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高效C2H2/CO2分離的MOF基超強乙炔納米阱

2021-01-10 科學網

一種用於高效C2H2/CO2分離的MOF基超強乙炔納米阱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2:01:27

美國北德克薩斯州大學Shengqian Ma團隊開發了一種用於高效C2H2/CO2分離的MOF基超強乙炔納米阱。 相關研究成果於2021年1月06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具有開放金屬位點的多孔材料被廣泛地研究用於分離各種氣體混合物。然而,與多個結合位點相比,目前的開放金屬位點在分離物理特性非常相似的C2H2/CO2等具有挑戰性的混合氣體方面表現出一定的局限性。

該文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多重結合作用的新型超強C2H2「納米陷阱」,以有效捕獲C2H2分子並分離C2H2/CO2混合物。超強乙炔納米阱顯示出C2H 2的基準Qst為79.1kJ mol-1,在1×10-2 bar處的純C2H2吸附量達到創紀錄的2.54 mmol g-1,具有最高的C2H2/CO2的選擇性(53.6),因而成為捕獲C2H2和分離C2H2/CO2的新基準材料。原位單晶X射線衍射研究顯示了MOF基納米陷阱中C2H2分子的位置,該研究還確定了與C2H2強相互作用的多個結合位點。

該研究工作不僅提供了一種創紀錄的C2H2吸附劑,而且提出了一種基於協同效應構建高效分離材料的新途徑。

附:英文原文

Title: A MOF‐based Ultra‐Strong Acetylene Nano‐trap for Highly Efficient C2H2/CO2 Separation

Author: Zheng Niu, Xili Cui, Tony Pham, Gaurav Verma, Pui Ching Lan, Chuan Shan, Huabin Xing, Katherine A. Forrest, Shanelle Suepaul, Brian Space, Ayman Nafady, Abdullah M. Al-Enizi, Shengqian Ma

Issue&Volume: 06 January 2021

Abstract: Porous materials with open metal sit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to separate various gas mixtures in the last decades.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multiple binding sites, the current open metal sites show the limitation in the separation of some challenging gas mixtures, such as C  2  H  2  /CO  2  , which have very similar physical properties. Herein, we propose a new type of ultra‐strong C  2  H  2  nano‐trap based on multiple binding interactions to efficiently capture C  2  H  2  molecules and separate C  2  H  2  /CO  2  mixture. The ultra‐strong acetylene nano‐trap shows a benchmark  Q  st  of 79.1 kJ mol  ‐1  for C  2  H  2  , a record high pure C  2  H  2  uptake of 2.54 mmol g  ‐1  at 1×10  ‐2  bar, and the highest C  2  H  2  /CO  2  selectivity (53.6), making it as a new benchmark material for the capture of C  2  H  2  and the separation of C  2  H  2  /CO  2  . The locations of C  2  H  2  molecules within the MOF‐based nanotrap have been visualized by the in‐situ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studies, which also identify the multiple binding sites accountable for the strong interactions with C  2  H  2  . Our work not only provides a record C  2  H  2  adsorbent but also suggests a new approach to construct efficient separation materials based on synergistic effect.

