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Ms|氮摻雜碳納米管陣列用於電化學還原CO2製備CO/H2

2021-02-26 中國科學材料

合成氣是一種CO和H2的混合氣,是工業上生產烯烴、液體燃料、聚合物、藥物等產品的重要原料。通過電化學還原的方法將CO2轉化為合成氣,不僅能夠減少大氣中的CO2含量,同時還能緩解能源危機。但是目前仍然缺乏廉價高效的電催化劑來實現可控比例CO/H2的合成。

近日,天津大學張兵教授和史豔梅博士等人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s發表研究論文,發展了一種簡易的等離子體處理策略,利用氮摻雜碳納米管陣列(N-doped carbon nanotube arrays,CNTA)作為電催化劑,通過電化學CO2-H2O還原製備CO/H2比例可控的合成氣。

圖1 等離子體處理的氮摻雜碳納米管陣列(Ar-plasma-treated N-doped carbon nanotube arrays,pCNTA)的合成及表徵。

在不同的等離子體處理條件下,CO/H2比例的範圍可達0.55–3.03,符合下遊化工生產的原料氣標準。通過優化等離子體處理條件,CO的法拉第效率最高可達75%,並且能夠維持穩定性長達10 h。通過研究氮摻雜的碳納米管的結構隨處理條件的變化,並結合其CO2還原活性,推斷出氮摻雜碳納米管中的吡啶氮有利於CO2轉化為CO,而吡咯氮和sp2平面外的碳則有利於氫氣的產生。利用等離子體處理的方法能夠有效調節催化劑中各活性組分的比例,從而調控CO2還原反應和析氫反應的速率,最終實現CO/H2比例可控的合成氣製備。

圖2 CNTA和PCNTA還原製備CO/H2的合成氣。

該研究成果最近發表於Science China Materials, 2020, 10.1007/s40843-020-1396-7。

CO2捕獲與轉換虛擬專輯(SCMs)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閱讀以上文章PDF原文

