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大學學院唐軍旺教授|分子催化劑助力氮化碳光催化高效產氫

2020-11-05 邃瞳科學雲


本公號文獻全部由作者自解讀,歡迎投稿!



第一作者:Dr. Christopher D. Windle 通訊作者:唐軍旺 教授 作者單位:倫敦大學學院 論文DOI:10.1039/D0SC02986F


研究亮點

1. 分子催化劑與氮化碳通過共價鍵結合,實現了高效、穩定的光催化氫氣製備。

2. 瞬態吸收光譜顯示,共價結合實現了亞微秒級的快速電子傳輸,光生電子的半衰期因分子催化劑的引入提高了1000倍以上。


研究背景

氫能以其潔淨、高效、無汙染的特點越來越引起關注,氫能製備也正成為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一個重點領域。光催化技術為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提供了一條完美路徑。然而要想大規模推廣應用還有幾個關鍵問題亟待解決:1. 目前大多產氫光催化劑需要擔載貴金屬,導致其成本過高,因此產氫催化劑的廉價化十分重要;2. 儘可能拓展光吸收範圍以有效利用太陽光;3. 長時間的穩定運行。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製備高效、長壽命、廉價的光催化劑以推動綠色氫能的普及。


成果簡介

自2009年氮化碳被首次製備並用於光催化產氫以來,它憑藉簡單的製備方法、優異的穩定性成為了明星光催化劑。然而,為提高產氫效率,一般需要在其表面沉積貴金屬納米顆粒,因此大大提高了其製備成本。有鑑於此,倫敦大學學院唐軍旺教授等人將不含貴金屬的分子催化劑共價嫁接在氮化碳表面,大大提高了光生電子向活性位點的傳輸速率,並將電子的半衰期提高了1000倍以上,實現了和擔載貴金屬相當的產氫效率,並可維持運行7天以上。這為穩定、高效光催化劑的製備提供了一種新的通用策略。

圖1. 分子催化劑-氮化碳共價結合高效產氫。


要點解析

要點1:偶聯反應實現共價結合

共價結合是通過芳基胺與芳基氯在叔丁醇鉀的催化下進行偶聯反應實現。對比反應前後的XPS圖譜,Cl元素的顯著減少證實了偶聯反應的有效進行。此外,用相同方法引入另一種分子催化劑的成功驗證了這種方法的通用性。

圖2. 催化劑的製備與XPS表徵。


要點2:高效、穩定的產氫性能

分子催化劑的特色是可以顯著提高氮化碳的產氫性能。此前報導的絕大多數文獻中,分子催化劑通過物理吸附附著在光催化劑表面,這導致其催化性能極短期內提高很多,可是產氫速率難以長時間保持,幾個小時就很快下降。而通過化學共價結合氮化碳和分子催化劑的光催化體系,在連續7天的分解水產氫性能測試中,產氫速率下降不到50%,顯示出卓越的穩定性。

圖3. 催化劑的光催化產氫性能。


要點3:顯著優化的電子傳輸性能

瞬態吸收光譜研究發現,引入分子催化劑之後,電子在亞微秒的時間內快速傳輸到分子催化劑。同時,電子半衰期從10μs提高到7 ms。這些結果表明分子催化劑大幅度提高了光生載流子的分離效率,進而有效推動還原反應的進行,同時大幅度抑制了逆反應的發生。

圖4. 光生電子在催化劑中的傳輸性能。


小結與展望

綜上,這項研究通過共價鍵嫁接分子催化劑實現了氮化碳高效、長時間的穩定產氫。

共價鍵嫁接分子催化劑到聚合物催化劑表面是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對其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必然會帶來催化領域新的性能和材料的突破,這篇文章介紹的思路與方法對於新型聚合物光催化劑的製備與研究具有普適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C. D. Windle, A. Wieczorek, L. Xiong, M. Sachs, C. Bozal-Ginesta, H. Cha, J. K. Cockcroft, J. Durrant and J. Tang, Chemical Science, 2020

2. R. Godin, Y. Wang, M. A. Zwijnenburg, J. Tang and J. R. Durrant, J. Am. Chem. Soc., 2017, 139, 5216-5224.

3. Y. O. Wang, M. K. Bayazit, S. J. A. Moniz, Q. S. Ruan, C. C. Lau, N. Martsinovich and J. W. Tang,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7, 10, 1643-1651.

4. Y. Wang, F. Silveri, M. K. Bayazit, Q. Ruan, Y. Li, J. Xie, C. R. A. Catlow and J. Tang,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18, 8, 1801084.

5. D. J. Martin, K. Qiu, S. A. Shevlin, A. D. Handoko, X. Chen, Z. Guo and J. Tang, 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9240-9245.


