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飽和金屬位點和電負性位點協同機理實現乙烯中痕量乙炔高效捕獲

2020-08-05 研之成理
不飽和金屬位點和電負性位點協同機理實現乙烯中痕量乙炔高效捕獲

▲第一作者:張照強;通訊作者:趙丹教授
通訊單位:新加坡國立大學

DOI:10.1002/anie.202009446

成果簡介

本文報導了一種高水熱穩定的超微孔MOF材料,首次利用超微孔道限域環境中高密度金屬位點和電負性位點協同作用實現乙烯中痕量乙炔的高效脫除,並通過原位XRD、原位FTIR及理論模擬計算驗證了金屬位點和電負性位點對乙炔的協同吸附機理。

研究背景

乙烯作為石油化工產業的核心產品及合成多類高品質聚合物的基本原料,其生產技術水平與規模標誌著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的發展水平。而乙炔被譽為「有機化工之母」,作為另一種重要化工原料往往不可避免地少量存在於乙烯氣體中,因此乙炔/乙烯的高效分離對聚合級乙烯及乙炔的生產至關重要,但目前主要通過步驟繁瑣、能耗較高的選擇加氫和低溫精餾工藝實現,亟需發展綠色可持續分離工藝。


吸附分離作為一種具有前景的高效節能分離技術,被廣泛用於低碳烴分離純化。然而,現有吸附劑主要通過單一的金屬位點或電負性點位作用實現混合烴類分離,因此高密度金屬位點和電負性位點協同作用可預期地展示出優於單一吸附機理的分離效果。由於電負性(鹼性)基團和金屬的強配位作用,在超微孔孔道中同時引入高密度金屬位點和電負性位點極具挑戰性且未見報導。

研究出發點

本研究從MOFs材料對低碳烴吸附往往通過單一的金屬位點或電負性/鹼性位點吸附機理出發,設想1+1>2的吸附行為,在超微孔限域環境中構建多位點協同吸附,實現低碳烴高效吸附分離。

圖文導讀

要點一:MOF結構及吸附性能

該MOF材料由一維鏈狀配合物通過H鍵行成的二維層狀聚合物通過層層π-π作用構築而成。孔道中高密度金屬位點及電負性基團加之合適孔徑尺寸4.1 Å使得該超微孔MOF相比僅有單一金屬位點或電負位點的MOF材料均表現出優異的痕量乙炔吸附容量。

不飽和金屬位點和電負性位點協同機理實現乙烯中痕量乙炔高效捕獲

▲圖1 MOF結構及吸附性能:a)一維鏈狀配合物配位方式; b) 一維鏈狀通過H鍵行成二維層;c)和d) 具有豐富不飽和金屬位點和電負性位點的一維孔道;e)和f) 該MOF對C2烴類氣體的吸附等溫線;g) 不同材料在0.01 bar下對乙炔的吸附容量比較


要點二:乙炔/乙烯分離性能

相比具有單一的不飽和金屬位點的MOF材料,本文報導的材料具有優異的痕量乙炔吸附容量及乙炔/乙烯分離選擇性,動態固定床穿透實驗表明該材料可實現痕量乙炔的高效脫除得到高純度乙烯。

不飽和金屬位點和電負性位點協同機理實現乙烯中痕量乙炔高效捕獲

▲圖2 乙炔吸附及乙炔/乙烯分離性能 a)不飽和金屬位點MOF材料0.01 bar下對乙炔的吸附容量對比;b)不同材料的乙炔/乙烯分離選擇性;c)不同材料0.01 bar下乙炔吸附容量及乙炔/乙烯分離選擇性對比;d)該MOF對乙炔及乙烯的吸附熱曲線;e)乙炔/乙烯的固定床穿透實驗;f)乙炔/乙烯循環穿透效果


