分散均勻等特點,有利於解決高分子材料加工行業技術瓶頸,突破國外企業對華技術壟斷並提高我國在世界塑機行業的地位。2015年開始,星聯科技與瞿金平團隊達成合作,對ERE技術進行產業化推進,重點聚焦高分子材料智能製造裝備、高性能新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
  • 堅定不移地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實現規模產業化
    在生物醫藥、生物技術應用、基於信息技術的現代服務業、以內容為主的電子信息產品、現代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新能源等產業領域,新思想新概念新技術層出不窮,新的企業與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湧現,市場似乎還處在一個「混沌」狀態,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情景。這些新興的高技術產業領域具有更多的機會,也具有更多的風險,更是世界各國政府重點扶持、企業重點投入的戰略必爭領域。
  • 新材料超級軟磁產業化 或將解決無人機續航難
    一旦解決了航時問題,將會極大地擴展工業級無人機應用場景和用途,許多之前因為航時有限而造成的問題將迎刃而解。隨著技術的改良,以氫燃料和石墨烯等為代表的新能源和新材料正逐漸改變汽車、無人機、航空航天等製造業,「易造」超級軟磁材料的問世,為新材料領域再添了一名成員,其有望通過讓電機、變壓器、逆變器變得更輕小高效,為製造業的續航問題,帶來新的解決方案。
  • 實現固態電池產業化 「清陶發展」完成E+輪融資
    導讀:據了解,本輪融資完成後,清陶發展將進一步加強與新能源整車企業聯合開發和業務協同工作,促進固態電池產業發展和電池全生命周期價值開發。 近日,陶瓷隔膜及全固態化鋰電池研發商「清陶發展」宣布完成E++輪融資,由廣汽資本投資。
  • 烯灣科技:「爭當碳納米管纖維產業化的推動者」
    烯灣科技公司展廳的碳納米管纖維產品——導電纖維「我父親常常告訴我,當年他在祖國的幫助下,才有了出國深造的機會。先進的新材料是高科技發展的基礎,中國在新材料方面的研究還遠遠落後於日本。投身新材料領域,可以幫助祖國更快的強大起來。」高中畢業回到日本的鄧飛,記住了父親的話,毅然選擇了材料專業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
  • 首屆「未來之星」生物醫藥創新成果轉化項目大賽在京舉行
    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中國醫學科學院及中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指導,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和北京泰德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首屆「未來之星」生物醫藥創新成果轉化項目大賽,於2021年1月6日在京舉行。
  • 新材料產業基地建設駛入「快車道」
    在昆明西郊玉案山腳下,雲南省貴金屬新材料集團悄然「隱身」在飛速發展的現代城市建築群中,很少人知道這就是國際領先、國內最重要的貴金屬新材料研發和製造企業,「貴金屬是國家的戰略儲備資源,貴金屬新材料目前已廣泛應用於航天、航空、國防、軍工、信息、新能源等高科技領域,是中國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礎產業。」
  • 新材料爭奪戰:廣東向世界發起衝擊
    然而,隨著一個個行業「破壁者」加快行動,新的突破口或將打開:深圳烯灣科技自主研發碳纖維的「下一代」碳納米管材料,在全球率先突破量產難題;全球負極材料銷量「七連冠」貝特瑞集團新成立石墨烯事業部,要從多個石墨烯產業應用方向中找出「殺手級」應用;全國在建最大的納米技術產業化基地「中國納米谷」落地廣州,21個高端項目成果陸續轉化……
  • 發展材料基因工程 產業化與應用不可斷鏈
    作為新興產業和製造強國戰略的重點發展領域,新材料是整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也是新工業革命的物質基礎。  圍繞不斷豐富和發展材料基因組工程理念和方法、推動材料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中國工程院國際工程科技戰略高端論壇——第三屆材料基因工程高層論壇於近日召開。
  • 打造超材料從"0到1"的產業化體系 光啟技術依然任重道遠
    超材料"0到1" 的產業化建立科技創新是引領我國未來科技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由"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的重要支撐。近期,新能源、5G、第三代半導體、超材料等技術先後被人民日報和央視輪番點名,這些領域不僅被視為科技創新的重中之重,也是未來的"國之重器"。
  • "萬能材料"石墨烯的產業化應用已超速
    在2010年,瑞典科學院宣布,將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石墨烯的發現者——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 •諾沃肖洛夫,以表彰他們在石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貢獻,自此新一輪對石墨烯研究的浪潮在全世界範圍內掀起。其實一個突破性的新材料從發現到實現廣泛應用,往往需要幾十上百年,比如LED(發光二極體),它源於1907年半導體材料通電發光的現象,直到20世紀90年代,LED的應用才有了質的飛躍。從石墨烯的發現至今,僅僅過了16年,石墨烯製備的新方法、新技術便層出不窮,並在醫療、塗料、供暖、柔性屏、散熱等領域實現規模應用,這個速度已經讓人驚嘆!
  • 新材料構建新體系 新發展引領新未來——2020新材料國際發展趨勢...
    編者按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每一次的變革都離不開新材料的開發與利用。作為其他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先導,新材料的研發關係著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的發展,新材料的創新為下遊產業的突破和發展提供了機遇。因此,在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背景下,世界主要國家都在搶佔這一戰略制高點。
  • 超材料及其相關器件關鍵技術研發取得新進展
    超材料是指通過人工結構實現的、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備的超常性質的材料系統,是新材料領域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通過對材料結構的創新設計,可廣泛應用於無線通信、航天航空、新能源利用、生物醫療等眾多領域
  • 中國超材料研發獲進展 提升軍備匿蹤性
    中國科技部今日透露,我國「十二五」期間, 863計劃新材料技術領域辦公室支持了「超材料及其相關器件關鍵技術研發」主題項目,而近日,863新材料技術領域辦公室在北京組織專家對該主題項目進行了驗收。  這一實驗室有三大研究方向:特種電磁性能超材料的研究、超材料電磁調製技術核心技術攻關以及基於超材料空間調製技術的應用研究。實驗室下設特種電磁性能超材料、核心技術、關鍵器件開發三個研究平臺和一個產學研辦公室,三個研究平臺分別承擔各自的基礎和應用研究任務,產學研辦公室主要負責實驗室成果產業化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