作者介紹

唐軍旺教授,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簡稱UCL)材料中心主任以及光催化和高級材料反應工程研究組負責人,在新催化材料的設計和製備,光催化小分子活化(分解水制氫,甲烷轉化,二氧化碳轉化和合成氨),微波催化和光化學反應機理研究方面具有很深厚的造詣。目前在Nature Catalysis, Nature Ener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Chemical Review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等雜誌發表了150多篇文章,引用率>13500次,h因子55;申請和授權了11項專利,目前擔任Appl. Catal. B等多本雜誌主編。


課題組網站:https://www.ucl.ac.uk/solar-energy-advanced-materials/

Twitter: Tang_group_UK



邃瞳科學雲徵稿啦!
論文不是工作的結束,而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歡迎大家在邃瞳科學雲平臺上分享論文解讀,為自己的學術代言。投稿請關注邃瞳科學雲


免費為實驗室建帳號啦!
邃瞳科學雲APP實驗室板塊以文字、影像資料等方式多維展示實驗室的實力和風採。一方面宣傳推廣實驗室,一方面為實驗室提供直播工具,方便線上組會、跨組跨區域互動。同時為實驗室招生、招聘、匹配資源,實驗室、課題組間互動提供方便。實驗室入駐請關注邃瞳科學雲