—關注中國科學材料,請長按識別二維碼—

相關焦點

  • 氮/氧共摻雜石墨烯狀碳納米籠作為鋰離子/鉀離子電池的陽極
    本文要點:生物質衍生的糖合成氮/氧共摻雜的石墨烯樣碳納米籠作為鋰和鉀離子電池陽極成果簡介 然而,現有的碳基材料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高能量密度需求,需要進一步積極探索。batteries anode」論文,研究以生物質胞苷為原料,在水溶性氯化鈉納米晶上一步合成了氮氧共摻雜的類石墨烯碳納米籠(NOGCN),作為通常的鋰和鉀離子電池陽極,所有的反應物都是容易獲得且完全可再生的。
  • 《ACS Sustainable Chem Eng》期刊:棕櫚樹花苞製備N摻雜碳納米片...
    1 成果簡介 在本研究中,含有乾燥棕櫚花苞通過簡易/可擴展且低成本的KOH工藝,製備出高比表面積和相互連接的分層孔結構N摻雜碳納米片(NCNS)。
  • 簡易合成用於電化學的Co3O4多通道碳納米纖維
    Interfaces:簡易合成用於電化學的Co3O4多通道碳納米纖維DOI: 10.1021/acsami.0c06254鑑於其優異的電化學性能,人們對基於多孔碳納米纖維的複合納米材料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然而,將無機組分引入多孔結構操作複雜且產率低。
  • 氮摻雜碳納米纖維用作鋰多硫化物電池的獨立式高硫負載電極
    :聚醯胺-胺樹枝狀大分子功能化的氮摻雜碳納米纖維用作鋰多硫化物電池的獨立式高硫負載電極DOI: 10.1021/acssuschemeng.0c00300鋰硫(Li-S)電池由於其能量密度的優勢而被認為是一種很有前途的儲能設備。然而,硫負載量、活性物質利用率低和循環穩定性差限制了其商業應用。
  • 天津理工大學:高級吡啶-N-摻雜碳納米片被用作鋰離子電池陽極
    本文要點: 過將g-C3N4前體與聚吡咯(PPy)進行熱處理製備高級吡啶基N摻雜碳納米片。(g-C 3 N 4)中去除氮原子來合成高含量的N摻雜碳納米片。 對於獲得的碳納米片,可以輕鬆地設計氮摻雜水平和可變氮類型的相對量,包括吡啶,吡咯和石墨N。吡啶氮的超高含量高達19.1 at%,接近報導的氮摻雜碳材料中的最高值。
  • 負載MnO納米顆粒的氮摻雜多孔碳用作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負極...
    MnO作為鋰離子電池潛在的負極材料,具有氧化還原電位低和理論容量高等優點。但與其他金屬氧化物類似,也具有耐久性低和導電性差的缺點。為了克服這些缺點,提高庫倫效率和循環壽命,將MnO納米顆粒分散在碳材料內部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策略。另外,儘管MnO用作鈉離子負極材料已經有一些報導,但MnO基材料的鈉儲存機制仍很少被研究。因此,進一步探索MnO在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中的作用機制至關重要。
  • BC-PANI衍生分層氮摻雜多孔碳納米纖維作為鋰離子電池陽極
    本文要點: 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通過碳化和活化細菌纖維素-聚苯胺複合材料衍生(BC-PANI),製備摻雜的層狀碳納米纖維LIB陽極,詳細討論了衍生的碳結構的結構和電化學性質。本文證明了源自細菌纖維素-聚苯胺納米複合材料的分級多孔碳結構的合成和利用,將其作為高速率鋰離子電池的有希望的陽極材料。衍生碳的微觀結構分析表明,細菌纖維素纖維骨架的遺傳以及聚苯胺的納米顆粒結構。通過XRD,拉曼光譜和XPS對衍生的多孔碳結構進行結構表徵,並通過循環伏安法,恆電流充放電研究對電化學性能進行分析,和阻抗譜。
  • 天津工業大學:LaF3 摻雜石榴狀多孔碳納米纖維,用於鋰硫電池
    本文要點:首次製備了摻雜LaF3的新型石榴狀多孔碳納米纖維(La @ PCNFs)。高速傳輸通道和強極性界面增強了電化學性能。LaF3的多功能石榴狀多孔碳納米纖維(La@PCNFs)採用電吹塑紡絲技術和隨後的一步碳化工藝製備高穩定性鋰硫電池。
  • 物理所發現硼、氮共摻雜使金屬性碳納米管轉變為半導體
    ,原位進行硼(B)、氮(N)共摻雜,實驗和理論研究發現,硼、氮共摻雜使金屬性碳納米管轉變為半導體。    自1991年碳納米管被發現以來,引起了科學家廣泛的研究興趣。但是納米管電學性質的不可控問題依然是懸而未決的難題,這是由於在製備的樣品中約2/3的納米管為半導體性,約1/3的納米管為金屬性,兩者共存大大限制了碳納米管在納米電子器件中的進一步應用。
  • 上海大學劉浩:電紡絲氮摻雜碳纖維用於電催化
    電紡氮摻雜碳纖維具有尺寸均勻、缺陷可控、排列有序和可批量生產等優點,這有利於在電催化中的實際應用。氮摻雜可以激活相鄰的碳原子。石墨氮可以向π-共軛碳體系提供電子,吡啶氮對相鄰的碳原子具有電子吸引作用,從而提高了電催化性能。然而,純氮摻雜碳纖維的催化活性無法滿足實際應用的需求。因此,研究人員對優化碳纖維的結構和組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 TiO2光催化CO2製備燃料進展