要點三:吸附機理研究

該工作通過原位XRD、原位FTIR實驗及理論計算模擬驗證說明了不飽和金屬位點和電負性位點協同作用實現乙炔的吸附。

不飽和金屬位點和電負性位點協同機理實現乙烯中痕量乙炔高效捕獲

▲圖3 吸附機理 a)乙炔和MOF的作用方式;b)吸附氣體後材料的原位XRD及擬合XRD譜圖;c)乙烯和MOF的作用方式;d)原位FTIR譜圖對比

總結與展望

作者首次報導超微孔MOF材料基於不飽和金屬位點和電負性(鹼性)位點協同作用機理實現乙烯中痕量乙炔的脫除,該材料水熱穩定性高並具有良好的循環重複性。作者通過原位XRD、原位FTIR和理論計算表明了協同吸附機理。這一工作較好的闡釋了超微孔孔道的限域環境中不飽和金屬位點和電負性位點的協同作用機理和吸附性能的關係,不僅可促進新型吸附機理研究同時為設計開發新型吸附劑提供了新思路。
課題組主頁:https://blog.nus.edu.sg/dzhao/#.XyKd6577SUk

相關焦點

  • 南昌大學「JACS」優化兼具柔性-剛性MOFs用於高效去除乙炔
    近日,南昌大學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王珺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優化兼具柔性-剛性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孔結構並用於高效乙炔去除》(Optimizing Pore Space for Flexible-Robust Metal-Organic Framework to Boost Acetylene Removal
  • 浙大Science發文:乙烯乙炔分離技術獲重大進展
    近年來,隨著天然氣、頁巖氣和乙烯等氣體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研發高效節能的氣體分離技術就越迫切。但是,氣體分離過程中普遍存在選擇性和容量難以兼具的現象(trade-off效應)。選擇性好的材料,往往吸附的容量不高;吸附容量高的,又在選擇性上差強人意。
  • 【創新前沿】《工程》和《德國應用化學》報導我校乙炔選擇性加氫...
    乙烯工業是石油化工產業的核心,乙炔選擇性加氫是石腦油裂解製備聚合級乙烯的關鍵技術之一。近日,我校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催化反應工程團隊段學志教授、曹約強博士等在乙炔選擇性加氫Pd催化劑次表面結構調控和Ni催化劑活性位點設計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進展。
  • 【科學網】華東理工大學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設計獲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催化反應工程團隊教授段學志、博士曹約強等在乙炔選擇性加氫Pd催化劑次表面結構調控和Ni催化劑活性位點設計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於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和《德國應用化學》。
  • 提出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設計新策略
    Ni催化劑活性位點設計方面取得研究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於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和《德國應用化學》。 研究人員從金屬催化劑次表面結構調控入手,採用XAS、原位XRD、程序升溫技術和DFT計算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發現了以納米炭材料為載體製備的Pd催化劑次表面存在C原子。通過向炭載體中引入石墨氮物種,進一步調變Pd活性位點電子結構,將乙烯選擇性進一步提高約30%。
  • 科學網—提出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設計新策略
    催化劑活性位點設計方面取得研究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於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和《德國應用化學》。 研究人員從金屬催化劑次表面結構調控入手,採用XAS、原位XRD、程序升溫技術和DFT計算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發現了以納米炭材料為載體製備的Pd催化劑次表面存在C原子。通過向炭載體中引入石墨氮物種,進一步調變Pd活性位點電子結構,將乙烯選擇性進一步提高約30%。
  • 南華大學利用MOFs材料實現對放射性重金屬離子的高效捕獲
    放射性汙染物及重金屬的去除治理一直是環境化學研究領域的熱點和難點。為了有效地捕獲有毒鈾醯離子(UO22+),在無模板條件下製備了一種新的分級微-大孔金屬-有機骨架(MOFs),其特點是由半剛性配體衍生出具有多個羰基的納米結構,利用這一結構的優勢實現放射性重金屬離子的去除的設想應是極其有效的。