邃瞳科學雲入駐全網平臺,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倫敦大學學院唐軍旺教授|分子催化劑助力氮化碳光催化高效產氫
    Windle通訊作者:唐軍旺教授作者單位:倫敦大學學院論文DOI:10.1039/D0SC02986F研究亮點1. 分子催化劑與氮化碳通過共價鍵結合,實現了高效、穩定的光催化氫氣製備。2.有鑑於此,倫敦大學學院唐軍旺教授等人將不含貴金屬的分子催化劑共價嫁接在氮化碳表面,大大提高了光生電子向活性位點的傳輸速率,並將電子的半衰期提高了1000倍以上,實現了和擔載貴金屬相當的產氫效率,並可維持運行7天以上。這為穩定、高效光催化劑的製備提供了一種新的通用策略。圖1. 分子催化劑-氮化碳共價結合高效產氫。
  • 青島大學 紅磷/氮化碳異質結構光催化材料顯著提升析氫催化效率
    青島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博士後朱玉坤為第一作者,楊東江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學沈少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的資助。紅磷是一種很有前途的光催化劑,其可見光吸收範圍寬,可達700 nm,但其快速的電荷重組限制了其光催化析氫反應(HER)活性。
  • 【科技日報】高效氮化碳催化劑 實現光催化循環固氮產氨
    其中,光催化固氮合成氨技術由於其能夠利用太陽能,條件溫和並且低排放等優點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氰基修飾氮化碳作為一類典型的二維非金屬半導體光催化劑,具有成本低、物理化學性質穩定、元素來源豐富、易於大量合成等優勢已成為固氮光催化劑領域的研究熱點。
  • 高效氮化碳催化劑 實現光催化循環固氮產氨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獲悉,該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科研人員合成了鉀離子和氰基修飾的氮化碳納米帶作為模型催化劑,發現氰基在固氮反應中參與了還原反應並能夠再生,形成了固氮產氨循環。
  • 王心晨教授成果精選丨如何玩轉光催化?看看大牛傳授怎麼做
    ., B:無模板法製備碳摻雜氮化硼納米片及其增強的光催化產氫性能光催化分解水產氫是將太陽能直接轉化為化學能的有效策略,也是解決世界能源和環境危機的一種長久和可持續的方法。本文中作者利用固-氣反應和硼源的分子設計合成了無金屬的碳摻雜氮化硼(BCN)催化劑。
  • 研究發現光催化產氫理想助催化劑
    日前,三峽大學葉立群課題組以非晶態二硫化錸為助催化劑,極大提高了光催化產氫性能和光穩定性,該成果在線發表於《應用催化B》。
  • 科學網—發現光催化產氫理想助催化劑
    本報訊(記者溫才妃 通訊員易娜、葉立群)日前,三峽大學葉立群課題組以非晶態二硫化錸為助催化劑,極大提高了光催化產氫性能和光穩定性
  • 合肥研究院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
    合肥研究院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研究 2020-03-0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在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
  • 【催化】福州大學王緒緒教授等在PNAS 發表光催化研究成果
    近日,福州大學化學學院/能源與環境光催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王緒緒教授課題組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臺灣大學、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等大學學者的合作研究論文「Defect engineering of metal–oxide interface for
  • 新型納米氮化碳光催化劑
    氮化碳是一種基於碳和氮的納米材料,能夠吸收可見光,並利用光子中存在的能量來催化工業上的化學反應。氮化碳是一種光催化劑,使用可廣泛獲得的、具有成本效益的前驅體很容易大規模生產。這種異質材料穩定、堅固,並可輕易回收利用。更重要的是,氮化碳可以用來替代昂貴且有潛在毒性的金屬基催化劑。
  • 東華大學在光催化 分解水產氫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張青紅教授團隊在製備廉價高效的可見光光催化劑以及光催化分解水產氫領域取得新進展,以《MXene為前驅體製備碳摻雜TiO2並與g-C3N4耦合作為可見光光催化劑用於光催化產氫》(Ti3C2 MXene-derivedcarbon-doped
  • 「測試狗」光催化研究少不了:昆士蘭大學王連洲教授研究成果精選
    實驗結果表明,羥基調控的BiOI中光生空穴的氧化能力更強,其在可見光下可高效降解苯酚和其他有機染料,並具有較好的光電催化分解水能力。這一研究為通過特定基團調控表面原子結構從而得到高效光催化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 Nanoscale | 功能化氮化碳材料用於水氧化
    鑑於氮化碳的堆疊二維層狀結構特點以及豐富的吡啶氮,目前有越來越多的研究專注於氮化碳的結構改性和水氧化性能提升,比如雜原子摻雜,輔助催化劑修飾和異質結構建。當前更多的綜述文章大多圍繞氮化碳在產氫等還原反應中的應用,而較少匯總其在水氧化中的應用實例,本文較為全面、系統的總結了氮化碳在不同水氧化體系中的改進工程策略,並提出前瞻觀點。
  • ZnSe納米棒——光催化分解水產氫再創新高
    氫能是太陽能轉化利用中的首選,目前已研發出很多可實現光催化分解水產氫的催化劑。在眾多催化活性材料中,同屬於硫族化合物的CdS與CdSe納米晶催化效果上佳。儘管催化活性與穩定性都極為顯著,但是這類材料的應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毒性以及Cd致癌性的限制。因此其替代物如氮化碳、碳量子點以及共軛有機聚合物等碳基材料由於環境友好等特性而被廣泛研究。
  • 浙師大「尋」到新型可見光催化劑:可以治水又能產氫
    浙江在線8月1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張吉 通訊員 繆靜)光催化技術作為一種高效、安全的環境友好型環境淨化技術,近年來常常被運用於水汙染治理,作為光催化技術的核心,光催化劑性能的高效與否,決定了光催化技術的效能。
  • 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工作取得新進展
    7月19日,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院士帶領的科研團隊在「甲醇在TiO2(110)表面上光催化產氫」工作中取得新進展,該成果「
  •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P 摻雜 g-C3N4 納米片用於高效光催化制氫
    此外,納米結構不僅加速了光生電子空穴對的有效分離和轉移,而且有效地防止了光生載流子相互結合。 在輔助催化劑改性的同時,許多文獻表明,在犧牲劑和輔助催化劑的補充下,光催化制氫可以提高效率。原因是輔助催化劑可以作為制氫的活性點,光生電子會被注入到輔助催化劑中,從而重新分配光生載流子,從而使更多的活性載體參與光催化反應,提高光催化活性。目前,磷摻雜是控制(g-C3N4)電子結構的一種理想策略。
  • 中南大學王梁炳特聘教授在甲酸產氫催化劑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梁炳特聘教授通過精細調控Ti3C2TxMXenes材料表面氧覆蓋度實現高效甲酸產氫,國際權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該研究成果,中南大學是第一通訊單位。氫能是公認的清潔能源,作為低碳和零碳能源正在脫穎而出。
  • 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工作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劉萬生 通訊員郭慶 徐晨彪報導】7月19日,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院士帶領的科研團隊在「甲醇在TiO2(110)表面上光催化產氫 在二氧化鈦光催化分解水過程中,甲醇的加入能夠提高產氫效率,同時,甲醇本身也能光催化產氫。但是甲醇光催化產氫的化學反應機理並不十分清晰,如果能從分子層次上認識這一過程,將可能為發展高效催化劑提供新的思路。
  • 東南大學三元層狀結構CdS-Cu2-xS/MoS2光催化制氫
    」(二硫化鉬層化硫化鎘硫化銅核殼納米棒用於高效光催化制氫)的學術論文。異質結構的光催化劑材料被廣泛地應用於高效光催化裂解水產氫。但是,由於在異質結構材料中通常會存在強烈的離子遷移效應,這會嚴重導致材料的穩定性降低,特別是對於典型的CdS-Cu2-xS材料而言,其高的Cu+離子遷移率會導致其穩定性極低,進而嚴重製約其光催化產氫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