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隨著人們對開發清潔、豐富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長,以應對目前日益惡化的環境,太陽能作為最主要的替代能源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關注。人們寄希望於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來完成水的析氫反應和二氧化碳的還原反應。由於聚合物碳氮化(PCN)具有穩定性、獨特的電子能帶結構和簡單的合成的優點,PCN被作為取代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有前途的候選材料。然而,作為光催化劑的PCN仍然存在電子-空穴對的快速重組和較差的水氧化還原反應動力學,極大地限制了其人工光合作用的活性。在目前發展起來的各種改性方法中,用金屬在不同納米粒子、單原子和分子複合物的存在下修飾PCN,顯然非常有效地克服了這些局限性,提高了光催化性能。
研究成果: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的國際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及化學化工化工學院的李燕瑞,孔婷婷等教授系統地介紹了目前最先進的金屬/PCN光催化劑系統,其中金屬具有納米顆粒、單原子和分子複合物的多功能性。綜述了近年來金屬/PCN光催化劑體系在人工光合作用中的應用,如水分解和co2還原等方面的研究進展。最後,提出並展望了發展高效金屬/PCN光催化劑系統的挑戰和機遇。研究成果以「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 with Polymeric CarbonNitride:
When Meeting Metal Nanoparticles, Single Atoms,and Molecular Complexes」為題發表Small期刊上。
圖1 a)金屬和n型半導體能級示意圖。b)由金屬與n型半導體之間的肖特基結驅動的電荷分離與轉移原理圖。(E fs: n型半導體的費米能級,E fm:金屬的費米能級,E c: CB的能級,E v:價帶的能級。)
圖2 a)提出了負載PCN的Pt和MgFe2o4光催化產氫的機理。(CB:導帶, VB:價帶, MFO:MgFe2o4和TEOA:三乙醇胺) b) Pt/N-CeOx /PCN光催化制氫的能帶結構和電荷轉移過程示意圖。c) PCN的CB向PtCo納米顆粒和Pt納米顆粒光激發電子注入的示意圖。
圖3 a)提出了Au/PCN雜化納米結構在不同光譜區光生電荷轉移和分離的機制。b)提出了Au/Pt/PCN納米複合材料在可見光照射下降解TC-HCl的光催化機理。c)Ag@Sio2改性PCN光催化劑的機理說明。隨著納米間隙的增大,PRET和FRET效應逐漸減弱。(二氧化矽外殼的厚度)
當等離子體金屬納米粒子受到與金屬表面自由電子振蕩頻率相匹配的光照射時,金屬納米粒子表面會發生局域電磁場共振,稱為局域表面等離子體共振(LSPR)。隨著這些等離子體金屬(如金、銀、銅等)與半導體結合,LSPR將在金屬/半導體結構中通過三種主要的排斥性機制發生: 1)直接電子轉移(DET) ,2)等離子體共振能量傳遞(PRET),3)Forster共振能量轉移(FRET)。
圖3a顯示了在不同光譜區域輻照下的兩種不同的電子-加速器轉移機制。當光的λ<500nm時,只有PCN中能夠被激發並通過肖特基結轉移到相鄰的金納米晶體中,使得PCN VB中的空穴氧化犧牲試劑。然而,在可見光λ>500nm時,金納米晶體中的等離子體熱電子遷移到未激發的PCN的CB中,誘導了可見光的光催化活性。圖3b通過沉積在Au/PCN異質結上具有出色的捕捉電子能力的Pt納米顆粒,來提取PCN表面上積累的電子,防止熱電子從PCN回流到Au納米顆粒。這種Au/Pt/PCN結構結合了捕捉電子和肖特基結,在兩種不同機制的同步作用下,抗生素鹽酸四環素(TC-HCl)在金屬中的降解效率大大提高。如圖3c所示,隨著溶膠凝膠法合成的Sio2殼層(8、12、17、21nm)厚度的增加,修飾PCN的Ag@Sio2核殼層納米粒子的光催化產氫速率先升高後降低。