  •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高效非貴金屬乙炔加氫...
    近日,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聯合研究部張炳森研究團隊與國內外學者合作,發現在鎳基八面體間隙位點引入碳原子可有效調控鎳的原子間距離和電子結構,提高其在乙炔選擇性加氫反應中的選擇性和穩定性,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 單原子催化劑、雙原子鐵催化劑、FeN4位點、中空層狀雙氫氧化物...
    可通過各種不飽和化學位點或空間限制作用,將SACs上單獨的金屬原子穩定在載體上,從而實現最大的原子利用效率。除了開發製備高載量和高純度SACs的策略外,該領域的另一個關鍵挑戰在於精確調控催化活性單金屬位點的幾何和電子結構,從而使該催化劑具有更好的反應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
  • ...雙原子鐵催化劑、FeN4位點、中空層狀雙氫氧化物、異質結界面調節
    可通過各種不飽和化學位點或空間限制作用,將SACs上單獨的金屬原子穩定在載體上,從而實現最大的原子利用效率。除了開發製備高載量和高純度SACs的策略外,該領域的另一個關鍵挑戰在於精確調控催化活性單金屬位點的幾何和電子結構,從而使該催化劑具有更好的反應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
  • 一種用於高效C2H2/CO2分離的MOF基超強乙炔納米阱
    一種用於高效C2H2/CO2分離的MOF基超強乙炔納米阱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2:01:27 美國北德克薩斯州大學Shengqian Ma團隊開發了一種用於高效C2H2/CO2分離的MOF基超強乙炔納米阱
  • 單個過渡金屬位點用於水氧化:從單核分子催化到單原子催化
    ,有機金屬配合物)和單原子催化劑(SACs),可最大限度地暴露金屬位點,來進行高效催化水氧化。4.SACs強調每個活性位點都具有一個金屬原子,這些單分散、孤立的金屬原子通過與相鄰原子的共價或離子相互作用穩定在一個固體框架上。5.以單個過渡金屬(TM)原子位點為活性中心,SMMCs和SACs的活性通常與TM物種(Mn、Fe、Co、Ni)、配位環境(C、N、O、S、P等雜原子)、幾何構型和基底材料的性能有關。
  • 孫世剛團隊:一種新型高效酸性氧還原M/MN4複合活性位的構建
    通過調控Zn-ZIF和Fe或Co鹽前驅體,在Fe-N-C非貴金屬氧還原(ORR)催化劑中形成金屬(Fe或CO)納米粒子(M-NPs)和FeN4或CoN4單原子協同作用的活性位點,並揭示了M-NPs與MN4位點的相互作用有助於活化氧氣,使O-O鍵解離能壘降低,從而促進直接4電子反應途徑。
  • 原子級分散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北京大學、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以及香港科技大學等單位的研究團隊通過合作,實現了原子級分散銅催化劑有效催化乙炔高效選擇性加氫
  • 中山大學張杰鵬探索新型多孔材料,可實現「反轉」吸附和高效分離
    「多孔配位聚合物是發展高性能分離材料和獨特吸附分離原理的理想平臺」,他向 DeepTech 介紹說,「多孔配位聚合物(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 PCP)也稱金屬有機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是一種由金屬離子和有機 / 無機配位體連接而成的晶態材料,它具有結構多樣且易於設計剪裁的優勢,以及特殊的結構柔性和動態行為能力。」
  • 基於量子限域效應和雙金屬協同效應構造二維RhW納米片實現高效CO2...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曾傑教授課題組通過構築二維RhW納米片並利用其量子限域效應和雙金屬協同效應實現高效CO2催化加氫。CO2加氫反應的關鍵步驟在於CO2活化產生CO2δ-自由基。
  • 南京大學夏興華課題組在金屬單原子材料可控制備領域取得進展
    單原子金屬催化劑具有獨特的配位環境和100%的原子利用率,已經成為催化研究的前沿領域。熱力學上,單原子具有高表面能,容易導致原子團聚和催化劑不穩定。常規的單原子合成方法具有能量消耗高、條件苛刻、程序繁瑣、不可控和負載量低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單原子催化劑的發展。
  • 銥催化的乙烯基疊氮化物和外消旋烯丙基碳酸酯的高度對映選擇性偶聯反應
    難點歸因於形成的「硬」不穩定的烯醇化物,它們是相當基本的並且與烯丙基親電子試劑或加合物不相容。一個理想的解決方案是尋找合適的烯醇替代物(Scheme 1b)。作為開創性的工作,Hartwig通過使用甲矽烷基烯醇醚證明了酮,α,β-不飽和酮和脂肪族酯的高效烯丙基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