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研製出直徑1納米的納米線催化劑—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教授曾傑課題組與湖南大學教授黃宏文合作,研製出一種兼具優異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日前,該成果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具有零排放、能量效率高、功率可調等優點,是未來電動汽車中最理想的驅動電源。但它的陰極端氧還原反應的動力學過程十分緩慢,需要使用大量貴金屬鉑納米催化劑來維持高效運轉,使得其成本高昂,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受限。

提高鉑基催化劑在氧還原反應中的質量活性以及催化穩定性是降低貴金屬鉑用量的途徑。研究人員通過精細調控鉑基催化劑的維度、尺寸、組分,研製出超細的鉑鎳銠三元金屬納米線催化劑。該納米線的直徑僅有1納米,其表面鉑原子佔整體鉑原子比率高於50%,展現了超高的原子利用率,為高的催化質量活性提供了結構基礎。

氧還原催化測試表明,碳負載的超細鉑鎳銠三元金屬納米線催化劑的質量活性是目前商用鉑碳納米催化劑的15.2倍。同時,這種催化劑在氧氣氣氛下循環使用1萬次後,只有12.8%的質量活性性能損失,而目前商用的碳負載型鉑納米催化劑在相同使用情況下,質量活性性能損失達到73.7%。

相關論文信息:DOI: 10.1021/jacs.8b08836

《中國科學報》 (2018-12-11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中國學者研製出直徑僅1納米新型納米線催化劑
    中新網合肥12月4日電(記者 吳蘭)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曾傑教授課題組與湖南大學黃宏文教授合作,研製出一種新型納米線催化劑,該納米線的直徑僅有一納米。據介紹,這種兼具優異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有望大幅降低未來電動汽車最理想電池的價格。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雜誌上。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具有零排放、能量效率高、功率可調等優點,是未來電動汽車中最理想的驅動電源,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 中國學者研製出一種新型納米線催化劑 直徑僅有一納米
    中國學者研製出一種新型納米線催化劑 直徑僅有一納米 來源:中國新聞網 • 2018-12-05 08:37:34
  • 中國科大研製出新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中國科大研製出新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2018-12-04 15:38:00來源:央廣網
  • 科學家研製出新型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論文—科學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曾傑團隊與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教授鮑駿團隊合作,研製出一種新型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 中國科大團隊研製出一種新型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中新網合肥1月11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曾傑教授團隊與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鮑駿教授團隊合作,研製出一種新型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該催化劑為超立方體框架結構,在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反應中表現出高活性和高穩定性,為今後相關電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 Nature:王中林小組研製出纖維納米發電機
    圖:(a)低倍掃描電子顯維照片顯示兩個互相纏繞的、表明長有氧化鋅納米線陣列的纖維,其中一個鍍有金。(b)高倍掃描電子顯維照片顯示兩纖維界面處的納米線對納米線結構。(c)顯示多根纖維組成的纖維納米發電機的串/並連式連接來提高輸出電壓/電流。
  •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曾傑課題組與湖南大學教授黃宏文合作,研製了一種兼具優異的催化活性及穩定性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由於該納米線的直徑僅有一納米,其表面鉑原子佔整體鉑原子比率高於50%,展現了超高的原子利用率,為高的催化質量活性提供了結構基礎。
  • 中國科大研製出新型高效硫化物光催化劑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發展了一種膠體化學合成法,成功製備了一種新型四元硫化物單晶納米帶光催化劑,該催化劑表現出優異的光催化產氫性能。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為設計開發新型高效光催化劑提供了新途徑。設計新型半導體納米材料以捕獲太陽能並實現高效光化學轉化,是解決全球能源與環境危機的理想途徑之一。銅基多元硫化物具有良好的可見光吸收性能,是一種重要的光催化劑材料。然而,低電導率和高光生載流子複合速率阻礙了其在光催化領域的應用,製備高效的銅基四元硫化物光催化劑面臨重要挑戰。