DOI: 10.1002/anie.202016225

Sourc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6225

相關焦點

  • :首例高效H2/CO2氣體分離的二維MXene膜
    特別是將二維材料組裝成具有層狀堆疊結構的二維膜,利用其層間通道進行傳質與分離更是備受重視。目前,用於超濾/納濾的二維膜已有不少報導,但用於氣體分離的二維膜卻寥寥無幾。二維膜的層間距必須與氣體分子的尺寸(幾埃)相當,才能實現氣體的精準篩分。然而,將二維膜的層間距控制在次納米級仍然是挑戰性的難題。
  • 不飽和金屬位點和電負性位點協同機理實現乙烯中痕量乙炔高效捕獲
    MOF材料,首次利用超微孔道限域環境中高密度金屬位點和電負性位點協同作用實現乙烯中痕量乙炔的高效脫除,並通過原位XRD、原位FTIR及理論模擬計算驗證了金屬位點和電負性位點對乙炔的協同吸附機理。而乙炔被譽為「有機化工之母」,作為另一種重要化工原料往往不可避免地少量存在於乙烯氣體中,因此乙炔/乙烯的高效分離對聚合級乙烯及乙炔的生產至關重要,但目前主要通過步驟繁瑣、能耗較高的選擇加氫和低溫精餾工藝實現,亟需發展綠色可持續分離工藝。吸附分離作為一種具有前景的高效節能分離技術,被廣泛用於低碳烴分離純化。
  • 南昌大學「JACS」優化兼具柔性-剛性MOFs用於高效去除乙炔
    近日,南昌大學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王珺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優化兼具柔性-剛性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孔結構並用於高效乙炔去除》(Optimizing Pore Space for Flexible-Robust Metal-Organic Framework to Boost Acetylene Removal
  • 新型MOF-聚合物MMMs膜,高效分離手性分子!
    如今,常見的藥品、食品添加劑等都含有純度較高的手性分子,所以快速、高效的分離手性分子的外消旋混合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最近,金屬-有機骨架(MOFs)及其衍生物構成的薄膜是一類新興的微孔材料,被用作高效的分子分離膜。其中,部分純手性MOFs有望用於分離手性分子。
  • 聚合氮化碳的人工光合作用:當遇到金屬納米顆粒、單原子和分子複合物時
    綜述了近年來金屬/PCN光催化劑體系在人工光合作用中的應用,如水分解和co2還原等方面的研究進展。最後,提出並展望了發展高效金屬/PCN光催化劑系統的挑戰和機遇。b)由金屬與n型半導體之間的肖特基結驅動的電荷分離與轉移原理圖。(E fs: n型半導體的費米能級,E fm:金屬的費米能級,E c: CB的能級,E v:價帶的能級。)
  • AM:納米材料相工程——晶相@無定形核殼結構的二維鈀基納米片用於高效催化乙醇氧化
    納米材料相工程(Phase Engineering of Nanomaterials, PEN),即對納米材料的相調控,是實現材料物理化學性質和功能調控的一種重要手段
  • 蘇州納米所在矽襯底InGaN基半導體雷射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為解決這一問題,「光」被認為是一種非常有潛力的超高速傳輸媒介,可用於矽基晶片以及系統間的數據通信。但是,矽作為間接帶隙材料,發光效率極低,難以直接作為發光材料。研究人員提出利用具有高發光效率的III-V族材料作為發光材料,生長或者鍵合在矽襯底上,從而實現矽基光電集成。III族氮化物材料是一種直接帶隙材料,具有禁帶寬度寬、化學穩定性強、擊穿電場高以及熱導率高等優點,在高效發光器件以及功率電子器件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近年來已成為一大研究熱點。
  • 浙大Science發文:乙烯乙炔分離技術獲重大進展
    (此視頻只是簡單演示分離機理,事實上一個晶胞吸附4個乙炔分子。)        近年來,隨著天然氣、頁巖氣和乙烯等氣體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研發高效節能的氣體分離技術就越迫切。但是,氣體分離過程中普遍存在選擇性和容量難以兼具的現象(trade-off效應)。選擇性好的材料,往往吸附的容量不高;吸附容量高的,又在選擇性上差強人意。
  • 龐歡AEM最新綜述:過渡金屬基MOF在能量存儲中的應用
    及其衍生物用於各電化學儲能發表文章數的柱狀圖; (c)近十年來,分別以Fe,Co,Ni為基的MOF及其衍生物用於電化學儲能發表文章數的折線圖。 2.4 MOF混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應用 對於Ni基MOF來說,其混合物衍生物主要是基於氫氧化物發展起來的,常見的不同晶體結構和形貌的Ni(OH)2是一種p型半導體材料,倍率性能和導電性差成為了制約其應用的關鍵問題。