圖4a) Pt- CN、K2PtCl6和Pt箔的EXAFS振蕩的傅立葉變換。b)Pt-PCN原理模型及光催化H2演化性能. c)PCN和光催化生成H2的波長依賴性活性,(內置) PCN- Pt +的仿真模型和能帶結構. d)PCN和PCN-Pt2+的能帶排列圖。e)乙炔在單個Pd原子上加氫的能量分布圖。C深灰色,H白色,N紫色,O紅色,Pd藍色。f)單位點Au催化矽烷水氧化的機理。
嵌入PCN中的單個Pt原子可以引起PCN表面陷阱態的內在變化,延長了光激發電子參與H +還原的壽命,藉助擴展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EXAFS)光譜(圖4a),可以清楚地確認鉑原子錨定在五元環的頂部(圖4b)。含N原子和6個孤對電子的PCN是支持有機催化反應的單位點金屬活性位點的優秀候選材料。Vile等人通過將PCN與PdCl2和NaCl的水溶液混合,然後與NaBH4還原反應,將Pd原子分散到介孔PCN(稱為[Pd] PCN)上。位於PCN六重巢中的分離Pd位點(圖4e)是乙炔加氫反應中易於氫活化和炔吸附的位置。Chen等人通過在水溶液中混合HAuCl4和PCN,然後在100℃H2 /Ar氣氛中還原,通過浸漬法合成了鑲嵌單原子Au的PCN。該單原子Au催化劑(Au-PCN)在矽烷與水的氧化反應中選擇性強、活性高、穩定性好,周轉率(TOF)高達24576 h-1(圖4f)
圖5 a)酞菁鋅衍生物(zn -tri - pcnc)和理想PCN的結構。b) Fe(bpy) 3 /PCN的合成路線
圖6 a)金屬分子配合物和PCN用於co2還原的雜化光催化劑。b)採用Ru配合物/PCN雜化光催化劑還原二氧化碳。
除了固定在基底上的單個金屬原子外,通過與周圍配體協調而與金屬原子空間隔離的金屬分子配合物也提供了形成原子分散催化劑的另一途徑。將金屬分子絡合物通過疊晶或化學修飾固定在PCN表面,可獲得一種新型的光催化劑體系。金屬分子複合體可以作為PCN的光吸收中心或捕獲電子的活性位點,從而提高PCN的光催化活性。通過選擇不同的中心金屬和配位體,以及工程金屬分子配合物與PCN的相互作用,可以優化其光催化活性,加深對光催化機理的基本認識。如圖5和6.
小結:
PCN在光催化水分解和co2還原的人工光合成中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但仍存在光吸收範圍有限、電導率低、載流子複合率高、表面反應動力學差等缺點,極大地限制了PCN的光催化性能。本文綜述了金屬納米粒子、單金屬原子和金屬分子配合物的各種類型的金屬/PCN體系。這些具有大功能的金屬納米粒子可以通過在金屬納米粒子和半導體交界面上形成的肖特基捕獲來自相鄰半導體的光激發電子,從而降低載流子的重組。與金屬納米顆粒/PCN系統相比,金屬分子複合物的固定化或將單個金屬原子錨定在PCN上仍處於初級階段,仍存在許多未知的挑戰。
其它:
Yanrui Li,Tingting Kong, and Shaohua Shen
ArtificialPhotosynthesis with Polymeric Carbon Nitride:When Meeting Metal Nanoparticles,Single Atoms,and Molecular Complexes
Small (IF 10.856) 、DOI: 10.1002/smll.201900772 、第15卷32期、首次出版:2019-4-12
文獻連結:https://doi.org/10.1002/smll.201900772
本文由二維材料2DMaterial公眾號編輯部負責編輯,本公眾號旨在跟蹤國內外二維材料領域進展,歡迎大家交流共同學習,投稿交流郵箱37858765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