    在這篇綜述中,介紹了TiO2表面改性用於光催化CO2還原的近期方法,包括雜質摻雜,金屬沉積,鹼改性,異質結構和碳基材料負載。關鍵詞:光催化;二氧化碳;摻雜;TiO2;1.引言全球變暖問題已成為影響國際生態安全的熱點問題。
  • 鹼式碳酸鉛作為電化學穩定的活性相用於電催化CO2還原製備甲酸鹽
    (2)通過製備碳酸鉛納米顆粒和鹼式碳酸鉛納米板驗證了在CO2RR條件下碳酸鉛向鹼式碳酸鉛的轉化,並通過對比鹼式碳酸鉛在CO2和Ar中的穩定性證明鹼式碳酸鉛是一種在CO2RR還原條件下的穩定活性相。(3)利用DFT計算模擬了在鹼式碳酸鉛表面的CO2RR過程,將高甲酸選擇性歸因於其合適的HCOO*的吸附能。
  • 廣東工業大學:B/N摻雜的超薄碳納米片,用於可充電鋅空氣電池
    本文要點:B,N摻雜的超薄碳納米片上部結構,用於可充電鋅空氣電池成果簡介 合理的結構設計,成分控制和雜原子摻雜是實現燃料電池或金屬-空氣電池中氧還原反應(ORR)優良電催化劑的有效策略。本文廣東工業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黃少銘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採用氯化鈉(NaCl)輔助熱解法製備具有高B,N摻雜水平的超薄碳納米片超結構(BN / C)。研發的BN / C催化劑在半波電位(E 1/2)的鹼性介質中對ORR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的0.8 V電壓,與商用Pt / C相當。BN / C催化劑還顯示出更好的長期穩定性和令人滿意的甲醇耐受性。
  • 各種碳納米管的宏量製備方法大合集
    實現碳納米管的各種應用, 首先要實現結構和性能可控的碳納米管批量製備,而宏量製備的核心是在緩和的條件下獲得高質量、高純度的碳納米管。接下來我們將介紹幾種碳納米管的宏量製備。雙壁碳納米管的製備在催化劑體系、反應溫度、氣氛和操作條件等方面更接近單壁碳納米管制備方法。採用石墨電弧或者CVD法均能有效地選擇性製備雙壁碳納米管。相比單壁碳納米管催化劑, 雙壁碳納米管生長所需催化劑粒度更大。提高負載型催化劑活性金屬含量可將單壁碳納米管催化劑改性為雙壁碳納米管催化劑。
  • 一鍋法合成氧還原反應的鈷基類石墨烯結構摻雜碳材料
    本文要點:一鍋法製備Co,N和F摻雜的石墨烯狀結構催化劑的方法成果簡介 氧還原反應(鉑通常用於加速反應。這是燃料電池進一步發展的瓶頸。過渡金屬和雜原子共摻雜碳材料在ORR催化中具有巨大潛力。但是,一步法合成高活性和穩定性的過渡金屬和雜原子共摻雜電催化劑仍然是一個挑戰。本文,用一步法由三聚氰胺,聚四氟乙烯和乙酸鈷製備氮,氟和鈷共摻雜的碳催化劑MPCo-950-5。MPCo-950-5具有石墨烯結構,比表面積為642 m 2 g -1。
  • :Cu、Co雙金屬嵌入式富氮介孔碳催化劑...
    :Cu、Co雙金屬嵌入式富氮介孔碳催化劑用於ORR和HER 【引言】 氧還原反應(ORR)的研究對於金屬-空氣電池和燃料電池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而析氫反應(HER)則在電催化水分解制氫以及其它制氫領域扮演了重要角色。
  • 華科錢立華教授:納米多孔金的電化學製備與CO2還原時的活性恢復
    採用電化學脫合金方法製備具有豐富表面臺階的納米多孔Au(pc-NPG)。2. 與自由腐蝕的納米多孔Au (cd-NPG)相比,pc-NPG具有更高的CO2催化活性,Pb欠電位沉積實驗證明其高活性來源於高密度的表面臺階位點。3.
  • 分子工程調控強氧化物-載體相互作用實現高效穩定的電化學CO2還原
    、N摻雜、S摻雜和N、S共摻雜多孔碳載體,這些載體可實現3.5 nm SnO2納米顆粒(NPs)的高密度負載(約60 wt.%)。N、S共摻雜碳載體負載SnO2 NPs負載體系(SnO2/NSC)表現出最強的SMOSI,具有最高的CO還原製備HCOOH的選擇性和活性,法拉第效率(FEHCOOH)高達94.4%,部分電流密度(jHCOOH)高達56.0 mA·cm-2,優於大多數報導的Sn基催化劑。背景介紹A.
  • 激活酸性氮摻雜的石墨烯的固有電化學活性的小幫手:1-苯磺酸
    首先,將含有氧化石墨烯(GO)和聚苯胺(PANI)的穩定水懸浮液水熱處理以合成原始的氮摻雜石墨烯(NG)。隨後,通過熱解過程處理乾燥的NG。然後,將製得的NG預先浸入2 M的H2SO4中,通過使用H2SO4進行二次還原,進一步嵌入NG,然後再次熱解生成高分散的酸處理的N摻雜石墨烯(ANG)。在熱解過程中,PANI分解,會釋放出大量的含氮氣體,這也可能進一步使石墨烯片膨脹以增加孔隙率。
  • 從高被引研究論文來看電催化CO2還原研究進展
    Operando X射線吸收光譜顯示活性位點是與氮摻雜碳載體上的吡咯氮(N)原子所配位的離散Fe3+離子,在電催化過程中仍能保持+3氧化態。電化學數據表明,Fe3+位點比常規的Fe2+位點具有更快的CO2吸附和較弱的CO吸附能力,從而具有優越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