  • 二維超晶格材料用於高效能源存儲和轉化
    因此,通過機械力輔助的剝離比如溶液中的機械剝離和超聲處理可以斷開這些層狀材料中的層間作用力,從而有相當機率獲得單層納米片。機械剝離是一種通過膠帶的機械力剝離層狀晶體變成超薄納米片的傳統方法,然而,這種方法的產率和效率都很低,也很難做到精確控制所得納米片的厚度、尺寸以及形狀。相比之下,超聲輔助的液相剝離是一種較為高效的製備手段(Figure 1a)。
  • 清華大學:碳納米管/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本文總結CNT和石墨烯基納米材料的吸附機理,包括碳納米管和石墨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的吸附機理,親水和疏水表面特性以及發生吸附所需的結構-性質關係。其次,介紹用於各種有機廢水系統的基於CNT和石墨烯的吸附劑的結構改性和複合方法。
  • 分子篩限域亞納米Pd-Mn雙金屬團簇用於CO2加氫及甲酸分解產氫
    背景介紹氫氣具有較高的能量密度,是一種環境友好型能量載體。然而,如何安全高效的儲存和釋放氫氣仍然是未來實現以燃料電池為核心的「氫經濟」的瓶頸和挑戰。甲酸(HCOOH)是一種無毒廉價的液體,其氫含量為4.4 wt%,在空氣和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穩定性,被認為是一種極具前景、經濟效益優異的儲氫介質。
  • ACS Nano:多層hBN/WS2耦合量子阱中激子和三重子能量的測量
    研究確定,對於hBN/WS2量子阱堆垛,連續阱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帶隙減小,並且即使在多達四個堆垛的較大距離上,效果也很明顯。此外,還觀察到,單層hBN絕緣層顯著減少了WS2層之間的層間相互作用,同時仍保留了替代hBN/WS2結構中的阱間相互作用。在此,本文用於研究耦合量子阱的方法展示了一種確定2D材料和2D材料基結構中各自激子能級和三重子能級的方法。
  • SCMs|氮摻雜碳納米管陣列用於電化學還原CO2製備CO/H2
    合成氣是一種CO和H2的混合氣,是工業上生產烯烴、液體燃料、聚合物、藥物等產品的重要原料。
  • 一種可可精細化和合成的化學合成方法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幾位科學家提出了一種可可精細化和合成的化學合成方法。這種合成方法根據科學家們所做出的工作,可是看到許多可可產品。科學家稱,這種新的合成方法將可可粉對粘合劑進行二次化學反應,這一分子會被可可精細化和合成。
  • 疏水性交聯玉米蛋白基納米纖維有高效空氣過濾功能和改善水穩定性
    :疏水性交聯玉米蛋白基納米纖維具有高效的空氣過濾功能和改善的水穩定性DOI:10.1016/j.cej.2020.125373儘管玉米蛋白因其多功能性和可生物降解性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對溼度的高敏感性限制了其進一步的應用。在本研究中,採用聚乙烯醇輔助靜電紡絲、戊二醛交聯等方法製備了多功能玉米醇溶蛋白納米纖維。
  • ...理想的、用於中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非鈷基納米複合陰極材料
    他們基於SrFeO3-δ(SF)單相鈣鈦礦陰極材料開發了一種組成為Sr0.9Ce0.1Fe0.8Ni0.2O3-δ(SCFN2)的非鈷基納米複合陰極材料圖文導讀在SCFN2陰極材料中,RP型鈣鈦礦相促進氧離子的體相擴散,納米NiO相促進氧還原反應的表面過程,納米CeO2相促進促進O2-向SF基鈣鈦礦主相的遷移(圖1b)。這種複合材料呈現出足夠的電導率、較低的熱膨脹係數、優異的化學穩定性以及與其他電池組分良好的相容性。
  • 調控鐵電極化促進電荷分離和轉移實現高效可見光催化氧化水
    這項工作表明,與薄膜鐵電材料光電催化中只能獲得低光電流密度不同,在鐵電納米粒子光催化體系中,可以通過適當的助催化劑負載來調節鐵電材料的自發極化,增強光生電荷的有效分離和轉移,從而實現高效的光催化活性。RuO2 / BFO的EDX元素圖譜(圖2c-f)表明樣品中存在Bi,Fe,O和Ru元素,BFO和RuO2 / BFO的EDX光譜進一步證實了它們的均勻分布。
  • 高效單原子Fe基催化劑用於鋅-空氣電池研究獲進展
    目前Pt基催化劑是優良的ORR催化劑,Ir和Ru基催化劑在OER反應中具有優異的催化性能,但是鉑族元素在地殼中儲量稀少、價格昂貴,穩定性差,且功能單一。因此,開發低成本、高效、穩定的非貴金屬催化劑對於鋅-空氣電池的商業化推廣具有重要意義。
  • 北京大學利用MOF納米陣列模板構建高效全電解水催化劑獲進展
    最近,過渡金屬基催化劑,尤其是易於合成且組成和結構易於調節的過渡金屬氧化物(TMOs),已被廣泛研究應用於高效的水分解,旨在替代昂貴的Pt基HER和Ir基OER催化劑。然而,開發高性能的TMOs基雙功能全電解水電催化劑,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