  • 中科大研製出新型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1月11日從中科大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傑教授團隊與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鮑駿教授團隊合作,研製出一種新型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該催化劑為超立方體框架結構,在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反應中表現出高活性和高穩定性,為今後相關電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 製備出具有周期性孿晶結構碳化矽納米線
    近日,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郭向雲課題組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杜經寧教授的科研小組合作發表在《納米技術》(
  • 科學家強迫病毒合成黃金納米顆粒和黃金納米線!
    現在,來自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病毒還可以構建黃金納米粒子,這種粒子可以用來淨水以及幫助降低生產電子元件的成本和時間。據悉,加州大學研究人員所用的病毒是一種叫做M13的噬菌體,由於它擁有非常大的靈活性、通用性和對遺傳的易操作性,一直以來都是類似研究的焦點。
  •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曾傑教授課題組與湖南大學黃宏文教授合作,研製了一種兼具優異的催化活性及穩定性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尺寸、組分,研製了超細的鉑鎳銠三元金屬納米線催化劑。
  • 中國科大研製出高效二氧化碳還原催化劑
    中新網合肥4月15日電 (記者 吳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5日消息:該校高敏銳教授課題組和俞書宏院士團隊設計了系列具有納米尺度「富集效應」的催化劑,成功實現了二氧化碳到目標產物的高選擇性轉化。當前,如何通過更高效催化劑的理性設計與可控合成,並結合催化機制理解,來實現二氧化碳電還原技術走向工業化應用,成為科研的重點與難點。科研人員使用簡單的微波熱合成,通過反應參數調節,成功製備了三種納米結構催化劑。測試實現了95.5%的CO法拉第效率,這種催化劑性能大大優於其它過渡金屬硫屬化物電催化劑。
  • 美國科學院院士楊培東做客中國科大「大師論壇」
    、國際頂尖納米材料學家、美國人文與科學院教授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楊培東做客中國科大「大師論壇」,並作精彩報告。楊培東課題組使用高比表面的三維結構替代二維平面半導體結構,在陰極採用矽納米線陣列,並以氧化鈦納米線作為陽極,在表面上修飾催化劑後實現了單光源的人工光合器件。  之後,楊培東又指出真正的挑戰是二氧化碳還原的催化劑設計,尤其是考慮到在光催化反應體系中二氧化碳還原和光解水的強烈競爭關係。在楊培東課題組已實現二氧化碳還原較高的選擇性前提下,如何實現多電子轉移過程便成為了另一難題。
  • 一種新型元DNA結構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藉助DNA摺紙(DNA origami)技術,長的單鏈DNA(ssDNA)可在數百條短DNA鏈的幫助下被摺疊成指定形狀,但是這些結構的尺寸主要集中在幾納米到一兩百納米之間。迄今為止,研究人員一直很難組裝出更大(微米至毫米級)的DNA結構,這嚴重限制了DNA摺紙技術的廣泛使用。 為解決這一問題,該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通用的「元DNA」(M-DNA)策略,研製出了一種新型元DNA結構。
  • 中國科大研製納米尺度「富集效應」增強二氧化碳電還原性能的高效...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高敏銳教授課題組和俞書宏院士團隊設計了系列具有「富集」效應的納米催化劑,結合流動電解池的合理設計,成功實現了CO2到目標產物的高選擇性轉化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中國科大博士生高飛躍和胡少進。研究人員使用簡單的微波熱合成,通過反應參數調節,成功製備了三種具有不同尖端曲率半徑的硫化鎘納米結構。有限元模擬表明這種半導體材料尖端曲率半徑減小會引起尖端附近的電場強度增大,從而增強鉀離子在電極附近的富集。
  • 打開催化過程「黑匣子」顯催化劑的真實活性表面—新聞—科學網
    鎳金雙金屬納米催化劑在二氧化碳加氫反應中的結構演化和反應性能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偉、楊冰與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髙嶷團隊及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谷猛團隊合作,利用原位電鏡,在原子尺度上直接觀察了鎳金雙金屬納米催化劑在反應中的動態演變過程
  • 【納米】超長金屬納米線
    近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李曉春教授團隊通過對金屬材料進行納米顆粒摻雜,實現了一種超長金屬納米線的製備,該工藝大大突破了以往高通量金屬微納米線製造的極限,成功實現了超1.8 × 106長寬比、170納米尺寸金屬線高通量製備。
  • 揭示高密度單原子Pd基選擇加氫催化劑穩定機制—新聞—科學網
    高密度單原子Pd基選擇加氫催化劑的穩定機制   課題組供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能源研究技術平臺劉嶽峰副研究員團隊和催化與新材料研究中心王愛琴研究員、張濤院士團隊,與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德國馬普協會化學能源轉化研究所